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七章 小鸡长毛

重返1977 第七章 小鸡长毛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自打“老刀鱼”开始教洪衍武和陈力泉“碰海”之后,他的日子就开始变得好过起来。

完全可以说,他和这几个京城来的小子,篝火堆并在一起的这段日子,是他“碰海”多年都未曾有过的舒坦日子。

首先,他每天早晚两次在“海流子”歇气时的捞捕工作,马上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这不单是因为洪衍武和陈力泉可以在水面帮他“定位”,还能帮他把装满海物的“网漂子”送往岸边,让他省了许多的气力。也是因为有他们一起相伴下海,能让他心理上的恐惧大大减轻。

这话不是无的放矢。虽然从表面看起来,“海碰子”似乎是无所畏惧,敢于把生命押在汹涌海浪里的亡命之徒。但其实不然,“海碰子“和常人一样地珍惜生命,某种情形下甚至比常人还容易胆怯。

要知道,这种工作性质可是要潜进深深的海底,在犬牙交错的暗礁里穿行,那么每次下海难免都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而且如果长久地面对广阔的大海,空旷的海滩,人在海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无力和自我渺小的感觉。

因此通常情况下,“海碰子”都愿意几个人结伴一起下海,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壮胆。

人是群体动物,只要有了伴儿,尽管在暗绿色的浪涛下面,也会有短暂的恐惧,可一旦升出水面,看到同伴们的身影,一切恐惧就会瞬间消失。

他自己同样如此,别看他“碰”了一辈子的海,是不多敢于一个人下水的好汉。但他毕竟是个凡人,他一个人“碰海”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这种孤独所带来的心理的压力和负担也只能压制,却不会彻底消除。

哪怕他经验再丰富,见惯了大风大浪,但至少也需要岸上有点活动的景象。或是有辆车在跑,或是有个人影在走动。倘若岸上荒无人烟,那么海里也要有个船影在晃动,甚至有只海鸟在飞翔也行。

这便是他最后的底线。如果这一切什么都没有,岸边和海里彻底是一片苍凉空白,那么他也会是战战兢兢,不敢独自下水的。

现在却好了,自从有了洪衍武和陈力泉与他相伴下海,他也就彻底没有这种心理问题了。每次下水都无比沉稳镇定,捞捕的效率自然也大大增加,就连下潜时也不是那么气短疲劳了,感到自己似乎年轻了十岁。

不用说,这些都是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带来的显着效果。

其次,在这个年头,城里城外都忙于革命了,革命得什么玩意都买不着。一般“海碰子”来“碰海”也就带一些大饼、几头大蒜、一瓶水而已。可这洪衍武他们却似神通广大,手里物资丰富得超乎了他的想象。

这几个京城来的小子不但汽油、淡水、挂面、香油、调料、烟酒、茶叶、被褥、蚊帐、蚊香、黄连素、手电、雨衣样样不缺。甚至还弄来了好几斤的高级糖果。

那可是让大人孩子都眼馋的好东西,他已经好几年没见到过了。看着这几个小子毫不心疼地大吃大嚼,还美其名曰说是要补充热量,让他是既吃惊又心疼。

不过这几个小子倒是挺大方,也打心里敬重他,无论什么东西都会主动先给他一份。他想不收都不行,他们非说徒弟孝敬师父都是应该的。

所以这段日子里,他托他们的福,不但抽上了好烟,喝上了好茶好酒,吃上了点着香油扑鼻香的挂面,罩上了蚊帐免了海蚊子的叮扰,还白白得了好些高级糖果。

只是他心里感到熨帖的同时,却真舍不得像他们这么糟蹋好东西。他就把得到的糖果都暗暗留了下来,准备带回去给老伴尝尝,再给闺女寄去一些。

另外,那个叫“小百子”的孩子别看年纪小,居然特别能干,一手弹弓打得简直神乎其神。

这孩子除了睡觉以外,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叨叨地在忙活。像拾柴、做饭、烧水这些杂事儿,不但都一个人给包圆了,每天还都能打到几只飞鸟,给大伙儿凭空添上一道肉菜。

并且这孩子还极有眼色,用他们的京城话说,那叫“有眼力价儿”。

每天,只要当他们几个人从海里爬到岸上,“小百子”准保已经把篝火点上了,开水煮好了。然后这孩子自己就乖乖地坐在篝火旁,象个小猫小狗似的看着他们烤火。

弄得像他这样生来就不爱笑的人,也只有对这孩子亲昵地微笑,打心里感到一种温暖。

总之,带这孩子来碰海,简直就象带着个勤快的亲儿子。每一样活计,这小子都会干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干什么都会伺候得你舒舒服服。

最后还不得不说,洪衍武和陈力泉这两个京城来的小子,学“碰海”也真是个样儿。

他们这两个才刚出壳的小鸡,在强劲的海风和凶勐的海浪折腾下,居然没几天,就长出些羽毛来。

第一,让他没想到的,就是他们对他教的东西领悟、掌握得极快。

像“原地踩水”、“双腿游泳”、“扎勐子”这些一般人尚且不容易做到的动作和技巧,他们轻松过关就不说了,关键是在下潜后一口气的运用上,他们也出色得简直超乎了他的想象。这可是决定一个“海碰子”能力高低的重中之重。

应该说,就自然的生活状态而言,人在地面时,往往对一口气的重要性体会并不深刻,因为唿吸、喘气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用别人教,也不用有意憋着、省着、等着。

但作为“海碰子”来说,在海底世界里那可不行,那是真正的全凭一口气。

就凭这口气,一个“勐子”扎下去。就凭这口气,在海底潜行寻找“猎物”。就凭这口气,在水下劳作。就凭这口气,从海底返回海面。

也就是说,这口气不仅关“海碰子”在海下能获取多少想要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它关乎生命。

可这口气虽然如此重要,能运用得如何却因人而异。由于各人体质不同,能耐有别,憋气得长短也不一样。

像他在盛年的时候,一头扎下去,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来,时间大概能五分钟,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可以在海底“睡觉”。自然,他收获海底物品,也远较他人更多。

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体格好的原因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他能比较精密地控制自己的气量。

比如下潜的这段行程,他规定自己只能用三分之一的气量,这是严格计算好的。必须得保证有三分之二的气量在水下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按顺序地做着应当做的事情,再及时返到水面上。

否则,一是扎不深,或刚扎下去,干不了活,就得立马上来。

此外,他还有一个很管用的运气技巧,那就是一开始用肚子向外鼓动,随着时间过去再逐渐收缩,这样也能暂时缓解一下气竭,延长一下时间。

不过,别看这个诀窍和这个技巧说起来都似乎很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因为这两招儿都与人的意志分不开,必须是最舍得遭罪的人才能学得会、做得到。

让他格外欣慰的是,洪衍武和陈力泉无论身体素质还是能吃苦的劲头,都颇有他当年的味道。所以他们运用这口气的能耐,很快就追上了年轻时的他。

要按道理讲,“海碰子”无论是扎“刺锅子”还是弄“海红”(行话,学名贻贝,也叫青口,干制品则被称作淡菜,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就象大人打小孩,太容易不过。真正的“海碰子”,要是谁去碰“刺锅子”和“海红”,那绝对算是掉价。

可洪衍武和陈力泉,他们又是怎么样去捞“刺锅子”和揪“海红”的啊?哪怕连干了多年真正的“海碰子”,论效率也远不如他们高。

不说别的,现在他们俩只要一头扎下去,五六米水深下,一个礁石的“刺锅子”,一次性都得胡撸干净了才肯罢休。哪怕是彻底揪干净一个礁石上的“海红”,他们也用不着扎第三次。

所以别看他们目前还只是捞些触手可及的大陆货,但这种水下运气的水平,对于许多真正的“海碰子”而言,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第二,那就是洪衍武和陈力泉他们身上,确实有一手很神奇的真功夫,他们皮糙肉厚得似乎根本就不会受伤。

本来他们告诉他的时候他还不相信,可自打他亲眼见到这俩小子赤手空拳不带手套就能捞“刺锅子”,在礁石上光着脚丫随意地踩着“海蛎子”(行话,学名牡蛎,是海洋中常见的贝类,南粤称“蚝“,闽南称“蛎房“,北方渔民称之为海蛎、石蛎)蹦之后,他也就不得不信了。

因为凡是“海碰子”们都有经验,别看他们有鱼鳞一样的粗皮老肉,可无论“扎勐子”还是在水下行动,都一定要小心,动作也要轻缓,为的就是防止碰上锋利的海蛎子壳,被割得鲜血淋漓,肉往外翻。

像被这种礁石上的贝壳割伤之后,除了伤口会很深,也会让人一时浑然不觉。直到血开始流,才会突然让人痛苦得全身抽筋。甚至还有人在海底曾被划开了腹腔,连肠子都流出来了。可以说,这是“海碰子”常常会遇到的危险之一。

可这俩小子既然有这能耐,那还用怕什么呢?水底下还不得由着他们的性子驰骋。

真到了深水区里,如果不用担心受伤,那行动效率绝对会直线提高,简直等同于多了半口气。

就连他都想象不出,那种无所顾忌,肆意掠夺收获的情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畅快感觉。

世界上的事总这样。似乎能想到,偏又没想到,叫人实在是受不了。

虽然他一开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洪衍武和陈力泉这俩小子会是“海碰子”的好材料,可他仍没能料到,他们的天赋、悟性和条件,竟能好成这样。

要知道,才短短半拉月,他们在下水的能力上就几乎超过了真正“海碰子”。

照这样下去,大概再过一个月,他们俩或许就能成为整个西北岸赫赫有名的一号人物。

如果这还不算天才,那什么人才算天才?

命中注定,他们就应该干“海碰子”这一行!

嗯,这俩小子,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衡量了。或许,完全可以带他们“圆月海”下深水区去试试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