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五十五章 修善积德

重返1977 第五十五章 修善积德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说到这里,恐怕又有人要问了,这陈德元为什么不顾大好前途,甘冒风险替洪家强出头呢?

这话要说起来就远了,那得一直说到陈德元的父亲——陈老实身上了。

其实打“卢沟桥事变”之前,受雇于煤铺的陈老实就一直为衍美楼和衍美斋送煤炭运劈柴。正因为他人如其名,朴实厚道,干活卖力又从不与人争执,负责这两家老铺的掌柜对他很有好感

不过,陈家之所以与洪禄承之间有了恩怨牵扯,倒并不是因为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雇佣关系。起因反倒是因为一件从天而至的灾祸。

要说世上的事确实有失公平,老实人不惹事吧,事却偏要来惹他。

1946年的一天,陈老实照往常一样来给衍美楼送煤。却恰逢一个三民党军队的连长喝多了酒,想跑到衍美楼后头小便。结果就因为被刚卸了一半的煤车挡了路,满脸通红的连长一怒之下就要放火把煤车给点了。

陈老实当时几乎都吓傻了,这煤车要是真着了,连车带煤,都得他来赔。可他又哪里赔得起?所以即便他再老实,再内向,再窝囊,再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此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阻止。

但连长又哪儿是好说话的?他见陈老实敢来挡横,也不等说话,上手就给了陈老实一个大嘴巴,紧接着又掏出撸子鸣了枪。等到勤务兵听见动静从酒楼跑出来后,连长又打着酒嗝,楞说陈老实是逃兵,随后便叫手下把陈老实捆上,给押到街政府去了。

有人好心给陈家报了信儿,结果陈老实的老婆一听就急了。抓住逃兵是要枪毙的,那可是不得了!况且当时她的大儿子得伤寒刚死了,还欠着一笔发送钱没还上。要是陈老实再回不来,一家老小断了生计,那她和唯一的幼子都得去跳河。

心急火燎下,陈老实的老婆拉上八岁的陈德元,立即去煤铺找掌柜的救人。可煤铺掌柜一听当兵的就肝儿颤,竟当了缩头乌龟。母子俩没了辙,便只好试着来托衍美楼的掌柜救人。

衍美楼的掌柜倒是不忍袖手旁观,不过他却又觉得力有不逮,于是思量之后,他便带着母子俩又去求刚接掌了家业的东家洪禄承。

到了这个地步,这已是母子俩的最后一线希望了。所以她们一见洪禄承就跪下了,连连哭求“东家救命”,生怕洪禄承也撒手不管。

却没想到洪禄承听完事情的始末之后,念着陈老实为洪家卖了小二十年的力气,二话不说便乘车去出面疏通。最后花了二十块大洋,又搭上了两张席票(早先著名的庄馆为方便老顾客送礼或宴请,专门印制了价值不等的席票出售。一般多为四块大洋一席,此票需凭现金购买,而任何持票人不需现金便可随时到店内享用票面所示的酒宴,就跟现在的餐券似的),当晚便把人给保出来了。

陈老实刚出来就千恩万谢,说在里面受了一番罪倒是小事。不过,要是今天没被救出来了,那明天他就得被押到东北战场上当挑夫去。

陈家的娘俩一听,这可真是九死一生啊。于是激动之下,又是对着洪禄承一阵磕头拜谢。

这件事情过后,作为洪禄承来说,只当成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很快便淡忘了。

可陈家人却铭记于心,从此之后,每年的大年初一,陈老实必定要穿戴整齐,带上陈德元一起,早早地到洪家门前来拜年。而这种规律,一直持续到公私合营的时候。

再之后,衍美斋、衍美楼地都关张了,洪家也搬离了老宅。可对洪家的恩德,陈家人却仍然不敢忘怀,也丝毫没有淡忘。

1962年,叶落归根回到定兴老家的陈老实夫妻,均因严重营养不良得了肝病,可俩人在临终之前,照旧还不忘反复嘱托儿子,如有机会一定要替他们报答洪家的救命大恩。

陈德元是个孝子,自然谨遵父母的遗言,依然把洪家的恩情念在了心里。但除此之外,其实在他的心中,也一直还藏有另外一件事,同样使他对洪禄承感念至深。

或许这件事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可对于当年还是个孩子的他来说,却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

那是1948年10月,已经十岁的陈德元可以帮着推煤车拉小绊儿了。于是,他自此就时常跟着父亲来给衍美楼来送煤。

而那一天,就在陈老实进屋与掌柜的对月账的时候,留在胡同里看车的陈德元,却被洪家老宅偏院院墙里探出的柿子树给吸引住了。

洪家老宅的这棵柿子树,长得粗壮硕大。又恰逢柿子成熟的季节,黄灿灿的果实简直能耷拉到房檐上,看着十分馋人。

男孩子有几个不贪嘴的?再加上陈德元又正是淘气的时候,于是,这小子便踩着煤车,扒着院墙,两手一悠,猴儿似的蹿了上去。

京城的四合院,差不多都是房与房,院墙与院墙连到一块儿的,陈德元从院墙很顺利便迈上了房顶。

他看着树上挂着的大柿子近在眼前,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伸手摘下一个,什么也顾不上,撕开皮塞到嘴里就开嘬。

嗬,那真是喝了蜜了,薄皮里的小舌头挨个直往嘴里钻。

陈德元才吃了一个就放不下了。不一会工夫,他就整了一个满脸花,猫吃糨子一样的热闹。

可正当他吃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洪禄承也手拿着一壶茶一本书,从后院走到偏院来了。

这是洪禄承当年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总要一个人安静地在躺椅上看看书晒晒太阳。不过这一次,让洪禄承没想到的是,他才刚走进院里,就听到房上有动静。

而这时,正在房上大吃特吃的小淘气儿,也一眼发现了洪禄承。这小子立刻把手中柿子皮一扔,低头趴在了房上,不敢动窝了。

陈德元怕什么自不必说,洪禄承是陈家的雇主,别看就摘几个柿子,可这是偷啊。

再说了,他心里也很清楚,上房弄瓦,京城人历来最忌讳这事儿。因为一个不小心踩碎了瓦,屋里可就漏雨了,那不是给人添堵吗?

所以对于上房的孩子,根本没人待见。甚至碰上丧梆(丧梆——说话不和气,牌气不好。)的主儿,一旦发现,不但甩脸子骂街,而且敢往房顶上扔板儿砖,拍着你,算你活该。

可让陈德元没想到的是,洪禄承却没有继续向他走过来,而是在院里楞了一会,便悄没声地转身出了院。

而他一见危险解除,也不敢再摘柿子了,立马儿就往回撤。直等到下了房,脚又踩上了煤车,他才长出一口气,那真是一场虚惊。

这事儿过去几天以后,陈德元又再次和父亲来到了衍美楼。可正当他在卸完的煤车上等待父亲时,洪家宅门的门房老王,竟意外地绕到胡同里来招呼他。

这时陈德元忽然想起头两天的事,抹过头就想跑,不料却被眼明手快的老王一把抓住了胳膊,硬是把他带到了种着柿子树的偏院,去见洪禄承。

陈德元这个心虚呀,进院时既不敢看人,也不敢看柿子树。

哪知道正在看书的洪禄承却对他没一句责备,反撂下书,叫老王从院里的墙角,搬来一个梯子架在了墙上,随后他便让陈德元帮忙摘柿子。

陈德元和门房老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听就糊涂了。可东家既然发了话,他们又不能不听。

于是陈德元来蹬高,老王扶着梯子举着盆儿,俩人便开始挑着大个的摘,很快便摘满了一大盆,足有小几十个。

洪禄承看着差不多了,便让陈德元住了手,从树上下来。等到门房老王再把满满的柿子盆端过来时,洪禄承却先拿起一个柿子塞给了陈德元。

“这柿子甜吗?”

“嗯。”

“爱吃吗?”

“嗯。”陈德元一个劲点头。

洪禄承笑了,拍了拍陈德元的肩膀。

“爱吃,就把这盆柿子拿回家吃去吧。不过,柿子性寒,吃多了伤胃,你一次吃两三个就满可以了。”

陈德元傻了,他万没想到洪禄承会有这一出儿。

“东家,您……”他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

洪禄承看着陈德元目瞪口呆的表情,知道他仍不明白,这才微笑着说出了原委。

“前几天,爬我这房上摘柿子的是你吧?你以为我没瞅见你吗?我眼睛没毛病,看得很清楚。我是怕你从房上掉下来,才投惊动你。为几个柿子,蹬梯爬高的,多冒险呀!往后别这么干啦。我这院里的柿子树,想吃用不着偷偷摸摸的,你随时可以来摘,听见没有?”

原本胆战心惊的陈德元,一个摇煤球人家的穷孩子,听了这话,愣悼了眼泪。

这儿起,陈德元就满心都念洪禄承的好了,而且这种想法无论何时也没有改变过。哪怕“运动”中,他听说洪家挨了批,也是一个劲拨拉脑袋。“肯定哪儿弄错了,人家洪家是好人。”

再等到陈德元带着妻儿搬到福儒里,与洪禄承见了面,重提起这段往事时。他仍感慨万千,说从没见过洪禄承这样好的东家,当年不光救了他一家性命,还拨亮了他心里的一盏温暖的灯。

同时他也拍着胸脯向洪禄承许诺,说既然现在是这个世道,那么以后洪家的事就全包他身上了。

而此时落魄蒙难的洪禄承,见到已是满脸络腮胡子的陈德元,更觉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他回忆着多年前那个踩着煤车上房嘬柿子的那个小煤黑子,再瞅瞅眼前这个五大三粗,已年近三十的煤厂主任,难免由衷地暗自感叹。

冥冥之中因果循环,积善修德必有好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