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三百九十八章 闭门羹与埋伏

东厂督公 第三百九十八章 闭门羹与埋伏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2:46:56 来源:笔趣阁

然而韩城的大门居然是紧闭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王宝昌身边一名参将对着城头大喊道,“山西总兵王大人到!尔等速开城门!”

却不想城头的校尉冲他喊道,“奉洪大人令,为防贼寇偷袭,韩城全城戒严,无洪大人及钦差大人秦少保之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城。敢问诸位弟兄,可有此二位大人的手令啊?”

王宝昌闻言勃然大怒!

他可是堂堂山西总兵,洪承畴只不过是个小小参政官……

咦,不对,洪承畴现在是陕西巡抚了。

他山西总兵,自然是管不到山西巡抚头上了!

王宝昌气得后槽牙都打颤,这个洪承畴果然是个小人,一得志就给老子脸色是吧?也不想想当初他一个小小参政,见了老子是如何低声下气的!

你不给老子开门没关系,老子有杨督的手令!三边总督总能治你了吧?

想到这里,他对那名校尉怒道,“尔等听着,本将有三边总督杨大人手令,现有紧急军务需要入城处理,速开城门!”

却听那校尉说道,“王将军,实在不是小的不肯开门,是洪大人有令,除了他和秦少保的手令,其他人的口令也好手令也罢,一概都没有用。还请王将军海涵!”

王宝昌暴怒,“大胆,连总督大人的手令你们都敢不遵了吗?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那校尉又道,“王将军息怒!要说论大小,咱还是觉着这位钦差大人的手令要大些,因为圣旨上说了,他的决断就是圣裁,是他要咱们家抚台大人这么做的,那就等于是皇上要咱这么做的啊!您说,皇上的圣旨咱敢抗吗?”

有一个校尉上来说道,“要不这么着,王将军您也去请一道圣旨吧,回头弟兄们见了圣旨,保管给您开门!”

王宝昌气得脸色发白,嘴角的胡子都飞起来了。

他终于明白秦书淮之前说的,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辙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之前他让秦书淮进不了太原城,现在秦书淮就让他进不了韩城!

这是报复,这是示威,更是**裸的嘲讽!

韩城只认他秦书淮的手令,而不认总督杨鹤的手令,情况已经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洪承畴已经投靠了秦书淮,而且是彻彻底底的那种投靠,连对杨鹤虚与委蛇地应付一下都懒得应付,直接表明不伺候了。

王宝昌想起之前自己还跟秦书淮吹嘘,说什么不会让人赶走之类的话,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说这话的时候可有大把的人听着呢,这下怎么跟他们交代?

这秦书淮难不成真是妖精所化?为何他到哪,哪就都听他的?

此时,洪承畴正坐在府衙之中,优哉游哉地品着茶。

这王宝昌没什么本事,却长期身居高位,对他吆五喝六的,他早就不爽了。如今他贵为陕西巡抚,又得此良机,怎么能不羞辱他一番?

当然,羞辱他只是其次,彻底和杨鹤、和东林党划清界限才是他主要的目的。

以他对局势判断,早已认定此次三边之争,杨鹤必输!

这个秦少保无论是审时度势的眼光、操权弄术的手段还是文治武功,都绝非杨鹤能及。而杨鹤失去三边后,皇上势必开始整顿东林,说东林下台还是轻的,弄不好整个东林上上下下要付出不少人头,才能平皇上长期被东林欺压之恨!

所以,在这关键的时刻,他怎能不提前下注?

把王宝昌挡在韩城之外,正好帮秦书淮报了一箭之仇,还可以表明自己对少保、对皇上的忠心,这么好的机会上哪找去?

甚至如果秦书淮有需要,他都可以带兵去帮他。

要知道这场争斗如果东林赢了,他就是保持中立都没好果子吃,因为东林党根本不喜欢他,要不是皇上他现在还在做小小参政呢。

所以,他就干脆豁出去了,就明着跟东林割裂,彻底倒向秦书淮一边!

王宝昌在城门底下折腾了许久,从最初的好言相劝到最后的大声喝骂,可城楼上的士兵连鸟都不鸟他。

王宝昌彻底没辙了。他总不能带兵强攻城门吧?人家说了是奉了钦差的旨意,钦差又说这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他要是攻城,那不是造反么?

再说了,就凭他三千人马,还想攻破二万五大军把守的韩城?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王宝昌认栽了。

带着士兵,垂头丧气地往回赶。

和秦书淮一样,大半夜的带着弟兄们在冰天雪地里赶路。

不同的是,把秦书淮赶走的好歹是六品官,而把他赶走的,不过是个没品的城头校尉。

三千精骑来的时候是快马加鞭,到了韩城后什么都没补充,又灰溜溜地回去,当真是人困马乏了。

这还罢了,最重要的是士气极为低落。这些士兵都不明白,为什么总督大人的命令突然不好用了?莫非是三边有变?

各种版本的流言开始在军中传开,不过核心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皇上不再信任杨总督了,要派秦少保夺了杨鹤的权。

如果这样的话,那恐怕王总兵也不妙了。

队伍缓慢地行进到离韩城三十七八里外的王家屯,此时夜幕已黑。

王宝昌正准备士兵进入屯子里修整,忽然听到四周喊杀声四起!

接着,无数手持长枪的流寇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这些流寇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数量足有上万之多。而且他们个个都训练有素,面对骑兵毫不畏缩,分几十人为一阵,先捅战马再捅人,彼此配合已经极为默契。

毫无疑问,在山西的地界,除了张献忠部,没有哪股流寇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王宝昌大惊,赶紧指挥部下进行抵抗。打了一小会后,他看到敌军势大,而且是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于是做了个常规的决定合兵一处,进行强力突围。

这个决定在战术上没错,但是他忽略了天黑的因素。

如果此时他采取分散突围战术,还可以倚仗天黑的因素,侥幸跑出去一些。但是一旦集中突围,其一是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惊慌失措的马兵势必会互相踩踏,其二是对方也有马兵,看到他们往一个方向突围,就可以很轻松地堵在前方,阻止他们突围。

说白了,王宝昌溜须拍马在行,但是打仗外行。

见集中突围不行,王宝昌才命令分散突围。

但是为时已晚。

流寇枪兵的包围圈已经缩小,将他们围得极为瓷实,还能突围才怪。战场上局势瞬息突变,一个愚蠢的主帅绝对可以害死无数士兵,这就是武原大营的士兵愿意跟秦书淮走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