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反攻罗文峪

东厂督公 第一百三十四章 反攻罗文峪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秦书淮说道,“在下奉皇上之命,与李副千户及孟家兄弟一起前往蓟镇查探战况。我们先是在遵化城五里外,发现了黄台吉的数万大军。接着在陈家沟,又发现往遵化赶去的阿济格大军。在下便认为,阿济格故意绕开三屯营,势必是要与黄台吉合兵一处,围攻遵化,于是想悄悄跟上去看看是否属实。没想到他们到了上水河,竟突然进入两旁的林中隐藏了起来!这两个鞑子,就是在河西务抓到的。”

赵率教看看那个女真鞑子,再看看秦书淮,眉头越皱越紧。

他开始倾向于相信秦书淮说的是真的。他相信就算这个秦千户有些来历不明,那三个宫里的大汉将军总不可能同时投敌,来谎报军情的。

现在一个极为矛盾的问题摆在了他的眼前。

如果说皇太极和阿济格的大军都先于自己赶到遵化,那这遵化城自己肯定是进不去了。如果进不了遵化城,便只能与鞑子野战,这无异于送死。一方面鞑子军野战能力本就在关宁军之上,另一方面为了快速行军,自己这四千精锐全部轻装简行,别说重骑兵,就是重装甲的步兵都没有,就更没法打了。

更何况这个秦千户已经说了,阿济格的大军正在去往遵化城的路上埋伏自己。自己若是再按原定计划前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事实摆在眼前,要救遵化难于登天。

但问题是军令不可违,袁督师要自己救遵化,自己如果擅自改道,回头要是遵化城破,朝廷怪罪下来,自己按律当斩。

兵部和朝中的那帮蠢蛋可不管自己有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只要自己没有按时到达,就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有埋伏?野战不是建奴对手?这些理由都会成为自己怯战、脱逃的借口,他们不将自己大卸八块才怪!

秦书淮见赵率教一脸的举棋不定,也是早有预料,便说道,“赵将军,遵化城是万万去不得的。不过,遵化城还是要救的。”

他的话正中赵率教的心意,赵率教沉吟了下,问道,“依千户之见,当如何救遵化?”

秦书淮淡淡一笑,说道,“赵将军可听过围魏救赵?”

赵率教眼睛微微一睁,又道,“秦千户有何高策?”

秦书淮不假思索地说道,“建奴初入中原,虽势如破竹,却并非自认天下无敌。贼首黄台吉向来老奸巨猾,他必然留好了退路,以确保一旦入塞后战事不利,大军有退出塞外的机会。而从目前建奴大军所在的位置来看,赵将军以为他们的退路会在哪里?”

赵率教沉吟了一小会,双目猛地一睁,射出两道精光。

恍然大悟地说道,“建奴既然往遵化靠拢,那么他们的后路,必然选在大安口、罗文峪两处。这两处是离遵化最近的长城关隘,若是他们战事不利,要退兵出塞,肯定会选这两处。”

秦书淮点头道,“赵将军明鉴。建奴贼夷兵力本就不多,他们不会沿途分兵,只会选择重要关隘驻兵,而大安口和罗文峪作为他们退出关外的必经之地,必然有兵把守。不过从目前来看,黄台吉的中军、阿济格的左翼军都在遵化附近,而岳托的右翼军主力在二十八日已到了石门寨,说明大安口和罗文峪的鞑子兵其实不多,主力应该是投降的汉军。这部分汉军战力本就不高,而且相信底层军士大都是被迫投降,抵抗应当不会太激烈。其中罗文峪离此地不过七八十里地,明日上午便可到达,到时我军以四千人围攻,当可破之!”

秦书淮所说都是史实。在罗文峪驻兵,留出退回关外的后路,这既符合用兵常识,也符合皇太极性格,所以他相信这点历史应该不会和有太大变化。

赵率教依旧眉头紧锁,看得出他对这个方案还是没底。

秦书淮继续道,“若是攻下罗文峪,到时我们只需放走一小股建奴去通风报信,再假装做出要继续攻大安口的架势,黄台吉很可能会认为我军有斩断其后路,围歼其主力的意图。黄台吉是个极为谨慎之人,在不明白我军具体布置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我们唬住,从而发兵回援大安口和罗文峪,保住通往塞外的退路。如此,遵化之围自然可解!”

赵率教沉默了许久,又道,“秦千户所言,不过是个中可能。若是建奴不回援,而选择攻下遵化,继续西进呢?”

事实上,秦书淮对皇太极回援大安口、罗文峪抱有极大的信心。因为后金在入关初期确实比较谨慎,并没有太过轻视明军,毕竟宁锦之败犹在眼前。这点从很多史料上可以反应。比如代善和莽古尔泰就担心入塞后敌众我寡,被明军斩断后路而围歼,所以数次劝说皇太极退兵,再比如皇太极率两万大军外加两万厮卒仍不敢攻遵化城,因此在这种心理下,突然听闻出塞后路被截断,再联想起自己入塞后一路所向披靡,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明军是否设了圈套。

更重要的是,即便皇太极不担心、不回援,代善和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也势必会劝说他回援。这两人在初期是一直反对入塞的,只是历史上的明军实在太没用,两人最后才逐渐打消了疑虑,不再提反对之事。

退一万步讲,就算皇太极最终不回援,或者只回援了部分人马,一部分仍然进攻遵化城,秦书淮的目的也达到了。

救下赵率教和这四千精兵,就是他的唯一的目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把赵率教忽悠到罗文峪去。只要能吃掉罗文峪那边的千把后金兵,有这层战功在,再加上自己和极赏识赵率教的孙承宗一起在崇祯面前帮他说好话,赵率教必然不会死。

赵率教不发一言,表情凝重地沉思起来。

这时,孟威也说道,“赵将军,秦千户所言句句在理。那黄台吉的大军和阿济格的大军是我们亲眼所见,将军切勿再中了建奴的圈套,徒送了四千将士的性命啊!”

孟虎和李敬亭在一旁也连声附和。

赵率教听到“四千将士的性命”几个字,眼皮子猛地一抬。这些将士很多都是他当年在前屯卫一个个收拢过来的,哪个不是跟着自己豁出命去的兄弟?这些兄弟别说自己能将他们的名字倒背如流,就是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老婆孩子叫什么都能略知一二。

自己能从只有三十几个家丁的戴罪之人,坐到如今的平辽将军、左都督,不都是这些兄弟用鲜血给自己换来的?

违抗军令,擅自变道,就算死也只死自己一个。而前往遵化,则可能会死尽所有弟兄,孰轻孰重?

他的眼神渐渐坚定,背也挺得更直了,显然已有了决断。

不过发话之前,他先看了眼李德成,然后问道,“李监军意下如何?”

他无赖圆滑的一面又展现了出来。李德成是监军,自己擅自更改军令,若是获得李德成的同意,那罪过可就轻了一等了。

李德成又如何不知道他的用意?自己是监军,若是同意他更改军令,朝廷只要怪罪下来,自己死罪难逃。

秦书淮有些担心李德成不同意。

李德成果然冷冷地说道,“赵将军这是要拿咱家当挡箭的大盾使呢。”

秦书淮正欲发话,却又听李德成凄切地一笑,笑中有无奈,更有认命。

“呵呵,咱家伺候了皇上一辈子,早把一切都给皇上了。若是能为皇上保住这四千精兵,咱家就是再把头颅献给皇上又何妨?”

秦书淮一怔。

赵率教亦一怔。

“赵将军,命大军启程吧。军令是咱家让改的,是咱家监军不力,大概齐就是这么个情况了,呵呵,哈哈哈哈哈……”

秦书淮冲李德成重重一拜,道,“李公公大义!”

赵率教昂首挺胸,用尽浑身力气嘶喊道,“全军听令,向罗文峪!进攻!”

预告:最近一天一更,攒稿,下周一天三更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