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八十四章 台安城下

东厂督公 第七百八十四章 台安城下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2:46:56 来源:笔趣阁

进得城中,秦书淮与袁崇焕等众将又商量了一遍进攻方案,做了微调。

最后拟定的战略是:

赵率教的五万二千左路大军,沿大凌河义县一线往西北,直到攻下沈阳西北处的重镇彰武城。

李定国的右军则沿西平堡鞍山辽阳一线,直到攻下沈阳东南方的建州城(现在的本溪市)。

而秦书淮的中军,则直接沿大凌河台安阿什牛录(今辽中市)一线,从正面直逼沈阳。

战略很简单,就是三面包抄,但是留了北面让黄台吉逃跑。

为什么留一面呢?

这是李定国提出来的。

兵家有云:哀兵必胜。如果彻底把鞑子的退路堵死,鞑子必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么官军的伤亡肯定会很大。

但是如果留一条退路,至少可以让很多鞑子认为沈阳城还不是“死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自然也会没有。

但实际上,如果往北退他们大概率也是死。

为什么?

因为冬天马上就到了,你可以想象在北方那个蛮荒之地,冰天雪地中根本找不到军粮,他们当中大多数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你退了也没用。

虽然有远见的鞑子精英绝对不会想北退,但是你能保证普通士兵也有这番远见吗?如果发现沈阳城三面被围,只有往北才能暂时保住性命,他们会没想法?

所以,秦书淮当场就同意了这个战略。

事不宜迟,现在已是十月初八,很快就要下雪了,只有在隆冬来临之前各部到达预定位置,完成对沈阳城的三面合围态势,才能牢牢掌握住主动权。

而此时的沈阳城内,气氛已是一片肃杀。

决定大金国运的一战已经到来,八旗军上下早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整个沈阳城附近更是如临大敌,重兵云集。

但即便如此,皇太极依然没有到绝望的程度。

远见如他,怎可能会想不到明军的反攻?

从上次南征失败开始,他就在积极组织这场这关生死存亡的防御战。

在这段时间里,他四处寻找盟友,不但找到了与他唇亡齿寒的蒙古各部,甚至还派人远赴西域,说动了不少小国,与他一同抵抗大明“暴政”。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后金的地盘内,云集了准噶尔部、朵颜部、察哈尔部乃至西域的若羌国、哈密国等国的精兵,光这些加起来就有十万之众!

加上后金剩下的十二万精锐,现在他手上起码有二十二万可用之兵!

而这些精兵中,光是骑兵就高达三万八千骑,这是他最大的底牌!

三万八千骑兵,他几乎把草原上所有骑兵都集中过来了。这固然需要大量的粮草,但就算整个大金每人每天只吃一顿饭,也绝对值!

要知道沈阳周边,可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啊!骑兵在这里就是王!

此外,他手上也不缺高手。

若羌国的三大红顶高手、近百名西域精卫以及从若羌跑出来的近千青衣军现在都在他这里,除此之外,赫连巴泰已经伤愈,鳌拜的武功又上一层楼,甚至这次连向来不问国事,连大金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苏达哈也带着六大弟子出山来助了,这又让皇太极增添了好几层安全感。

苏达哈,血云宗的宗主,也是鳌拜的师傅,一生调教高手无数,却极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当初第二次南征时,为了对付武林联军中的好手,皇太极曾亲自前往血云宗拜访苏达哈,希望他能派一两个弟子随军出征。

哪知苏达哈连见都懒得见他,只派了一个小童告诉他,血云宗不问国事,所以恕难从命。气得皇太极一天没吃下饭,却根本无可奈何!

苏达哈座下有六大弟子,鳌拜算一个,但只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在现在大金急缺人才的情况下,鳌拜早已一飞冲天,不但被授予了巴图鲁称号,而且已经成为了巴牙喇兵的总教头。

可想而知,他手下的另五个弟子武功高到什么境界,而他本人又高到什么境界。

在很多人眼里,赫连巴泰是明面上的大金第一高手,但那只是因为苏达哈几乎不露面,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罢了包括大明武林之中,也少有人知此人。

正因为苏达哈的突然加入,皇太极才觉得自己胜算大增!

甚至他隐隐觉得,明国那个叫秦书淮的小子,这回要在大金栽个大跟头了!

两次南征失败,都是因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子!如果这次苏达哈出手,让他死在关外也是大有可能的!

秦书淮,你以为你真的战无不胜么?我堂堂大金龙脉已现,这磅礴的国运气数,岂是你一人可以阻挡的?

且说秦书淮这边,在进驻锦州当天,就收到了来自各处的白莲教传来的情报。

虽然在后金的封锁下,这些情报未必精确,但起码知道后金已经联合了多方势力,一起对付明军。

这并不出乎秦书淮的意料,根据这些势力的实力,以及综合得来的情报,他跟众将合计后,就得出后金的总兵力大概在25万左右这与真实情况已经很接近了。

了解对手的大概实力,这很重要。

第二日,大军启程出发。

路过大凌河以后,兵分两路。

赵率教的五万多左路军往西北而去,首先要占领的是八十里外的义州(即现在的义县)。

而秦书淮和李定国的中、右路大军继续向前,一路畅行无阻,抵达台安城外三十里的高平堡后,两路大军才分开。

李定国往右直扑沙岭堡,而秦书淮则准备进攻台安大城。

此时左路军传来消息,赵率教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义州,随后继续北上,一路无阻,直到台安城西北八十多里外的大、小黑山堡才发现有敌军重兵驻守。

这么一来后金的第一道防线就出来了,就是以大黑山堡、小黑山堡、台安城、沙岭堡、牛庄城为据点的横向防线。

这第一道防线只距离沈阳城200多里地,看来皇太极是想收缩防线,集中优势兵力和秦书淮拼一把。

秦书淮不着急,先命三路大军的探子查清各城池附近有无埋伏,然后过了一天,他才下令三路同时进攻。

崇祯五年十月十五,小雪。

秦书淮中路大军兵临台安城下。

这一路居然没碰到任何后金军阻拦要知道后金善于打野战,秦书淮一度以为路上很可能有遭遇战,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但无论如何,既然到了城下就必然要攻城。

台安城是座大城,城墙高达十七米多,城墙上配备了多达八门弗朗基炮,炮口黑洞洞地指着地面,确是威风凛凛。

但是跟明军拉出来的改进版红衣大炮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弗朗机炮重约三百斤,而红衣大炮重达千斤,光看体重就知道两者的差距了。

驻守台安城的正是老对手阿济格,城内驻扎了两万后金精兵,以及一万五千蒙古兵,总计三万五千兵力至于那些斯卒就忽略不计了。

阿济格亲临城头,看着底下黑压压的明军,却是淡定若素。

他不怕,因为他还有后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