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八十三章 磨刀霍霍(两章合一)

东厂督公 第七百八十三章 磨刀霍霍(两章合一)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2:46:56 来源:笔趣阁

最近的崇祯很忙。

西域、蒙古、朝鲜的使臣团一波接一波地来,鸿胪寺的官员天天往宫里跑,向崇祯报告各国使团来访的消息。

崇祯自然是高兴的。

这么多的使团来访,可是很久都未有了。

他甚至亲自接待了朝鲜使团和蒙古使团,举办了盛大的国宴,大大地满足一把天朝之主的虚荣心。

鉴于此,他忽然想到要搞一次大型的庆典,重现万邦来朝的盛况,以留后世彪炳。

应该说,这里头有他虚荣心作祟的成本,毕竟这样一场盛事,日后可以演变成各种版本的青史,流传千古。

但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也实是弘扬国威,震慑番邦的重要形式。可以说,如果举行一场万邦来朝的盛大庆典,可让大明对邻邦甚至更远国家的威望再提升一个等级,其效果可能不亚于一场大型的征服战争。

这种事,大唐年间可没少搞。而崇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赶上大唐盛世,怎么可能对此没兴趣?

更何况,他现在搞得起!

这个计划他自然不会随便跟人说,也就是私底下跟秦书淮透露了下。

这当然与秦书淮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正是需要这么大一场盛事来完成最后的终极任务吗?

不过,不是现在。

因为安南和东乌(也就是缅甸)还没平,如果他们不来朝贡,那也称不上万邦来朝了。

于是告诉崇祯,一切当等大明击败荷兰西夷,再征服东乌之后再谈不迟。

崇祯听秦书淮这么说,便暂行压下了心头的渴望。

想想也是,要是连东乌这个老对手都没征服,堂堂大明何以慑服小国?

崇祯七年,整整一年时间,大明就在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和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不世之才的率领下,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疯狂地整军备战。

八月下旬,刚刚就任水师大学堂总教习的郑芝龙再次接到圣旨,让他接旨后即刻进京述职。

郑芝龙接到圣旨后,无比激动,口呼万岁隆恩之时,几近破音。

郑家上下,亦是为之而振奋。

从调任水师大学堂总教习一职起,郑芝龙就猜测朝廷很大概率要重新启用自己了,去水师大学堂转一圈只不过是盘桓个履历而已。

而这道圣旨让他几乎确定自己的想法没错。

因为正常述职每年都有固定时间,如果皇上突然召见,那么述职只是名义,真正的用意很可能是准备将他调用别处,而且这个职位非常重要,所以按惯例天子都会亲自召见,进行一次诫勉谈话。

他用脚后跟也能想到,他将回到福建,回到他熟悉的地方,然后带着他的水师,哦不,是带领大明水师扬帆,拓疆万里!

他郑芝龙,必将成为大明盛世的重要缔造者,这不仅仅是光宗耀祖,而是要永留史册的!

而他郑家,可东山再起矣!

接到圣旨后第二天,郑芝龙就带着郑芝豹一起,迫不及待地赶赴京城。

第五天傍晚,他们就快马到了京师。

顾不上休息,他们先直奔国公府。

一来自然是要跟国公爷联络下感情,二来见过国公爷,就知道皇上究竟是怎么打算的了。

两人自然不能空手去,但是知道现在国公爷不收银子,这倒是不好办了。

送还是不送呢?

商量了好一会,最终决定在长安街找了家古玩珠宝店,花了近一万两银子买了一对极品玉马和一对极品手镯。

这样心里才踏实了些。

到了国公府已是晚饭时分,两人因为备了厚礼所以倒也不怯,好歹一万两呢,国公爷赏顿饭吃也不亏他是吧?

两人规规矩矩在国公府门口报了家门,然后在大门外静等管家去报。

没过多久,只见秦书淮笑呵呵地走了出来。

亲自来迎,给足了他们面子。

“一官兄,芝虎兄,有失远迎啊!呵呵呵!”秦书淮笑道。

郑芝龙和郑芝虎赶紧作揖。

“劳国公爷亲自来迎,实在愧不敢当。”

秦书淮抓着郑芝龙的手,“一官兄掐这个点来,怕不是来蹭饭的?哈哈,正好陪本公喝上一杯。”

郑芝龙笑道,“不瞒国公爷,我与舍弟刚到京城,想着与国公爷也是许久未见想念地紧,就厚着脸皮来蹭饭吃了。”

“来只管来,只不过家里只有便饭,可不许挑。”

“岂敢岂敢,哈哈哈!”

一番客套,登时拉近了距离,不得不说流行于官场的这些套话还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

进了府中,郑芝虎先双手奉上一个精致的盒子,对秦书淮说道,“国公爷,我们来的仓促,也没带什么像样的东西。又想着空着手来蹭饭又不好意思,就给夫人带了些小物件。”

郑芝龙马上补充道,“国公爷勿怪,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玩意,看着好看罢了,不值什么钱,可不敢坏了国公爷清誉。”

秦书淮呵呵一笑,“一官兄好意,本公看样子不收也是不成了。”

郑芝龙安了心,又说了几句场面话。

不多久,管家来报饭菜已经备齐,秦书淮就领着郑芝龙、郑芝虎一起去了膳厅,边吃边聊。

由于有客,陈晴儿等人自是另在一处吃了。

酒过三巡,郑芝龙自然想聊点关于自己的事,好探探国公爷口风。

说道,“国公爷,下官听闻国公爷设计了一款叫‘战列舰’的大战船,船上配清一色十八门红夷大炮,呵呵,当真是令下官心驰神往哪!不知何时有缘一见?”

秦书淮知道郑芝龙想把话题往水师的方向引,但却是故作不知。

“呵呵,哪是本公设计的,本公不过是提点想法罢了。”

郑芝龙顿了顿,说道,“国公爷过谦了。说起来,咱大明是得有大战船了。上个月初三,荷兰红毛击沉了魁盛号一艘商船,虽然船上人被他们救起来了,但是一船的货物没了。而且,红毛还要魁盛号带钱去赎人,想想真是可恶啊!”

郑芝虎补充道,“是啊,消息传来我水师学堂上下无不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出海教训这帮杂碎。”

秦书淮点了点头,“荷兰人嚣张已久,上上个月他们也击沉过我们的商船,福建巡抚那边交涉也是无果。另外,他们在东藩现在又在扩建港口,怕是想垄断南洋贸易。”

郑芝龙道,“他们在东藩的情况下官倒是很了解,若不是刘香那走狗帮他们,他们也没那么快拓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秦书淮问道,“本公听说刘香是一官兄拜把子的兄弟?”

郑芝龙道,“国公爷,虽说早年下官与他有交情,但他为虎作伥,不但帮荷兰人,还劫掠我大明出海子民,下官身为大明一份子,早已与他不共戴天了!”

“好,好极!”秦书淮端起酒杯,说道,“一官兄一身浩然正气,本公佩服!本公相信,有此正气的郑大人,必不会辜负皇上、辜负我大明二万万子民的期待!大明万里海疆,就赖郑大人这等大才守护了!来,干了!”

这句话就等于提前告诉郑芝龙,皇上要重用你了!

郑芝龙当即起身,掷地有声道,“若有此一日,郑某携两位舍弟,愿血洒洋上,我大明开疆拓土!”

说罢,一饮而尽!

事实上,秦书淮没有什么战略能给到郑芝龙,毕竟论海战,他在郑芝龙面前连小学生都算不上。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打打气。

吃完饭,秦书淮又留郑芝龙、郑芝虎喝茶,从水师学堂聊到南洋形势,顺便还问了下登陆作战的要义,郑氏兄弟自是知无不言,倒是让秦书淮涨了不少知识。

郑芝龙从国公府出来时,已是快子时了。

回来时,秦书淮也送了一个礼盒给他,说是带给郑夫人的。

郑芝龙推辞不过,回家后打开一看,见是一只上等的唐三彩,便知道这份礼比自己的那份还重。

他明白,这是秦书淮变向把东西退回来了。

不禁苦笑,这国公爷真的是打算当清官了么?当初他收自己银票时可是毫不手软的哪!

秦书淮当然要当清官,因为他的钱根本花不完。

国公的俸禄,可是只比王爷低一等而已。

而且他还有内阁武英殿大学士的俸禄、东厂督公的俸禄,以及尚未撤销的辽东经略俸禄之类的,这些俸禄本就不算低,还比历史上提升了三倍,可想而知加起来有多少。

好吧,这些俸禄其实只是一部分。

江河帮的收入,现在可一年比一年多了,帮里至少每个月会送来上万两银子,供他这个帮主花销。

还有白莲教也开始盈利了,他作为教主每月也能收到万把两银子不收还不行,坐镇白莲教的老道可每月就盼着这日子,以给教主送银子兼汇报教务为名,好回帮里一趟呢。

秦书淮也不知道每个月能收到多少,反正照晴儿的说法,就是一个月有好些天都在收银子、银票,皇上还时不时地再赏些稀奇的物件,现在家里的钱太多都不知道怎么花,上个月她终于试着花一百两给自己定了身衣裳,算是体验了把败家的感觉,可是拿到衣服又觉得一般般,不就是丝绸的么,穿着也就那样子。

有一次陈晴儿把一堆银票放床上,问秦书淮:

夫君啊,那么多钱咱们该怎么花啊?

秦书淮也有点郁闷,是啊,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呢?

也不能玩游戏充值装逼,也不能打赏主播装逼,豪宅也不能随便买,他国公爷还得住在国公府,想买辆豪车,嗯,豪华的马车吧,又花不了几个钱。

山珍海味什么的,好像也吃不了多少钱。

买什么古董珍宝的话,他又不懂欣赏。

难怪古代有钱人狂娶小妾,有钱没地儿花,可不只剩下开后宫一条路了么?

要不,整两个?

凭良心讲,他确实动过这心思。

想当初在天津遇到白莲教柳烟姑娘时他就很有想法。

不过想来想去,又觉得他和晴儿好好的一家子,突然多个人进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最后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撒钱吧。

反正看到穷人就撒点,这感觉不比吃了一顿大餐差。

不得不说,人一闲下来就会有各种无聊的想法。

崇祯七年六月,崇祯正式下旨调任郑芝龙为南洋水师提督,全权节制南洋水师,并兼顾与西夷交办外务。

所谓的南洋水师,就是在郑芝龙旧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七月,郑芝龙赶赴福建就任,同去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郑芝龙、郑芝虎。

到任后,郑芝龙先是严令福建所有海商、渔民只能在规定航线通行、捕鱼,所有荷兰人不允许的航线一概不去。

同时,他又派人联络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兼东藩行政长官普特斯曼,说要跟他就南洋航线进行谈判。

和历史上一样,傲慢的荷兰人认为明国又想用利益换平安,之前明国放弃东藩换澎湖平安不正是这样?

于是,荷兰人让明国商人带来一封信,要求他们在澎湖驻军并修建港口,同时由荷兰人垄断大明对外的茶叶贸易,其他国家不得染指。

而作为回报,他们将保护大明商船在南洋的通行,并且有限度地开放一到两条被他们控制的航线只要大明商船向他们缴税。

为了逼迫明国加快同意,他们于回信当日又击沉了一艘明国商船,并且派了五艘大型战舰在郑芝龙亲手开辟的东藩魍港外耀武扬威。

没想到,没过多久,郑芝龙竟然把魍港的战舰全部拉回来了,连商船、小快船也不放过,统统回港。

并且,他还跟普特斯曼回信,跟他说要的价码太高,我朝无法承受,能否稍做调整,他好周旋促成。

一句话,郑芝龙怂的不得了。

怂的连西班牙人都看不下去了。

他们特地来找郑芝龙,表示愿意帮郑芝龙和荷兰人干一架要知道因为荷兰的独立战争,西班牙可是荷兰的死敌,他们在海上的竞争从来就没停过。

这可是历史上都没出现过的事情。

西班牙人为什么要帮大明?

原因很简单,郑芝龙如果怂了,荷兰在远东的势力会继续扩大,尤其是如果他们在澎湖、厦门站住脚,那么整个东藩海峡其他国家的船队就不用玩了。

西班牙人还放话,如果郑芝龙不愿意跟西班牙合作,那么西班牙也要获得和荷兰同等的条件。

消息传到秦书淮耳朵里,把秦书淮气够呛。

我尼玛,老子没穿越错吧?这是晚清还是晚明?

不过倒也没干涉郑芝龙怎么处理,因为他知道郑芝龙在做什么。

这家伙,在等50艘战列舰呢!

他收缩兵力,把港口、航线全部让给荷兰人,这么一来荷兰人的战舰势必更加分散。到时候,他只要集中兵力就可以一撸到底。

而且,连续的忍让,又可以激发水师极大的愤慨。

但秦书淮懂他,福建沿海一带的官员未必懂。

一直到年底,大批弹劾郑芝龙微站退缩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到崇祯案头,要不是秦书淮替郑芝龙说好话,怕是郑芝龙这提督之位也干不长了。

终于,崇祯七年又到了十二月。

五十艘全新的战列舰,全部下水了。

清一色列装了十八门改进型红夷大炮,左弦八门,右舷八门,前后各一门。

这一年,十家兵器所加上工部直属的盔甲厂、王恭厂,足足生产了一千一百门红夷大炮。

而郑芝龙得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磨刀霍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