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边形势

东厂督公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边形势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一切搞定,秦书淮就又准备出发,前往三边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准备出发的前一天,老道急匆匆地回了总舵。

他回来,一是来收拾家当,准备搬往天津的白莲教总舵,毕竟他以后要在那扎根了。二来是跟朱雀堂的弟兄告别,同时与邱大力等人一起协商朱雀堂新香主的人选,趁秦书淮在帮里好让他赶紧批准。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他带来了花沉整理的第一批情报。

从花沉出任白莲教掌教使者到现在,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秦书淮很好奇他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情报。

“说吧,你们搞到什么情报过来了?”秦书淮立即兴冲冲地问道。

老道拿出一封厚厚的信摆到桌上,然后开始说道,“帮主,老花主要整理了两方面的情报。一是关于你此去三边的。”

“这个好,算他有心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是上次去江南有足够的情报,我们就不会折腾那么久了。”秦书淮赞赏道。

老道点点头,继续说道,“白莲教在三边地区有不少信奉者,这其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流寇,还有官兵。老花上任第二天就派人秘密联络三边的信徒,从百姓、流寇、官兵三方搜集了不少情报,之后总结如下。”

老道拿起几张纸,这是他摘的重点。

看着上头地字,继续说道,“如今三边的匪患,主要在于山西、陕西两地。在陕西,主要以张献忠为首,此人自称八大王,其余的流寇全部或实质上依附他,或名义上依附他。据他号称,其麾下有十万大军,另有十七路盟军,总计约二十万人马。但是,根据白莲教在里头的内应说,实际没有二十万。他自己的嫡系兵马也就五六万左右,另外十七路盟军人马四五万,总计十万出头。”

秦书淮沉吟了下,说道,“张献忠现在有这么多兵马了?”

他记得历史上的张献忠,现在好像还没做这么大。

老道很肯定地说道,“应该错不了,因为这些消息不是一个人说的,是很多在山西的白莲教徒反馈过来地。”

秦书淮微微颔首,心想看来张献忠的发展速度,比历史上快了一两年。

又问,“山西连年干旱,这张献忠钱粮何来,如何养活十万兵马的?”

老道说道,“张献忠手下中,有一个叫罗汝才的,精于谋略,人称‘曹操’。他向张献忠献计,要他善待盐商、粮商而重处银商,说白了就是与盐商和粮商合作,张献忠保他们的家产、店铺不受流寇侵害,而他们向他暗地里输送盐、粮,甚至帮他们采办军械等物资。所谓重处银商,其实不光是从事票银兑换的商人,而是对除盐、粮商人外的其他所有商人进行盘剥,稍有不从就扣他一顶奸商的帽子,杀其全家,占其家产。如此,他们一方面保证了后勤,一方面又有了银源,自然可以立足山西了。”

“这罗汝才倒有几分本事。那陕西那块呢?”秦书淮又问。

“陕西那边,主要以高迎祥为首。高迎祥的实力比张献忠又高出一筹。他自称佣兵三十万,又有二十八路诸侯会盟,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不过实际上,估计只有十万嫡系兵马,另有五万依附于他的盟友。高迎祥自称闯王,手下有不少大将,最有名的是一个自称闯将的李自成,另外还有刘哲、黄龙等,可以说,流寇当中他的实力是最强的。”

“他的财源是从哪来的?”

“原本也是靠打家劫舍。不过看到张献忠那边的法子好使后,他也这么干了。陕西遭灾没有陕西那么严重,所以他的钱粮相对比较充裕。高迎祥这个人,比张献忠要讲道理些,口碑也要好一些,没有张献忠那么嗜杀,所以在当地比较受尊崇,百姓说他有帝王之相。”

秦书淮微微一笑,道,“是不是有句话叫‘闯王来了不纳粮’?”

老道呵呵一笑,说道,“是有这么一句话。不过这是老百姓说的,那些富商可不这么想。他要是跟谁都不纳粮,那他的十几万大军吃什么,喝什么?”

秦书淮顿了顿,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不是说三边还有个叫‘王和尚’的人么?传说此人得了三宝密卷中的帝王卷,他现在混的如何了?”

老道不屑地一笑,“这个王自用最是好笑,半年前刚刚才有些名堂,就听了一个狗头军师的话,对外放消息说他得了帝王卷,言下之意就是他能成帝王,让各路流寇人马都来依附于他。可他也不想想怀璧其罪的道理。其他流寇一听他有什么帝王卷,马上调头去打他,抢夺这个帝王卷。结果去年底,他大败于李自成,自己都被俘了。之后,李自成跟他要帝王卷,他才说哪有什么帝王卷,都是他自己吹的。哈哈,你说这人是不是蠢?”

秦书淮眼皮子微微一抬,道,“他被李自成剿灭了?”

“是,怎么了?”

秦书淮心道,如果是李自成最后剿灭的王自用,那没准还真存在什么帝王卷。

因为李自成后来真的称皇帝了不是?

李自成可没王自用那么傻,他就是得到了帝王卷,也不会说出去的。

老道翻了几页纸,然后又说道,“对了,还有一条重要的情报,据说张献忠那边,想和其他三十四路流寇一起,拜高迎祥为盟主。到时这些兵马合称三十六营,高迎祥就是三十六营总盟主。这事儿现在正在商讨阶段,还没有落实,不过应该也快了。”

秦书淮心想,历史上高迎祥做三十六营总盟主时,是在崇祯四年。那时是因为洪承畴上任了三边总督,开始大力剿匪,各路流寇各自为战撑不下去了,所以才结盟的。

但现在杨鹤仍在总督任上,看上去各地起义军的日子相当好过,怎么一下子会有结盟的念头呢?

如果这个压力不是来自于明军的,那么肯定是在他们内部产生。

要是能搞清楚这里头的原因,没准大有文章可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