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嬉笑间定大事

东厂督公 第三百七十四章 嬉笑间定大事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崇祯听罢,眼皮子猛地一抬。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试探着问道,“秦兄的意思是?”

秦书淮放下酒杯,意味深长地说道,“皇上,兵书有云,夫战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到了明年,这三者我们都不缺,而反观建奴,三者不得其一。所以,是时候了。”

崇祯的眸中放出一丝异彩,迫不及待地问道,“秦兄真有把握?”

原本他只是想明年在辽东打几场局部战争,一方面可以收复部分国土,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打击下建奴的经济和士气,但根本没想过一举而平定建奴。

在他眼里,建奴太强了,黄台吉太强了!况且,大明一旦攻打建奴,蒙古的朵颜等诸强部落于唇亡齿寒的原因,必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要是联合就会更强!

这不能怪他看不清局势,只能说近几十年来,蒙古人和建奴人已经在大明的每一个人心里都留下了阴影。

秦书淮给崇祯倒了杯酒,说道,“皇上,如今天下新政,无论军中将士、地方官员还是贩夫走卒,大都是得利者。大乱方平,朝廷仁政,对他们来说,刚刚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更难能可贵,谁要是想剥夺,他们一定会跟谁玩命!所以,现在天下人保家卫国、捍卫朝廷的决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所谓民心可鼓,只要咱们告诉他们,建奴要再犯中原,想必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必然是同仇敌忾的,这便是所谓的人和。”

崇祯听罢,缓缓点头,“秦兄说的不错。说句不谦虚的,纵观古今,能像我大明这般仁政的朝代,当是绝无仅有!而且,只要未来国库充盈,朕还要减商人的赋,朕要行的仁政还会更多呢!百姓自当拥护朝廷。”

崇祯认为以后不打仗了,朝廷没必要一年收一亿两的税赋。倒不如少收点,还富于民,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然后千秋万代拥护他朱家更好。

秦书淮想说,如果大明要更强,那就得把钱集中起来建设基础设施,像修路、造桥、建城、医疗、科技、教育、国防全部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一年就算一亿两税收也未必够花。

不过现在也不是跟崇祯说这些的时候,于是继续原先的思路说道,“皇上说的对,总之如今大明子民是万众一心的。而反观建奴,自从上次入关劫掠失败后,他们粮食越发短缺,尤其是盐和铁器更是极度紧张。另外,接连受挫也让他们士气低落,内部矛盾亦是重重,四大贝勒集团的冲突越发激烈,君臣离心离德,这样的对手又何足惧哉?”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咱们有钱有粮,自然可以装备更精良的军队。八旗兵强悍确实不假,不过咱们大明这几年的仗打下来,也练出了一支精兵,良将亦是不少。只要接下去咱们好好备战,一举击破建奴盛京,生擒那黄台吉,未必就不可能。”

崇祯听到这里,不禁高声道,“好!说得好!既然秦兄有把握,那朕就毫不怀疑!秦兄,你继续说,咱们接下来当如何备战。”

秦书淮不假思索地说道,“其一是加紧整训大军,其二是大肆采购装备。整军之事由袁督师来即可,未来进攻建奴的主力之一也必然是他的关宁军。至于采购装备,这事儿就包在臣身上了。”

崇祯点了点头,“朕听说江河帮装备可比朝廷的好呢。你帮里的盾牌又轻又硬,盔甲也是双层的,而且重量只比单层的重一点而已。另外,上次你在朕这里调去不少火药方面的人才,据说制作出了大批威力不小的霹雳雷吧?还有什么绿巩油、火油,朕都有所耳闻,这些东西打起仗来威力极大。朕到时候给你拨银子,你多生产一些,能装备多少就装备多少。”

“皇上明鉴。不过,这些东西固然好用,却仍不及一样东西更好用。”

“哦?那朕倒是要听听了,秦兄快说。”

“这东西皇上也知道。”

崇祯皱了皱眉,道,“朕也知道?呵呵,这可就奇了。秦兄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秦书淮微微一笑,说道,“就是装备在宁远城的红衣大炮!”

崇祯愣了下,然后马上拍了下大腿。

“原来秦兄说得是它!那红衣大炮的威力确实了得,射得远而且射得准,贼酋努尔哈赤就是死于此炮之下。不过,据朕了解,这炮太沉,造价又贵,而且射速也不是太快。”

红衣大炮,又名红夷大炮,是明朝从葡萄牙引进过来的一种巨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它重达2吨左右,造成其移动速度慢。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射速低,基本上每2分钟只能发射一次。

但是秦书淮认为,当前的环境下,大规模装备制造红衣大炮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海军需要红衣大炮。纵然他不是海战行家,但也知道海战时对炮的要求还是在于射程够远、威力够大、精度够高,而红衣大炮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从目前荷兰、葡萄牙等海军强国的战舰装备来看,红衣大炮或者同系列的大炮,也是他们的主力炮型。

其次,陆军也同样需要这种大炮。陆战中,如果是在野外遭遇,那么目前所有的大炮都不怎么好用,要知道遭遇战中双方接触是极快的,根本来不及开几炮。但是在攻城战中就不同了,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红衣大炮,可以在敌人够不着的地方尽情地发泄,可以完美地压制敌军城头火力,甚至直接轰烂城门,让大军攻入城中。

秦书淮毕竟不是火器行家,或者机械工程的专家,他只知道什么炮好用,但是并不知道怎么改装大炮。他倒是知道后膛炮比红衣大炮这种前膛跑更牛逼,但是关键在于他根本不知道具体结构,而且就算画出图纸,当时的工业条件也未必能做出来。

所以,他只能选择红衣大炮。

秦书淮把理由一一道来,崇祯听完当即拍板,“既然秦兄认为此炮甚好,那咱就造这炮!这样,回头你去列个清单,这些军备要造多少,所需耗费多少,只要朕承担得起,全数拨款!”

“皇上英明!不过,要批量造此炮,恐怕还需要一个人。”

“谁?”

秦书淮呵呵一笑,“就是原礼部尚书徐光启。对了,这老头上次被关起来后,现在可还好?依然在牢里么?”

徐光启,就是当初那个在乾清宫外因秦书淮被任命为东厂督公而哭谏的礼部尚书。这家伙倒不是东林党人,只是太守旧了,因而被当时的东林党利用,最后也被崇祯拿下入了大狱。

崇祯一听此人,顿时笑道,“你说的是徐阁老?呵呵,这家伙要是还在牢里就早死了。当初朕下旨拿了他,他就在牢里绝食。他可比那些东林党人有骨气多了,说绝食就绝食,任你打碎牙都不吃一口。后来眼看快饿死了,镇抚司的人就来问朕怎么办。朕还能怎么办?下了道圣旨训斥了他一顿,革了他的官以后就请他到东林书院去了。”

“呵呵,皇上仁慈啊!”

“朕知道他不是东林党,当初东林党弹劾你的时候他还为你仗义执言呢。那个时候拿下他也是迫不得已罢了。对了,秦兄的意思,是让他出来督办造炮一事?”

秦书淮点头道,“对,第一批红衣大炮不是他搞来的么?后来改进的时候,也是他牵的头,我想天底下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徐光启虽然在东厂督公的任命一事上有点守旧,但是在当时的数学、天文、历法、水利、农事等领域,确是大明少有的大才。他翻译过多国文献,比如《几何原本》、《泰西水利》、《农政全书》等,是华夏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又整理了《测量法义》,撰写了《勾股义》等数学著作,也撰写大量诸如《宜垦令》、《农书草稿》等农事书籍,甚至他推算的日食比钦天监还准。

同样,第一批红衣大炮也是他引进的,并且他还做领导工匠了改良,使它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崇祯道,“确是如此。不过这老家伙现在消沉地很,让他做讲学他也不做,整天就在书院闭门谢客,朕也拿他没辙,怕再逼他又给投河去了,也就由他去了。秦兄若是要说动他,怕是得费些口舌。”

秦书淮摇头道,“臣在他眼里就是个离经叛道之徒,他才不屑跟臣说话呢。这个嘛,臣觉得还是得皇上亲自去劝他,他才会重振心神。”

崇祯苦笑,“说来说去,秦兄是想把难题扔给朕。好吧,那朕只好跑腆着脸跑这一趟了,保不齐还得被他训一顿。”

崇祯自然是能说动徐光启的,毕竟徐光启是忠君思想极深的传统官僚。只是,徐光启这人性格确实拧,当初魏忠贤主政时请他当官,他就打死也不去,管你魏忠贤手下的东厂如何恐怖。

两人在御书房一边撸串喝酒一边聊着国家大事,嬉笑间这个庞大帝国的一个又一个重要决策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真是好不快活!

照例,喝到一半,崇祯又醉了。

王德化赶紧扶崇祯去了后宫,崇祯又拉着秦书淮的袖子要他去寝宫同睡,说还有很多事要聊呢。

秦书淮哪敢去,这要是传出去还得了?他秦书淮现在都霸占了崇祯的后宫了?尼玛,崇祯脸上挂得住还是他脸上好看了?

于是好言劝慰了几句,然后赶紧跑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