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九十一章 崇祯的智慧

东厂督公 第七百九十一章 崇祯的智慧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秦书淮见崇祯一脸憧憬的表情,也动心了。

就快要离开这里了,再与崇祯一起出去嗨一下也好,以后恐怕就没这机会了。

另外,旅途上还可以再找机会跟崇祯聊聊后世的施政理念,能影响他多少就影响他多少。

于是说道,“那行,皇上既然要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臣定然护驾左右。只不过据臣所知,那柳烟姑娘似乎是认识了个有才的书生,两人两情相悦,那书生拿钱帮她赎了身,然后就跟他走了。”

崇祯很是不甘地拍了下大腿,“哎,什么时候的事,朕可一直想见她呢!秦兄怎生不早说!”

秦书淮呵呵一笑,“这两年大明百废待兴,臣民无不奋发图强,皇上更是日理万机,臣要是跟你说这事让你分心,那岂不是一个诱导皇上荒诞淫逸的佞臣了?要是被孙阁老知道了,他还不拿拐棍来打臣?再说了,臣还想做忠臣流芳百世呢。”

崇祯笑道,“你可是孙老师的得意之作,比朕这个天子门生还让他得意,他才舍不得打你!你去听听茶馆里那帮说书的说的《安国公传》,第一章第一回说的就是《孙阁老巧遇少年郎,三患说结得忘年交》,里头把孙老师如何与你相遇,又如何邀请你去柳是书院说得头头是道,你说这要不是孙老师自己跟别人说出来的,怎么会传出去?”

这事儿崇祯倒一点没冤枉孙承宗。

这两年国泰民安,孙承宗有更多的时间在柳是书院讲学。课余时间,那帮学生最爱问的就是国公爷的事。

说起来秦书淮可是孙承宗慧眼识珠推荐给朝廷的,所以每次一提起国公爷,孙承宗都是一脸得意之色,然后泡上一壶好茶,给他的学生们娓娓道来。

这其中他与秦书淮的忘年交友情可是重头戏,他能不讲得详详细细么?

所以说书的才有那么多材料,才能足足用一回目的篇幅来讲他们相遇。

说起这本《安国公传》,秦书淮也苦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谁编的,这本书直接就把他描绘成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人,什么在横岭召唤天火,火烧了八万鞑子兵。在罗文峪神将附身,带领孟虎、孟威、李敬亭斩杀上万鞑子之类的,吹得简直上天了。

好在这书里把崇祯也描绘成了天上的另一颗星宿下凡,同样英明神武,要不然这书崇祯不禁,秦书淮自己也想禁。

不禁说道,“皇上也听这些说书的胡诌么?”

“怎么是胡诌呢?朕倒是觉得此书能让我大明子民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来得是多么不易,更能让他们知道如今朝廷君明臣贤,他们完全可以安心过他们的小日子,这岂不是妙哉?呵呵,说起来朕有空也在听呢!”

秦书淮心想,这书特么不是你暗搓搓让人编的吧?

仔细想想,这个概率确实非常之大。

为什么呢?

原本秦书淮的声望就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算没有这本《安国公传》民间也照样将他当成天神下凡、拯救苍生的人物。

但是崇祯就不一样了,没有这本《安国公传》之前,民间大都只是认为崇祯是个仁慈的好皇帝,而平定天下全是安国公的功劳。

而在《安国公传》里,有大量的桥段写崇祯如何英明神武地制定了抗金战略,如何铁骨铮铮地喊出“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又如何贤明不听谗言地重用秦书淮,甚至将秦书淮当成亲兄弟一般对待。

emmm,这么一来崇祯的形象就非常正面和立体了啊。

百姓对这个皇帝的崇拜和感激就更近一步了啊。

这么一想,这书要不是崇祯授意别人写的,也实在想不出第二种可能性了啊!

但秦书淮很高兴,崇祯能懂得利用舆论工具为自己造势,显然是借鉴了自己之前斗东林时编《文奸传》的办法,说明他的政治智慧在日复一日地增加。

两人就这么东扯西扯地聊了半天,秦书淮果然又成功地蹭了顿御膳,然后乐呵呵地回家了。

崇祯跟他约定,等手头重要的事情处理完,两人就在今年的某个时候,再去“体察民情”一回。

这次崇祯的胃口大了,他要沿京杭大运河一直下去,直到杭州,好好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江南美景。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的眼睛都是冒着光的。

且说东藩方面,郑芝龙攻下东藩以后,除了在那留下4000步兵和十艘战列舰、二十艘小型快船之外,其余战舰和人马稍稍休整了几天,就再次启程,沿东藩至爪洼黄金航道,不紧不慢地撸下去。

航线上,但凡遇到荷兰人的船只,不是扣押就是击沉。

但凡碰到荷兰人的港口,二话不说就攻占。

荷兰人的主力早在东藩干完了,现在有战舰也是零零散散的,根本无力发动反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港口被明军水师占领。

南洋水师,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就是远东地区的无敌舰队。

话说那群甘肃兵就有福了,占领了港口以后,水师又不可能长呆,最终在那里当大佬的还不是他们陆军?

一个港口顶多也就驻兵数百,他们中很多人一下子就升官了。

比如安南的会安港(岘港),那是一个客商云集的大港,南洋水师从荷兰人手里抢来之后,派了两艘战列舰和500名陆军驻防。

这500名陆军可就一下子成了这个港口,以及依托这个港口而生的大城会安城的主宰了。

这里贸易发达,物资丰富,客商云集,简直遍地是黄金。

虽然说那会儿的明朝人还不知道什么叫“殖民”,但是商船来停靠收税会不会?来补给收钱会不会?跟港口开酒肆、客栈、青楼、赌档之类的收例钱会不会?

收钱收到手软啊!

按照秦书淮的指示,但凡在境外港口驻防的弟兄,可以扣下三成的总收入作为补贴。

乖乖,三成啊!这是什么概念?

就会安港来说,这么大的港口外加一座城池,一年的纯收入至少有五十万两!

也就是说他们五百多人,一年就能分了十五万两!

平均一人三百两银子一年!

这是什么概念?县太爷一年也才一百多两银子,他们一个大头兵一年的收入比县令还高得多!

只要他们在这里干满一年,回家置个二进二出大宅,外加娶风风光光娶媳妇的钱都出来了!

这当然是秦书淮有意为之,他就是要让这些兵对执行海外任务充满激情。

当然,这也是行情价。

西方人殖民,也给本国兵极高的待遇。

不过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当然不能说殖民这么难听了,充其量就是跟当地土著一起开发嘛!

为了支撑庞大大航海的计划,在秦书淮的建议下,现在大明的船厂和兵器所仍在大规模地建造战舰和大炮。

除了南洋水师,大明还要组建一支北洋水师。

这支北洋水师的配置不会比南洋水师低,初步的规划是五十艘战列舰、三十艘戎克船、一百艘各型号小快船。

北洋水师不仅用来拱卫京畿门户渤海湾,而且还要控制东亚至南亚的上半段航线,从而让大明全面制霸远东洋面。

这么算下来,不算建造战舰的成本,大明每年光是花在水师人员薪饷、战舰维护、炮弹损耗上的钱,估计就要四百万两。

大概是以前大明大半年的税收。

但是秦书淮觉得,就算再翻一倍也是值得的。

未来大明从海上获得的利益,何止是四百万两?

而一支强大的海军所保卫的古老帝国,又岂止是金钱能衡量的?

有钱、有技术、有造船工业,还有强悍的郑芝龙家族,让大明在远东洋面的霸权一天比一天巩固。

而全国的兵备,也在魔教、江河帮的整顿下,一转以往的颓势,开始蒸蒸日上。

现在大明的兵,不缺饷,不缺兵器,更不缺系统的训练。

尤其不缺的是,战无不胜的信仰!

对各地卫所来说,以前你烂我烂大家烂,当兵的穿得破破烂烂的,出门垂头丧气那都是正常现象,老百姓看见了也见怪不怪。

都这个鸟德性,谁还好好练兵?

但是现在舆论风向不同了,当兵的你就得立立整整、精精神神的,垂头丧气、破破烂烂的那是乞丐!

现在他们有标杆了,练兵你就得练出国公爷手下的那种兵。

这年头哪个卫所要是还吊儿郎当,出个门连队伍都排不齐,操个练连阵型都摆不出,不但各地督军要整你,连妇孺就敢直接笑你。

风气,什么是风气?这就是风气。

练兵之风就这么刮起来了,各地卫所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练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