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能源集团 > 第 2053 节 王全泰的当年

能源集团 第 2053 节 王全泰的当年

作者:忧郁的失恋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07 来源:笔趣阁

王大人原名王全泰,以前的时候可以说也算是能在朝廷里叫的响的一个家伙了,名号也算是不错的,当然了,他少年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天才的,对朝廷对整个帝国可绝对是有功劳的,但是这十几年可是没有人跟他来往了,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家伙说的那些事情,这他妈的简直就是要死了,皇帝陛下的想法十个人就有十个人明白的,就这个老家伙不明白,也不知道这脑子里到底是想的什么,皇帝陛下害怕的就是自己没有了跟其他的三大帝国之间的差距,可是现在你做的什么呢?你这是要缩短这中间的差距,这他妈的要是还能让你继续当官那才是怪了呢。

王全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有了天才的迹象了,当初的时候他们兄弟四个都是在学堂里念书的,可惜的是其他的三个弟弟对于念书可是一点都没有天赋的,不是今天逃课就是明天先生给找到家里去了,对于王全泰来说,接触过书本以后,他感觉这才是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王家的祖宗可以说是千百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读书人的,一个个的都是地里的农民,跟土地打交道的就比较多了,但是当下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既然是连先生都说这小子有读书的才能,这可了不得了,这王全泰的老子立刻就让其他的几个兄弟不在读书了,全力的让王全泰开始了他的读书时光,其他的几个兄弟立刻就相应父亲的号召了。这简直就是救了他们的,对于他们来说,让他们在那个屋子里做一天,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的,这浑身上下别提多不舒服了,明明就是他们一个个的不怎么努力,但是现在他们却说这个事情是他们让出来的,王全泰的三个弟弟在王全泰回到家里以后一个个的都对自己的孩子说,当初就是他们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这大伯才有机会读书的。才有机会到京城去的。可是现在却那么一个景象了,无疑就是说他们的大哥不会把握机会了,让他们的好日子也跟着受到了影响了。

当年的王全泰也真是有真本事的,当时的学堂里可是有大约五十个人的。一起去参加乡试。也就是东帝国科举制度的一个最底层的考试。大约整个乡镇500多名学生,其中的十个人是可以有秀才的功名的,那个比例也是很难的。五十分之一的几率,这王全泰竟然是拿到了,这可让他的老子高兴的不清了,这个他妈的老王家都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读书人了,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在他们老王家出现了,一个个的真是高兴的了不得了呢,他的几个兄弟也是人前人后的受到了不少的敬仰的,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只要是你家里出现了一个读书人,这整个家里的地位都是可以提高不少的,王全泰现在还记得当初的时候那个镇长亲自登门的情景,整个乡镇里仅仅有十个而已,这十个秀才以后的时候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成就的,现在铺好路也是可以的,王全泰也是第一次收到了“捐款”。

这捐款可以说是东帝国的一个特殊的东西了,读书人一般来说是没有做活儿养活自己的能力的,要是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家里是会给钱让他继续的读书的,可要是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可能就会把一个好苗子给耽误了的,所以东帝国的高层为了鼓励下面的人读书,一般来说都是让一些行政长官和大户人家每年拿出一定的钱来贴补到这些家庭贫困的人手里的,这就是所谓的捐款了,当然了,这接受钱的人也得记住自己恩人的名字的,以后要是在朝廷上混出了什么名堂了,这都是要报答的,这个办法虽然是帮助东帝国的教育不少,但是也会让这些新的状元们跟朝廷的一些豪强联系在一起的,反正不管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为了能让东帝国出现更多的人才,这样的联系的坏处倒是可以忍受的了,东帝国的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按照当初的那个惯例,镇长每年的薪俸仅仅有150两银子而已,当初的时候东帝国的粮食价格可是18文钱一斤小麦的,朝廷规定每一个秀才都要有镇长薪俸的二十分之一,这钱镇长先自己垫上就是了,来年的时候自会有其他的办法给镇长补足的,七两五钱银子就是当初的时候王全泰应该拿的钱,但是这十个秀才当中也是有家世不错的,按照又一个潜规则,这些人是不需要这些银子的,他们的银子也会拿出来的,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规定了,至少这些钱都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里,不会浪费了,就好想当年的几个秀才,他们的家里都有上百亩的土地,这些钱实在是没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的,所以他们也就不要了,这钱分均分到了其他的秀才们手里,分到王全泰手里的足足就有十二两白银了。

一般来说这农村人平常用的都是铜钱的,一斤米十八文钱,他们对于银子的印象就是见过,自己家里可是没有那个东西的,一两银子就是将近六十斤的粮食呢,要知道他们这个时代,地里的粮食一年也就出个几百斤而已,可没有地球上的粮食那么的恐怖的,很多人家里都是吃不饱饭的,念书念了几年就有十几两银子,这对于当初的人来说可就算是一场暴富了,而且按照朝廷的规定,以后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补贴的,这也是东帝国朝廷对这些有功名的人一种补偿了,可以说这王全泰当年这个时候已经是不需要家里来养着了,自己已经是可以自食其力了,不过王全泰自然是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的,十二两银子的钱自己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着,全部都给了父亲。这才有了王家大院,好家伙的,当初的时候几间大瓦房,这让周围的乡亲们可是羡慕了很长时间的,一家家的教育孩子都是要跟王全泰学习的,干一辈子的庄稼活有什么用处的,看看人家,读了几年的书就给家里带来了那么好的收益了。

以后的每个月除了朝廷给的一两银子以外,这镇长也给一两银子,周围的一些土财主也都想要跟未来的官老爷们搭上关系。这个这个月给一百斤粮食。那个就给送一套文房四宝什么的,可以说老王家在这个镇子上那是非常的吃的开的,这都是当年的王全泰给带来的,但是这都是初级阶段就是了。他们可不知道读书人最大的成就可都是在以后的时候的。

三年后。县试开始了。这可以说是东帝国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整个县里的秀才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的,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的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时候了。往往就连县令都要给面子的,整个县里百十万的人口,足足数千名的秀才呢,这可比地球上的高考要厉害的多了,毕竟地球上的高考大部分都是应届生的,这里的六十多岁的老秀才可都有的是呢,再加上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寿命要比地球上的人多的多,所以这学生也就很多了,很多老秀才甚至都要比一些举人老爷的才华都高的,但是他们都是运气不好就是了,再说了,这几年的时间里舞弊什么的也都是有不少的,这事情那事情的加在一起,难度就又增加了不少的。

当年的王全泰是意气风发的,仅仅十九岁而已,可是整个县城里最为年轻的秀才了,当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看好这个年轻人的,一般来说几千的秀才当中能有三个举人就非常的不错了,可是那一年的时候却出了四个,因为主考大人是行省的学政下来的,原来县里的三个老秀才的文章已经是很好了,可是他对王全泰的文章也是非常的满意的,尤其是那一手的字体,也算是很厉害了,整个县里都不可能有比他更好的了,省里的学政大人既然是都发话了,他们县里的这些官员们自然是没有那个胆子给拦着的,就这样,王全泰就变成了他们县里历史上最为年轻的一个举人了,这一下子可了不得了,三年的时间才有三个人呢,所以说有历史以来,万年的时间也就一年一个而已,这他妈的万年的时间能有多少个?活着的加起来也就十来个而已,而且还有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是到外地去了,县里有举人功名的其实也就两个人而已,不过现在增加了他们几个,也算是不错了,尤其是王全泰,这个厉害的家伙,年轻的小子,仅仅十九岁的举人老爷,别说是他们县城的历史了,就算是行省里,也算是非常的厉害的了。

这可不仅仅是祖坟冒青烟的问题了,这事情闹腾的有点打发了,现在的王全泰都还记得当初的时候自己的老子可是高兴坏了,尤其是朝廷的百两纹银送到家里的时候,黄布盖着,上面两个大字,御赐,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殊荣啊,皇帝老爷给的?这周围的老百姓可是足足有几万人的,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看看皇帝老爷给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一身新衣服不见得比县里的那些富贵老爷们穿的好多少,一双朝靴也不见得多么的美丽,一百两银子虽然不少,可是这富贵人家见过的也多的是了,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呢?不为别的,就为一个,那就是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从京城运来的,这些都是皇帝老爷给的,了不得呢。

京城在什么地方?除了县令当年成为县令的时候去过京城,估计这县城里的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没有去过的,他们也都想过了,实在是这个距离太远了,要是高级战士什么的还能过去,可要是普通人呢?要走一两年的时间的,这还是快马的速度呢,这要是年纪比较大的,估计路上都有可能直接给那个啥了,这些东西也就是挂了上了一个名号而已,基本上都是从省里给送来的,一个举人在他们这里算是稀罕的,对于整个帝国来说那不算是什么的,帝国每年产生的举人可是多了去了。都是皇帝给准备的?那皇帝也就不用做其他的事情去了。

王老爷子当天的时候真是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百两银子是一笔巨款,对于当年的庄户人家来说,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当然了,举人老爷的荣誉也是非常的了不得的,当年资助过王全泰的那个镇长现在见了王全泰得开始行礼了,所有的人看到县令也都得跪下,但是王全泰可以不用了,按照东帝国的法律规定。现在的王全泰已经是可以不用下跪了。在县城以下的一些官署,他都是不用下跪的,就算是到了省城里那也是有自己的地位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可以说王全泰已经是朝廷的人了。可以有权对地方上的一些事情上书了。当然了必须要在当地行政长官的那里取得一些凭证才可以的。而且还得层层的开始审核才可以到京城那里的,一般来说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家有这个权利了。这已经不是老百姓了,已经可以算是半个官员了,这俸禄方面,每年八十两银子,王全泰的三个弟弟一年累个半死,到头来也存不下十两银子的,这家伙什么都不做,朝廷一年就给八十辆银子,算上其他的一些过节费什么的每年足足有百十两银子,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官绅什么的,稍微的指点一下那些富户家里的子侄,这又是一笔的润笔费,当年获得举人的资格后,王全泰每年的收入绝对超过四百两银子的,其他的人家要是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需要跟官府通气的话,王全泰一句话,好用的很,就是县令也是给面子的很,这小子也就十九岁而已,自己四十岁才有现在的这个位子,这要是这小子三年后获得了行省考试的进士,这可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这最少也是跟自己是一个平级的待遇了,其实这还不算是最好的事情,要是被哪个大家族给看上了,招进去当了幕僚什么的,这就更加的了不得了,别看没有品级什么的,可说出话来没准比有品级的还要好很多的。

他们这县城里其实就有那么一个人的,百年前也是取得了进士的资格,不过没有继续的往上去,而是当了一个权贵子弟的伴读,据说现在那个权贵子弟已经是到了巡抚的位子上了,成为巡抚的助手,可不是要比当什么县令要好的多了么,那得是多少个县令都要巴结的事情呢,而且一般来说,这巡抚要是快推下去的时候,自然是要给自己身边的人给安排好的,为的就是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以后自己的儿子什么的也能用的上的,这下来也绝对不是一个县令能打的住的,这样的事情可是找都找不到的,这小子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呢。

当年的王全泰可以说是得意的很呢,家里也看他到了要结婚的时候了,王全泰小时候他的爷爷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就是跟他爷爷一起打猎的一个猎户的孙女,现在也算是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了,对方一直都没有来催这个事情,但是他们家里的闺女也不敢跟别人定的,他们都知道现在的王家跟以前的时候可是不一样了,这要是上门跟人家举人老爷结婚,人家肯定会说自己是巴结的,这闺女就算是嫁过去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好日子的,但是也不敢自行婚配的,这要是自己随便的找人结婚了,这万一要是王全泰还记得当初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这边的不是,要是到衙门那边去告他们家里一下,这可是闹不起的事情了,眼看着闺女的岁数也是越来越大,这家里的人也是着急呢,但是着急有什么用处了,只能是等着王全泰有了媳妇以后,他们家里在张罗这个事情的,这闺女的一辈子可能就会那么给耽误了,但是也没其他的办法了。

王家对这个事情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现在给王全泰提亲的人虽然是不多,只有那么几家而已,但是一个个的可都是重量级的,都已经是省里的一些不错的家族了,当然了不是官府方面的,都是一些富商而已,这也算是不错了,王全泰知道这些商人都是想的什么,商人虽然是日子过的很不错的,但是他们的家里社会地位却不是很高的,要是有王全泰这样的女婿的话。对于他们家里也是非常的不错的,当然了,这也是因为他们家里的儿子没有用处的原因,要是他们的儿子很有用处的话,自然也就用不到女婿给自己挡门面了。

王全泰的老子这是在犹豫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按说呢儿子那么有出席了,应该是找一个不错的老婆的,可他的老子也是很孝顺的,王全泰出生的时候这亲事就定下来了。这要是不去做的话。岂不是忤逆么,王全泰的爷爷在那边能安稳了?应该是不能的吧,可这政治上的事情自己都是不明白的,那县令老爷可是跟自己说了。这个事情要慎重的考虑的。要是走的对的话。可能对于王全泰就是另外的一个局面了,这日子肯定是会过的很好的。

王全泰的弟弟们自然是不记得当初的那个穷酸的嫂子了,在他们看来。这三个家里都是可以的,家里可都是有十几万银子的家庭的,要是哥哥能娶了那里的嫂子,他们也都可以到城里去工作了,虽然现在一个个的都已经是不错了,可是要是有更好的发展,谁也不会拒绝的不是?

不过王全泰的选择可是跟他们不一样的,这个家伙买了三十亩的地,带着二百两银子,然后拉着他的老爹再加上自己的姑姑当媒人,这三个人带着一些人这就去了,这事情让他们的人都傻眼了,就是王全泰的老婆家里也都傻眼了,他们这些农民要是娶媳妇的话,最多也就是二十两银子也就算是能办的很好的了,怎么会用那么多的钱呢,因为王全泰的到来,也让他的媳妇家里过的是很好了,这样的事情很快就传扬了出去,家里的弟弟们一个个的都埋怨父亲实在是太像着大哥了,这样的事情都能胡闹,以后的事情可是了不得的,这当老子的虽然是感觉做对了,但是经过儿子们一说也都感觉自己错了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王全泰做的没错了,这事情很快就让县令给传扬出去了,这省城的一些高官,当然了,也都是一些读书人,一个个的可都是称赞的很呢,他们可能也都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了,一个个的都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驾着马车来这里跟王全泰好好的认识一下了,这里的很多人虽然在行省里不算是多大的官员,可对于县令来说,一个个的可都是了不得的人,都必须要尊重的,甚至最高的五品官都有的,这县令最高也就是七品官了,差距很是大呢。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也都不说话了,那么多大人物,都是读书人呢,都比自己哥哥的学问要高的,可是他们一个个的都说哥哥做的对,那么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哥哥做的对了,自然是要听的。

至于他们一个个盼望的按个职位,却没有因为哥哥没有娶他们家里的闺女而没有的,他们都还是如愿以偿的到了城市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过却感觉远不如在家里的时候过的自在,对于弟弟们的生活,王全泰知道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过弟弟们也都不是欺男霸女的人,让他们出去锻炼一下也是好的,王全泰自己没有因为外面的事情改编自己,还是继续的在家里老实的读书写字,等待着下次考试的到来,下一次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功呢,现在只是开始就是了。

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迷失了自己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县城会有好几个举人,但是一个行省才有那么几个进士的原因了,很多人都能感觉的到,现在他们的日子已经是过的非常的不错了,那种苦读的日子太枯燥乏味了,有了更多的享受了为什么还要去拼搏呢,如果王全泰想要在一个县城内过的舒坦的话,他现在基本上也就可以了,每年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要是不想继续前进的话,可以开一个书馆,专门给有钱人家里的孩子上课,这每年上千银子也是可以的,再不断的跟省城的一些达官贵人们来往,这以后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也可以的,这估计就是那些停滞不前的那些人的想法了,王全泰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所以他在继续努力着。

三年后王全泰在几千名举人当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他们所在的这个行省今年的进士头名。当初给王全泰投资的那些人都乐了,而那三家想要跟王全泰结亲的家里人可是悔死了,当初的时候是不是自己跑的勤快一点,能好好的把自己家里嫡出的女儿给拿出来的话,是不是这进士老爷就是自己家里的女婿了呢,要知道这进士可是社会地位很高的,就算是总督府巡抚衙门那都是可以进去的,他们现在就相当于是七品的官绅了,按照朝廷的定例,每年都可以拿2000两银子的年俸的。这已经是县令一年薪水的一半了。当然了他们就是没有县令其他的灰色收入了,可很多的县令都不是读书人出身的,很多人都是靠着其他的旁门左道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出来的可是在京城那里挂了号的。帝国对于靠本事和靠家里出来的官员们可都是两种待遇的。这些靠本事吃饭的人。你想要把他们给弄下去,那都是需要硬性的证据的,尤其是王全泰这种的第一名。估计行省的总督都是关注的,怎么可能会胡来呢,所以基本上都是巴结的。

王全泰的三个弟弟这个时候也高兴了,因为他们都还没结婚,他们就算是想巴结王全泰可也不会让自己家里的嫡出的闺女去给王全泰当小妾的,可要是庶出的女儿呢?送过去估计王全泰连看都不看,这个时候他们就看上了王全泰家里的三个弟弟了,富商家里的庶出女儿跟进士老爷的弟弟,这也算是门当户对的,几个弟弟都傻眼了,原来当年的时候大哥不要这样的亲事,他们三年后到了结婚年纪的时候竟然有了这样的待遇,王全泰的老子可算是高兴了,一般的庄稼人有四个儿子,那可真是愁死了,别的不说,就说这些儿子们的结婚就得把自己的老骨头给卖了,现在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了,真是有一个读书的儿子好过其他三个种地的儿子啊。

考上进士以后,王全泰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参加一年的培训以后就可以等着其他的县令出缺了,就可以到外地当官去了,这慢慢的三年一任,慢慢的熬出身就是了,几十年以后总归是可以混到总督的位子上的,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县令是正七品,总督是正二品,这中间十个档次,按照东帝国朝廷的要求,只有三年评比优异的才可以升迁,这优异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最多也就是几年获得一次就是了,所以说五十年能到总督的位子算是差不多了,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选择的这个,因为可以好好的尝一下有权利的好处了,下面百事万人呢。

第二种就是选择进入大户人家充当幕僚了,就好像是总督府一样,就有三十多个幕僚的,他们都负责自己手里的一块,一个行省上亿的人,总督不可能会关注那么多的,所以总督府里的幕僚就开始帮助总督管理这样那样的事情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让他们出出主意而已,可是随着后来总督也需要休息,这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了,总督每年给他们的俸禄都是过万两银子的,他们的日子也是过的很好的,除了没有朝廷上的那个称呼,他们可是比一般的县令要好很多了,当总督要调走的时候,一部分会跟着总督继续的走的,但是另外一部分年纪大的,或者说身体不好的,也会选择留下的,总督一般都会给他们安排好的,这至少都要比县令的位子高了,不能让人家白白的在这里混的,所以说他们的日子也是不错的,就算是现在出来当官了,也要比那些直接混县令的人日子过的要好的,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在这里呢,那总督要是高升上去的话,这里的人多少的都要给面子的,当然了,也有那倒霉的,总督被罢官了,他们的进士功名也可能会被直接的拉下来的,这个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两种都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了,但是除了这两种还有第三种的选择的,那就是要继续的读书了,当然了,这也是有规定的,这一条路呢也可以说是最有前途的,但是也算是最清贫的,他们要参加五年一次的殿试,那也就是说现在就要启程前往京城了,在去京城的路上他们必须要好好的读书的,每天在马车里赶路都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更加的不要说读书了,虽然地方官员会负责他们的吃喝问题,而且家里的吃喝也给管着,可是这路上的这一两年的时间可真是不怎么好过的,很多进士都是因为受不了这个路途的遥远而直接就在路上放弃了,他们回去以后一个个的又开始走前面的两条道路,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是跟以前的时候不一样了,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是受不了去京城路上的劳苦才一个个的回来的,对于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的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多少的还是有点看不起的。也会安排个职位给他们,但是已经丢掉了以前的那个机会了,也没有人在心里看重他们的。

王全泰的家里人这个时候也不给他意见了,在他们看来王全泰的选择都是对的。从他结婚的事情上都能看的出来的。家里的人其实都想他能选择第一个的。因为那样王全泰就是县令了,他们也可以跟着王全泰到那边去居住的,自己的哥哥当县令。自己在这里混的那得多么的舒服呢。

不过他们也想到了,要是当年哥哥娶了现在的那些富商家里的媳妇的话,这好评也就没有了,当初的那个事情他们都记得很清楚的,哥哥可是读书人,比他们这些人都有脑子呢,一个个的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们跟王全泰当年二十几年的兄弟了,对于这个哥哥还是了解的,估计会选进京的这个道路了,虽然是艰难了一点,但是他们也都能理解的,而且一个个的想到要是殿试下来,那就是状元了,只是整个帝国的进士们都有资格过去的,虽然是去的也就是百分之一而已,可人数毕竟是不少的,都说是有几万人呢,这几万人里也就有几十个人而已,哥哥可以么?他们从来是没有怀疑过自己哥哥的能力的,但是想要在帝国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施展一下,实在是有点不怎么够的,可要是获得了状元的名号,这可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五品官就是他们的初封了,而且这些人都是在御前挂了号的,一个个的上升速度可都是很快的,没几年的功夫那可就是一省总督了,只要是不出什么差错,继续的往上升也是很有可能的,没看见现在的几个尚书和宰相大人都是读书出来的么,大家族的子弟是有可能当官的,但是都当不了太高的官的,因为高官都是皇帝自己亲自选的,选择出来都是来治理自己的帝国的,一般人怎么可以呢?送钱?算了吧, 人家不需要,人情?皇帝欠谁的人情了,就算是欠了的话,也不会拿自己的帝国送人情的,这事情可不是一般的难办的。

终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全泰还是把自己的这个决定告诉了家里的人,他老子跟弟弟们自然是全部都答应了,三个弟弟已经是说了,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王全泰担心的,他自己上路就是了,不管是老爹还是嫂子,甚至是刚出生的侄儿,所有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不需要哥哥费心一点的,对于当年弟弟们的情义,王全泰可是记得很清楚的,要不然的话,以后也就不会对他们照顾那么多了,想到那个时候王全泰真是很怀念呢。

这路上王全泰也想过了,但是没想过会那么苦的,按照他们的路程,必须要每天走八十里的路程,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骑不了马,再说了,要是骑马的话也是不能读书的,虽然路上会有一段路是可以坐船的,但是终究是有将近七个月的时间要坐马车的,总督府那边给提供了这些路上用的东西,马车看上去也是十分的舒服的,可真要是坐上的话,一两日是可以的,时间长了呢?不要说读书了,就算是能老实的呆在里面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王全泰要是一般人的话,李从也就看不上这个家伙了,人家当然是有自己的本事的,要是没有的话,这怎么能当上户部侍郎呢?虽然也是正二品,但是东帝国有多少的总督了?足足有三千人的,可有几个户部侍郎呢?只有四个人,王全泰能成为这四分之一,的确是有自己的本事的,那七个月的时间,王全泰都在好好的读书念书的,从来都没有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就算是路过一些大的城市也没有要进去的意思,其实这些打定主意要进京的进士们都是有皇帝陛下跟一些大家族的人看着的,这段路程也是考验他们的一个方式方法,其实他们的考试从他们上路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进士当中也有很多的大家族的人,他们的路上可跟王全泰是不一样的,他们那是声色犬马样样精通的,那样的人就算是走到了京城,也不会要他们的。

王全泰的一些表现都是被记录在册的,虽然算不上是十分的优秀,但是也可以了,皇帝那边看了报告以后只是点了两个点,一般来说一个点的就是需要看一眼的,不需要太注意,两个点的写的文章就要交到皇帝这里来了,三个点的那种就是皇帝也十分器重的了,四个点的几乎是可以直接录取了,那样的人一年也没有一个的,皇帝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是心高气傲的,也不能把他们捧的太高的,要进入官场,他们历练的地方还多的是呢。

王全泰路上的表现算的上是中规中矩,七个月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就算是生病的时候也没有耽误过走路的,连送他的那些官兵一个个的都累的是了不得了,可是对于王全泰来说,进入京城就是他心里想的,至于一些其他的事情,还是算了的好,根本就不需要那些的,只要是以后自己混的好了,一切都是可以有的。

两年后,王全泰作为一个年轻的进士进入了这个大陆上最大的城市,超过二十亿的人口,这里就是东帝国的京城了,当然了,他还没有资格进入内城的,只能是在外城老实的呆着,进士在地方上算是很不错的人了,但是在京城那是什么都算不上的,比普通的老百姓稍微的强一点就是了,外城居住的都是当官的家属之类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