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能源集团 > 第 1587 节 分封制

能源集团 第 1587 节 分封制

作者:忧郁的失恋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4:47 来源:笔趣阁

这些爵位都是汉民族的一些爵位,在清朝,还有更加繁琐的爵位,这些也是李从比较欣赏的一些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外藩蒙古三种。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宗室封爵,封授宗室和觉罗,由宗人府掌管。从高到低共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加上嫡子受封二等(即亲王嫡子封世子、郡王嫡子封长子),共十四个名位二十等第 1587 节 分封制级。奉恩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宗室封爵,分为功封、恩封、袭封、考封:以功勋受封的为“功封”;以天潢近支得封的为“恩封”;亲王至奉恩将军出缺,由钦定承袭的为“袭封”;亲王以下,除袭封的一子外,其余诸子,年至二十按例考试受封的为“考封”。袭封次数,各有不同:功封爵位皆世袭罔替;恩封、考封爵位皆以次递降,和硕亲王降至奉恩镇国公止,多罗郡王降至奉恩辅国公止,多罗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止,固山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止,奉恩镇国公降至一等镇国将军止。奉恩辅国公降至一等辅国将军止。其余爵位皆降至奉恩将军止;凡由本支子孙袭封者,降至最后一等均准世袭罔替;由旁支子孙袭封者,功封降至奉恩将军袭五次止,恩封、考封降至奉恩将军袭三次止。初封亲王、郡王死时赐封号;承袭者仍称其祖原封号,死亡,在封号下加一字为谥。除了清初受封的八大铁帽子第 1587 节 分封制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以及后来的雍正时怡亲王胤祥、同治时恭亲王奕?、光绪时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封授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汉人中的文武功臣(称“酬庸”或“奖忠”),外戚(称“推恩”),孔子后裔(称“加荣”),朱明后代(称“备恪”)等,由吏部掌管。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候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候,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封授,以云骑尉为准,无论加等、进位或袭次,都以所得云骑尉数量而定。如:得两个云骑尉可令为“骑都尉”;再加一个云骑尉则为“骑都尉兼又一云骑尉”;如又得一个云骑尉,便又可令为三等轻车都尉;如此累加,可直至一等公。袭次,除世袭罔替外,各爵均定有降袭次数,如:一等公袭二十六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其余类推,袭次尽,改封为恩骑尉。除个别情况外,民世爵均可世袭罔替。袭爵,有并袭(即由两爵以上合并为一爵加等进位承袭)、分袭(即原先二人之爵并袭后,可再分开承袭)。

功臣世爵俸禄: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候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候610两,二等候585两,三等候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世职205两,子品级世职180两,男品级世职155两,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蒙古世爵共分十七等:固伦额驸、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

外藩蒙古封爵。封授蒙古、回部、唐古特等少数民族上层。由理藩院掌管。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台吉(塔布囊)(分一、二、三、四等);亦有封世子、长子之制。外藩封爵,大体上均比照宗室封爵,惟俸银低于宗室世爵,如宗室亲王每年支俸银一万两。俸米一万斛,而蒙古亲王每年只支俸银二千五百两,俸缎四十匹,相当于宗室的贝勒封爵所支的俸银。

在女子上面也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的,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宗室女子额驸待遇: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

李从认为华夏古代的爵位虽然各个朝代都有他们的说法,但是严格来说李从认为清朝的爵位制度还是不错的。而且距离他们也比较近,也更加能让人接受,所以大部分的东西李从决定沿袭清朝的爵位制度,不过原来的英国爵位李从也了解了一些,虽然一样是公侯伯子男五等。但是跟咱们的一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人家可是没有王爵的。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欧洲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

几乎每年除夕,英国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单,颁布本年荣获英王或女王封勋授爵或颁赠奖章的人员。英国封爵起源于14世纪中叶。始创于1350年的“嘉德勋衔”至今仍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勋位。

英国勋衔可以分三大类:一是皇族勋位……赐封予皇族或最高级的贵族(安妮公主之类);二是贵族勋位……赐予一般贵族(该隐那一级的世袭贵族)。三是功绩勋位……赐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英国宰相。撒切尔女男爵)。

皇族与贵族的勋衔……共分五大级,其名称与它们的相对女xìng称谓如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但男爵之下还有从男爵……是世袭爵位中最低级者。

一般只有皇室的至亲(如英王之兄弟、英王之丈夫等)才可获公爵勋衔。公爵在世时,其长子尊为侯爵,以次类推,平民是与此等爵位无缘的。

平民有的爵位,就是爵士了,

爵士是欧洲君主国的一种爵位,是指在战场上立过功劳或因某种特殊的意义,因而得到国王赏赐田地的人。低级,不世袭,不属于贵族。

公爵这个咱们国家也有的,李从知道咱们国家的这就是称之为国公的。他们上面还有王爷,但是在国外,这就是最高的官职了。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sè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sè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也做……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sè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伯爵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入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dú lì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sè毛皮边的深红sè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zì yóu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zì yóu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封贵族没什么的,可是你封了贵族就得养得起他们才可以的,英国的这种做法李从是必须要采纳的,这贵族的数目绝对不可以太多的,如果太多的话,贵族也就跟老百姓没什么区别的,现在他们可能是帮着帝国建功立业的,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呢?这帝国就没有那么多的功绩了。很多人都可能会只知道的享受的。所以李从在给贵族的分配中也必须要有措施。

以前明朝的时候就是因为生下一个来就是贵族,越来越多,好家伙的,只要是多一口人国家就得养着,大明朝就是再富裕也不可能白养着那么多的人啊,当然了,明朝要是跟后来的太平天国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李从也是找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知道的,差点没把自己给吓着了,这洪秀全当年果然还真就不是一般人啊。自己得吸取他的教训。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的王爷象太平天国那样多。很难想象一个朝代能同时拥有2700多个王爷,更何况太平天国只是中国历史上短短十几年的地方武装割据,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朝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还是先看看太平天国封王的历史吧。

洪秀全一共有三次大规模封王。最初封王是在1852年的永安。史称“永安封王”,即有名的东西南北王和“羽翼天朝”的翼王,史书上认为这次封王明确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对革命的发展壮大是有利的。李从这个时候就认为,在仍是“流寇”时期就急着封王拜相,表明领导阶层有很深的等级观念,同时又现出了他们贪图享乐的的本质,并为rì后的争权夺利埋下了种子。

其实,太平天国并不平等,它的等级观念比请zhèng fǔ有过之而无不及。永安封王只封了五个王爷。就分为三等,东西为一等,南北为二等,翼王为三等,而且规定,东王以下具归东王节制,这是很要命的一条,洪秀全当时就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过错,其他王爷都归东王节制,不就等于把自己架空了么?那还要他干什么?据叛徒洪大全讲。洪秀全当时已经有了16个王娘,可见当时的洪秀全就已经开始贪图享乐了,这正是他本人的本xìng。既然都封了王,那就应该有王爷的谱,太平天国对于王爷吃什么、穿什么、出门坐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连叫什么都很有谱,如东王杨秀清叫“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前军主将东王杨”。这里的“禾乃师”“赎病主”都是教中的职务,“左辅正军师前军主将”是军中的主将,“东王”是政治上的职务,用现在的话讲,相当于“董事局主席、军部部长、行政总裁杨秀清同志”。后来还觉得名字不够长,又加了几个字。

在天京事变前,天王共封了七个王,十九个侯(有记载的),侯爷中有很多是东王的亲信和亲戚,大多死于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后,诸王之中只剩下洪秀全还在天国,老洪已经不信外姓王爷,于是封两个哥哥为“福王”和“安王”,这两个职位在翼王之下,燕王、豫王之上。后来干脆取消王这一职位,在侯之上设立了豫、燕、安、福、义五个爵位,从设立爵位中,可看出原安、福两王的地位(义既为翼,在石达开当正军师时改为义王)。那时的丞相、检点已经成为小官了。

应当说明的是,历朝历代王、侯都是爵位,而非官位,而太平天国里的王侯则即是爵位又是官位。

洪第二次封王是在1859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封了干王、赞王、英王、忠王、侍王、辅王、璋王,形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干王成了总理,赞王为据部部长,英王、忠王分别为军部第一、第二副主席,侍王、辅王、璋王为候补的军部部长。

第三次封王是在1861年以后,这次封王主要是为了分忠王、英王的权,西线英王战败,老洪一怒之下,革了英王的王位,却封英王的几个部下为王,以羞辱英王;东线忠王频频告捷,老洪担心李家兄弟权势过大,也将其部下大举封王,而李秀成、李世贤都有被革王位的经历。

同时洪秀全还大举封自己的亲戚为王,除了将原安王、福王改为勇王和信王外,另封了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岁、元王洪科元、长王洪瑞元、见王洪现元、唐王洪瑭元、同王洪蛰元、次王洪锦元、定王洪钰元、汉王洪釮元、金王钟万信、凯王黄栋梁等。所有带元字的。都是老洪的侄子这里面最小的才**岁。而排名都在英王、忠王之前,仅过了一年,上面的接旨名单就变为:朕诏天佑子侄、和甥、福甥、和元侄、利元侄、科元侄、瑞元侄、锦元侄、栋梁婿,文胜婿、万兴亲、玕胞、葵元侄、达胞、玉胞、秀胞、雍侄、贤胞、辅胞、璋胞、万侄、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神使、六部、主、佐将暨普天大下,同世一家,所有众臣民知之。(其时蒙得恩已死,顶替的是他的儿子蒙时雍)

整个一个洪氏家谱。

在这些王当中,用李秀成的话说,天王最信任的第一是是幼西王萧有和、第二是幼赞王蒙时雍,这两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其次是洪的两个女婿,再次是洪的两个哥哥。萧有和、蒙时雍与另外三个洪氏子弟合称天京五狗,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让两个纨绔子弟把持朝中大权,发生大举封王的后果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直到天京被围。洪秀全还在不断地封王,有记载:“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无功偷闲之人,各有封王”。甚至“由广西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王既封多,所以分为五等,一等如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二等如军事统帅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三等如战将堵王黄文金、听王陈炳文;四等如恤王洪仁政、昭王黄文英,不统兵权;五等不另定王号。统称列王。有的甚至孩子刚生下来就被封王,封到最后连汉字都不够用了,就在王字上多加三点加以区别,真是荒唐之极。

李秀成后来的“天朝十误”将此也列为天国灭亡原因之一不无道理。因为一旦被封王,就要修建王府、要有定数的奴仆差人,同时造成了太平天国晚期的攀比、**、挥霍之风。国库rì空,便在民间搜刮,正是王爷遍地走,小民泪常流。大举封王另一个恶果是各自为政,洪秀全封陈坤书为护王时。正是李秀成中了jiān细的离间计想去征讨陈之时,气得李大骂天王糊涂,陈李矛盾由此产生,后来苏州被困之时,李秀成写信向常州的陈坤书求援。尽管语气已经非常客气地称兄道弟并申明大义,但陈坤书就是不理这个胡子。你也是王,我也是王,凭什么听你的?《李秀成自述》中说陈坤书“将常州自霸,……分制我势”,“不由我用,制其不能”。可以见之。后来陈坤书也难逃围城被灭的命运。虽然陈死的也很英勇,据说他血战到最后一人仍手持大刀立于王府门前,清兵不敢近前。但他对天国倾覆所负的责任,一点也不比那些叛王小。

太平天国的后期官制演变很大,层次太多,官爵不分,封赏过滥,郡县守将都封为王,实为前所未见。高级官员不问其职务是否需要,往往因其官阶各设一套属官。在行政上发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军事上造成指挥不灵的局面,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这种不合理的官制成为促使太平天国革命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从洪秀全的封王之道,可看出他的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这样的人,太平天国如果不毁在他手里,真是一大奇迹。

李从是要封王的,但是绝对不能这样,尤其是后面的时候,所以李从决定在封王制度上跟清朝基本相似,李从决定分封六个到十个以内的王爵,除了自己的儿子以外,其他的都不可以世袭罔替,当然目前来说自己也就只有两个儿子,其他的也都不能一下子就封成亲王,要是这样的话以后有了什么功劳的时候干错就没的加封了,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向,反正现在也还没有开始呢,一切的东西都可以慢慢的来的,李从也不是多么的着急的。

分封制有的时候可以起到一个鼓励的作用,但是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怎么好的事情,比如说一些拥兵自重的王爷们不怎么听上面的教导了,这很有可能出问题的,李从在房子里憋了好几天,算是确定了以后怎么分封了,一般来说这第一代不可能不让这些人有实权的,但是下一代就不行了,这些贵族更多的就是一个生活保障,当然了贵族里面有能力的人也必须要用的,只不过用之前都必须要到非洲去受训的,现在可能你对李从的忠心是可以的,可是有一天李从不在的时候呢?还会对李家忠心吗?这都是很难确定的事情。

当然了既然有了帝国了,那么这个后宫也得有的,李从现在感觉自己的老婆数目已经是不少了,但是如果按照清朝的后宫制度来完善的话还是缺不少的。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后来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chūn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先不说那些后面的,就是前面这些有名分的就得有十几个,现在李从跟那个数目比起来可是差距不小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数目就强行的结婚吧,李从本来家里不想出来个大小的,但是现在必须要有个高低了,看起来回家的还是还是会有一些头疼的事情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啊,平时一个个的看着都是不错的,可要是真的跟自己的地位有威胁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R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