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将门女的秀色田园 > No.70看田庄

将门女的秀色田园 No.70看田庄

作者:青青杨柳岸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9:32 来源:笔趣阁

焦急的古强,在镇子口终于等到了青舒等人,叹了口气,跟着回到客栈。趁青舒和青阳回房间换衣服的工夫,古强叫住其他人,将事情的经过仔仔细细地问过一遍,最后对众人下了令,今日之事,过去就过去了,谁也不得再提起,尤其是关于御赐双枪的事。

折腾一上午,大家都饿坏了,厨房准备的饭食大家都吃了个净光。等青舒用过了饭,古强才找来。

房中只有青舒姐弟和古强。外边有苏妈妈亲自守着,不让任何人接近。

古强一脸愁容地道:“小姐,您惹大祸了,这可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青阳不安地看向青舒。

青舒却不紧不慢地喝口茶水,才问:“惹了什么大祸?”

古强急的不行,“小姐,将军的双枪是御赐之物不假,可它不能代表圣上号令圣上的臣子,您却以此威慑白县辅,这可是惹下了滔天大祸。”

青舒却笑了,“管家,我知道,御赐双枪不能代表圣上,可它是圣上赏给我爹的不假吧?”

“这不假。”

“那这御赐双枪,便能代表我爹了对不对?”

古强怔了怔,最后点头,“能,若圣上赏给将军的双枪都不能代表将军,这世间便没有任何物件能代表将军了。”

“那你听听,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青阳也听好了。”青舒认真地说。

“小姐请讲。”古强道。

“姐姐,小阳定会认真听。”青阳很是专注地盯着青舒说道。

“白县辅见到御赐之物,对御赐之物叩首,口呼万岁,这是对圣上的拥戴尊崇,这没错吧?”

“没错。”古强回答。

“白县辅见到代表我爹,就是代币武将军之物,它一个九品官,该有的礼数不可废,没错吧?”

“没错。”古强认可。

“白县辅身为当地父母官,纵容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为所欲为,对古元河先是强抢,后是利刃伤人。他们可以不将我们古府放在眼里,却不能对我爹的英魂大逆不道。我与青阳,为人子女,难道就眼看着别人如此对待自己的爹爹,看着自己的爹爹无法在地下安睡吗?孝字当头,我与青阳请出代表爹爹的双枪,威慑于他们,我们有何罪?”青舒将“代表爹爹的双枪”几个字,咬的很重。

古强神色复杂地沉默片刻,突然道:“少爷,请写两份状纸。第一份状纸,状告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抢田伤人,不仅藐视大安法度,更伤了热血洒疆场的无数英烈的心。老奴明日一早便将状纸递到衙门里去。第二份状纸,状告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伙儿同康溪镇捕快抢田伤人,恶劣之极,请知县老爷还我古府一个公道。这份,老奴会派人递到县上的衙门里去。”

青阳赶紧答应着,准备笔墨纸砚。

古强又道:“再有,写两份陈情书,将抢田伤人之事写的清清楚楚。再写小姐少爷因为不忿,请出了将军的双枪之一,想要威慑乡间恶徒,但那些人并不害怕小姐少爷,里正喊着将你们抓了绑去衙门的话为证。因此,小姐少爷大怒,便抓了为恶的四人,交于白县辅处置。后边再加上刚刚小姐说过的话,白县辅跪的是御赐长枪,敬的是圣上。小姐和少爷不忿,只因小姐和少爷不能忍受守将军墓的古元河受到如此对待,因为这等同于在地下安息的将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青舒很吃惊,状纸也就罢了,为何还有陈情书,“递给谁?”

“锦阳城陈知府那递一份,往京中递一份。”京中递给谁,古强没有明说。在两个小主子站稳脚跟前,有些事,他还要继续隐瞒。若两个小主子日后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有个天大的秘密,他便要烂在肚子里,带到地下去。

青舒意识到,她前边是痛快了,但接下来,古强就有得忙了。于是她摸摸鼻子,“你们写着,我去练女红了。”说罢,走人,回房里抱着农书猛啃,根本没碰针线。

第二日,吴榔头被派往锦阳城,古强到康溪镇衙门递了状纸,又转去其它地方,采买祭拜将军所需之物。而青舒,带了青阳,跟着牙行的人去看宅院。

一处宅院是三进的院子,修建于四年前,占地约三亩。在当地,是屋舍最为精美、院中景致最好的。这里先前住着一位富商,两个月前富商举家搬往南方,这院子便交到牙人手上售卖。售价七百五十两银子。

另一处宅院也是三进的院子,修建于三年半前,占地约三亩半。冯牙人介绍说,这处院落中的屋舍外观上虽然没有先前看的那一处精美,院中的景致虽然没有先前看的那么漂亮,但无论是院墙还是屋舍,用的都是顶顶好的青砖,修建屋舍的木料也是当地最好的。

这里,以前住的是位行商的张老爷,后来家中幼子考上了举人,举人老爷得贵人赏识,在胡县谋了一份差事,举家搬去了胡县,这处院子便交给他们牙人售卖,售价六百五十两银。

青舒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连下人房都不落下。之后问:“还有别的吗?”

冯牙人想了想,一脸的为难,“不瞒古小姐,镇子上还有一处宅院,两进,地方没这两处大不说,闲置多年,有些破旧,没人敢买。”

青舒不由好奇地问:“为什么没人敢买?”

冯牙人苦笑,“不瞒小姐,那院子,七八年前原是位落第秀才居住的,有天夜里秀才全家上下十余口人,被收养的义字毒死在家中。官府虽破了案,可那院子没人敢住,就连秀才老爷的兄长都不敢住,说是闹鬼。这宅子多年来一直没人买,租出去过两次,可租住的人不过一个月都搬了出来,决计不肯再租。这不,就这么闲置下来,屋舍越来越破,价钱给的再便宜,也没人肯要。若是小姐不怕,倒是可以引了小姐过去看上一看。”

不管是不是真的鬼屋,听说是死过人的,青舒便打消了看一眼的念头。卖的再便宜,住的让大家都不安心这种事,她可不干。于是她说道,“这两处宅子,贵了些。今日就这样吧,你若听到哪里有合适的宅院卖,即便是其他牙人手上的,尽管到客栈知会一声,少不了你的好处。”

冯牙人答应着,锁了院门,恭送青舒姐弟乘坐马车远去,心里却想着:看来这小姐年纪虽轻,却不好糊弄。他原以为,京城来的,又是年轻的小姐,一听七百五十两银子,肯定觉得便宜,立刻买下的。

京城什么都贵,同样的宅院,在他们这里卖五百两银子,到了京城定能卖到一千两银子甚至更多。他听人说过,京城的宅院定价,不仅要看宅院的大小和精致度,还要看位于哪个区域。富贵区为最,其次便是集贤巷、集财巷等。

不过,他也不担心,放眼整个康溪镇,正在售卖的宅院中,唯有他手上的这两个最佳。京中来的,必定是挑挑拣拣的,很讲究宅院精致,肯定要从这两个宅院中做选择,跑不了。只是,冯牙人还放心的太早,也估计错了一件事。

青舒买宅院,不是非在镇子上不可,若是有合适的田庄之类的,田地有了,居住的屋舍也有了,便是两全。只是,卖田庄的不好碰,再说,她们总住在客栈中也不是那么回事,因此青舒才打算先买一处宅院住着,田地之类的事情慢慢来。她相信,到明年开春之前,多少总能在周围买到一些田地的。

巧的是,第二天有个姓程的牙人找了来。原来,康溪镇白家老爷白庆丰,家有一不成材的独子白达。这白达今年二十一岁,已有一妻两妾,却均无所出。如今,这白达闹着要捐官,要当官老爷。白庆丰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基本就是要什么给什么的。捐官可不是花个几百两银子便能成的,没个上万两银子上下打点,哪能成事!

白庆丰想着,给无所事事的儿子捐个官也好,好歹来凤州有个族兄做官,到时候,有这族兄从旁帮衬,他儿子再没本事,可有这位做官的族兄照应着,定出不了差错。主意打定,他先是安抚了儿子,便开始张罗银钱事宜。

几家铺子里的进项,再加上秋收后田庄上大概有的进项,这些年攒下的银钱,他噼里啪啦打了半夜的算盘,摇头,不够。他想着哪里能出大笔银钱,便思谋了几日,没想到儿子又闹腾的厉害了,白夫人又一个劲儿地追他快些凑银子。

白庆丰考虑卖铺子不划算,便决定卖掉一个八十三亩的田庄。这个田庄,有四十亩的上等田,三十亩的中等田,十亩的下等田,剩下三亩,小宅院占去二亩,牲口棚、鸡舍、猪舍占去一亩。

康溪镇田地的行情是,上等田一亩二十两银子左右,中等田是一亩十八到十五两银子不等,下等田一亩在十一两银子到十两银子之间。白老爷要了一口价,两千五百两,整个田庄都卖了。这消息放出来七天,没人打听,没有一个有意向的人上门。

康溪镇的富户,统共不超过十家,今年又迁走了两家,剩下的,不是无力购买的,就是嫌价钱太高、府里也不是非买田庄不可的。连德县那边接了这营生的牙人都没信儿。

白庆丰正愁的不行,程牙人上门告诉他,镇上自京城迁来姓古的一户人,正在打听买宅院,或许,对田庄也感兴趣。白庆丰听了心中一动,便托程牙人跑一趟,中间给说和说和。他可是急等着用这笔银子的。

古府初来乍到,本不知道这消息,如今程牙人上门一说,古强很是心动,便第一时间告诉青舒这事。

青舒不加思索地道:“去看看。”

古强便安排了马车,留一半男丁守着客栈,带了另一半的男丁,簇拥着青舒坐的马车,跟着程牙人出镇子。白庆丰要卖的田庄,位置在小古家村和冯家村之间,大概位置在镇子的东北方向。

出了镇子,行了一个多时辰,与古强一起坐的板车上的三十多岁的程牙人,一指前方成片的庄稼地,“这片就是三十亩的中等田,一半种了苞谷,一半种了高粱,再等个十天半个月的,便可以收了。不是我要替白老爷说好话,方圆百里,白老爷这个庄子上的苞谷是整个康溪镇产量最高的,每亩高达一石四斗上下。”(一石=300斤,一斗=30斤)

青舒乘坐的马车跟在板车后头。青舒掀开帘子,看着路边挺立的失了绿色的苞谷秸秆,以及包裹在皮子里的只能算中等偏下的苞谷棒子,若有所思。亩产最高的才四百斤上下,增产空间很大。她目光一闪,似乎是没有去苗,太密了。植株太密,棒子结不大是肯定的。等下她要下车,走进去确认一下才成。

马车慢悠悠地走着,很快越过苞谷地,到了高粱地地头儿。高粱穗儿已经基本成熟,红的似骄阳,很是喜人。

不多时,高粱地被他们甩在身后,眼前是绿油油的大面积的菜地,宅子的院墙与房舍映入眼帘。程牙人又向古强介绍道:“这是四十亩的上等田,上一茬种的麦子,收割后其它作物接不上趟儿,全部种上了蔬菜。这些菜卖出去,定得不少银钱。”

青舒心里嘀咕:你怎么不说卖不出去,这么多菜只能烂到地里,反倒赔不少银钱。

宅院近在眼前,程牙人一边夸着里面的屋舍建的如何如何好,一边又不时说这庄子上的鸡能下蛋、猪养的如何肥、耕牛是如何的壮,最后下了车,带着他们一行人迈进庄子大门后,虚指一下北边,“宅子的北边,是十亩下等田,里面种的豆子。现在只有六亩的黄豆没有收割,红豆子和花腰豆已经收了,放在庄子的仓房里。”

走进宅院,很快便能看明白,原来是将整个院子一分为二了。右边,也就是西半院,又分成四个小院落,里面的房舍全是青砖房,明显是主子们过来时住的。

东半院,前半部分是平坦而碾压的硬实的地,以及齐整的一排不像是人居住的房子。程牙人说平地是用来晾粮食的,那一排房是仓房。再来,是五间房的小院子,说是厨房和储存平日所需米粮与菜蔬的仓房。这后头,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低矮的两排土坯房,是下人和长工居住的地方。

看了一圈儿,他们很快从宅院中出来,要原路返回。青舒让小娟给古强捎了话。

古强便说他们回去的时候绕道走,再看看这些地。程牙人答应,带着他们绕远,从庄稼的另一头往镇子上返。

走到高粱地与苞谷地之间,古强说要下车看看,便和程牙人一边拨拉着苞谷秸秆,一边往地里走了走。

这时候,青舒由张大和吴小山在前边开路,带着小娟先是进了苞谷地,看了看株距,又试着抓握苞谷棒子,最后在小娟疑惑的视线里,居然蹲下来,抓了一把土看了看,最后竟让小娟包起一捧土。她一转身,一指旁边的高粱地。

张大和吴小山再次替她开路,拨拉开秸秆,护着青舒进了高粱地。因为怕将高粱穗的米弄落,因此他们的动作尽量小心。

青舒抬头,盯了片刻头顶上的高粱穗,“有刀吗?削一穗下来。”

张大看了眼愣住的吴小山,转过脸,徒手拧下一个高粱穗,交给小娟。

青舒瞄了眼小娟手上,高粱穗被拧断的部位还渗着的汁水,摇头,“可以了,出去吧!”

青舒回到车上过了片刻,古强才和程牙人从苞谷地里钻出来。

回到镇子上的石记客栈,青舒招呼了古强,还有今天跟去看田庄的、原在京城田庄上种地的几个男丁问话,“那庄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古强就说,“小姐,找人打听过,这白家田庄,每年的粮食产量在周围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

另几个人也点头,说这庄子上的庄稼的确伺弄的很好,和以前他们种出来的不差。

看他们都这么说,青舒觉得可以买下。再说,机会难得,卖田庄的哪里那么好碰。错过了这次,他们以后自己想买,肯定是东一小块儿、西一小块儿的地,哪能连成片。不连成片,根本不好管理。“价格上再商量一下,降个二三百两银子,就买。你们觉得呢?”

古强就说,“老奴觉得可以。一来我们初来乍到,需要建立些人脉;二来白老爷在镇上的风评不错,我们既然知道他急着用银子,压的太过不好。两千三百两,我们不会太吃亏,很可能就能交下白老爷这个朋友。”

青舒最后拍板,“就这么定了,你和程牙人说一下,问问白老爷的意见,两千三百两同不同意。同意了,我们就买,不同意,我们便罢。”当然不会便罢,因为他们给的价格并不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