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 第九章 铁马冰河(下)

明 第九章 铁马冰河(下)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3:41 来源:笔趣阁

滚滚浓烟遮住了半边天空,大火猛烈的吞噬着山谷里的一切。已经不可能再有生命了,武安国黯然地整理着队伍,离开谷口。打了大胜仗,心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王浩、李陵等人兴高采烈地招呼人马从山上往下撤,等待山上的弟兄全部到齐,就可以凯旋而归了,每个士兵脸上都挂满了复仇后的胜利笑容。唯一和武安国一样有些不开心的是穆罕默德,一边让人帮忙把骆驼队欺骗敌人用的碎砖乱瓦往下卸,一边搓着手心疼的说:“四千多匹马啊,四千多匹马,得多少银子啊”。那幅守财奴的样子惹得众乡勇们更加开心。

“武兄听没听说过猎人和狼的故事”,十三郎见武安国如此,开导他说。武安国知道十三郎说的肯定是“东郭先生与狼”的明朝版,抬头看了十三郎一眼,回答道:“曹兄是不是觉得我有些妇人之仁,这些蒙古人虽然残暴,但毕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啊”。

“他们杀我百姓的时候,可没把我们当做同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武典史现在可怜他们,他们马队冲过来时,可没有可怜你的意思”。旁边的王浩插言说。杀敌三千,自己不损一人,在他眼里,纵使孙武转世,诸葛重生,也不过如此。何必为那些凶残蒙古鞑子的死活难过。

“你不杀他们,他们就杀你,马背上向来是用刀子说话的”十三郎又开导说,“你对他们讲仁慈,就是对百姓的不仁慈,谁轻谁重,武兄考虑到此节,自然不会难过了”。

武安国半晌无话,在这个时代,各民族之间本来就是弱肉强食。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民族团结理论,不但身边的人不会接受,说出来,蒙古人也必然认为自己有病。再次扫了兴高采烈的乡勇们一眼,后者正在宝贝般擦拭着自己的火铳。第一次大规模火器的集中使用,威力大到武安国自己也感到震惊。拥有先进武器的一方,对另一方几乎是屠杀。轻轻的叹了口气,幽幽的问到:“子由,你不觉得火器的力量大得可怕吗”。

“第一次和鞑子干得这么过瘾,武兄造的火器真的非同一般,特别是那大炮,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们,从来没见过这么狠的家伙”。十三郎显然没听出武安国的话外之音,有些兴奋的回答。

“可如果这些东西掌握在暴君手里,百姓的日子不就更不好过了,我们自己人杀起自己人来,也从来不比外族杀得手软啊!”

“这………,倒也是,原来还怕官逼民反,现在连百姓造反都不怕了,恐怕百姓更没有活路了”

“我们虽然都是草民,可毕竟不是草,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武安国轻轻叹息,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权法案,何况这蛮荒时代。当年在电视里看见的一些国家的军队用机枪扫射本国百姓的镜头不断浮现在眼前。想到此节,真不知自己如此改变历史的进程,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听说过狼吃羊,从来没听说过狼吃狼,很多时候公平与否关键在于强弱之势是否均衡”。一向不爱说话的李陵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如闷雷一样让沉思的人清醒。精明的王浩四下环顾了一番,示意大家别在扯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题。武安国等人也感到了说这些不和时宜,都沉默了。

“可惜这火挡住了路,不然我们趁势追过去,这些蒙古人的辎重营肯定跟在他们后边不远,他们抢来的东西都在那里,我们给他来个黑吃黑,嘿嘿……”。穆罕默德的声音和着乡勇们的哄笑声从不远处传来,让武安国周围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忽然,剧烈的马蹄声打碎了乡勇们的喧闹。在他们身后,遮天蔽日的尘土由远而近。“刷”的一下,训练有素的乡勇们立刻排成了战斗队形,占据了有利位置。而刚才没捞着露脸的骑兵们则紧紧的跟在十三郎的马后,排成一个箭头型。

武安国拿起略显笨重的望远镜向来路看去,一队人马打着大明旗号飞奔而来。在距他们二里左右稳住阵脚,一个侍卫服色的人纵马而出。远远的勒住坐骑,细声细气的问到:“前方是何路人马,在此做甚”。

众人见他是个白白净净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十分可爱。并不介意其问话不是很有礼貌,高兴的告诉他,大明怀柔县典史武安国的带领本县乡勇在此杀鞑子,保卫家乡,并问他来历。那少年听说是乡勇,轻轻撇了一下嘴,拨马回本队去了。气得王浩等人小声问候起了那少年的家长。

稍顷,只见明军大队人马两边一分,让出一条出路,一个主将带着三两个随从从阵中飞奔而至。马上的将军不过十七、八岁样子,一张古铜色的面孔生得有棱有角,透着几分刚毅。远远的冲武安国等人一拱手,大声说道:“虎贲左卫指挥使朱立奉皇命巡边至此,幸会各位英雄,不知战况如何”。众人听说是御林军,非常惊讶,见那将军十分礼貌,纷纷拱手还礼。

武安国历史虽然学得不好,也知道明朝有个朱棣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曾派人七下西洋,五次御驾亲征蒙古。二十一世纪北京城大钟寺里面还收藏着明成祖时代的大钟,重四十多吨,后来乾隆自夸盛世所筑的钟和其比起来,根本没脸见人。不知朱棣和这朱立是不是一人,为什么好好的王爷不作,假充什么将军。偷眼仔细打量,总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再看看那将军身边的几个侍卫,各个面白无须,不是太监又是什么东西。

武安国见朱棣刻意隐瞒,也不愿说破,省得大家见礼麻烦。况且自己所知的历史中,大明朝皇帝都有些怪癖,自己封自己为将军、太师的大有其人,总之是家传的荒唐,不必深究。刚要回话,王浩抢着说道:“来了三千蒙古鞑子,呶,就剩了这么几个”。得意的用手向焦头烂额的俘虏们一指,“这不都在这呢,其他的都被烧死在山谷中了”。

“啊………”几个太监夸张的用手捂住了嘴巴,陪着朱棣下马向谷口走去,没到近前,焦臭的味道扑鼻而来,几人肚子里一阵翻江蹈海,强忍着没有吐出来。而那火势丝毫有见小,看样子不把整个山谷的草木耗尽,是不会停了。

朱棣转过身来,仔细打量眼前这些怪模怪样的乡勇,身上花里胡梢的衣服,头上圆滚滚的铁锅,都是他前所未见的打扮。手中那带木柄的乌黑锃亮的铁管子,更不知是什么东西。但乡勇们没有人受伤,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早就听徐元帅说起武典史的大名,我朝最近在塞外大败蒙古,武典史所献的连环弩居功至伟。若不是有人故意刁难,武典史早就挂印封侯了。这些弟兄们手中的,想必是武典史最新监制的利器,不知是如何用法”。判断出挡住蒙古骑兵冲锋的,一定是乡勇手中的铁管子,朱棣马上显出了浓厚的兴趣,拍起武安国的马屁来。

武安国从一个乡勇手中接过一把火铳,示范给朱棣。“乒”的一声打去,远处一个儿臂粗的树枝应声而断。

朱棣如获至宝般从武安国手中抢过火铳,照着样子借了子弹和炮子装上,放了一枪,把百步外的枯树打了一个洞。自己也被火铳后挫撞得在晃了两晃,差点没摔倒。咬牙挺直了身子,把火铳抵在肩上又放了几枪,掌握了基本用法。欢天喜地的把火铳翻来覆去又摸又看,看来是打算学刘备借荆州了。

“这日后的一代暴君兼雄主,此刻也不过是个小孩子啊”。武安国解下腰间的三眼短铳,交给朱棣,说:“这些都是奉命替徐大将军监制的,本来想送往塞外,没想到蒙古人来得这么急,只好暂时借用。这把三眼短铳射程虽然比将军手上的短些,但一次可连续三发,单手就可以发射。将军在马上用它可能更合手些”。

“是吗”!朱棣接过三眼短铳,把火铳交还给乡勇,翻身上马,在马上四处瞄着,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三军统帅。一会,把短铳插到腰间,打马回到武安国面前,拱手施礼“多谢武典史,先生还有什么宝物,不妨多送我几件,过阵子我回了京城,也送你几样海外奇珍”。

这哪里是将军啊,众人见朱棣如此无赖,都觉得好笑,心中暗道“不知是哪家纨绔子弟,年纪轻轻就做了御林军指挥,好在没上战场,不然岂不是丢人”。

武安国见朱棣童心未泯,不想扫他的兴,心中暗自思付“这纯真少年日后不知遇上了什么悲惨的事,才变得那样残暴”。拿出简易望远镜,正给朱棣示范,镜头中却出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跌跌撞撞地从远山上跑下,凝神细看,不是斥候长王飞雨又是哪个。连忙把望远镜交给朱棣,拍马迎上前去,把王飞雨扶住。

王飞雨不等自己喘过口气来,断断续续的汇报:“三、四万、蒙古大军,距此、不到、两日路、路程”。原来他去远处打探,接到部下的急报,前日又有大队蒙古人马从北口城(今称古北口,我们的历史中,张治中将军曾在此率军和日本人血战)入侵,路上不像先前那伙人一样四处抢掠,而是直奔怀柔方向。他快马回报,结果被大火隔在山谷另一端。仗着有一身爬山功夫,才没耽误了消息。

“多少”,朱棣显然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握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了几下。恐惧的涟漪从王飞雨的周围散发开去,乡勇们的喧闹声瞬间停了下来,山风和烈火的声音此刻变得分外清晰。虽然刚打了大胜仗,但以八百敌四万,谁都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这个山谷已经无法用做下一次伏击场。

“王浩、李陵,让弟兄们报数,统计每个人还有多少子弹”武安国大声喝到,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乡勇们立刻着手清点起来,一会王浩、李陵汇报,每人平均还剩子弹七十多发。

“四万人,真不少,每人要瞄准了打五十枪!告诉弟兄们马上把火铳擦干净了,明天谁要是打到一半火铳就卡住,回去罚他扫一个月的厕所”。

乡勇们听武安国说得有趣,都哄笑起来。心里一下子轻松了,是啊,四万人,不就是每人多放几枪的事情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信蒙古马队跑得比子弹快,况且身上还有铠甲穿着,训练时亲眼看见离远了弓箭就不能穿透,怕什么呢,即使受了伤,还有徐记票号包着呢。

“他大爷的,老子刚才在山上正一枪一个打得痛快,谁知山下起了火,把鞑子挡住了。这回鞑子够多,正好让老子杀个过瘾”。一个络腮胡子的乡勇大声说道。

“对啊,那么多人,不用瞄就能打到,走,擦火铳去,打小丫挺的。谁的火铳半路坏了,谁是小娘养的”。喧闹声中,乡勇们开始检测起自己的火铳来,被蒙古人欺负了这么多年,只要有机会,没人愿意当奴隶。

朱棣心里暗自叫了一声佩服,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典史,遇事比自己这帝王之后还镇静,居然懂得稳定军心。看这些乡勇的装备与士气,怀柔武安国真的是名不虚传,可惜朝中那些儒生,只知道分高低贵贱,让豪杰埋没。想到这里,起了爱才之心,把武安国拉到一边,小声说,“武先生,朱某这里还有五千人马,我们只要守住怀柔三天,肯定能等到援军,敌强我弱,不可意气用事”。

武安国感激的看了朱棣一眼,心想,守城也是个办法,但自己两年来辛苦建成的工厂和矿山都在城外,肯定要化为灰烬。但若要野战,的确人数太少了。叫张正心取来沙盘,用树枝一下一下的画着,寻找破敌的办法。这怀柔附近的山川河流他太熟悉了,一草一木都不愿让给蒙古人。官道是今年郭璞刚开始修的,至今没有完工。没开始建立乡勇的时候,自己还带学生测量过水文地质。他目光落在据此五里外的黑水河上,夏天修桥时,河水有十多丈宽,声若牛吼。昨天从那里路过,水面已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了,水流很急,还没有被冻住。如果把桥拆了,倒可以拖延一会。想到这,眼睛突然一亮,有了,这次就在这里和蒙古人拼个鱼死网破。

“朱将军,能否借你的人马一用,我有一计可挫一挫鞑子的锐气”。武安国试探着问朱棣,对于这个不愿公开自己身份的皇子能否按自己的布置行事,他也没有把握。

“朱七,传我的将令,虎贲左卫全体将士这三日俱归怀柔典史武安国调遣,违令者,斩”!朱棣大声命令自己的随身太监,顺手把随身宝剑取下,交给武安国,“朱立今日愿听武先生驱使,冲锋陷阵,让蒙古鞑子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大明男儿”。

“对,让蒙古人也知道我大明男儿”!武安国大声附和。“杀”,十三郎被他们的情绪感染,挥刀向天,一百骑兵一同跟着他挥起马刀,大声呼喝。坐下战马立刻放声长嘶起来,引得步兵们放在远处的坐骑一同长嘶。一会,五千御林军的战马也加入了这长嘶的行列。滚滚浓烟,熊熊烈火,萧萧马鸣,这一刻的风姿,永远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印在不屈的中华大地上。

元太尉纳哈出率三万余骑,几乎多出一倍的战马,乌云般从旷野中掠过。领军多年,从来没有这么懊恼过。徐达这个老狐狸,逼得他放弃了蒙古好汉的尊严,带头打起了游击战。但战争毕竟发生在自己的草原上,害得蒙古各部落四处迁徙,六畜不得藩息。偏偏原来弓马与蒙古人差得很远的明军,居然现在也开始敢大着胆子和蒙古武士硬碰硬。明朝骑兵几乎人手一把连环手弩,力道大得近处可穿透重甲,近身肉搏时抬手就射,事先没有半点预兆。这样,纵使小股明军和蒙古军相遇,蒙古兵也很难占到便宜。纳哈出让匠人们仿制连环手弩,匠人们忙了几天,就是做不出来,气得纳哈出要把匠人们绑在马后边拖死。匠人们连连喊冤,说造弩的精钢草原上没有,需要著名的怀柔软钢才行。而怀柔软钢,从来没见商队从北平带来。

出乎意料,己方人马日前袭破了北口城。纳哈出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跳了起来。怀柔富庶之名随着商队在草原上被广为流传。北口城离怀柔近在咫尺,目前北平卫防御空虚,如果取了怀柔城,把炼精钢的工匠们全掠到塞外,等于抢到了无尽的精钢。到那时,就不必再被徐达这老不死的蛮子追得到处转。如果抓到郭璞和武安国,一定要劝他们投降,汉人朝廷有什么好,只会窝里斗,埋没英雄。哪如跟着自己,再造成吉思汗的千秋霸业。百年前一个同样姓郭的汉人英雄,就带着蒙古好汉打到多瑙河。蒙古人绝对不会亏待英雄,也从没有“莫须有”这项罪名。

精通汉学的纳哈出只管考虑如何安排武安国和郭璞,不觉间队伍已经停住。前军将领派人来报,到怀柔的路被落石堵死了,正在派人搬石头拓路。

“前两天那支人马哪里去了,莫非着了南蛮子的道”。纳哈出心里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两个时辰后,挖开的山谷证实了他的判断。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人马尸体,被烈火烧死的人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抓住身下的泥土,烧得变形的手上粘满了干泥巴,尸体的焦臭味道让很多开路的蒙古武士都呕吐不止。这条山谷里没有一个活物了,每人能拥有这么多匹马的,肯定是蒙古精骑。纳哈出气得眼眶都要瞪裂,四处寻找是哪支部队下了如此狠手,至于自己的族人手上粘了多少鲜血,纳哈出从来不会考虑这些。汉人天生懦弱,本来就是长生天安排给蒙古英雄做奴隶的,祖祖辈辈的蒙古人都被这样教育。

终于走出了这条死亡之谷,费了小半天功夫,才让那些被烧死的武士尘归尘,土归土。“如果抓到施此毒计的人,一定要把他点天灯”,蒙古武士们这样想。如他们所愿,在谷口,蒙古人发现了仇敌的名字,一块新竖起的大石碑上面赫然用蒙、汉两种文字刻着“怀柔县典史武安国率八百壮士全歼三千蒙古鞑子于此”。

“冲到怀柔、抓住武安国祭天”!纳哈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羞辱,拔出了自己的弯刀。“八百壮士全歼三千蒙古鞑子”几个字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对蒙古武士来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奇耻大辱。“汉人只会以多为胜,怎么可能这么少的人打败蒙古武士,奸诈的汉人,不杀光你们,纳哈出誓不为人”!

大队人马沿官道冲出几里,一条深深的河沟挡住了前进的路线。河水已经收缩到只有三尺宽,结了一层冰。河面上的桥已经被破坏了,只留了对面的一半。而对面,是一座用沙子和水临时冻出的长长的土垒,三尺多高,上面有一杆大旗迎风招展,纳哈出认识旗上的汉字,正是让他咬牙切齿的“大明八百壮士”。

“巴特儿,带你部人马头前试探”纳哈出下令。立刻有一千蒙古武士跳下马背,冲下河谷。土垒后火铳乒乒的打将下来,把他们压在河谷里动弹不得。

“敏图,宝音,一左一右散开”。纳哈出挥动令旗,蒙古阵中立刻又冲出两个千人队,分散成横队冲下河谷。土垒后守军火力马上显得捉襟见肘。已经有蒙古人开始趟过河水,接近对岸的河堤。

“原来是个书呆子,我当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纳哈出心道。“学三国时的曹操冻沙为城,也不看看自己究竟多大实力,偶尔得了便宜就敢捋本帅虎须,这回让你见识一下本帅的手段”。把手中的红旗向前一招,左右两翼一齐向前压上,只留下中军作为后备。

“乒”,沙垒后升起一个烟花,在天上散出一朵乌云。有埋伏,纳哈出一愣,只见沙垒后边又冲出数百余长刀手,站在河岸边准备和蒙古武士肉搏。他忍不住连连摇头,为沙垒后的对手命运而叹息,书呆子,这么点人,埋伏有什么用,一会就和沙垒一起化成齑粉了。

正叹息间,压抑的吼声从河上游传来,一条白线接天而至。上当,纳哈出急忙让部下鸣金。哪里还来得急,对岸武安国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大手一挥,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二十几门火炮一齐怒吼,把炮弹整齐地码在纳哈出周围。等护卫的蒙古兵回过神来,纳哈出和他的几个贴身侍卫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无数碎肉残肢夹杂着泥土从半空中噼里啪啦的落下来。

没等蒙古人有时间为自己的主帅悲哀,河水夹着冰凌呼啸着卷过整个河谷,把来不及后撤的蒙古兵像垃圾一样冲下。蒙古人很少会游泳,浸透了河水的铠甲在冬天本身就是一把刮骨钢刀,须臾间,水中只剩下少量挣扎呼救的幸存者,扑腾着,在岸上的同伴面前眼睁睁的被卷向了下游。岸上的人此时自顾倘且不暇,哪里有时间救他们。如同长了眼睛的炮弹专门落在人多的地方,每发炮弹落下,必然是无数断肢飞起。

不用号令,剩下的数千蒙古兵也知道怎么做,调转马头向来时的方向奔去。在他们的侧方,朱棣带着五千御林军,十三郎领着按耐已久的怀柔骑兵,砍瓜切菜一般杀了上来。迅速把蒙古军冲出一道口子,截成两段。此时,步军乡勇们跳上早已被好的竹排,一边向对岸奋力猛划,一边用火铳清点蒙古残部的人数。

勇士失去了士气,并不比农夫勇敢。逃,越远越好,此刻成了蒙古骑兵最大的信条。当死亡之谷出现在视野内的时候,蒙古武士们觉得这被烧焦的山谷是那样的可爱。但没等他们来得及高兴,山谷中又冲出了五六千人马,带头的红袍少年挥剑,把逃在最前头的武士砍成了两段。

“站住,难道成吉思汗的子孙都是只会逃命的孬种吗”!那少年大喝道。身边的武士一起把刀尖向前,组成一道刀墙。

逃亡的队伍迎面撞上去,队伍当即一滞。鲜血使人清醒,蒙古武士带住马头,看清了前面是自己的援军。头上已经不再有炮声,大炮被隔在河对岸没能追来。几个反应快的武士们转身招呼自己的队伍,立刻有更多的人稳定下来。

那领军的红衣少年乃是扩扩帖木尔(汉名王保保,被朱元璋称为人杰,蒙古军中威信最高的将领,已卒)的孙子乃尔蛮。是蒙古贵族少年中的翘楚,行事颇有乃祖之风。纳哈出甚爱之,怕他受伤,故把他留做后军缓行,押解粮草辎重及攻城器械。他听人回报石门谷之状,怕纳哈出有闪失,留百余人押解辎重,自己带了全部人马火速来援,正好截住溃兵。

朱棣带御林军杀得正在兴头上,这仗打得过瘾,敌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光顾高兴的御林军完全没有顾及对手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当他们看见大队的蒙古武士转身向他们围拢过来时,收拢队伍已经来不及。二倍于己的蒙古兵在红衣少年的指挥下变幻着阵型,把御林军一团团隔开。十三郎带着怀柔的骑兵们仗着盔甲结实左冲右突,尽力把御林军聚拢在一起,但蒙古兵实在太多了。不断有御林军落下马去,怀柔骑士的盔甲再精良,也敌不住如此多的弯刀,十三郎看着弟兄们在自己的面前不断倒下,肝胆欲裂。方才冲得*前的朱将军此刻更是危险,身边的御林军寥寥无几。几个白面少年拼命挥舞着砍出豁口的战刀,把朱棣护在周围,只有他们知道,这个人不能失,失掉了不知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

“子由,快跟我救人”,和马一起渡过河匆匆赶到的武安国轮起大刀,把几个蒙古武士拦腰砍成两段。此时他已经顾不上悲天悯人,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料到河水淹了蒙古人,也挡住了炮兵的前进。没有火炮掩护,御林军怎么是整日刀头舔血的蒙古武士的对手。更何况对方不知何时竟冒出了这么多援军,此一战,一百怀柔铁骑不知有多少还能回到家中。想到因为自己的疏忽,没考虑兵种配合,让这么多信任自己的人无辜丧命,他已经杀红了眼睛。

一定要救朱棣,否则怀柔的一切在朱元璋的盛怒之下就全完了,武安国拼命向朱棣方向冲去,砍,砍,砍,本来就攻多守少的春秋刀法在此时只剩下了攻,没有回防。他和奔雷的身上,染然满了不知自己还是敌人的鲜血。

然而就是无法*近朱棣周围,那红衣少年看到众人都冲向朱棣,知道此人是胜败的关键,手中红旗挥动,一层层武士涌上来前仆后继的把武安国挡在外面。

“子由,咱们拼了”武安国知道今天不能幸免,对那红衣少年恨之入骨。索性放弃了朱棣,挥刀向那红衣少年冲去。十三郎紧紧跟在他身后,马刀过处,一片血光。

那少年的护卫纷纷奔武安国杀来。武安国一个力劈华山,把挡在前面的一个武士连人带刀砍成了两片,顺手斜推,把另一个武士扫下了战马。眼睛的余光却发现右侧有一把弯刀奔自己的后背砍来。

来不及了,就看看蛟皮铠甲能不能挡住这一刀吧,武安国一闪念,大刀又奔另一个迎面而来的武士砍去。大不了一块去死,黄泉路上还能再打一场。

随着“乒”的一声枪响,马上就砍到武安国背上的弯刀最终没有机会“检测”铠甲的质量,无力的掉到了地上。张正心不知什么时候赶到了师父身后,一手一只,腰间也插满了借来的三眼火铳。抬手把偷袭武安国的武士打下马去。武威镖局的两个镖师詹臻和詹毅双双护在他两侧,他左右开工,把*近武安国等人的蒙古武士一一打倒。杀上来的武士以前也见过火铳,那种火铳发一下即没了用途,从来没遇到过火铳打不完子弹的情况,不知张正心手中是什么法宝,俱是一愣。武安国趁此机会大喝一声,一夹马腹,奔雷仿佛知道主人心意般用力往前一窜,腾云驾雾一样,距红衣少年已不足五步。

红衣少年乃尔蛮大惊,见到一匹血马载着一个血人凶神恶煞般到了自己面前,本能的用令旗打去,武安国刀交左手,右手握住旗杆顺势往怀里一带,乃尔蛮被他生生从马鞍上扯得滑向马颈。武安国索性放开令旗一把抓住乃尔蛮的腰带,高高举起。霎时周围的蒙古武士全部屏住了呼吸。十三郎、张正心等人往上一撞,汇拢在武安国的周围。

“让路”,武安国挂好大刀,双手挥着乃尔蛮当武器向朱棣冲去,蒙古武士不愿伤着小主人,不敢*前,只好让出一条路。朱棣身边此时只剩了朱七一人,疯子般舞着战刀左右抵挡,身上不知已经中了多少刀,鲜血如小溪般从身上流下。几个蒙古武士不再管他,径直向朱棣杀去。听到别处的火铳声,朱棣牙关一咬,拔出腰间武安国给他的火铳抬手便放,冲向他的一个千夫长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胸前,一股鲜血从铠甲中汩汩流出,双手一张,掉下马去。这边张正心也毫不客气,双手挥枪,连连激射。*近朱棣的蒙古武士见伙伴纷纷落马,不知朱棣手中的宝物到底可以连发几枪,吓得呼啦一下,向一边散去。

十三郎拼命架住已经分不清敌我的朱七,武安国护着朱棣向自己人冲去,身边御林军越聚越多。御林军见朱棣无恙,士气大振,渐渐*拢在一起。夹杂在中间的怀柔铁骑受到了张正心的启发,趁机掏出火铳,专门瞄准蒙古军官开火。几个冲突,各路人马聚集在一起,回归成锋矢型。

回光返照的朱七终于认出了明军旗号,拼尽最后力气叮嘱了一声“保护王爷”。身子软软的滑下了马。“小七——”朱棣怀抱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玩伴痛哭失声。

“你看着这小子”!武安国怕朱棣冲动,把吓昏了的乃尔蛮往他怀里一扔。转头向众骑兵招呼到:“鞑子怕了,大家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回老家去”!挥刀再次杀上。众怀柔众将士齐声答应,和他一起向蒙古人冲去,御林军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乒乒的火铳声再次响起,蒙古骑兵如落叶一样跌下马。预先装好的子弹打光了,就用马刀砍。马刀断了,就用身体把蒙古兵扑下马,身后,是众乡勇们的土地,是众乡勇们的父母妻儿。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御林军虽然平时养尊处优,但此时,生命可以被剥夺,尊严不可以被践踏。脚下,是我大明的国土,任何想蹂躏他的人,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有人流血,有人牺牲,没有人后退。

步兵们在王浩和李凌的带领下终于骑马赶到,跳下马来,几个一组排成梅花阵型,瞄准了蒙古兵射击。挡路的蒙古武士纷纷落马,不是被流弹击中,就是被刺刀捅倒。主将一个死,一个到了对方手上,这种打击本来就让他们士气降到了极点,遭遇了这批生力军,士气立刻又一泻千里,乱哄哄向山谷中逃去。那石门谷入口本来就窄,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无秩序地通过,立刻又被乱兵塞住了。御林军千户王正浩和李沧海趁机带人马把剩余的蒙古兵死死挡在谷外,没有人管穷寇莫追这个道理,在骑士们的心里,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反应快的蒙古武士见此赶紧调转马头,趁明军还没有能力完全把后方封死之际,从侧面夺路而逃,直奔黑水河的下游,身边有同伴不断受伤落马,根本无暇顾及。

逃出四五里,厮杀声渐远,留得性命的武士终于可以喘口气,稍缓住脚步。只听见一阵“梆梆梆”的梆子响,漫天箭雨迎头落下,一哨人马在这里已恭候多时,雪亮的拒马枪阵后面,无数弓箭手一起开弓放箭。这是昌平县丞周衡、顺义县典史林火风的队伍。他们听说怀柔有事,星夜前来支援,到了城里,又听报信的乡勇说全歼了来犯敌人三千。但更多敌人还在后面,典史武安国正带人在黑水河边埋伏,赶紧过来援助。步军走得慢,才到黑水河下游,就看见无数冻得奄奄一息的蒙古人伴着尸体被冲了下来,很多胆子大的百姓乘了小船兴高采烈的在抓俘虏或痛打落水鞑子。林火风赶紧让部下用长绳救人,救了几个,周衡提议不如借了民船到对岸守着,说不定还能捞一票。于是两人率乡勇埋伏到对岸守株待兔,没想到真的等到了溃兵。

等武安国结束了山谷里的战斗,追到这里,周衡已经收兵,连同百姓从水里捞上来的,,不到两千乡勇居然抓了三千多俘虏。周衡得意洋洋,拍着武安国的肩膀说:“怎么样,武兄弟,我称得起是福将吧”。手下突然一空,再看武安国,在马上晃了两晃,扑通一声掉了下去。

累,真的狠累,武安国觉得自己慢慢的飘起来,飘向远方。

“武兄弟”!周衡的大嗓门在凄凉的黑水滩上回响,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