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 第五章 麋鹿(五)

明 第五章 麋鹿(五)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3:41 来源:笔趣阁

翻开书,武安国看到冯子铭对于世界的阐述,开篇的一段话让他大吃一惊。“楚辞言,‘寰有九重,孰能度之’,浑天家云:‘天包地如卵黄’,则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今小子观日月星辰于海上,日从东出,月往西坠,万里大洋若弧,盖日月起落于地侧,愈验古人之言不虚。地圆之说,既不悖古,而有验于天,故小子斗胆记之,并欲以海上目见之景逐一验证。……”随着海上不同地点的观测,冯子铭的记述越来越详细,提出的观点也越来越胆大。“古人云,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以应天度,中国当居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长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由此可知海路远近。西人千年前亦有此言,元人作地圆说,曾备述之。……”

“恒星非恒,四季时有动移,若非地动,则为天动。若地非为天心,则此象可解,……”

“正九出乙没庚方;二八出兔没鸡场;三七出甲从辛没;四六生寅没犬藏;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惟有十月十二月,出辰入申仔细详”

看到这些论断和记述,武安国也被冯子铭的学识而震惊,这个少年已经不再是那个文弱书生,他的眼光已经不再被旧的诗书礼乐所局限,超越了整个时代。后生可谓,后生可以让人欣慰啊,这个时代的科学如同一棵沉睡的莲子,所需要的,只是有人轻轻敲碎那个漆黑的外壳。

合上书卷,武安国激动地说:“子铭,我在科学院里给你留个职位吧,天文和地理随你挑,你不用来应卯,把你在海上的所见所得写成文字,定期寄过来就行,也可以委托在沿海各地北平商人开的私邮送过来。视你发来的文章给你酬金,如何”?

“那当然好,刚才我还和子铭商量着如果实在赚不到路费,就拿东西向皇上表功呢”!邵云飞没等冯子铭说话,满口答应。

“表功”?不着边际的话让武安国一愣。

“嘿嘿”邵云飞老脸一红,不好意思的解释了表功的办法。原来他看南洋有很多奇怪之物,想想天下谁也富不过皇上,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快速收回本钱的办法,拿奇珍异兽拍朱元璋马屁,只要把朱元璋拍高兴了,那银子还不是滚滚的。

“这也是个办法,总是支持的人越多你们的事越顺利不是”,武安国听过之后笑着附和。对皇帝他本来就没那么忠心,骗一骗就骗一骗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屋子里没有其他人,所以也没人跟着捧场,只有冯子铭看着这两个奸商一样的侯爷,一时间分不清自己是不是上了贼船。

“你们可一个是一等侯,一个是四等侯啊”!

“谁说侯爷就不需要钱了,我们不过和皇上做了笔交易么,买卖愿意,童叟无欺啊”?

“子铭,关于其他国家的书,你尽量多收集,不同民族对世界有不同的认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别的国家也必然有比我们先进的东西”。

“武侯言之有理,您稍待片刻”,冯子铭走进船长室,不一会儿拿出两本厚厚的册子,打开绒布外壳,露出一幅幅精致的图画。他用手指着图画向武安国介绍“武侯请看,这是天盘,这是回回人的罗盘,这是牵星板,回回人的东西和我们不太一样,可以说各有千秋。要是综合一下,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计程仪就比我们常用的好多了,是扇面状,用和全船等长的游线系住投入海中,然后用沙漏计算时间,我改了改,用我们北平的手钟计时,更准确”。

“还有这本海图,好像是古天竺人画的,从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的科泽科德)到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海岸阿曼的佐法尔)航路,在古里开船,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二十四分(折合今度,下同)。船向西北,船行九百公里到莽角奴儿(今印度西海岸的门格洛尔),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八度。后船向西北偏西,航行一千五百公里,在大海中,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十度。又船向正西稍偏北,航行二千一百公里,到祖法儿,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十二度四十八分”,冯子铭兴奋的念着上面翻译过来的文字,“如果真的正确,这里就是您的如画江山图上的非洲土地”。

指着海图,冯子铭不管武安国的惊诧,热切地说:“总有一天我可以达到那里,甚至超过那里,看看大洋另一侧的世界,把所有的书都给您搬回一本来”。

“好啊,那我可方便多了”,武安国高兴的赞扬。有了书,至少可以知道西方现在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科学院也有了可借鉴对象。

正如武安国的预想,有了书,科学院的事情慢慢有了点儿起色。经同文科的翻译,这些书籍被各科的人宝贝一样的传阅。几次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冶炼科的试验室出来,武安国都见到有学者在挑灯夜读。看来这些人也不是一味的排斥西学。

“嗨,武侯走远了,把你藏在**底下那本书拿出来吧,别坐臭了”。看着武安国的背影,一个助教(低级学者,从九品俸禄)低语道、

“你着什么急啊,我还没看完呢,再说过几天市面上不就有了吗”。

“我看看偷人家老婆那个家伙最后结局怎样了,捉奸捉双,被铁链锁在一起后看宙斯怎么裁决”。

“这蛮夷之邦的神仙也不正经,整天就干这鸡鸣狗盗的勾当”。

“要么怎么是蛮夷呢,不通教化啊”。

“对啊,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圣人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蛮夷之邦就是蛮夷之邦,不守天地伦常,纵使有什么雕虫小技,也登不了大雅之堂,要我说,这科学院的第一要务是要明白,圣人之学为体,杂学为用的道理,然后才能展开”。一个博士摇头晃脑地说。

“嘘,小声些,别被北平来的博士(八品俸禄)听见了,他们在学蛮夷之术呢”。

“学了干什么,偷人家老婆啊”。房间里传来会意的笑声。

“大家别胡闹了,那些西方人的书其实还有点儿真才实料的,这本《马经》就不错”?农牧科的一个博士好心地提醒。

“研究配种么,那是他们的专长啊”!

哄,房间里的人再也忍不住,一起狂笑起来,声音在黑夜中传出老远,老远。

武安国听不见这些无聊者的议论,或者他引进这些书的本意就是告诉大家这世界上还有与我们不同的东西。马车已经走远,他在马车上睡着了,老赵小心的赶着马车,尽量避开路面上的坑坑洼洼,不想惊醒这位好心人。护卫的武士小心的围在马车的前后左右,车里面是他们最敬佩的战神。

这些日子,为了马鞍山冶炼场的事情,武安国心力憔悴。他奉朱元璋的命令带冶炼科的学者去解决那里迟迟不出好钢的原因。到了之后才知道,那里非但没出过好钢,连好铁都没出过。唯一像样的几锭铁还是*沐英军队中换下的兵器回炉炼成的。

官员、小吏、监工挥舞着皮鞭,拿干活的工人撒气。没有成功的希望,没有升迁的机会,他们一肚子火全释放到了工人身上。而这里的工人不像北平,没有那种每天上下班的兴奋,脸上是没有生命迹象的木然。

巡视马鞍山的当天,他把冶炼场的大使、副使、大小差役全部革了职,驱逐出场,永不录用,这是朱元璋赋予他的权利。然后宣布休息一天,让工人们睡个好觉,吃个好饭。

第二天,他让各班工人自己推选了工头,在带来的国子监学生中任命了各级管理者。然后宣布和北平一样的管理制度,定下了和工人们的薪水,并且宣布,出钢之后,朝庭的赏赐每人都有份。

返回京城,武安国单独求见朱元璋,告诉皇帝为了打造优质的军械,不能采用前朝那样的匠户制度。以他的经验,只要把大前提放到一统天下上,朱元璋一般会仔细考虑他的意见。这次,他又赌对了。

武安国从商人的角度提出,只有让工人和冶炼场同利,大家才会同心。做过学徒的朱元璋赞同了他的建议。“学徒时,每逢利好,掌柜的还要发红包呢”,老朱在这点上一点就透。所以当武安国提议把马鞍山冶炼场作为国家专门采购的对象而不是国家专营机构时,朱元璋犹豫了一下马上答应了。铁器专卖在明朝本来就被官员们执行成了官府专购,民间凭照经营,老朱不在乎多出这点儿变化。况且现在只要能出好钢,朱元璋才不在乎武安国采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尽快给朕炼出钢来,把冶炼场赏给你作为私产都可以”。听着朱元璋焦急的口吻,武安国好生后悔自己没趁机漫天要价,给工人也每人要一份股份。不过最后他还是争取到了国家作为冶炼场的大股东,具体经营管理交给商人的政策。

然而,让朱元璋失望的是,建立了初步商业管理制度后的冶炼场,在小规模实验中,再次炼出了废铁。接到报告,他没有催促武安国,并驳回了御使要求换人的建议,如果这事武安国都不灵的话,朱元璋不知道还能换谁。

武安国突然发现自己被难住了,被自己最熟悉的冶金专业难住了。

在自己那个时代,怀柔的几个民营小钢厂都是他参与论证并设计的,虽然采用的是转炉技术,但矿石品位,添加剂的比例,武安国都如数家珍。

张五在永平炼钢,所采的矿石其实就是专供首钢的矿石,武安国的脑子里有无数篇论文探讨如何获得最好的冶炼效果。

而江南,不是他当年那个设计院的涉及范围,矿石成色他不知道。从周围的地形上看,可推断这是火山岩型矿床,铁矿的品位高于怀柔。但是,这种矿石的酸碱度、含磷量、含硫量都是未知。并且,他没有最基本的试剂去标定,去检测这些参数。

除了这些年他在北平“发明”的天平,量杯外,其他基本测量仪器一概没有。

化学试剂,他拥有的仅仅是徐家出品,被这个时代人称为绿矾油的浓硫酸。

突然,他想起了当年的大炼钢铁。没有基本的知识与条件,那是怎样狂热的一个梦想。

还不如大炼钢铁呢,那时至少还有整个民族的狂热。而此刻,几乎半个朝廷都在看等着他的笑话。

如果能有一本初中化学就好了,至少可以让追随自己的学者们知道同样是铁矿,还包含不同的杂质。至少可以告诉大家,矿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书到用时方恨少,而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没有书。

武安国此时只能苦笑,本来总是笑话古代学者只知道归纳已知的知识,不会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自从也没高明出多少,唯一的长处是吸取了足够的书本经验。当遇到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自己一样抓瞎。

再次回到京城的第一时间,武安国在知物科内建立了一个试验室。用最短的时间,他在试验室里制造出了酒精(烧酒蒸馏提纯)、酸水(稀硫酸)、碱水(碳酸钠溶液)、阴气(不含氧的空气)、阳气(氧气),紫花液(用来检测酸碱性,在找不到非洲石蕊情况下的替代产品,用海棠花亦可)并要求化学科的博士们记录下制造步骤。当见多识广的北平学子看到红丹在玻璃甑中变成水银,而收集到的气体让木炭剧烈燃烧时,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犹如打开了一道紧锁的闸门,知物科博士们的研究热情奔流而出。奔流而出的结果就是,武安国从此一跨进科学院的大门,就被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缠住,直到他自己也解释不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马车时,他都暗中庆幸自己又熬过了一天,天知道,下次知物的学者们会合成什么东西。

收获总是有的,至少通过紫色花瓣做成的试液,武安国检测出了马鞍山铁矿呈酸性。以前的官员们照搬北平的冶炼技术,什么都是照猫画虎,惟独耐火炉衬是用本地磁窑专用的材料烧制的,也是酸性。

改良了耐火炉衬为碱性,加高了炼铁炉烟囱高度,炼出的东西终于能叫钢和铁了。但是质量依然不理想,马鞍山出的钢和北平的钢一碰,立刻显出原型,裂了。

理论上,这是因为含钢材磷量过高引起的,但是,用什么样的配方脱去多余的磷和硫,又成了问题。武安国已知的办法是向钢水中加入石灰和氧化亚铁,问题是加多加少都会影响钢的最终质量。

瞎猫也偶尔会逮到死老鼠,既然古代科学来自于凑巧,那自己不妨再凑巧一番。没有科学的方法,由试验凑出结果也是好的。无数次失败必然会导致一次正确。

想到失败,武安国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先把自己所知道的炼钢大忌和马鞍山冶炼场的设备仔细的对照了一遍,已知的错误路径就不必重复了。

然后,把工人分组去做试验,五台试验用冶炼平炉中加入不同质量的试剂,并且在科学院和冶炼场悬赏征集可以可改进冶金工艺者,只要建议被采纳,无论是否有效果,皆赏银百两。

好在朱二从高丽敲诈出了足够的钱,朱元璋看着号称大财神的武安国一道道请求增拨银两的折子,暗地里不住咧嘴。这个武大财神朕现在为何怎么看怎么像个散财童子啊。

唯一让朱元璋满意的是,随着时间和银子的流逝,送到御案前的钢材质地渐渐好了起来。

洪武十四年春,当按照冶炼科博士凌昆的建议向高炉和平炉内加入了江南特产的煅烧过的白云石粉后,武安国终于可以决定马鞍山冶炼场整个炼钢的工序和配方了。

虽然最终没有达到北平的所产钢材的水准,朱元璋依旧龙颜大悦。特赐所有参与人员御宴十桌,白银万两。有了钢材,就意味着京城工部制造局可以制造新式的火器,意味着军队建设的快速化。肉疼地看看马鞍山冶炼场消耗的银子,朱元璋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洪武十四年春二月,朱元璋罢各布政司铁冶,令民得自采鍊,每三十分取其二为税。着海关严禁精钢出关。广平吏王允道言:“磁州产铁,元时置官,岁收百馀万斤,请如旧。”,元璋以民生甫定,复设必重扰,杖而流之海外。驸马武安国谏曰:“官办铁冶,利於官者少,损於民者多,不可再开”,帝许之,告诫百官,“有敢复言官冶者,杖五十,流放三千里”。月末,官刻科学院所著《冶经》,公布天下。令民自行改进各地冶炼方法,因地制宜。(酒徒注:正史上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以铁矿国家专营害民,废除了国家专营的所有冶炼场。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被继承者逐步恢复。)

洪武十四年春三月,擢忠勇侯李善平为工部侍郎,主管京城制造局。善平以腿疾固辞,举北平参政周无忧自代。

洪武十四年夏四月庚午,平南军成。朱元璋命沐英率军镇四川,调震北军宿将入威北、定西、安东襄办军务,协助主将训练新军。永明侯李陵奉诏入威北军驻大同,武毅伯张正武入定西军驻玉门,安乐侯王浩入安东军驻金州。燕王朱棣以北方战事未了为由请朱元璋不要损害震北军战斗力,朱元璋不听,下旨让他自己选拔合适人才填补空缺。

“再这样下去,震北军的家底就要让万岁掏空了”,在与武安国私下聊天时,周无忧不乏担心的说。

“操之过急,但有谁能劝得住呢,现在皇帝已经被辽东的胜利冲昏了,恨不得明天就一统天下,你那制造局的差事不好当啊,各军都赶着要装备呢”。武安国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么做,不把自己的力量分散干净,这个皇帝不会就此罢手。周无忧是震北军故人,二人的说话虽然随便,但也没到什么话都能说的地步。

“这样也好,多一拨种子出去,就多一分希望被点燃”。看着被暮霭掩盖的北方,武安国心中暗暗地想。

“我倒不担心制造局的事,我临来时从铁胆书生那里要了几个他的心腹爱将,足够替我支撑全局,我担心的是你”。周无忧站在武安国的旁边,翘着脚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

“对啊,我总觉得武兄是个胸怀奇术的人,只是凭借你一个人的力量,这些奇术未必能发挥作用,在北平时,还有一群兄弟帮你,在这里,你几乎是一个人支撑全局。武兄,别嫌我说得难听,一旦你累倒下,恐怕这些新鲜东西就会慢慢随着消失。士大夫看不上这些奇技淫巧,民间又不会总结,古来多少惊世绝学,就是这么消失的”。周无忧望着武安国有些憔悴的脸,真诚地说。

转过头,武安国从周无忧的眼中看到了朋友的关切,笑一笑,问道:“无忧,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皇上刊刻你这次改进马鞍山冶炼场的经验颁发天下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古人讲究立言,即使一时自己的行为不被世人理解,只要有文字流传下来,最终还会找到适当的时机传播。当年圣人周游各国,亦没人接纳。但后世终久还是以圣人之言为立国之本”。

“你是说让我把知道的东西都写下来”?

“对啊,和你交谈时,总能听见一些新鲜东西,本来都不懂,经你解释了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总不能让世人都来问你吧。科学院的一些新鲜发现也应该公布出来,让世人知晓。这点上北平书院做得就高明得多,他们研究的东西全是周围工厂和商家需要的,流传起来非常快。”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武安国默默地想。这世界没有自己需要的物理、化学方面的基础书籍,自己为什么不能写一本,只是如何写才不会超出这时代的理解力?总不能让后人看到的所有学术知识都是武氏理论吧,况且在基础理论没被接受前,自己所学的那些知识如何才能说明白?毕竟现在人们认识到的纯金属还不到十种,更不用说元素周期表了,如果写出来,在这个只相信目见实物的年代,自己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元素的有无呢。

见他半天不说话,周无忧又问道:“武兄担心什么,难道武兄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么”?

武安国笑道:“不是,饿死我恐怕不那么容易,我是在想我所学太杂,由哪里入手为好”?

“不用太拘泥形式,就像‘论语’一样,不过是师徒间对话而已,却无所不包”。

“好吧,无忧,就按你说的,不过我可写不了官样文章,只会百姓的口头话”。武安国对自己的古文功底十分了解,不无担心地说。

“能看进武兄这些杂学的,不会是学富五车的才子,武兄大可放心。百姓口头所言更好,当年白居易每做一诗,必读给街头老妇。所以白诗才流传得这么广,真想要让武兄的学问流传出去,还就得用百姓的白话”。

“是么”,武安国开心地笑了,朱元璋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想压榨干自己的杂学。自己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科学的种子撒遍天下呢?利用不利因素发挥有利作用,突然间,他的眼前霍然开朗,浑身上下瞬间轻松起来。对啊,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一切发展太顺利了,从来没遇到大的阻力,所以才会在朱元璋面前一败再败。如果自己利用起一切有利因素,哪里还存在逆境呢。反正自己追求的目标又不是权力,朱元璋不想给予的,正是自己不想要的,朱元璋希望利用的,正是自己要传播的。

突然又想起了北平来的学生们偷偷告诉自己一些学者把古希腊神话当作色情小说来读的事,其实,又何必在意他们怎么解读呢。只要他们读了,终究慢慢会接受里边有着七情六欲的众神,会潜移默化地接受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抗争精神,接受里边所蕴涵的贵族式民主,在他们所认同的长幼尊卑中,搀尽西方文化的影响。自己所希望的,不就是东方文化能敞开胸怀与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吗?

武安国心里越来越轻松,连远方的天色也美丽起来,绚丽的晚霞像一团火焰,点燃了整个天空。

洪武十四年夏六月,冯子铭自南海还,献雷龙(巨蜥蜴)、白虎各二,诸臣上表称祥瑞。朱元璋笑曰:“此乃海外常见之物,何瑞之有”,赏冯子铭白银五万两。想起当年和武安国的戏言,朱元璋下令在玄武湖中间的小岛上建立大明皇家动物园,百姓随意观赏,各府若有珍奇之兽,皆可放入园中。

时有北平王广仁献异兽,鹿角,马面,牛蹄,驴尾,诸臣皆不识。元璋招武安国来问,武侯正于家中著书,见此兽,心有所感,笑曰:“其名就在其身,此乃四不像,古之麋鹿也”!

酒徒注:1、中国古人在元代之前已经认为大地是个圆形的球体,但是这种学说没流传广。明史天文篇对地圆说的有系统论述。

2、历史上明初,朱元璋曾经下旨废掉了官办的铁冶和银坑,取消了金属矿务国家专营。后来继承者打着各种接口陆续回复。古今一些学者们不善长经营,但对于如何掠夺百姓财富倒是一直很在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