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106章 为政者的责任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106章 为政者的责任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5:52 来源:笔趣阁

宗泽叹道:“叔夜相公说的不错啊,你小子不学有术,看来老夫迟早在朝廷上被你等拿出来说道说道,成为你的垫脚石?行,老夫认栽,这原本也是老夫于元佑年间闹出来的笑话,是事实就不怕人戳,你小子要是觉得老夫的肩膀踩着还舒服,就上吧。”

“谢明公大度。”高方平不是调侃,是真的很尊敬这家伙,又道,“明公把小子招录进工部做官吧?”

“然而你虽有些才华但口碑太坏了,工部不用你了,有胆子你就滚去禁军带兵,只要你愿意,我和叔夜相公上折保举你官升五级,做捧日军都指挥使都没问题。”宗泽呵呵笑道。

我@#¥

高方平急了,“要不明公咱们在讨论一下啊,你都看到我工地的效率了,工部的职位小子很有心得。”

宗泽捻着胡须道:“你等老夫想想,但想了后多半还是不行。”

看来要另谋高就了。妈的弄的在官场像个没人疼的孩子,分明已经有了很辉煌的简历却四处都不待见,都想推诿。张叔夜和宗泽狼狈为奸,试图打磨老子灵气,哼,天无绝人之路,走着瞧。

接下来老宗只是四处走四处看,参观学习,看到他认为有趣的就用笔记录下来。

他根本不找高方平要什么秘籍,只用心观看整个工地的每一个环节,看到后就记录下来带回工部去。

高方平不介意把自己的先进经验教给工部,因为宗泽学习了之后他会把黄河等等治理的更好,这是利国利民的地方。然而高方平想要版权费啊,这些东西是老子花科研经费搞出来的,就被你等混蛋白拿了去,哥的技术团队喝西北风啊。

不过想这么想,宗泽乃是大酷吏不好惹,得尽快想办法节制住这个风气,慢慢的引导他们认可“专利费”这么一个事实。

见高方平和宗泽没冲突,那个躺地上装死的工部官员现在才起身,指着自己那被打肿的脸道:“大人,您一定要为学生找回公道来。”

宗泽一边记录工地上的环节,一边漫不经心的问:“怎么找?”

“他桀骜不驯,毫无儒雅之态,有失官统。”

“他原本就是个流氓,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就容易想通了。如若实在想不通,去开封府找叔夜相公。”宗泽道,“因为我拿他也不是太有办法。”

额,这书呆子就不说话了,自认倒霉。

某个时候宗泽记录完毕,把纸张收了在怀里当做宝贝,笑眯眯的来找高方平。

还道他要付钱呢,却是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高方平:“这是前些日子赵明诚和李清照到江南后,亲去龙游县拜会老夫,托老夫带给你的信。”

言罢,他带着工部的人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工地。

拿着信看看,的确是知己,李清照写的是白话文以及简体字,并且不是草书而是小楷。

“明月繁星如许,离东京时日尚短却总觉已些年月。杭州时已秋草枯萎,清照身旁西湖,心中只剩得一丝孤寂,于夜下伏案挑灯写信,有心绪万千,国朝家事,盛衰荣辱,一时不知从何细数。印象最深者,唯悲欢离合散席之凉意、和高兄风华绝代之质。”

这是李清照的开场白,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心态思念夸奖。杭州的秋景一派枯草落叶,虽然应该很美,却被她比作了心中一丝孤寂,加上前后“国朝家事,悲欢离合”等用词,这里高方平不太知道她具体指的什么?

是了……她说有心绪万千又说枯草秋意,兴许又和她公公赵挺之快要罢相、身体每况愈下有关?

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总归李清照还是高估了高方平的程度了。

甩甩头继续往下看,好在下面的文字却通俗易懂了,和高方平前世在起点看的小白文差不多。

信中为高方平解了疑惑,总算知道为什么宗泽忽然崛起了。

李清照提及,到达之后便被民不聊生的江南吓到了,唯独听闻龙游县治下最稳,大钱的伤害最小。于是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去龙游县拜访了宗泽。

秋意枯草除了可以看做她公公的形势,也可以看做李清照在形容她所看到的江南景象,甚至是国朝景象。她除了是个烂漫的人,也真是个心有家国天下的爱国主义文青,特别受高方平感染之后这种心态越发浓重。

于是就有了她和赵明诚对赵挺之相爷举荐宗泽一事。

不知道老赵相爷出于何种心态,也许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赵相公专门审查了宗泽的简历后,有张叔夜的附和,便一纸文书把老宗掉入京城。

“途中听闻高兄于汴京治理钱政,又于孟州初露锋芒,清照为高兄贺,知高兄于京城独力支撑不易,清照也算尽了绵薄之力,把宗公调入汴京,他是个好人能臣,高兄尽可信任,希望你们能相互助力,做出一番对国朝有利的事业来。我家夫君和公公的政治理念,或许高兄这等青云之志的才子看不起他们,但请尊重信任他们这次于宗泽身上的作为,由清照作保。”

这是李清照在信的中间写的。

最后,她附录上了在北京时候高方平写给她的《永遇乐》。

昏了。

那是她自己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好吧,果然是文人相轻的德行,她这次在信中引经据典的找出了诸多毛病,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我批评?

然后她承认虽然喜欢这样的风格,却依旧批了个体无完肤,还说什么高方平不是作词的料,还是“然并卵”听来比较爽快云云。

高方平彻底败了,以后真的不对文人去吟湿了,这次就算是送脸下乡。

说起宗泽被启用这事,往后的朝局有得瞧了,或许从此开始,蔡京一手遮天的朝局就会慢慢的成为过去式。此点来说赵相爷将死之前做了件好事,李清照这个文青也算为国朝立下了一个功劳。

梁红玉缩在高方平的怀里看着信,她记得这个叫李清照的姐姐是个比老姐还漂亮的美人。

“小玉想阿姐了,她怎么还不回来?”

高方平道:“江南远,蔡京的大钱就算起运,如此庞大的队伍行进也会很慢。别多想,你姐会平安的。”

“江南真的要出事,主要是大钱,其次是蔡京设立的东南应奉局在那边劳民伤财的大肆搜刮奇珍异宝。大钱已经废止,但应奉局还在祸害。目下还不算民不聊生,但也快了。”

高方平喃喃自语道:“一但江南这个最大的产粮地出事,那京城的粮食会升到天价,进而严重影响到我朝在北方的战略利益!这事得赶快解决,否则等不到小玉你长大,就要提前起兵去江南平乱了。”

“怎么解决啊?”梁红玉咬着指头道。

高方平道:“天下事其实没有秘诀,都是钱闹的。如果河北地上快速铺开钱庄,我们底子更厚,底气更足的时候,就可以前往江南扛住钱政的次序。一但成功,国朝的大病就去了七层,而我手里的钱也会更多,那时许多等着做的大事就有资金了。”

所幸,上次两大集团政治斗狗的结果:免除了江南一年赋税。这看似无关痛痒,实际算是给老百姓喘息一口气的机会了。

大宋的税率真不算低,最要命的一点在于缴秋粮的时候还经常产生支移。

所谓的支移,就是除了让老百姓拿缴纳粮食,还必须把粮食送到官府指定的地方。不去可以,把粮食留下,然后在缴纳一笔运费给官府。

比方说西北战事吃紧,秦凤路转运使一纸文书进京,朝廷就会派江南官府督运粮草去西北,但官府实在忙不过来无力运粮,于是就把这个任务摊派给江南百姓,让他们自己把粮食送到西北给种师道,种师道的收据,就是他们的完税票据。

大宋真个是满世界的土匪山贼,一但老百姓的粮食被抢,他们需要自己再拿出粮食来填补,这可不是小数目。所以一但发生这种事老百姓只有逃跑一条路,这就是俗称的逃户,从此躲在山里不出来,自耕自养,逃避了税役。

这样的情况如果大量存在,江南的粮税就跪了,形成朝廷和百姓双输的局面。与此同时,那些逃户也是山贼的潜在力量,更是方腊往后造反起事的细菌土壤。

在这样一个局面中,朝廷主和派是有其道理的,国朝实在难以支撑西北无休止的战事了。

种师道他本身没错,纵使陕西已经赤地千里,还源源不断的从其他地方调集粮草是他的责任,他之所以能被理解,那是因为他顶不住的话,老百姓有金山银山也是然并卵。

在这一循环之中没有谁是轻松的。

内忧外患之际不添乱就是功劳,所以高方平尤其痛恨那些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

想到这些的时候,许久写不出策论的高方平想把这些整理下来写成策论,“论为政者的良心和责任”。唯其一点,为政者要保护良民。

就是让伤害良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让犯罪成本无限高起,做不到就是执政失败。从刑法和经济原理解释,大宋的土匪多,一大因素是官府懦弱,“造反成本”太低,于是就被纷纷效仿。

如果任由抢劫犯活的滋润,置辛苦生产纳税的良民于何地!

高方平的价值观里为政者的良心就这么简单:

杀贼,即是肯定国朝纳税人的地位和尊严,除此之外都是然并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