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213章 年号大观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213章 年号大观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2:39 来源:笔趣阁

但凡被抓的道士,包括被十大酷刑折磨得只有半条命的张怀素,全部被从永乐军移交给了张叔夜去审查。

虽然因为十万百姓东华门上访的事,张叔夜被撤了开封知府,不过皇帝命他查办完“张怀素”案后在移交开封府权利。所以老张其实现在比以前牛,以前是“知开封府”,现在则是带宰相职务“临时判开封府”。知和判,听起来叫法不同,但是既然依照官场规矩区分开,那么自主权当然是有区别的。

知府,有些事还要上报才能处理,但是判府,几乎就是“先斩后奏”的意思。

比如一般情况下判了刁民死刑,那是要经过独立机构提刑司审核的。京畿路不设提刑司,那就刑部审核,不过如果是判府,直接砍了,事后在写个文书给刑部就行。比如大名府的老梁也是带中书职务判府,他也是有权绕开提刑司杀人的。

显然来说,高方平这个酷吏开了头,剩下的,这次汴京的道士们就死定了。老张和他们那几乎就是上升到了“国仇家恨”的地步,谁让张继先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来蛊惑皇帝要钱的。

所以汴京道士们被皇帝惯坏的风气,这次必然别老张利用“判府”的机会很杀一批,而不受监督。

换平时,有些人老张想杀也杀不掉,刑部邓洵武那是蔡京系的人,是政敌。但是这次就看张叔夜有多狠,顺藤摸瓜的从背后挖出多少不干净的道士来了,很可能,京畿系的道士就此一蹶不振。

可惜老张虽狠,虽然不是包拯,但他毕竟是张叔夜而不是高方平,以老张的风格,他虽然不会留情,却也不会冤枉道士莫须有罪名。要是换做蔡京和高方平这种政治流氓,一但决定要对道士动手而又有了机会的话,那就是搞运动似的的天崩地裂了。

所以这次,宋徽宗一朝的道门气焰会被打击,却不会被打死。赵佶是有感情的人,并且有时也不完全糊涂,决定道士命运的事,他交给了老张而不是小高。

如此一来,事件也算是告了段落,高方平甚至都不去和皇帝交代,感觉有些累了,闭门谢客,称病,不进宫述职,也不回郓1城……

“真的假的?”

“是不是传言有误?”

“俺还是觉得夸张了,传言可以用于威胁百官,江湖传言,而书而得天下的奇书,就这么被小高相公不请旨就付之一炬?”

“这事透着玄乎,等等看吧,兴许朝廷又会风云突变。”

“哎,我朝就算变也变不到哪去,那是相公们的事,我等**洗洗睡了。”

“我觉得真会变的,你不见小高相公这么高调的人,这事后都闭门称病了。”

因方腊散步《百官见闻录》的传闻,所以民间的各路秀才,也对此充满的议论和猜测,有的人认为高方平会因为牵连了大事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认为,“京师勤王”一役,高方平彰显决断的大酷吏手腕,一步没有走偏,敢作敢为,此举,已经被太学的一部分以时静杰为首的文青评价为:宰相苗子。

与此同时仅仅是对新一代的宰相苗子,各家各派的八卦众们,也众说纷纭,有的说宗爷爷有秘密武器,乃是一个叫李刚的才高八斗的少年。还有的人认为,去年的进士、开封府六曹参军之一的赵鼎,乃是一个骨骼惊奇的存在,这么年轻就在汴京获得重用,政治路线不出错误的话,很可能在十五年之内宰执天下。

另外的一小撮,仍旧认为王黼,会作为蔡党新一代的领袖培养,最终会崛起和猪肉平形成二虎相争。

“不可能把,王黼那厮虽然有才又满腹经纶,年轻有为,但是从济州被贬,就是简历上的污点。”

“未必,老子始终认为他是有势力逐鹿相位的一个存在。听说他最近在江南掀起了很大的声势,扬言亩产五千斤,百姓安居乐业治下稳定。”

“是的,王黼有他的一套,听说他联合江南的半仙倒是林灵素,鼓励民众信道,打击其余邪教,从而一团和气,热情生产纳粮。还听说,他们得到了一块奇石,解读为天大的祥瑞,打算进京贡献给陛下,为江南道教造势!”

“哎,你们这些棒槌休要瞎解读,妈的你们种过田吗,亩产五千斤你们也信?”

“为啥不信,既然猪肉平可以正月就完成了郓城一半的税负,王黼为何不能亩产比别人高几倍?”

“也是哈,传言猪肉平的财税能力也太耸人听闻了。既然他敢开先例,王黼就敢利用。”

“哎,看来天下将乱,猪肉平联和叔夜相公在北方打击道士,而王黼联和蔡太师,在东南抬举道士。越来越有趣了。”

……

奸臣老爹陪皇帝骑自行车的时候,侧面提及了一句说是小高病了。

赵佶笑骂说:“大臣们都和朕说了,他做事过激,不乖,被张叔夜当众打了一掌,闹情绪呢,也罢,不论如何小高也是也是为了朕办事,得罪了人,听说还有刁民刺杀他呢。”

高俅痛心疾首的道:“陛下英明,谁说不是呢,我儿进京办案的时候可是抬着棺材进京的,扬言为了陛下的圣明不容玷污,不惧怕任何势力的报复。可……总归和许多人结仇了。”

赵佶吓了一跳道:“啊,给朕办事都得准备后事,这些坏人刁民也太可恶可恨了。”

蔡京及时进言道:“陛下,小高为人忠勇,众人说他狠辣,其实是一种误解,他少年得志又有才华,所以难免恃才傲物,此乃年轻人的通病。但这是正常的,老臣和他一起查办‘吕惠卿’其心可诛案的时候,就感觉他乃忧国忧民的新一代人杰,蛮懂道理的一个少年,他和老夫一起认可了捕风捉影的《百官见闻录》不该面世,于是在老夫的监督和批准下,谁也没看一眼,就烧了。此点是功,否则任由那子虚乌有的东西流传于世,则影响我朝士大夫立国治国的合理性,也即是影响官家您的圣明。”

@#¥

高俅想把蔡京一拳打死,提及小高有功就算了,可是妈的他分明是反派,却因张叔夜的凑报中提及了蔡京的名字,于是老家伙堂而皇之的以功臣自居了。而且居然这种时候都不忘记添加一句“吕惠卿其心可诛”。

好在赵佶也没怎么在意吕惠卿那句,只注意到了后面的内容,便笑道:“辛苦太师和小高了,赐小高‘宣德郎’。”又问高俅道:“如今中枢无人宰执,国朝不可一日无相,汴京的乱局,一定程度上就是中枢无人宰执而带来的副作用。加之如今正月过去了,而至今年号未改,没有宰相朕的政令就不通,高卿你一向最懂朕的心思,你以为,何人可为朕分忧?”

高俅听后,冷汗淋漓的低着头道:“大陛下威武,老臣人微言轻,不敢坏了祖宗规议,不敢妄论朝政。”

“说吧,童贯如今在为朕守边,身边只有你这个说话的人了。大胆的说,朕赦你无罪。”赵佶道。

感觉蔡京毒蛇一般的看着,高俅又飞快的在心里多番分析:如今赵挺之病亡,其余人威望不够。张叔夜是唯一有可能的人,但是之前,皇帝给老张栽赃了“纵容高方平,纵容治下妖道,纵容张克公逼宫等等非议”,又已经升入了枢密副使,那就是老张暂时的路被定死了,皇帝根本没有用他为相的意思。

再想:蔡京贵为太师仍未失宠,利用无耻,此一局之中,蔡京伪装成为了和高方平一起破获“百官见闻录”和妖道案的人,似乎……已经无法阻止他了。

居于此,高俅又一向是见风使舵的弄臣,认为目下不宜在得罪蔡京了,否则不但没用,还平白无故的拉了大仇恨。

高俅这一生,实在太理解官家的心思了,官家要面子,之前罢了蔡京的相位,而现在官家这是不好意思主动说。但是既然当着蔡京的面这么问了,显然是需要高俅来开这个口的,捅破这层窗户纸。此点政治觉悟,高俅还是有的。

无奈之下,高俅跪地道:“老臣认为,太师四平八稳、有过执政简历,追随过安石相公变法,也宰执过天下,经验丰富,忧国忧民,国不可一日无相,且由太师执掌中枢,主持国政,大陛下以为如何?”

赵佶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听后大喜,这便点头同意了高俅所奏。想给高俅升官,却是高俅老儿已经无官可升了,只得赐给了个国候爵位了事。

以往皇帝不喜欢赵挺之的一个原因就是,老赵有些事和皇帝不对付。所以越到后期,赵佶越发怀念当初蔡京的“千依百顺”。

大宋的宰相,那是真可以一定程度上节制皇帝的,那叫软抗旨,一不高兴就找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软对抗,打太极,而一但宰相不签字,皇帝的文书许多时候就效力大减。

皇帝是有性子的,一被反对当然就不高兴了,于是他就会怀念曾经千依百顺的儒雅老帅哥蔡京。

张叔夜目下的威望是可以宰执的,然而从皇帝到蔡京再到高俅,都不希望老张来让人不高兴,真是他宰执,高俅都要被收拾,皇帝恐怕会比赵挺之时期还郁闷。

皇帝高兴之际,便得意的宣旨:“蔡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暂时空置吧。刘逵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让朕很是失望,贬广州通判。张叔夜暂时兼任中书侍郎,和蔡卿协同执政。”

刘逵的命运那是没有办法的,才能有限,早就不被官家信任了,赵挺之在的时候几次护着刘逵,但现在赵挺之不在了,去广州任通判,已经是很好的结局。又听张叔夜兼职中书侍郎和蔡京协同执政,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节制蔡京,高俅也就放心了,大呼陛下圣明云云。

“开年元月已过去,蔡卿可有说法?”赵佶傻傻的期待着,像是孩子想重新过一次年的那种态势。

蔡京微笑着,已然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便道:“官家圣明,由此,今年定年号‘大观’可否?”

赵佶笑道:“正合朕意,一切拜托太师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