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484章 清明上河图——大宋文化

作为柴家的人,柴进他们有事要告状,理论上也是可以直接找大宋宰相的。

大宋的柴家子弟有多牛呢?

在大宋皇城祠堂里,赵匡胤写下了誓书,刻为了碑文,上面那些话其实可以看做大宋的“宪章”。

宪章上的第一条是:善待柴氏子孙。

第二条是:不杀士大夫。

第三条是:不乱加农赋。

这是每个大宋皇帝登基、祭祖的时候,都要反复读的东西。

赵匡胤是个相当猥琐的军阀头子,却也真的是个有想法的业界良心。老赵他以卑鄙无耻的勒索方式,拿走了他主子柴家的江山,换其他霸主的话,这种事一般要斩草除根,然而老赵不这么干,一直善待治下,善待柴家,并且写为宪章,要他赵家的子孙都记住。

这有点装逼,却也有点像李世民的救赎。李二亦是杀兄逆父上位后一生良心难安,所以他把这个心境作为救赎,带到了治国上,成为了一个几乎不杀大臣的人。

大宋的士大夫如此牛,就是老赵带头装逼的。老赵他自己就是第一个被宰相折腾得够呛的大宋皇帝。他老赵要任命个官员,经常会遭遇宰相抵制,便得不到落实。而赵普要任命个官员的话,老赵如果不同意就被整天缠着撕逼,左说右说,直至皇帝妥协。

听说有两次老赵真恼火了,拿起茶碗摔了表示情况很严重,皇帝很生气。然后赵普表示不怕,继续缠着老赵表达诉求。最终赵匡胤妥协。

老赵非常猥琐、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也往后决定了大宋的体制。不过面对如此松散的吏制,皇权的大幅收缩,但大宋却一直都有个相对忠心的朝堂,谋反啊暗杀啊什么的,都基本和大宋无关。虽然有点低效,不过总体上老赵弄出了一个有些欢乐又有些逗比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大宋,也就难怪高方平在高唐闯了祸,拿下柴继辉后,人人躲着不处理了。

因为根本没法处理。要是一般案子,直接把柴继辉安抚两句放回去,就完了。可惜高方平给他柴继辉定下的罪名是遇赦不赦的,不能放,于是便没人处理,于是现在柴家嫡系,柴进进京找大宋宰相喊冤了。

这下张叔夜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大宋宪章第一条是善待柴氏,然而,柴进此番手持太祖皇帝的丹书铁券来撕逼了。

汗,屋漏偏遇连夜雨,老常刚刚才到京,听闻到这些时候替老张捏了一把汗。

与此同时,老常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心情、非常的不看好自己未来。即将南下江南东路提举提刑司,和那个任何时候都会闯祸的高方平共事的同时,也需要从律法层面上死死的节制那个不良少年。

不可否认大宋在一天天变好,这真和他猪肉平有关,但也不可否认,自打那个东方不败出道起,官场也在变,官员越来越难做了。

“也不知道,老夫此番会不会被那个离经叛道的小子坑了?”老常站在汴京码头上,看着目下这从未见过的情景,一时间感慨良多。

某个时候老常忽然对随从道:“其实老夫不想去江南给猪肉平扯台的,我更想留在这京城,把我所看到的这幅情景画下来,老夫觉得,到我汉家重大之清明踏青节日,在哪个寒冬过去万物复苏的时节,看着这人流之络绎,把它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可取名《清明上河图》是也,你觉得呢?”

“可惜老爷已经被任命,即将赴任。卑职到是有个提议,听说当今官家乃书画大家,他也最是喜欢观看汴京目下的热闹,何不上书建议官家发挥特长,亲自画这《清明上河图》?”心腹随从说道。

老常捻着胡须呵呵笑道:“你这是怂恿我拍官家马屁啊,那我不是成了猪肉平一个套路了?不过也罢,这也不算坏事,我便去和官家说说。”

……

高方平并不知道大宋的《清明上河图》就快出炉了。

后世对于清明上河图到底是不是出自于徽宗时期的张择端之手是有争议的,但主流观点应该倾向于出自徽宗朝大家张择端之手,图上的题字正是瘦金体,这个书法流派的宗师当然就是当今天子赵佶。

赵佶治国不行,踢球也不是高俅的对手,然而在书画上的造诣那不是吹的。

清明上河图是记录大宋东京繁华奇观的,正是居于此,高方平固执的认为,大宋的经济文化和人口巅峰就出现在赵佶时期,就是清明上河图记录的时期。

然而此点否定不了赵佶是个昏君。

在赵佶手里走到巅峰,未必就是他的功劳。而是大宋往前的能人们打下的基础,开始发酵,然后赵佶来接收了果实。譬如开封府的繁荣,是因为张叔夜和高方平,推到这一步的,然而这个盛夏的果实,是藤元芳那个官场流氓接收的。

这很无奈,但是不可避免。

徽宗朝从鼎盛到达天下吏制崩坏,面对金国的进攻时轰然倒下。不论怎么说,蔡京为相二十年的锅最大,这点是甩不开的。赵佶昏就昏在用人不当,以至于他和赵桓父子两个一起被捉去北方放羊了,最后不得善终。

赵佶不可被原谅。

但是和其他搞坏了国家的逗比皇帝相比,其实他已经为他的过失付出了代价,这当然弥补不了整个国家,然而其他搞坏了国家的皇帝,人家许多都可以不负任何代价、继续醉生梦死的。

如果从这个理论出发的话,和棒槌崇祯一样,赵佶没有其他混蛋皇帝可恨。

历史最大的笑话是:鞭子乾隆以文字狱杀灭了汉家文化,又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开人类文明倒车。但他却被许多砖家定为“乾隆大帝”。乾隆还整天提着一首臭字卖弄文采,写点诗词什么的,顺便自封十全老人。

笑掉人们的大牙,论书法文采,乾隆比赵佶是差了些的,与此同时两人的手里也都出现了“盛世”。不过显然待遇不同,赵佶作为昏君被骂了一千年。

这得怪赵佶的祖宗赵匡胤不地道,老赵定下了允许说话的国策。所以宋朝猥琐的士大夫们,大多都敢记录赵佶的蛋疼事。

然而“大清朝”那些笔杆子,已经被和康熙乾隆捉去和谐了,但凡不写“十全老人”的文人是没有出路的,他们的记录不会得到传世。

不是他爹雍正不惜背负千古骂名,派了群血滴子充当刀斧手,把那些毒瘤几乎杀光,强推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么乾隆那般吃喝玩乐的作为,恐怕就是亡国之君了。其实他水平不如赵佶这是真的,为人还比赵佶残忍,比赵佶好色猥琐。

乾隆的名声好,是因为他爹搞了运动,拉完了所有的仇恨,然后他小子一上台就打他爹雍正的脸,来个大赦天下,把他爹捉了关起来的许多人平反冤狱,给放了。自此之后再现康麻子时期的严重**,你贪我贪大家贪,和珅就是乾隆放纵出来的第一贪腐扛把子。

敢说话的清流骨气被和谐了,自打没了清流骨气们那放纵不拘的文辞开始,某个时候天下舆论反转,清廷万众归心,一统域内思想,所有人都开始自称奴才,进而被按倒在地上摩擦。

赵佶这家伙是真有些冤的,至少和某些人比起来,赵佶被骂了千年,也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还被张商英们用历史正确评价了。然而乾隆大帝做了六十年皇帝,所以说运气也是资源之一。有个雍正做爹,可以堪称“拼爹才是第一生产力”。

YY完毕,高方平继续在灯下看书,看H小抄本。

汗,由于文化的泛滥,大宋这类东西是非常多的。

晏几道啊,柳永啊,这些相对有点层次的文人相对高雅些,喜欢写点雅词。但实际上他们的核心在写“情”,并且是以歌姬为中心的情,那是一群离不开青楼的文青,并且为了他们的青楼文化可歌可泣的奋斗一辈子。

至于层次低些的呢,就要俗气一些,写些带点故事的小H话本。实则在高方平看来嘛,这些H话本的本质,和晏几道柳永这些是一样的,都是大宋特色——青楼文化。

大宋就这德行,足够奢靡慵懒,同时也侧证了它在一定程度上的富足。

大宋的时代精神不是李世民时期的“踏破贺兰山缺的马上文化”,而是受到晚唐和五代风气影响严重的“青楼文化”。妈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喊“怒发冲冠”的岳爷爷当然就是个异类。于是岳爷爷在《岳阳楼感》中表示了“念头不通达”。

他的念头不通达最终害死了他。因为他和高方平不同,他不是老赵写在宪章里不许杀的那个群体。于是他就被捉去害死了。

这就是弱宋和盛唐的本质差别所在。

老赵在这个问题上是要背锅的,当然那群害死狄青的欧阳修文彦博们责任也不小。郁闷的在于,狄青被欧阳修们害死后找不到毛病,那是体制的锅。类似欧阳修司马光这些个棒槌仍旧是大宋的肱骨。包大人的法制可以整得王爷党死去活来,然而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秦桧那个坏蛋就没欧阳修们好运了,他要被戳脊梁骨至永远,因为他明目张胆的动了民族脊梁。

曾经一度高方平想不通的在于,岳爷爷那么好的文采,为何没能用笔杆子混进“宪章免死牌行列”?

来到大宋高方平这才知道:他母亲害了他。

从小,岳母就在岳飞身上纹身,让岳飞成为了一个大宋不良少年。

不可否认,糜烂的大宋文化里,由青楼文化衍生了纹身文化,那真的很流行。燕小乙的一身纹身连李师师都可以勾1引,日本的纹身文化也是从大宋市井中传过去的,因为这个时代的倭人就混迹在大宋的市井底层。有消息称:倭人很崇拜大宋地痞们强大的战斗力。

然而纹身文化止步于市井。

大宋的文臣不许有纹身。所以岳飞输在了起跑线上,背上有“精忠报国”刺青,又没人帮他作弊,他只能去考武举,而不能考进士。

不过岳飞背脊上的刺青,对他走武举路线是有神秘加成的。

因为大宋毕竟流行刺青文化,除了九纹龙史进以及燕青富安之类的流氓外,军人群体也非常流行纹身,甚至有不少军人在脑门上刺青“当兵吃粮保家卫国”,那便是明志,是政治正确,代表他们一心要走军伍道路不回头。于是领导当然就爱重用这些“不随便退役”的人。

所以岳爷爷成也刺青,拥有光环加成,然而败也刺青,小娃时候就被他母亲给毁在了起跑线。

汗,这些历史旧账高方平也不知道问谁去要,假如目下能找到岳飞,高方平也不知道是鼓励的刺字,还是让他不要“学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