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677章 一线曙光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677章 一线曙光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2:39 来源:笔趣阁

朝廷已经炸锅了。

随着西夏铁骑突破东部长城,这些消息进入内陆也传开了,并且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高方平命令弃守长城的,由此不止汴京,而是全国的愤青群体,以及秀才们都开始担心、都开始骂人了。

野兽咬人是因为它们不懂、它们害怕人类。所以是的,目下对高方平的骂声也是这样的。

朝廷之上更是各种恐怖言论,说高方平丧权辱国,身为陛下钦命之北方帅臣,竟然主动下令永兴军系放弃东部长城,任由我汉娃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时间他们情绪激动,声嘶力竭的要求换帅。

以往他们倒高方平是作秀成分大,跟风捞好处的成分大。但是这次不同,他们是真的害怕了。

赵佶和高俅都开始质疑了,真有收回高方平任命的打算。

在赵佶角度,他是害怕背负丢失国土的名誉,哪怕最终打不过西夏,这个过失也不能高方平来背负,因为高方平乃是赵佶钦点的吉祥物,赵佶强势启用的人,高方平出事就代表赵佶用错了人,造成了重大过失。

至于高俅老儿他什么也不怕,总之就算错了,撤了回来高方平也不会死。但是若不回来,他小子脑子有坑,那真会死在战场,高家就绝后了,那还混个蛋。高俅就这心态,就这德行,所以老高也都在主张换帅。

好在张叔夜誓死力保,说不论如何,目下西北方面军虽然败像出现,却没有真的伤筋动骨,高方平肯定有后招。并且老张强调: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是绝对大忌。

蔡京支持张叔夜。

在老蔡的角度,他太知道其余军人有多孙子了,高方平的部署未必是对的,老蔡不懂军事,但知道那小子还真是文臣中最能打仗的一个鲨鱼了。若还有人可以顶住西夏,目下最大的可能就是高方平。同时若他小高不听话,若弄出了岔子,则正好一举打残了他的政治地位。

所以蔡京一力挺张叔夜。

陶节夫非常痛恨高方平放弃长城的计划,对此已经咒骂了两天,说是“你小子不敢打就给老夫滚回来,我老头再次披甲上阵,又不是说必须依靠你们年轻人”。

然而那也只是气话,老陶当然知道临阵换将有多愚蠢,在已经丢了长城的现在,就是杀了高方平也没用。何况,看似他小高虽然是怂了,却是西北两大主战军系没有真的伤筋动骨,张叔夜说的有道理,根据他小子以往的风格,后面应该有得周旋。

于是,陶节夫勉强同意暂时保住高方平。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波撤换高方平的声音,被几个相爷联手一起压了下去。

紧跟着,也算是在乌云盖顶的现在,显露出了一丝阳光。

高方平于马陵道口以近乎零战损,击败水泊一万一千狠人,斩敌五千,俘虏近三千的战报这才到达了朝廷。

赵佶如同个孩子一般的高兴了起来,再也不想什么换将的事了。他不懂水泊和西夏有什么关系,但不论如何这总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反正不论水泊还是西夏,都是朝廷和皇帝的敌人。管他打谁,总之打败了敌人就是好消息。

之前力挺高方平的张叔夜和蔡京,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场大胜虽然不是对西夏的,却也算是稳定后方,在乌云盖顶的现在,鼓舞国朝的一个好消息。

陶节夫则是全然愣了,进而狂喜。之所以早前西北已经告急,但老陶迟迟不调遣高方平西进部署,就因为有水泊这个后患在,老陶指望他小高最快稳定后院,再去对外。

但打仗的事历来不能催,而西北眼看顶不住,陶节夫这才仓促下命令小高出兵西北,不在管水泊了,虽然他们比起西夏铁骑来那都不叫事了。

想不到他高方平果然有后招,没如期依照枢密院的安排起兵,原来是真的有大动作,要一次打怂水泊之后才放心西进。

“报——”

就在这次的朝上,又属于枢密院的军报直接送来了,当众念道:“高方平率领的帅北方军系,截止发报日期已过壶关,继续朝函谷关方向急行军。”

“什么!枢密院下达出兵指令过去这么多日,他仍旧没有投入战场,现在才到壶关?”朝廷上不懂军事的大佬们顿时炸锅了,一群大人激动的大骂了起来。

赵佶也不懂,又被他们吓得心口薄凉薄凉的,因为赵佶并没有概念,高方平这个时候应该到哪?

蔡京也不懂高方平应该在哪,于是担心的看向开封府道:“元芳你怎么看?”

论怎么捞钱老藤的确有心得,然而对此藤元芳没看法,急忙把锅甩给陶节夫。

陶节夫则是高兴坏了,出列念着胡须道:“陛下勿忧。早先老臣也放了错误,总以为高方平太年轻,不懂军事。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咱们想多了,先不说马陵道口之战那令人震惊的战损比。”

顿了顿卖足了关子,陶节夫又转身指着军事区域图道:“最让老夫震惊的在于,目下的大雨连绵!在场的诸位都不要瞎咋呼,没人比老夫更清楚什么叫行军。根据时间和路线看,马陵道口大捷后,于这么困难的大雨情况下,高方平部短短时日过肥乡、磁州、经涉1县,黎城,又到达了壶关……老夫负责的说,这是我大宋行军史的绝对奇迹,这样的时节和环境,老夫以一个带兵征战上万里的过来人坦诚的说,就算是轻装骑兵我也做不到!但是高方平他以混合步军,做到了!”

顿了顿陶节夫再道:“虽然现在尚未可以完全证明他的‘骁勇善战说’,但仅仅就行军方面而论,足以说明了他驾驭军队的能力,所以老夫建议暂时对他高方平谨慎观望,期待他最快投入战线,小高他应该有能力暂时性的顶住西夏,不说战胜,但是初步在晋州延安一代,暂时稳住局面,我有信心他是可以做到。”

关于这些没人懂,既然陶节夫这么说了,大家姑且只有这么听了。

赵佶这才抹去冷汗,舒一口气道:“既是陶卿如此作保,朕也放心了,希望小高吉人天相,暂时顶住局势吧。朕也知道西夏人素来凶猛不好惹,希望别在丢失国土了。这次咱们只能少输当赢了。”

全部人听得大跌眼镜,皇帝居然说少输当赢,妈的这不是老子们麻将桌上的规矩吗,怎能套用军国战场?

于是,第一次战时大朝议基本定调。他们虽然极其不理解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略,却是无奈,在高方平交出了神行军以及马陵道口大捷的答卷后,暂时只能对他“谨慎观望”了。

是的陶节夫的用词是比较合适的,只能谨慎观望,暂时还不能乐观。毕竟那头小鲨鱼在这次的国战之中政治不正确,他已经放了西夏人入境了。

整个大宋都是被蛮子打怕了的人,所以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术,在他们大家看来已经是国土丢了,真的不指望拿回来了。又在几个祸国殃民的相爷压制下,暂时大家对高方平的要求都不怎么高,只要他能不继续丢失国土,就算是胜利。也就是皇帝说的少输当赢了……

高方平方面不轻松。最难的不是行军,不是最终击败察哥。而是来自前三排的政治压力。

是的高方平那放弃长城的战略太离经叛道了,目下暂时来说,那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赵佶在宠我小高,陶节夫再懂军事,但他们不在实地,这种依靠刷脸的策略,不能一直用,因为人品总有败光的一天。

说什么都是然并卵,所谓成王败寇,最终若打赢了这场宋夏之战,不论高方平有什么过失都会最终被大家遗忘。倘若最终输了,那是真要背锅的,放弃长城、丧权辱国的名誉是真会来的。失宠是真会发生的。

所以当务之急,考虑的不是宋夏之战的全盘计划。是急切的需要一次局部对西夏人的胜利作为“药丸”。

药丸不是稳定军心,而是稳定前三排的政心。这个时候政心比军心重要的多,说穿了高方平真不怕察哥,却真怕朝廷忽然出个什么幺蛾子,来个几道圣旨召老子回京什么的,回去后虽然不至于如同岳爷爷一样的被他们害死,但那就真的就全部哭瞎了,西夏人则是嘴巴笑歪了……

全靠着各种机制护航,加上意志和士气的支撑。以那让所有人侧目的神行军速度、五月末,高方平部正式在河中府休整,从这里之后,就是正式的征战之路了。

见竖立有“北方都转运使高“的旗帜,以及连绵的大宋禁军军阵,在城头上忧心观察的河中知府张威意一拍大腿道:“终于来了,快随本府出城迎接那小儿。”

这老家伙乃是张康国亲戚,所以老家伙平时恨高方平入骨,但此番形势危急,传言东部长城已经全面失守,西夏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目下战火已经快烧到延安府一代,对于骑兵集群来说,延安府到河中府也就不到十日脚程,一但河中府沦陷,张威意真的不知道如何自处了?是守还是跑?守了就是死路一条,跑了则是永生永世抬不起头来,官路到头了。

所以张威意当然急切的需要看到高方平进河中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