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740章 陶节夫倒下了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740章 陶节夫倒下了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2:39 来源:笔趣阁

同五月末。朝廷的气氛说不上上次的乌云盖顶,但也有些压抑。

这次大宋作为进攻方,迟迟没有听到夏州捷报,也没听到高方平在西平府的捷报,相反听说高方平又犯浑了,脑子有坑的带着三万骑兵,试图在白池草原上和号称天下无敌的白马军司决战的消息。

赵佶不太知道白马军司有多危险,现在的他对小高太有信心了,只是好奇的问道:“朕的帅臣高方平赢得了宋夏之战,此番进兵西夏,以他的骁勇善战,也不至于出什么问题,诸位爱卿谁告诉朕,小高他何时会带着朕的大军回来呢?”

说起这事来,蔡京和陶节夫的心里都是泪。

陶节夫不反对高方平出兵西夏,然而陶节夫知道萧合达是谁,白马军司又是谁的。高方平号称野战无敌这没错,但也得看地方,此番那小子要在大草原和萧合达部比骑兵功底,陶节夫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至于蔡京,他真不知道高方平和萧合达怎么战,老蔡只知道现在高方平身望越来越大,皇帝越来越信任他。且他小子进兵西夏三个月了,迟迟没有什么捷报,只一个劲的在那边拥兵自重,然后依托军备军马粮食等等各项利益,发财发的那叫一个爽,让其他的鲨鱼眼红。

所以蔡京政治压力大啊,指望老蔡吃饭的贪官污吏和权贵,真不是一百两百那么少,然而蔡京现在却没能力帮他们从高方平口里抢食,这是致命的地方。妈的高方平吃相太难看了,难看到让太多人眼红。

于是蔡京不阴不阳的样子道:“是啊,陛下担心的这个事情,是该要系统性讨论一下了,高方平进兵冒了太大的风险。他麾下两部,总计近十一万大宋精锐,一日不回来,朝廷也一日不得安宁。老臣认为既然已赢得了国战,何故还冒这么大风险进兵,却又迟迟不见战果?”

张叔夜出列凑道:“陛下不要动摇信心,这是关键时刻,乃是我大宋从未有过的主动形势。以高方平的小心谨慎不至于吃太大的亏。此方他只携带十一万出兵,已经留了后手,就算西夏的最后精锐难啃,咱们也不至于陷入被动。战场之道变化万千,我们后方并不了解形势。迟迟不决战,他高方平必有用意,这也正是他让人放心的谨慎所在,深得诸葛兵法之精髓。“

顿了顿张叔夜再道:“臣对军事方面没有太多心得,但能看得出来,高方平此番的战略是对西夏拖字诀,西夏国力有限,此番又遭遇旱灾,缺乏粮食和草料,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他们耗不起太久,内部起乱只是时间问题。利用这些正是高方平的长处,多给他些时间,不能草率的现在去定论结果。”

赵佶道:“朕不是担心,而是心疼。朕的大军如今在炎热的环境下为国作战,高方平孩子出生至今半年有余,他那样养尊处优的人却带着大军远足莽荒,如今又战事迟迟不定。不知何年何月小高卿家才能顺利班师,回朝享受荣华。朕不糊涂呢,他为咱们大宋创造的东西比谁都多,但是说起来,他自己却也没有享受多少。”

张叔夜一脸黑线的道:“那犊子捞的比谁都多,无需陛下为他担心,他早就享受过了,五年前,臣从来只听过那个纨绔子弟祸害汴京的事迹,如同一个过街老鼠。他现在是在还债。”

高俅老儿听的无比尴尬,虽然可以这样对皇帝解释,然而也无需说的这么难听直白吧,真是的。

赵佶呵呵笑道:“张卿仍旧脾气不该,对人太过于严苛。”

这个时候来自西北的传信兵,举着所谓八百里加急旗帜,犹如无人之境的进入大殿。

是的目下的战争时候,但凡送给枢密院的军报,若在朝会期间,是可以直接送达朝廷的。

“报……”

小兵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陶节夫担心的道:“难道白池区域的骑兵拉锯战这么快出结果了?”

“出了,报相公……”小兵喘息了一口气,“小高相公部三万一千主战骑兵,于白池以北区域,和西夏萧合达率领的白马军司五万多主力相遇,拉锯七日后,歼灭白马强镇军司主力近两万人,俘虏近四万余。西夏枢密使萧合达战死。小高相公部缴获西夏正统神臂弩二千余,军资若干,战马两万余!”

“什么!”

陶节夫难以置信的样子半张着嘴巴。

高俅老儿,觉得那不是他儿子了,乃是一个妖孽。就算打得赢,没必要打这么狠这么辉煌吧,难道他小子还想永远在战场上装逼不回来了?

蔡京脸颊微微抽搐,最担心的事总算还是来了。老蔡不希望高方平失利,也希望从宋夏战场拿到好处,那亦是宰相的功劳。所以老蔡最希望的是高方平不败不胜,尽快和西夏和谈拿到利益,了去这事。

然而这下好,他小子又拿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大捷,这样辉煌的情况下,老蔡也不敢随意提及“停战谈判”了。以往那可以用户部钱粮不足做幌子,但此番高方平耗费的钱粮根本不是问题,最关键的他小子总能通过战争发财。这方面甚至比打仗的能力更强,怪哉了。

赵佶听着这样的喜报,嘴巴都险些笑歪了,“看吧,朕也不懂是怎么打赢的,总之朕是有眼光的,你们都白操心了。”

高俅老儿急忙道:“陛下圣明啊!小儿主要是运气好,全靠陛下培养任用贤能,才能成事。运气会用光的,长久用兵也于陛下您的仁德名誉不利,总归兵事者,总能带来生灵涂炭,粮食灾害,疫病灾害,不可持久。”

这正对赵佶的意思,于是赵佶念着短胡须道:“是啊,朕这也想着打赢了,小高卿家也快班师回朝了吧?”

陶节夫早先是担心小高吃白马军司的亏,这下听到干掉了白马军司,那当然代表还有更大的利益,于是老陶猥琐了,出班死谏道:“陛下,老臣誓死不同意这个时候班师,一场战役打赢,这只是刚刚开始,不把由此带来的红利好处挖掘干净,那老臣不服,高方平他不服,他麾下为国牺牲的战士也会不服。”

听又不能班师,赵佶一阵郁闷。其实刚刚赵佶那些话,都是皇后娘最近来逼问的。

赵佶也这才想起来问西北来的传信兵:“回答朕,和白马强镇军司拉锯一役,小高卿家部战损几何?”

小兵尴尬的磕头道:“回陛下话,战损……”

见他吞吞吐吐了,许多人、特别是三衙系的军官们嘘嘘了起来,看起来伤亡不容忽略啊。

“快些说来,吞吞吐吐的干什么。”陶节夫皱着眉头喝道。

“战损不到一千人。”小兵说出来无比的尴尬。他吞吞吐吐不是因为伤亡大了不敢说,是因为这个结果太玄幻,万一说了出来宰相们不接受,来个“谎报军情忽悠圣上”拖出去砍了那就哭瞎了。

我了个去~

听到这样的战损比例,陶节夫相公脑袋一歪,笑倒在地上扑街了。

大殿上异常安静,没人说话了。因为这样的结果那真有忽悠朝廷、把人当做傻子的嫌疑的。所以谁都不是傻子,不跟着起哄。要说高方平能打赢萧合达,这个说出来当然是有人信的。然而不到千人的战损开什么玩笑?那对于三万大军而言,基本是可以忽略的零伤亡了。

说的难听点,换个人去,仅仅行军带着三万大军在疫病多发的夏季,水土不服的在草原上行军,不用去战,自己的损耗和各种疫病,也能有伤亡数字。

高方平就猥琐在这,他能依托各种战地医护手段,各种卫生条例什么的,再配合他那诡异的营养论,有效休息论,始终把宋军体力体质保持在优良的状态下。

果然,他实实在在的底层变法,那是从他出道起就在准备的。

白池草原会战的结果实在太彪悍了,以至于蔡京和张叔夜也无法相信,拿过了军报观察,最终确认了,各种签字,纸质,北方装运使高方平的印信,以及通关路上的各处关防,都是有效的。

所以这不是假的,真是北方转运司的正式军报。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战报,那不但有西北转运司关防,还每到一处,就有各处关卡的关防加以确认。

大宋其他不行,但这套官僚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各处关防的加盖、日期的标注,一是为了确定加急文件所走路线,又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线,然后什么时间到了哪里,谁放行签字的。这些都必须有说法,以便一但出了问题才知道哪个环节出事,或者延期了才知道哪个环节延期的。

最终蔡京和张叔夜确认了,军报是真实有效的。

接下来朝廷炸锅了,不是幸福,不是歌功颂德,是真的慌乱了起来。赵佶都吓坏了。

这是因为陶节夫真出事了,刚刚他脑袋一歪摔倒在地不是闹剧,现在真的开始眼睛歪斜,流口水,眼看不行了。

赵佶来不及去高兴了,大声道:“快传朕旨意,快些找太医来,另外把何诗寒先生也叫来。”

依照后世的说法,陶节夫这是高兴到极限引发中风了。

这些没办法,陶节夫相爷上了年纪,又不控制食欲,情绪大起大落,像他这样的胖子,这个年纪中风的危险在后世都非常大。

另外赵佶也对何诗寒印象深刻。因为她现在也在安道全医学院内名声很大了,是创始人导师之一。

在汴京,安道全医学院的名头已经仅次于太医院。主要是祖宗规矩下,要赐给何诗寒太医头衔有点麻烦,所以何诗寒没有太医名头,安道全有。

不过在事实上,何诗寒进宫给皇家人看病的几率比安道全多,何诗寒主要就是给皇后娘娘们看病,目下太后刘青菁也比较信任何诗寒,所以何先生工作量也特别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