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783章 叙旧——那些往事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783章 叙旧——那些往事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2:39 来源:笔趣阁

既然和刘青菁谈妥了,赵桓和赵金奴这两货也就被高方平“领回去”了。

回到他们的老妈皇后娘处,高方平表扬了他们几句,小荣德很高兴,赵桓却是脸涨的通红,因为他觉得这次表扬有些虚。

皇后娘一高兴就把猪肉松拿出来放着,让他们两个吃。

赵桓见到后一个狗扑,开始用手抓着吃。荣德帝姬便借她娘的规矩说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于是皇后娘这才想起来,给赵桓后脑勺一掌让他去洗手。

结果洗手回来,猪肉松就被荣德吃完了。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高方平让他练习头球的结果?

但是皇后娘对此很高兴,她需要这么一个厚道儿子,这么一个腹黑女儿。而不能反过来。

事实上高方平的“头球攻略”被皇后娘惊为天人。赵桓此番进封定王,理由正是一个头球在半决赛往回局面。

这看似很儿戏,却至少代表了赵佶对这个傻儿子的认可。在赵桓是嫡长子、开封府牧的概念下,现在又进封定王,那么一下步不出大幺蛾子的话,就会正式确立太子地位。

而确保这个过程不出幺蛾子的人、当然是现今如日中天的高方平。

所以这个时候的皇后娘尤其喜爱小高,感慨着目下这份得之不易的平稳和安全感。当年的赵桓实在太废材,荣德太小太迷糊,皇后自身病恹恹的,不但失势,都过度到了被软禁的地步。

所幸有高家这么一个世交。高俅那个老王八蛋没心没肺的,小高倒是出息了。

于是现在就显得很幸福,不喜欢搓麻将的王皇后、现在喜欢折腾健身和美食。高俅老儿在小问题上历来好说话,高家的厨艺秘籍皇后家也有一份。

皇后是有特权开小灶的,不吃皇家大食堂。此番两小子下学归来,皇后娘命人打开热气腾腾的蒸笼,把皮蛋瘦肉粥抬出来,撒一把葱花在头面,然后又抬了一小碟高家秘方腌制的咸菜。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东西,吃的小荣德和赵大傻添嘴不止,尤其赵大傻嘴巴都烫歪了,还在一个劲的大吃。

皇城里的其他人家开小灶全是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然而皇后家就这样,除了她自身,她也是把荣德和赵大傻饿着养,不许她们吃太多,以精致清淡为主。

所以荣德赵大傻和其他皇家孩子比起来尤其贪吃些。其他的皇家小屁孩不怎么爱吃东西,伺候他们吃饭能急死七个太监八个宫女,以前皇城最壮观的场面是一群下人追小屁孩,逮住后强行喂给他们一口饭食。

此番还有香菇破酥包子,赵大傻悄悄给了妹妹一个包子,条件是荣德帮他做作业。现在学的那些基础物理化学数学几何什么的,赵桓懂个蛋啊,只有荣德最懂。除了荣德外,这几门学科对于其他人和“修真”差不多。

好在,古代是真有不少人想修真的,尤其在赵佶这个道君皇帝的治下这很流行,所以无压力,现在皇家书院不走常规,物理化学这类学科,就是当做修真开展的。

荣德在这方面的心得相当于筑基了,算初中水平。

他们的教材是高方平凭借记忆写出来,然后花钱请有相关心得的人才、系统性整理出来的。在初期当然很乱,但时间总能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高方平回忆起来的东西当然越来越多,那些整理高方平思路的相关人才,也边学边深入,越来越有状态。

那么有这几年的磨合和摸索,这些真的已经算是基本理顺了,基本成为了系统性的“修真学”。虽然水平和后世相比差很远,但种子是播下去了。

随着皇家学院的成立,越来越多读不进圣贤书的权贵子弟加入,形成一定的趋势,正式成为一个行业的话,那么有这类天赋心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的依附在这个系统上谋生,这就叫时代的进步。

任何的事业从无到有,没有秘诀,都是这么来的。

现在的一切真的变化太大,坐在皇后这里吃瘦肉粥的高方平也颇为感慨,从来到大宋起,这五年半的努力,这种从底层开始潜移默化的倒逼变法,如今到了这样的规模,这一切恍如隔世。

风卷残云,瘦肉粥和香菇包很快被荣德和赵大傻消灭,荣德偷偷藏了两个包子在口袋里不吃就溜走了,皇后娘知道她藏了包子却没打算说她。说起来这个死丫头就是能折腾,前些日子怂恿皇后娘把私房钱拿去买了股票,只是几百股,现在都涨了不少了,账面上赚了不少钱。

于是现在虽然深秋了,却整个家里显得生机勃勃,皇后娘心情大好。

王皇后没有刘青菁的臭毛病,她不喜欢和小高谈政事,主要就是以“长辈”身份叙旧,说一些以前小高的糗事,以及高俅在端王府时候的搞笑事。

那两个小吃货故意徘徊在远处偷听,结果被皇后呵斥:“快去写作业。”

荣德帝姬道:“今天大晟府有三打白骨精的戏本,我最喜欢这一段了。”

“死丫头你都看过五次了,有完没完?”皇后娘道。

“赵大傻理解不了这一段内涵,需要我带着他反复看,观看百次奇异自现。”荣德帝姬狡辩道。

“再啰嗦本宫明日就把大晟府砍了。”皇后娘道。

“父皇也喜欢这一段,我代替他去看了后,在解释给他听。这算忠君也算孝道。”荣德锲而不舍的道。

结果被后脑勺一巴掌,便眼泪汪汪的去写作业了。

鉴于皇后娘的淫威,赵大傻也不敢去踢球了,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虽然他不会写。

没办法,受了大魔王和女魔王影响,现在皇后娘管人的方法就这一种,简单又粗暴。

皇家学堂的章谈先生最见不惯这一套,说这在皇城显得有些另类又斯文扫地。不算以德服人。

周邦彦先生也狐假虎威的支持老章的观点。

然并卵,在王皇后和刘太后的治下皇城就这德行。

这也是刘青菁和王皇后于这类事上,需要顶着猪肉平的名望的缘故,那样反弹才不至于太大。

否则章谈这人虽然没什么权利,却是来头很大的人物。他是前宰相章惇的儿子。

他爹章惇是个什么存在呢?

赵佶的哥哥哲宗皇帝驾崩后,太后垂帘听政。太后便哭泣着问宰臣们:“大行皇帝膝下无子,朝廷和天下需要效忠对象,诸位需要早些帮哀家定论此事。”

当时的太后就想立赵佶,意思是很明显的。

不过这个提议遭遇了宰相章惇的怒怼:“若依年纪当立申王。而申王视力不好、体检不合格,直接排除皇位竞聘。那么再依照嫡氏律法,就要立申王的包弟简王。”

老章就真是怒怼太后了,史书记载中用词“厉声对曰”。比韩琦威胁太后还要表面化些。更比高方平威胁刘青菁的吃相难看多了。

不过当时的太后仍旧坚持立端王赵佶,说曰:“都是神宗皇帝儿子,莫要如此去分别,既然过不了体检关,申王直接输在起跑线,那当然是第二年长的端王接位。”

其实在法理上,章相爷和太后说的都对,顺位继承人就这么两个。

大宋比其他朝代就先进在这些地方,它自身有一套强大的容错规矩,且有一群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参与容错。无需各个军阀王爷带着军队去争天下。

那么当时这个事件,就看支持太后的人多,还是支持章惇的人多。

章惇这个宰相做的够差的,没什么太大声望。于是当时的枢密使曾布支持太后,也打算立赵佶为皇帝。

是的老相爷曾布、就是军费利益链上的一个大佬,女真人跟着他姓后,就在曾头市起家了,这就是曾弄一家的来历。

当时的枢密使曾布说话后,尚书右丞蔡卞作为宰相助理,当即反水章惇,也支持太后和曾布立赵佶。

蔡卞那个反骨仔就这德行,他作为章惇的助理、反水起来也是很机智的,就和目下反他哥哥老蔡京一般的利索。

见宰相助理都反水了,说明宰相真的没什么控制力了,于是当时的中书侍郎许将也反水、支持曾布和太后。

大宋其实就这么几个常维决定国家命运。

这么大的悬殊比例,于是端王赵佶就带着管家高俅老儿、从潜邸进皇城“赴任”。

也不能说曾布和太后有什么大私心,实在是大宋的政治基调、决定了他们喜欢脾气好又儒雅的皇帝。

赵佶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脾性温和相对没戾气,这是所有人都愿意要的皇帝。

赵佶是真的脾气好,章惇相爷是险些就让他做不了皇帝的人。但赵佶根据大家的意志入主皇城后,仍旧大方的钦点老章为“山陵使”。

山陵使是主持大行皇帝丧事的人。算一种莫大的荣耀和认可。大宋的规矩山陵使必须是宰相,而不是大行皇帝的家人。这是宰相的荣耀和权利。

当然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概念,事后,山陵使也将依照规矩辞去宰相职务退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