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949章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进了锦州,就全然是高方平的治下了,它归属成都府路辖区。

其他路没有省委书记,乃是四巨头、经略使,提刑官,常平官,转运使联合管辖。然后这四个巨头还没有管民的权利,民政权仍旧捏在那些知州的手里。

不过目下高方平带宰相职务判成都府路,就没有四巨头了,包括各州的民政权也在高方平手里。

其实林摅这家伙不算被整的太惨,此番进成都的班子里,林舅舅仍旧挟开封府的光辉简历,有“权知成都府”头衔。

那个老滑头张绵成,已经接到吏部调令从江州出发,上任成都府民政参军。

王德旺那孙子也不能在京城快活了,他在京根本没存在感,谁认识那个棒槌啊,根本没人鸟他,于是他主动找高方平毛遂自荐,获得成都府司法参军的“再就业岗位”。

成都府路面临和吐蕃的一些关系,所以原本想把有过平吐蕃经验的童贯带进来,然而他撂挑子了,老太监他已经受够了和大魔王共事,便推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来成都。

于是张叔夜发调令,把种师中从秦凤军任上借调入川,出任成都府路经略使。这么安排不是高方平需要他来打仗,论打仗的话就算他老哥也落伍了,不如新一代的毕世静等人,不过他和种师道师承一脉,都是修建攻势的酷吏专家。所以修铁路也是打仗,高方平需要战士来完成,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僚文青。

至于被带出来的那个最跳的郑居中,此番从枢密都承旨贬官为“永康军知军”。

永康军乃是“同下州”建制,辖下两个县,青城县和导江县。这两个县合起来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市。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关系到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和安全问题。这就是设立永康军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岁修制度、设立常驻机构每年定期维护,就是从宋朝才开始的。永康军就是为此存在的,用后世流行的体制解释的话,他们是水利专属的武警部队。

此外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天师道圣地,宗教影响严重的地方,官府工作都相对难以开展,这也是这个地方撤县设“军”的第二用意。

高方平总体上和道士苦大仇深了,在成都工作会有一定摩擦,好在成都是天师道地盘,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目下是高方平的人。张继先对青城山会有很大影响力。这就是当初高方平不把他整死的原因。

否则大魔王一向无差别攻击。张天师他真该庆幸还有利用价值,人失去了价值后,都没人想用他的话,那就很容易会死了。

蔡京虽然是个超级大奸臣,但这个问题上不糊涂,在成都执政过的他太知道都江堰有多重要。于是在确定了郑居中是国贼的那会,蔡京始终不看好把郑居中放永康军,想放在成都府做参军之一。

但高方平艺高人胆大,有把握盯住郑居中,不使都江堰出问题。所以处心积虑的要杀郑居中,就必须放他在永康军。

就算是大魔王杀文官也要理由的。成都府的级别真不低,所以成都府的厅局长建制高于永康军知军。其次既然叫永康军而不是某州某县,其本身就代表了军事化管理的性质,身在都江堰知军,于文官那个位置等于已经立下军令状的意思。

错误施政的文官是真不能随便杀的,但“打了败仗的军人”可以杀。身在那个位置郑居中他就是半个军人,特殊情况下被砍了,就没几人会咬猪肉平了。

所以这些就是大魔王处心积虑的安排用意。他郑居中能干的好那最好,政绩算高方平的,以后在慢慢的找借口害死。只要有一点不对的苗头,就以威胁成都平原安全的名誉把他给一刀砍了。

正如上YY着,前进的大型队伍停止了下来。

高方平好奇下,梁姐把他搀扶稳当后,在险要的山道上前行。

真凶险,道路狭窄,车不能行,马不能骑,必须骑手牵着马。这似乎比入云南的五尺道还凶险,队伍又庞大,人挤着人。

在这种路上走货的话,只有经验丰富的马班可以。他们的技术、他们的马,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若换毕世静部的军马则只能走,不能托重物,否则也会很危险。

最终到达最前方,只见毕世静铁青着脸,看着那垮塌了的吊桥。

“又是这样?”高方平皱着眉头。

毕世静道:“是啊进锦州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没这个桥,绕行的话至少耽搁三天以上时间,要在盘山间忍受着毒虫瘴气等等威胁,粮草补给也就成了大问题,锦州州城方面的粮食想运也都运不过来。”

说话间,远处密林间有了些动静。乃是几个鬼头鬼脑山民模样的人,他们路过的样子,在某道山泉处喝了几口水,肮脏的手袖一抹嘴巴,又很猥琐的闪不见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之前就遇过了一次。

倒也没有太大威胁,这些家伙肯定是来抢人的。装作路过,结果看到人山人海,于是就吓跑掉了。当然了,如果遇到的是小型马班打得过,他们大概率就会上来念台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几日前遇到这事的时候,高方平下令突击修桥,过程中还有一个民夫跌落山谷死去。其后顺着足迹,寻找到了一个在深山的寨子,有两百多口人。

当时韩世忠很猥琐的说“就等相公一声令下,一个冲锋就解决这些贼人”。

但高方平没答应。妈的说句冲锋当然简单,然而剿匪真不是这么剿的,否则就变许洪刚了。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口号并没有喊错,还真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这么说有点夸张,但这些道路呢,初形不是他们搭建的,却一定程度是他们维护的。

否则蜀中土地肥沃,植被是疯长,这个时代人口又少,愿意在蜀道行走的人更少。说夸张点,只要一个月不清理,原本走出来的路,就能被周围疯长的植物覆盖,让你看起来就像是没路一样,然后就迷失在山里。

树虽然不是他们栽的,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要算他们栽的也不是不可以。

甚至许多这样简陋的过山吊桥,当年秦人修的那些早已经塌了,于是为了他们自己方便,不少桥就是他们这些原始人似的寨子自己修的。

这些家伙隐居深山不和世间接触,他们甚至不知道依照大宋政策,他们有权收过桥费。于是他们把自己的行为,看做一种很原始的生存需要:抢夺。

既然都抢了,一代人比一代人的胃口大。这叫膨胀。

当然要看当地父母官是什么人,遇到范仲淹的话,这些山民会并入大宋税役体系,他们会信任范仲淹,跟着老范吃苦,一代又一代的守在这山道上维护,方便过往客商。

何必抢呢,提供向导服务、提供价格略高的土特产和饭食,甚至提供旅者的按摩推拿服务,然后有些山货在东京很珍贵,一但流通就能挣钱。

如果遇到大昏官呢,官府一定把这些人看做逃户,就是对立开始。于是就绞杀,绞杀也要能力的,以大宋官军的废材程度,拉了仇恨又杀不光,那么这些道路就不是大宋治下了,商队在这里走货就犹如打仗。山民就算打不过,也分分钟就把桥毁了。

不依靠山民的话,这些原始道桥每年都需要维护,这笔人力物力的投入昏官就绝对做不好。那就更别说烧毁后的重建了。

所以为官一任,人和人的差距真有这么大。有的官员可以把一个地区变得民不聊生,然而路子对了它也能是另外一番盛世景象。

没有惊喜,看来锦州知州是个大棒槌。也不知道他把山民给怎么得罪了,导致了上一次,那个寨子的猎户去收保护费,结果看到人多打不过,干脆就把桥烧了不许过。

高方平带着一群兵痞追去寨子后,扇后脑勺扇的他们鸡飞狗跳,最后询问他们理由。那些大头山民也没什么理由,大抵就是“打不过你们,拿不到钱,反正就不想让你们过。虽然咱们也知道此举对咱们没好处,然而脑袋一热就把桥烧了”。

妈的这就是结果。

这理由让大魔王大跌眼镜,他们简直是强盗思维。但事实上也很难定论他们的强盗行为。

因为高方平翻开手里的“旅游指南”看看,那个桥真不是官府的,不在官府资产表单里。那些山民很萌的样子说是他们爷爷辈修的。然后他们看高方平兵强马壮的就怂了,求饶别杀他们。

所以这是基层工作的缺失,宣传口的失误。

要真正把川中土匪肃清,依靠的绝不是毕世静部的神臂弩和神武炮。而需要公务员真正深入基层,跑断腿,和他们沟通,让他们信任,进而达成共同利益。

YY着上述的思维,高方平看着这又被烧毁的吊桥叹息一声道:“咱们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啊。大宋的基层工作比一千年前的秦人,做的可是差太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