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114章 一群大奸臣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114章 一群大奸臣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2:39 来源:笔趣阁

高俅又道:“我儿想的没错,的确如此。就算现在有辽人介入,官家依旧不同意归还土地给西夏,只同意议和,如此让辽国南院枢密使牛温舒很恼火,迟迟谈不好。听枢密使张康国说,辽使威胁的意味越来越浓厚,大有借助大名府辽人街的事件,挑起边境摩擦的意味。”

高方平道:“辽人虚张声势而已,其实他后院起火,境内部族的叛乱四起,让他现在比谁都虚弱。”

高俅叹息道:“我儿你这么想,官家却不这么想啊。以为父的经验看,最终会各退让一步,种师道停止建碉堡,退回长城以南,只归还一部分土地。”

高方平也得承认,这是现在时局最大的可能了。

高俅又道:“一但议和种师道就废了,可能要背负挑起辽人不满的黑锅,会被贬官。很明显大名府事件找不到具体责任人。这个黑锅肯定是主战的家伙们背负,但不可能是老夫,那么违反军令的种师道形势大不妙。哎,种鄂当年就是这样被司马光收拾得跳脚,他家小种这次也免不了啊。”

高方平点头道:“大家都习惯了种家人就是这样的流氓。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好处了,所以种师道会栽,却不会死,还能东山再起。要是换别人敢这样直接就被童贯给斩了。”

高俅道:“让为父奇怪的在于,这次摆明了主战的人背锅,蔡党为何不抓住赵挺之是主战头目这个事实弹劾?”

高方平摇头道:“宰相,那是官家的宰相,国朝的宰相。一般情况不能以错误处罚。蔡京将来也要复相,他不会开这样的先例,一个错误就罢相谁还敢做相爷?所以罢相可以,却一般是因为特别的契机。最好的理由是天灾,天象。比如黄河决口,长江水患什么的,那是假借老天爷之手的意思。罢免赵挺之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就是天降祥瑞于高家的时候,可惜那时您拒绝了蔡京,童贯又不在朝中,蔡京又被张叔夜咬了一口。”

“坏啊,最坏的人乃是我儿。”高俅觉得好笑。所有的一切都是这小子搞出来的……

种师道的命运像是一个游戏被决定了,仿佛是朝廷所有的人默契,甚至没人再去对此讨论。

那群人就这德行,包括许多年后岳爷爷的命运也是这样被诸公在默契中决定的。

高方平没有试图去为种师道挣扎,现在脑袋不够大,一但宗泽和张叔夜都不挺他老种,那是阻挡不了大流的。

种师道的结局不但是新老两个相爷的需要,同时也是官家的需要。辽人和西夏人的需要。

官家要保留一部分打下来的土地,就要给西夏人一点好处。那么显然种师道在西夏境内抢劫,落下了大魔王名声,西夏人最记恨他。所谓弃车保帅,老种需要从秦凤路退下来,让西夏人有点面子。

至于种师道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谁都不怎么关心。

就连高方平也不关心老种是不是好人,只要他不被杀,西军得以保全,就符合高方平这个“小奸臣”的利益。需要的时候老种再次复出,披上战甲前往边关为国效力就可以。

忠臣名将就应该被奸臣这样去利用。

慈不掌兵,那么继续推导就能得出:不奸的人别玩朝政,否则是害国害民。

把能臣直接害死的,那不叫奸臣而叫亡国之臣。

让能臣起起落落,适合的时候启用不适合就按倒调教,那就是奸雄。比如曹操,再比如现在的张叔夜和宗泽张商英这三个喷子,也是非常奸猾的大才。

现在高方平依旧不觉得怂恿种师道是错。很大概率就是高方平不怂恿,老种他也会自带饭盒的这么干,这是他种家的血统,就像狼生来要吃肉那么理所当然。

高方平那时候写信给他不是怂恿他去战斗,只是表明一个心态:我们是同类,结个善缘。

妈的现在老种倒大霉了,却也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要是没有他进入西夏抢粮食,以逆天的胆子在长城以北做钉子户。现在相公们拿什么筹码和人谈判?历史上国与国之间,何曾有过温柔和同情?

尊严从来都是用拳头打回来的。

老种在那边对西夏人报以一顿老拳,就等于为大宋保留了陶节夫所部打下来的银州。

种师道是个流氓的话,陶节夫就是个狐狸一般的能臣。

高方平有错觉,永兴军路经略相公陶节夫,恐怕就快有书信送来给高家了。这老小子乃是一个超级大狐狸,和张商英是一类人。

唯一不同的在于老张遇蔡京必喷,而老陶遇赵挺之就开喷。

老陶未必有多喜欢蔡京,却就是因为与赵挺之的矛盾,才和蔡京穿一条裤子。

现在朝局的机会已现,以老陶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朝局。所以高方平以奸臣之心度人,设身处地的想,现在有功劳在手,议和又成定局,那么他需要谋求回京了。把童贯那个大棒槌定死在西北,回朝咬死刘中书,那么同知枢密事的职位就被老陶从童贯的口里夺过来了。

“嘿嘿。”

想着高方平笑起来,以后汴京一定会越来越欢乐。

兴许忽然有一天,蔡京和赵挺之会猛然发现:老子们都不是主角了,天下,已经是新一代的天下……

“蠢猪!高方平小儿看着聪明,实际乃是个小棒槌!”

夏州以东,永兴军路行营大帐,四十出头、文儒气息浓厚的中年人拿着京城送来的消息看后怒斥。他便是当今第一号封疆大吏,京兆府知府、兼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陶节夫。

“经略相公请息怒,为何事发愁?”一个年轻的心腹道。

陶节夫道:“大名府发生大事,辽人堂而皇之的介入。虽然老夫还不知内幕,但以经验看种师道这次要栽。老种这龟儿子戾气太重,早前不听老夫劝说,注定要背负黑锅的。赵挺之这厮或许还有挣扎余地,但刘中书气数快尽了,听说上次他身为同知枢密院事却不知西北军情,惹恼了官家。”

“时值我西北兵事顺利,同知枢密院事的职位会从西北产生。种师道是武臣也是用来背黑锅的,那么就剩下老夫和童贯那个阉人。”

顿了顿陶节夫喃喃道,“但种师道一事上高家没帮腔,老夫回京的事他们也没有出力,妈的两个姓高的祸害蠢材,局势都不会看,真让童贯那阉人回朝,拒绝了和蔡京结盟的高家他怎么混?此时不为老夫出力还等什么?等童贯那个棒槌回去做枢密副使?”

心腹抱拳道:“高家应该能看懂朝局,只是他高家父子就那德行,不收钱是打死也不办事的。要不相公筹备些财力,末将带上亲自走一趟京城,听说张商英就是被高俅这样弄回去的。”

陶节夫苦笑道:“张商英那傻子自来家财丰厚,然则老夫上哪找彩礼送那奸臣父子?”

“经略相公不是有一副吴道子的丹青手迹?”心腹问道。

陶节夫一副英雄气短的模样,却最终也点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