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417章 叔夜相公的迟疑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417章 叔夜相公的迟疑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5:52 来源:笔趣阁

回通判司后提笔,亲手写了给张叔夜的信。

于信中的最后这样写道:“目下尚未水落石出,于书信中下官不便透露内情。能说的在于江南之地到了病入膏肓地步,不能在坐视。为人臣子食君之禄这种矫情的话,下官不想多说。直说一点,为了一展报复和理想、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我高方平要作为要做事,要名声,要官位,所以我需要做事环境,而我之环境则是其余人灾难,这是斗争,是生死之地,自来面临搏杀。皇帝托我守望江州,且身负相爷期望,我高方平一向的立场是不妥协,绝不对恶势力让步。所以将后来兴许会面临一些比较大的局面,形成朝廷一定程度的博弈,此点需要相爷大力支持。另外仅以现在的力量而言,下官并没有把握将这些恶棍送进地狱,仍旧需要相爷第二次支持。我需要江南东路禁军的临时指挥权,相爷您看着办吧。”

写好了之后以火漆封好,亲手交给梁红英道:“红英,这次必须你亲自去京城面见叔夜相公,当面交付我之书信。带四匹好马,昼夜兼程,快一刻钟是一刻钟。如若张叔夜不同意或做不到便算。如若取得老张帅令,则你马上去高府见我父亲高俅,面交我之书信,要求他立即以殿前司名誉,撤换驻江南东路太平军的禁军主将为党世雄,回程之际带党世雄上路,顺路进入江宁府以南太平军防区,以枢密院虎符、本官之文书、及殿前司委任书三书为凭,让党世雄立即行驶主将权利,调遣太平军南下江州!”

堂下众将全部色变,想不到一直以来动作不大的大魔王,此番的第一个作为这么惊天动地。让其余这些不知道内情的人,有种即将要在江南打内战的错觉。这真的算是雷霆事件了。

梁红英真不放心离开他,但是一起在牢里听闻了那么多触目心惊的东西,加之此番高方平之托付步步心惊,任何一步都不容出现岔子,她也认为只有自己去才稳妥。

于是,梁红英接过给几个京城大佬的书信,抱拳道:“红英今夜就会上路,相公一定保重自己,我不在的日子里记得少出门,别着凉。”

现在她的手里,有给张叔夜的信,以及给高俅的信。

这下,梁红英带着多封书信以及期望,挑选了几匹健壮的战马,昼夜兼程的赶往京师。

上次有人带着希望和求助的书信,赶往北1京,请求调军的权利,高唐有惊无险。至于此番梁红英前往东京,结局如何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气。

很多时候世事就是这样的,做什么都要一些运气,运气是资源之一,成事在天。这次当然不会例外……

湖1口县之内的问题一定非常严重,急虽急,但是高方平也不傻,没有贸然前去。不是说去了害怕遭遇黄文炳的形式,而依旧是早前那个判断:现在经过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擦干净了屁股,潜伏起来了。

现在查不到什么的,最多高方平能“发现铜矿”,然后上报户部。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往回国朝损失,却治标不治本。国贼毒瘤依旧潜伏在官场队伍中,郑居中甚至有可能因此高升。

因为如果他们潜伏起来擦干净了屁股,高方平去发现了铜矿,在湖口发现,湖口知县郑居中那是天然有功的,蔡倏也有功劳,于是乎一群原本应该上断头台的国贼,就会被蔡京堂而皇之的升官。

此外文报之中,最近许洪刚所部主力,也集中在湖口地区活动。这到底是为什么、他许洪刚有没有和郑居中同流合污,谁也不知道。

这又是一本理不清楚的混账,许洪刚肯定是蔡倏的人,这个不用去疑问。而蔡倏站在他老爹的立场上,和郑居中这样的人有些心病是肯定的。所以无法判定许洪刚和郑居中的猫腻是私下,还是蔡倏授意。

当时和种师道麾下的密探零零发接触之际,零零发说了:郑居中带铜矿石去和苏州知州刘正夫接触,而不是和更有用的蔡倏接触?

这些种种原因,事件变得异常复杂,基于这些,高方平暂时静观其变,至少先等梁红英请来枢密令,带太平军进驻江州之后在说……

进入五月初,各地要开始为雨季作应对准备。

蔡倏把麾下推官曹官判官们,一个不剩下的派了出去,分赴各县,统一督查河道的加护等等工作。此一时刻的江州是混乱之治,蔡倏这么的缘故,应该是用他的嫡系做事,顺便对下面抓权,想要夺回治权,结束和高方平间的混乱之治。

高方平当然有办法否了他,但这些也的确事关地区安全,不能拿这些开玩笑,于是继续忍。

另外,韩世忠小队观察到的结果是,治下的几县中,以德1化县最为积极,张绵成那厮整天忙着组织百姓服役,清理淤积河道,加固薄弱地方。传言他很少在城内,有时干脆就待在河边的营地中不回江州城。为此,老张这家伙博得了一些百姓的好评声。

不过这个局面让高方平有种错觉,张绵成是故意找事情忙,他在躲着我高方平。

江州的多事之秋,这些不寻常的地方老让高方平感觉不好,却一时不能发现问题所在。查看了几次各县文报,其余几县的主题依旧是在汇报剿匪的进度,治安的变化等问题。

但是关于治安和剿匪的事,德1化县张绵成依旧只字不提,张绵成的文报中,全是关于召集民夫服役、清理河道的细节,其余的汇报为零……

梁红英不眠不休、昼夜兼程之下,跑死了两匹马,于五月初三到达了京城面见张叔夜。

接道高方平的书信后,张叔夜一夜没有闭眼,始终在书房考虑着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高方平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一字细节,只说了江南事大,局面错综复杂,需要再派军队直属。

居于对高方平的信任,居于以往那犊子很是办成了一些事,张叔夜有理由相信:那个骁勇善战的狠人发送文报进京求救之际,想来江南的情况的确是非常严峻了。

太平军的组织关系在殿前司,防区属江南东路。理论上要换防去江州,在江南东路未设帅司的现在非常简单,也就是张叔夜签一个字的事。

体制就是这样的,如果江南东路设立有帅司,那么其境内军伍,就是江南东路经略使节制,老张只能给经略使下令,而不能过问其中的细务。但是现在江南东路不设帅司,那么东路之内的防务,枢密院就能直接下令。

太平军原本就是驻扎东路的禁军系,仅仅在东路内换防,只是一个例行的事务,不属于“军伍调动”,所以都不需要陶节夫签字同意,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中任何一人主张,另一人不反对,就生效了。

是的虽然有正负之分,但是其实在职权上和后世有些不同,张叔夜和陶节夫官位上有区别,但是职权原则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如同江州的高方平和蔡倏一样的,各自执掌一块业务,与此同时,拥有相互间的否决权。

不是特别大的事务,其中一人主张就是“军令”。前提就是另外一个不反对。

陶节夫这家伙是个态度暧昧的家伙,和高方平与蔡京的关系都不错。军事思路方面更偏于高方平,因为老陶是带兵的帅臣,高方平也懂军,这里有天然的亲近感。一般情况下,要老陶违背蔡京的利益去主张,他是不会干的。

但是如果是为了高方平的事、张叔夜去主张,他老陶却大概率不会拆台,只要事情不是太大就行。

所以基于这些政治原因,原则上太平军是否顺河南下支援高方平,目下就全在老张的身上了,他说行基本就行。他说不行,那就谁也没戏了。

不过到底是否同意高方平的请求,老张接到高方平文书之后便心里打鼓,满篇文字中,错字就不说了,那是高方平小儿的惯例。仅仅只说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重戾气,就有些让老张头疼。

考虑到以往这犊子心黑手狠、杀伐果断的闯祸能力,任何人要把额外的军队交给他,都会心里发虚的,保不齐前脚同意,后脚他小子就弄个震动朝野的大新闻出来。妈的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老张相爷您勿要犹豫,所谓兵贵神速,小高相公他做此安排,绝对是有原因的。”梁红英着急的跪在地上抱拳道。

“不要催,你等我想想。”老张背着手在内堂走来走去的:“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也知道这小子此番一定是遇到难题了。然而军伍非同儿戏,尤其是在我朝。他太年轻太冲动,脑壳有坑,行为幼稚,这些又不是别人冤枉他。这个节骨眼上,他捅出来的篓子柴继辉都还关押在刑部天牢,并没有一个说法。他在高唐一股脑砍了近三百个脑袋,其后拍屁股走人,博州蔡攸和高廉,现在都还在为了这些后遗症送文报给户部,要抚恤,要说法。要老夫的命!”

“……”梁姐一阵郁闷,看起来小高相公他名望不小,然而在官场口碑太差了,恐怕以后做事会越来越难,毕竟他的官位是越来越大,涉及的事务也就水涨船高了。

老张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请走了梁红英,让她回去等候消息。老张扬言需要考虑一些时候,会同时彦张商英等人商议一下。

梁红英回到高府病急乱投医,试图说服高俅从皇帝的层面活动活动。

然而老高历来是个大滑头,如何肯用军伍的事去找皇帝开口。他知道皇帝自来最讨厌兵事了。

老高的观点自来是,有难度、办不了事的情况下就和稀泥,随波逐流,闷头发财是王道,干嘛去主张、干嘛去拉仇恨?妈的拉仇恨还拉到了需要援军的地步,说明那小子走的道路不正确,三观不正。

所以到此,高俅老儿虽然不给儿子拆台,却也不会在这事上去活动,扬言除非枢密院做出了决定,殿前司才会配合,否则就说明小高正在做的事是错的,不应该的,逆反大流的,妈的讲起这些来老高一套一套的,讲的比小高还华丽,也是没有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