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668章 形势持续恶化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668章 形势持续恶化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5:52 来源:笔趣阁

鉴于此,吴用怀疑也不敢说,因为说了又没什么证据,逻辑也不足,大家不信,那么结局就是被老子的人乱刀砍死掉。

算好高方平刚愎自用导致卢俊义上山,也算引入了第三方势力,暂时取得平衡,否则啊,老奸巨猾的公孙胜跑路应该是有原因的,恐怕反宋江的老班底要慢慢的被害死。

事实上吴用的嫡系,当时跟着晁盖去江州劫持法场搭救宋江,阵亡了好几个大将,导致吴用元气大伤。至今,吴用都有些怀疑那是宋江和高方平设下的陷阱。

脸色阴晴不定的思考着这些,吴用认为:宋江是否值得信任存疑,但现在真是攻打大名府时机,理由是宋江反对出兵,那说明自己判断正确,现在是高方平最抓打不开的死穴,出兵必然拿下大名府。

这样一想,吴用念着胡须笑了起来,寻思,本军师不敢你说是卧底,但一定带起出兵的节奏,到时候看你宋江如何作为。哼哼,就算你不是卧底,我吴用主张出兵,你宋江不主张出兵。在这个前提下打下了大名府,就代表你错了,信你的人就会减少,我吴用才是战略大家。那么你我斗争的分水岭就从这里开始。

“军师作何念想?”现在卢俊义又不吐血了。

吴用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道:“员外之冤屈,一定会洗清的,放心,本军师誓死为我山寨谋利,誓死坚持走替天行道路线。一定支持出兵,必然一步一步把我梁山军,带至巅峰。”

卢俊义大喜,抱拳道:“那有劳军师了。”

卢俊义系也纷纷激动的抱拳道:“我等誓死追随军师的脚步出兵。”

其余宋江党们不明觉厉,不过见军师这么雄才大略,这么关心兄弟,他们不会反宋江,却越来越觉得军师好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一个鼓舞一个,气氛慢慢的沸腾了起来。

眼看,出兵大名府的计划逐渐成为梁山的政治正确,从上到下都在喊,包括哪些听了宋江“自力更生”忽悠的,在山寨种田养鸡的,也在跟着喊了。

对此,宋江看得暗自摇头,积攒家业难,但败家却何其容易啊。此番他们必然栽在大魔王的手里,乱水泊者,必是吴用和卢俊义这两没头脑和不高兴!

虽说宋江不反大魔王,但宋江比鬼还精。如果把路线定为诏安,那当然水泊的实力越强,种田种的越好,朝廷就越重视,所获得的官位和利益也就会越高。

大宋就这德行。前提是别把他们惹毛。而攻打战略重镇大名府,就是触动朝廷逆鳞。

燕青没宋江那么奸猾、没思考政治利益。只是预感到现在的山寨气氛后,这些人不在是燕青眼睛里的好汉了。

燕青知道这样出征会死很多人,双方都会死。其实山寨现在的局面颇不容易,宋大哥鼓励大家开荒种田,还派人悄悄去济州购买新的霸**苗,以及太猪猪苗,发展生产,尽管外出抢劫很少,头领们却也都天天吃肉了。

这个有时候啊,还组织压寨夫人们制造一些纺布,连同奢侈品鸡蛋一起派人去郓州售卖,然后积累了些银钱。这不挺好吗,干嘛一定要打大名府?

这就是燕青的思路,这样的思路,让他想及时想去通知大魔王做准备。

不过及时和宋江商量后,宋江怒斥了燕青,说是现在不能动。既然隐忍,继续反对出兵就行。拖延一些时候虽然最终要出兵,但不了解高方平的他们必败无疑。

到了那个时候,我宋江谎称身体有病在梁山镇守,让卢俊义系和吴用系的炮灰去送菜,他们最好死光了,那当然证明我宋江不出兵是正确的,那以后,梁山再无不同声音,我宋江彻底制霸!

听了这些理由,燕青的世界一瞬间崩塌,不相信真爱了,到处是政治流氓,到处是坏人啊。当然了,宋江哥哥仍旧是坏人中最关心人,最和蔼的……

四月末忽然来了阵大风,替天行道的大旗烈烈飘动。

吴用念着胡须解读:天助我也,东风吹,战鼓擂,出兵大名府的时机已经到了。

于是,又经过了宋江几轮反对后,最终仍旧定下了出兵基调,由军师亲征,号称北方第一猛将的卢俊义辅助。

原本大家建议宋江亲征,但宋江临时演戏、推脱背脊生疾动不了。

有一头领忠心耿耿的建言道:“卑职知晓一名医,乃安道全,医术奇高,目下身在京城,若能把这人绑来山寨,定能解除病痛。”

另一头领道:“还不止,京城还有另外一个美女名医何诗寒,也和安道全一起,一起绑了来除了治病,还可做压寨夫人。”

吴用马上说此计大好,欲派狠人张顺前往,允许不择手段,但必须捉拿安道全和何诗寒来献给“宋哥哥”。

宋江忙说不妥,张顺长相就是山贼,进京肯定扑街。还是燕青机智多谋,派燕青去才能勾1引何诗寒、顺便诈骗安道全上山。

于是卢俊义等人不明觉厉。

吴用答应下来。其后吴用暗派心腹盯着燕青南下京城。吴用不敢说监视宋江哥哥的人,只说害怕燕青年轻不懂事而误了哥哥看病大事。

实则燕青才是烟雾,他们关注嫡系燕青的同时,最不起眼的一个养殖农人,已怀着宋江密令去郓城通知史文恭了……

四月末时候,西北战事持续恶化。

种师道过于激进,眼看把卓洛军司逼得节节败退,逐渐夹十七万兵力对西夏重镇西平府形成合围之势。

却在这个时候中西夏军计谋,被高机动精骑部队突袭,损失颇为严重。

好在老种帅于步兵心得吃的透彻,比较擅于防守战略,种家军也经过太多磨炼,于是败而不乱。一边放弃吭西平府计划,处于始终被精锐骑兵骚扰的不利态势下,稳住了阵脚,一边收缩防御,慢慢回到西部长城守备。

种师道围魏救赵战略宣告失败,损兵九千余。虽未真的伤筋动骨,但造成西夏士气大胜。

大宋朝廷已经全被吓到,赵佶抓瞎了,急忙下达了高方平从北1京出阵的旨意,由枢密院对皇帝旨意确认后,于是成为了出兵圣旨。

陶节夫发誓将来一定把种师道老贼挂路灯。明显他围魏救赵战略失效的现在,但他仍旧拒绝出兵东部长城段支援刘延庆部。

理由是西夏气势如虹,不可阻挡,再多兵力投入也是枉然。种家军要维护秦凤路战略,在已经失利的现在不能妄动,节奏一但踩错,往往越动越错,就像目下在汴京追涨杀跌的那些股民一样。

且种师道建议:放弃东部长城,不能再守。

理由是最终顶不住,但刘延庆所部已经打成疲兵,在河东系将领戳刘延庆脊梁骨、内部不稳的现在,若永兴军系部队战损再达到一定程度,那将成为不可修复伤害,士气军心彻底涣散。于是,河东军系以及永兴军系的番号可以消失了。那样一来,最终西夏仍会越过长城长驱直入。

在不影响西夏长驱直入这个结果下,若现在让刘延庆之部队打到彻底伤筋动骨废了武功,则后方再无抵抗和迂回。

若现在保留刘延庆所部元气,暂时撤离后方,休养生息后只要他刘延庆不犯大错,仍旧可以取到骚扰、牵制西夏人的作用,减缓西夏进兵效率,直至高方平率北方军系参战。

这是种师道拒绝出兵的理由,以及给朝廷的建议。

并且老种帅顺便卖乖,对朝廷建议:立即启用老夫为制置使,总督西北战事,否则这种各自为战的情况,在高方平那小子经验不足的局面下,后患无穷。

听说赵佶都被吓了一跳,不明觉厉下想听了种师道的建议,任命他老种帅为制置使。

然而陶节夫不干,说陛下勿要被那奸贼蛊惑。然后提走了种师道奏本,在上面批示:胡扯。枢密院暂时批准你节制刘延庆部事宜,权且指挥战事,但再敢提及放弃老夫当年亲自打下的长城,则你种师道再也不要回来。哪怕死光也给本相顶住,不能能把大后方暴露在西夏铁骑之下。

这是陶节夫对种师道的妥协,以及强硬回应。

有传言,老种帅在为西军落泪,说将来乱天下者必是陶节夫老贼。老种坚持认为,这样在不对称的实力拉锯下,战损达到一定程度永兴军系铁定完蛋,一但永兴军系完蛋,后方内陆的部队也铁定跑光。

种师道太清楚时局了,大宋境内装逼的军队很多,只打得过老百姓的军队也多。但真正能打蛮族的只有秦凤军系和永兴军系,若用我种师道战略,两个能战军系两条腿走路,一边退而一边进,把西夏战线无限制拉长,刘延庆在后方牵制,而我种师道开始找机会阻击西夏漫长低效的补给线,这虽会对境内损伤,然则最终可以扭转局面。

若为了所谓的气势和政治正确,现在就把铁军之一的永兴军系打光?那秦凤军系将成为孤军,不但后方再无拦阻,我种家军完蛋也只是时间问题。

按理说,陶节夫是老奸巨猾的帅臣出生,永兴军系就是他带出来的,他理应不会那么糊涂。于是种师道怀疑问题不在陶节夫,而在素来强硬的张叔夜以及被吓破胆的皇帝。妈的问题仍旧出在前三排。

但陶节夫的批示,理论上和明面上并无毛病,誓死不让蛮族骑兵南下糟蹋山河,这在任何时候说来都是悲壮的、正确的。

于是呜呼哀哉,种师道一边获得临时指挥权,密令刘延庆撤下永兴军系,强压河东军系上前线做炮灰。

是的种师道就这么狠,他打算死光河东军系,以整个建制消失的鲜血,来唤醒前三排。从而获得放弃长城的政治许可,那就可以勉强保存永兴军系,做好和西夏持久拉锯的准备。

种师道是真给刘延庆这么下令的,当然,这样牺牲河东军的命令绝不能是纸面文书。于是种师道派遣弟弟小种前往传达“口谕”。

种师中无奈的去了,但种师中觉得哥哥太狠,此种牺牲整个河东军系的事他竟然敢谋划。这虽然正确,但是作为军人,种师中更宁愿全体战死在东部长城还爽快些,至少以后能睡得着。

所以小种帅去执行老哥命令了,但是内心之中的不满落了根,兄弟间的战法分歧是越来越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