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940章 变法之前的铺垫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940章 变法之前的铺垫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5:52 来源:笔趣阁

随行的张克公对蔡京和高方平这两奸臣忍无可忍了。小老张也知道自己的名声臭了,无法在皇帝跟前刷脸了,于是一个劲的给兄长张叔夜使眼色,想让张叔夜出面为林摅说情。

在张克公看来,林摅问题是有的,但都不明显。譬如高方平为了修建铁路买地的时候,林摅的确放水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在政策上毛病不大。

然后在严打行动中,收缴道士资产的处理上,林摅上缴国家的比例在张克公看来太少了些。张克公不是执政官,不知道开封府面临的难题,小老张只是以纪委的思路觉得林摅存在问题。

再然后,作为一个进士及第的人,林摅这个棒槌当年在公众场合把文报上的字给念错了,还被以学问著称的皇帝逮了个正着。你好歹低调些,犹如高方平似的只有个“同进士出身”,也就不那么拉仇恨了不是。

这些就是张克公眼睛里的林摅问题。但暂时都可以原谅,至于在道士问题上,林摅是张克公眼睛里的第一铁骑。张克公觉得现在的京城还需要林摅。

可惜张叔夜也有自己的考虑,严打行动涉及的群体很大,这事必须有人背锅,必须给皇帝一个交代。然而不能是蔡京和高方平背锅,所以老张即便无比尴尬和内疚,也只有默认林摅背锅的事了。

于是张叔夜并不响应张克公。

一般意义上的君无戏言,指的是其他朝代。在大宋的话,皇帝的话可以被宰执质疑。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大宋是抗旨事件最多的一个王朝。除了王安石这类人会大干特干外,当年就连蔡京都赶时髦,譬如当时赵佶任性,要加封童贯开府仪同三司,就被老蔡给顶回去了,直言道:“老臣拒绝任命。”

所以现在皇帝说出了“把林摅给朕赶走”的话来后,只有宰执可以反驳。高方平是执政之一但不是宰执,所以现在这个场合,唯一只有老张能说话把林摅的问题往回,变为一个有争议事件。

张叔夜不反驳的话,这事就真的“君无戏言”了。

于是在老张沉默之后,林摅叹息一声道:“臣有罪,辜负了圣恩,臣告退。”

言罢老林转身而去。

就此一来以赵佶的性格,内疚感又加强了些。

张克公也犯浑了,寻思能用的人拿了牺牲掉,相反把那些个国贼好好留着,于是强势出列道:“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国贼郑居中……”

张叔夜急忙出来捂着张克公的嘴巴道:“这老家伙又喝高了,赶紧的,把他带下去清醒清醒。”

汗,禁止御史中丞说话这事赵佶都不敢。不过鉴于做这事的人他哥哥,似乎也说的过去,于是赵佶不发话的情况下,侍卫就真把小老张请去清醒了。

当然看起来效果是有了,在赵佶刚好想到了郑居中坏处的现在,赵佶并不需要真的听张克公的弹劾理由,只需见张克公如此激动的说郑居中是国贼,就能加重赵佶对郑居中的想法。

想着,赵佶又朝郑居中看去了一眼。

郑居中脸颊微微抽搐,觉得完蛋了,此番怕是真要被他们联手坑死。

但赵佶最终又看了一眼颜值无敌的郑贵妃,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失去兴致的一摆手道:“就这样吧,朕疲了,回宫吧。”

……

回宫之后,赵佶觉得很烦,林灵素不在的现在,于是赵佶专门把小高留了下来单独谈话。

“小高卿家你告诉朕,今个在众目睽睽下,朕是不是对待林摅的问题过分了,他竟是一句也不辩驳,越这样,相反让朕觉得有些问题。”赵佶迟疑着问道。

高方平摇头道:“不算过分。官家圣明,总体处理的挺好。蔡太师专门把这事拿出来说一定有其原因。宰相的当众说辞,官家您当然要回应,而林摅没反驳,所以于情于理对林摅的处理是正常的。不给朝廷和官家您添麻烦,让大家下台,也是他这个臣子的义务之一。可以从其他方式给予一定补偿,让他进成都做些事,将来视情况给予奖励便可。”

听高方平这么一解释,赵佶又释怀了些,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便频频点头起来。

“关于郑居中……小高卿家你怎么看?”赵佶忽然好奇的道。

高方平察言观色一番,这算个机会,但是时机仍旧还没有完全成熟,于是道:“郑居中这家伙的作为,看起来还谈不上太大毛病,谈不上大逆不道,但问题肯定有。张克公其人口无遮拦,经常说官家不爱听的,算个不好的特点,但空穴不来风,张公为人不合时宜但也算正直,郑居中把他惹得这么激动一定有原因。好在叔夜相公及时打住了他要说的,不让官家为难。否则把问题听了个全面,在官家您处理了林摅的形势下,厚此薄彼不处理郑居中、不回应御史台也就不好了。回应的话官家又较难下台,容易被贵妃娘娘纠缠。”

赵佶笑道:“还是小高卿家理解朕,这算是你父亲高俅的天赋,成功传给了你。是啊,朕就在为此为难。”

赵佶的感慨不是装出来的,他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既然会因感情面子为难,那就没到处理郑居中的时候。话说被宰执弹劾后这么处理了林摅,他都会显得有些为难,何况是一起嫖过的舅子。

于是高方平反装忠的样子叹道:“官家仁慈念旧情,乃天下福泽。这亦是我大宋祖宗定下的国策,我大宋也正是因此而繁荣的。把郑居中放着吧,反正张公的话并没说全,您无需回应。家和万事兴,这算是一部分您的家事,护短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会彰显您的仁至义尽。”

家和万事兴这句现在对赵佶触动很大。又想到了那个叫赵桓的傻儿子,以及他娘那个黄脸婆。回忆起来,他们还真是最省心最不不跳的。其他妃子以及各种各样的亲戚们,还真是难得有安生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经由家事赵佶又皱了一下眉头,又想到了弟弟赵偲来述说郑居中的问题。

其实赵佶是真觉得有点问题了,如果仅仅是赵偲那家伙说事,赵佶还会认为言过其实,属于家属相互撕逼。但除了赵偲,正直的张克公也那么火大,再加上当时赵佶亲眼见识过郑居中尿性。这些事串联了起来,加深了记忆,那就真不是小事了。

甩甩头,赵佶解决不了的就放着,逃避一下先。

赵佶又尴尬的道:“张相公他……的确过分了些,然而他说的有些道理,加之他为人素来公正,朕暂时都找不到他的毛病。所以关于铁路的问题,小高你情绪也不要太大。”

高方平装作很“郁闷”的样子说道:“最终肯定是扭不过他老张的,那整个一强盗,都从我手里抢走不少东西了。这条环京铁路么,虽然代价不大,建设的也不辛苦,却是被他找到了毛病,为了不被追着咬,只能给他了。”

高方平小气抠门几乎就是标签,赵佶也非常理解,因为赵佶和他一样也是个财迷的人。于是觉得这小子的表现很接地气。且他这么说,已经等于同意割舍铁路了。

于是赵佶心情大好,拍腿道:“朕当然知道你委屈,然而有时候也没办法,就算是朕也得对他妥协不是,早些年他死死捏着户口库房不松手,装傻充楞,减少拨付皇家内库的银钱,朕不也忍了?好在听说这只是你十天建设的成果,代价不算大,最多材料费和买地费用,让朝廷还给你。”

这下高方平嘴巴笑歪了,呼噜呼噜的点头称是。

话说高方平除非脑残了才会把铁路捏在手里。摆明了就是要找机会交给朝廷的,只是说妈的不能做的太大无畏,那显得太圣人了,不是猪肉平风格。

这样一来最好了,老张出来拉仇恨,而高方平扮演有点委屈有点财迷、但最终大节不亏、识大体的角色。

故意把老张放纵得这么嚣张,那么皇帝也就不好意思来抢食了。

否则依照以往规矩,高方平通常只把东西交给皇家而不是朝廷。但铁路不是一般东西,这东西高方平连皇家都不想给,必须在一开始就形成铁的先例,捏死在朝廷手里。那么作为一个宠臣、高方平自己不方便来拉皇帝的仇恨,老张自带饭盒的跳出来一闹,仇恨是他拉的,但皇家从此不再方便来铁路资产上抢食了。

这就好啊!

尤其这次事件算是开了大宋先例,即:重大问题上不妥协,开启收归国有先例的是张叔夜。且遇到这种问题后,牛逼如赵佶和高方平者都妥协了。

那么将来高方平上台变法的时候,在一些问题上就有了“判例”,阻力会小很多,会名正言顺很多。

于是乎,他们都弱爆了,此番全部人都被高方平反装忠给利用了,就此定下了重大民生工程一定属于国有的基调。

避免出现后世美帝那些牛逼家族,妈的他们一发飙就会把一个地区的核电厂铁路什么的关停。倒逼白宫和国会政客们通过一些他们需要的法案。

什么,妥协?

没有妥协,他们的私人保安公司是真敢拿着合法枪支、举着独立宣言和国民警卫队对持的。所以总统虽然是老百姓选上去的,但一定会背叛老百姓,除非这个脑残总统想打内战或者被刺杀弹劾什么的。否则屁股在正的人坐在白宫都是歪的,因为其他鲨鱼会把那把交椅放歪,屁股太正的人一激动坐下去、铁定摔成瘫痪。

如此这般的蛊惑一番圣心后,高方平便溜走了,留下老梁这个太监继续忽悠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