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1031章:帝国之幸

席卷天下 第1031章:帝国之幸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真是乱啊!”刘慎看着前方,说道:“是在镇压暴乱吗?”

前方的那个村落,可以看到身穿辅兵服装的士兵在抓捕西域人。

他们在两天前已经进入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前两天看不到有人聚居的村落,没想到看到第一座村落就看到那么一个场景。

“听说敌军超过二十万。”徐光很有兴趣地看着抓捕画面,猜测道:“应该是这里的西域人以为能摆脱大汉的统治,干了些什么吧。”

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是安西都护府的征募仆从兵遭遇到了抵制,一次协商无果之后,干脆派军队过来。

上一次跟汉军一起出战的西域人仆从军,虽说是大批大批的人发了财,可是死伤真的是太惨重了。

这一次安西都护府再一次下令征召,西域人就出现了决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上一次发了财的那一批人,和一些对发财那批人感到羡慕的另一批人,他们对安西都护府的这一次征召可是充满了期待。

有因为发了财或是想发财的西域人感到热情高涨的西域人,那么肯定也有害怕死掉不想被征召的西域人。

前方正在发生抓捕的村庄只在说明一件事情,安西都护府才不管西域人是什么想法。

很简单的道理,作为被统治的西域人,他们有什么想法根本不重要。因为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最终也就是想一想,对要面对的处置不会有什么改变。

正在包围村落进行抓捕的汉人辅兵并没有动辄杀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将这个村落的男人集中起来,送到附近的军营,并不是接到的镇压军令。

“哦?为什么讲道理啊?”白文曲被眼前这个陌生的人问得有些发愣,还是看在对方是一身正规军戎装的面子上,才讲出缘由:“前线需要大量的炮灰,咱们能少杀就少杀一些,要不然前线的炮灰就不够用了。”

得了,原来在有些汉人的价值观中,不杀西域人就是讲道理的一种。

“说起前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还能是怎么样呢。咱们的部队依靠喷赤河作为依仗,将敌军牢牢地挡在河对岸。”

“还在僵持啊……”

“能僵持就已经很厉害了!咱们才多少人,对方来了将近三十万!”

“敌军又增兵了?”

峻稷山校尉部最后是调动了两万多人增援安西都护府,大概一万左右的步枪兵和千多人的炮兵,剩下的就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

他们是花了不到五天就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区,到来的消息早就派出游骑先行统治安西都护府的幕府,得到的回馈是行军到姑墨进行为期两天的修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因为行军路线的关系,他们进入安西都护府的位置是从东北方向,进到安西都护府的第一个下去是属于原本的焉耆王国。

焉耆是当初反抗汉军光复的主力之一,大批大批的焉耆不是死了就是成为奴隶,很多的村庄是彻底的荒废,才会让峻稷山校尉部的这一批部队走了那么久的路才遇上一个村落。

关于萨珊和罗马带头组织反汉轴心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同时进犯安西都护府的敌军有十多万来自两国的消息也被传开。

对于萨珊和罗马会带头组织反汉轴心,一些有心人其实并不感到意外,那是他们知道汉帝国是怎么欺凌同为帝国级别的两个国家,早就能猜测到同为帝国的萨珊和罗马不会甘心,就是没想到两国会那么快举起反抗汉人霸权的旗帜。

“屯长,前线已经暴露的敌军超过三十万了。”徐光对刘慎的称呼是选择更亲近的‘屯长’,不是称呼‘殿下’。他笑呵呵地说:“不过看进攻了二十天还是被挡在西岸,看起来真不怎么样。”

“萨珊与罗马同样是帝国级别的国家。”刘慎没有半点看不起萨珊和罗马的意思:“大汉比他们先走了几步,不过大汉的火器部队还没有完成列装,还是要慎重对待。”

徐光讪讪笑了几声,点头表示受教了。

峻稷山校尉部的军队并没有掺和到安西都护府对辖区内的一些行动,是径直向着姑墨行军。

一路上,他们能够看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内部似乎是乱了一些,个别的消息哪怕没有主动去打听,该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也会知道。

“李都护强制征召仆从兵,打算强征二十万。”杨锐还没有正式归入安西都护府的幕府编制之下,暂时在称呼上不用那么正式:“我们看到的乱象,应该不止是征募仆从兵那么简单?”

“是战时管制。”孙方眯着眼睛:“应有之意。”

说到底,汉人真没拿西域人当成自己人,看之前的那些史书,记载的是西域人反复无常,进入到战争状态了,还是那种举世反汉的情况,自然是要使用高压政策对待西域人。

先期被征召起来的西域人仆从军,皆是第一时间被调动到前线,前前后后有将近四万的西域人仆从军上了前线,杨锐所知道的是十天不到的时间就消耗了个干干净净。

“李都护与敌军在反复争夺一个河段?”孙方说的是那个在夏季会露出河床的河段:“浮桥区域的争夺同样相当激烈。”

喷赤河太长太长了,几乎是每一个河段都能作为战场,可以想象随着双方交战的时间延长,成为战场的河段必然会再继续增加。

“那是当然的事情。”杨锐像是看透了一切那样地说:“敌军的数量超过三十万,当前只是盯着那么几个地方强攻,无外乎是要打出一种‘惯性’,我们没可能会上当就是了。”

就因为喷赤河太长,水流也是相对于平缓,只要是制作出足够多的木筏就能展开泅渡,真是不存在什么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汉军这一边是针对河段附近的树林进行先期的砍伐,可是时间是逼紧了一些,真没有可能将所有的树林都砍伐干净,敌军还是有足够的木材能够使用。

杨锐所说的“惯性”是一种战术上的谋略,大概就是反复地使用某一种进攻方式,使敌军的应对逐渐僵化下来,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到来时打破那种“惯性”来一个出其不意。

类似的战法在诸夏的战争史很常见,还经常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就是手头的兵力要足够多,时间上也要能消耗得起。

他们在姑墨修整了两天,更近一步了解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内的状态。

可以说,在安西都护府的高压政策之下,大部分的西域青壮再一次倒了血霉,只要是这些西域青壮露了面,是不管时间和地点就有人会去强征,一般是由已经被收编为仆从兵的西域人去干这事,很少的时候才会是汉人辅兵,正规军则是没有插手。

强拉壮丁嘛,哪怕不用到现场去看,稍微想象一下也能有诸多的画面,无外乎是几个如狼似虎的人冲进某个屋子,他们在屋子主人的怒吼或是惨叫中将人拉出来,后面会跟着哭天抢地的妇女和孩子,然后将青壮捆绑起来带走,留下在冷风中哭嚎的妇女和小孩。

另外就是,一些还来得及逃跑的西域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拖家带口展开逃亡。要是时间来不及的话,则会是丢下妻子和孩子自己逃亡,逃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拖泥带水,甚至都不会去思考自己逃了,家里人会不会遭遇报复那么一回事。

事实上也不会存在什么报复,是后面来的那些人见那一家的男主人不见了,十分好心地邀请女主人前去做客,更加好心地为她选一名男主人,可以是当小妾,也能是作为女奴隶。

按照当地的习俗和传统,那样真的是在做一件善事,要不男主人很长时间不会出现,她很难生存下去,就是能生存也会遭受陌生男人不断来家里,温柔一点就索求暖床,粗暴一些就是干脆进行强1奸。而这个真不是在胡说八道,是西域人的一种常态。

至于小孩,可能是会将之留在家里,也可能会带走。

一个对自己都那么狠的民族,外人又怎么可能会“疼惜”呢?

再来是,作为弱小的民族,遭遇到什么事情,不幸归于不幸,却是物竞天择的一种法则。

就算是汉人,弱小之后不也是要遭受欺凌吗?

所以说,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有变得强大!

汉人当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只是他们的先辈一再教导“非我族类”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除了同袍是人之外,其余都只是会两脚走路的动物。因此那么对待西域人或是什么族裔的人,真算不上是欺负人。

温和一些的汉人,大多是对外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激进一些的汉人,更多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去亲自动手,是会假借于人。

作为援军的峻稷山校尉部再一次开拔,是与被强征的近三万西域人仆从兵一道行军。

“屯长一直在看他们?”纪海没有遮掩地问:“是起了恻隐之心?”

刘慎的确是一直在看那些西域人仆从兵,被问就扭头奇怪地看向纪海,反问:“我应该有恻隐之心?”

纪海是被反问得噎住了。

西域人仆从兵当然不会有制式军服,是穿着他们原先的衣物,大多数仆从兵是两手空空的状态。

只有少数的西域人仆从兵手里有家伙,他们是与汉人沾亲带故的群体,同时也是自愿效劳汉军的那一类人。他们是负责驱使另外的西域人仆从军赶路,看到谁走路慢了会上去警告,要是警告无效则会拳打脚踢。遇到了想要逃跑的人,他们会追上去直接杀死。

“此些人等不服王化,非我族裔。”刘慎微微昂起头,说道:“当有此劫。”

再怎么也是帝国的嫡皇长子,刘彦平时可不会少亲自向刘慎灌输一些思想,最为强调的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条。

一切只因为刘彦害怕刘慎的心“不正”,要是老子辛辛苦苦为汉人清扫生存空间,儿子却觉得异族着实可怜,干出一些善待异族,使异族喘息下去并且有变强的机会,等待某一天那支被善待的异族成了灭掉汉帝国的存在,那就真的是太搞笑了。

然而,诸夏的历史上就不缺这种搞笑的例子,甚至不止一个例子,由不得刘彦不会紧张。

杨锐恰好是骑马经过,听到刘慎讲了那些话,刹那间心里是无限的欣慰。

作为刘彦手中的“刀”,是他们浴血奋战才又有了汉人从被任意凌辱的状态中挣脱,是他们的无数血腥拼杀才让汉人重新成为无可争议的当世霸主,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下一代的帝国之主铁血一些、再更铁血一些,哪怕是不铁血,也绝对不能是一个“圣母”一般的继承人。

汉帝国的军人,知道天子将皇长子送到军中历练,知道了消息的军人无一不是精神振奋,他们的理解是,天子果然还是信重军方,知道由军方来对皇长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才是正确的培养方式。

当然了,刘慎只是皇长子,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那是军方感到小小失望的地方,要是刘慎以太子的身份到军方历练,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只要是汉人掌权的王朝,军方无一例外都渴望帝国的继承人能亲近军队,那是先汉孝武皇帝父子留下的一个阴影,一直都笼罩在诸夏的天空,从未退去过。

刘彻时期的军方,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刘据真的继承大统,一切只因为刘据反战。

下一任的天子反战,不就等于是否定了军队打出来的战绩。非但否认了功绩,还大有将那些视为污点的可能性。那没得说,这样的太子必须死,无论如何都该弄死!

“大汉有此皇长子,我等之幸。”杨锐可是一直在关注刘慎,根据刘慎平时的表现,再结合刚才听到的那些话,欣慰地说:“大汉无忧。”

并不止是带着希望刘慎能被册封为太子的殷切期盼,还对皇室的教育抱着强烈的信心。

事实上,军方一直都在坚持一个观点,只要皇家不捆住军方的脚步,军方就一定能够将脚下的这颗球变成汉人独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