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冠盖满京华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御赐分众人,高声传大捷

冠盖满京华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御赐分众人,高声传大捷

作者:府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15 来源:笔趣阁

陈澜从宫中带回来的东西,除了两个宫女和皇后单独送给她的一只檀木箱,此外便是指名赐给阳宁侯太夫人朱氏的紫檀木拐杖,以及赐给阳宁侯夫人徐氏的定窑瓷枕,赐给陈衍的一方镌刻着好学不倦字样的端砚。

而跟随陈澜回来的两名宫女则是坤宁宫旧人,俱是三十多四十不到的光景,此时此刻,两人双双进了屋子来,给朱氏行过礼后就垂手站在了一旁。朱氏仔细打量着她们,末了便欣慰地冲陈澜点了点头。陈澜便开口说道:“我年轻,从前身边也没个管事妈妈,从今往后,我院子里的事务便劳烦云姑姑和柳姑姑了。”

如今皇后崩逝,坤宁宫上下人等,有的要发去守陵,有些则是要分派到其他宫里,即便位尊如王尚宫叶尚仪,日后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云姑姑和柳姑姑对于自己还能有出宫重见天日的事实,至今仍有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而且,遣她们出宫到阳宁侯府的乃是皇帝,这无疑为她们的将来更添了一份保障。

于是,陈澜言语虽客气,两人却都不敢造次,双双屈膝行礼道:“奴婢自当尽心尽力。”

刚刚被朱氏命人请来的徐夫人也忍不住端详着这出自坤宁宫的两个人,一面在心里暗自叹息陈澜果然是福气好,但眼睛很快落在了旁边的那只定窑瓷枕上。尽管已经是数百年前的物件了,可这只瓷枕仍旧保养得极好,四边是印花绵纹,枕面四框是双色黄釉,中心则是开光的墨绿地釉,上饰浅绿色叶子白色花朵的大叶牡丹。尽管和自开国以来便流行的棉枕决明子枕荞麦枕等等相比,这枕头一看就觉得硌人,但其中那高枕无忧的含义却让她满心舒坦。

因而,云姑姑柳姑姑二人退下之后,她在下首闲话了几句,就冲着陈澜说:“你既然回来了,家里的事情便还是照旧由你照管。你二婶一家全都在忙活预备嫁妆,其他的都顾不过来,家里上下的事务多,你就多担待,我让你五妹妹帮你。而且如今你又多了这两位,正好是左膀右臂,老太太和咱们再不用担心了。”

陈澜瞥了一眼朱氏,见其眼神中闪过一丝自得的笑意,哪里不知道老太太正庆幸轻而易举打发了可能横插一脚的马夫人,名正言顺地让她管了家,于是便含笑答应了。只不过,说起皇后崩逝,明日便要赴思善门外行奉慰礼,徐夫人就有些犹豫。

“我虽身在孝期,可皇后崩逝这么大的事,明日思善门外我自然是要去的,罗姨娘有三品诰命在身,自然也得去。可老太太虽说是无人不知抱病在身,但明日若是真的不露面,会不会引来别人口舌?可要是去了,如果有什么万一……”

“三婶放心,我出宫前皇上已经吩咐过,老太太毕竟是曾经小中风,便在家中素服祭拜即可,不用再去思善门了。”陈澜口中这么说着,心里却想起了自己在坤宁宫凤榻前的前后两次磕头。她没有诰命在身,即便想去思善门外也不可能,除了在宫中的磕头叩拜之外,就只有在家里再次祭拜上香,希望皇后来生能够子女双全平安喜乐。

陈衍虽然坐在旁边,却一直低头看着那方端砚。他跟着韩翰林这些日子,除了经史之外,见识也增长了不少,再加上在小校场颇结识了一些同龄人,虽还没交得什么知己好友,可对于世事就不像从前那般懵懵懂懂了。三婶徐夫人拿着那方瓷枕,眉宇间忧色立时散去大半;老太太摩挲着紫檀拐杖,那种如释重负根本藏都藏不住;至于他的这方端砚……

坐了好一阵子,徐夫人得知已经到了戌时,便先站起身告退。毕竟,她还得攒着精神应付明日的奉慰礼。忖度这会儿外头也该是夜禁时分,理应无事,陈澜也就拉着陈衍预备告退离去,可人才站起来,外间的玉芍就匆匆进了屋子来。

“老太太,郑妈妈回来了。”

很快,郑妈妈就进了屋子。见只有陈澜和陈衍陪着朱氏,她忙一一行了礼,这一次却直截了当地说道:“老太太,大小姐好几次派了人去打探消息,可左军都督府都说韩国公忙着处理事务,恐怕不得空回家,可这都半个月了,大小姐已经焦心得了不得,今天又犯了老毛病,明日却还得撑着去思善门。大小姐让我对老太太捎带一声,实在不行,她自己去左军都督府,谅那些人也不敢再拦着她!不管是真的在,还是被下了狱,好歹有个准数。”

“不可!”

陈澜几乎和朱氏异口同声喝了一句,只朱氏毕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已经能够说话,那声音格外低沉。而陈澜听到朱氏喝止,忍不住看了过去,不想朱氏也正看着自己。因见朱氏眼神中没有平日的审视和考较,满是鼓励和期许,她沉吟片刻就看向了郑妈妈。

“郑妈妈,韩国公乃是国之重臣,若是皇上有意追究亦或是盘查,和此前金昌侯,还有二叔那般下狱即可,无需召入宫中之后便再不让其露面。若是真的在左军都督府中处理公务,那么明天一早又是皇后崩逝的首日奉慰礼,韩国公夫人若突然去左军都督府找人,于旁人看来自然是不知轻重,传到皇上耳中就更是不利了。既然韩国公让人捎话回来说是无暇顾家,那便当成就是如此,须知如果真有什么万一,皇上何必玩弄这种玄虚?”

口中这么说,陈澜心里却转过了罗贵妃那时候的话,心里渐渐生出了几许明悟。若是威国公罗明远并不在京城,那么,代替威国公坐镇京营的,极可能便是韩国公了。姑母韩国公夫人并不是什么聪明人,但这位韩国公谨言慎行,应该是皇帝信得过的臣子。

一番话听得郑妈妈哑口无言,偏生朱氏又是赞许地连连点头,她想要反驳也找不出什么词来,最后不得不低声问道:“那如今该怎么办?”

“怎么办?”朱氏眉头一挑,没好气地斥道,“自然是你把这番话转告了她,让她速速打消这蠢主意!都什么时候了,她还有心思闹这个!”

听到朱氏说得这么直接,郑妈妈顿时脸上发红,却也只能毕恭毕敬应了下来。就在她想要转身出门的时候,却险些和再次冲进来的玉芍撞了个满怀。这一次,玉芍却连道歉都来不及,三步并两步冲到朱氏跟前。

“老太太,刚刚大街上仿佛有信使在嚷嚷,说是……说是什么大捷!”

“大捷?”朱氏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字,随即一下子抓紧了手中的紫檀木拐杖,好一会儿才抬头问道,“哪里的大捷?”

“听不分明,只说是大捷,奴婢再去打听打听!”

朱氏还想再问些什么,却只见玉芍一扭头就急匆匆走了,顿时在心里骂了一句冒失。然而,什么大捷毕竟是以后的事情,因而她只是冲着郑妈妈挥了挥手,示意其赶紧去韩国公府,等人一走才叫了陈澜陈衍在左右坐着,没话找话地轻声让他们猜猜是哪里的大捷。

这一次,陈衍却抢着答道:“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宣府大同那边的军情,外头民间都议论纷纷,毕竟好些年没有鞑子南下了,料想这大捷该是宣大的大捷。”

陈澜先头曾经在外城前门大街上遇到过宣大的报子,那时候,那两个报子为了驱散人群,只说是八百里加急军情,至于什么地点什么军情却是只字不提,如今却是满城嚷嚷什么大捷,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一种强烈的宣传意味。因而,陈衍这么说,她并不以为然,但兹事体大,她便没有贸贸然说出口,只陪着朱氏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直到玉芍再次进屋。

“老太太,是宣府的捷报,说是沙城大捷,斩首八百,驱敌于数百里之外。”

楚朝立国以来,京师便从未有鞑虏兵临城下,因而,朱氏并不担心鞑子真能打进来,可终究对军情还是关切的。可是,当听说真是宣府的捷报,她的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了阴霾。打了胜仗固然是好,可要是陈瑛再立下功劳……她已经制不住这个庶子了,若是他真的又拼出了什么功劳升了爵位,她这一把老骨头还能拿什么去和他斗?难道要真的拱手将这半辈子的基业拱手让给那个女人的种?

见朱氏额头渐渐暴起了青筋,仿佛又陷入了某种愤恨之中,陈澜思忖片刻,便按住了老祖母的手,轻声说道:“老太太不必担心,如今还没个准数,且不用忧心,明日总会有邸报下来,那时候便有确切消息了。而且……”

她又凑近了朱氏的耳畔,用几近微不可闻的声音说:“老太太,不是我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这快夜禁的时候方才送消息进城,又大肆宣扬大捷,实在是有些蹊跷。与其担心三叔那边,还不如在府里做些准备。”

朱氏毕竟是活了几十岁的人了,官场上没经历过,却也听过许多奇闻奇事,此时立刻惊觉过来,只一想就重重点了点头。

“也好,总之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你,我放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