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断失误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断失误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但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干涉郭邴勋给陈翰章的电报内容.不管怎么说,陈翰章这次的进度确实有些太慢了,适当的催促一下也是必要的。如果关东军下一步的真实意图,真的是通辽方向。

那么那里的战事在拖延下去,他很可能处于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一旦陈翰章所部被击溃,那么整个西满战局将陷入全线被动。特别是在其后路的关东军十八师团,现在进展速度并不慢的情况之下。

陈翰章为人从不叫苦,即便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自己咬牙坚持,轻易是不会向上级请求增援的。所以他那里究竟遇到了什么情况,杨震现在还不清楚。但是对于一向讲究行动果断,从来不拖泥带水的陈翰章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正常。

他那里进展如此的缓慢,肯定是遇到让他棘手的事情了。只是这个棘手的事情,究竟会是什么情况?陈翰章没有叫苦,杨震却是不得而知。自穿插战斗打响,陈翰章的汇报从来对战况都是轻描淡写。

只是接到郭邴勋的电报后,几经苦战总算拿下巴彦塔拉,已经进抵通辽外围的陈翰章却是只能苦笑。当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他就明白参谋长的真实意图了。但面对眼下的战局,他却是多少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原本陈翰章是准备在行进之中拿下通辽和开鲁,然后或是按照总部最新的意图,向西南方向直插奈曼旗,或是向东南方向插向康平、昌图一线,威胁部署在中长铁路日军各师团侧翼。甚至是直插四平街,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

至于原来驻守在通辽、开鲁一线的日军第十四师团,陈翰章并未打算一口吃掉。他还是准备以自己的装甲集群的优势,尽可能的将其击溃。作为一名纵队一级的指挥员,陈翰章的眼光相当的长远。

早在了解到总部的整个作战计划的时候,陈翰章就认为夺取通辽、开鲁一线,并向纵深发展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全歼这个十四师团。他认为这次总部派自己执行这个穿插任务,最关键的是速度要快。

与林西战场的王光宇所部形成犄角之势,先解决西满战场,彻底的稳定住南起热河,北至兴安省的广大版图。拿下通辽,不过是这个计划的侧翼保障而已。总部的意图绝对不是歼灭多少日军,夺取整个西满才是总部的真正意图所在。

围歼十四师团,固然是打的痛快。但是这与总部快字当头的作战意图,却是正好背道而驰了。如果自己不能与王光宇尽快的形成战略上的配合,那么王光宇那里就随时有被压垮的可能。热河至南兴安一线的重要性,不单单是抗联知道,关东军也是一样清楚的。

按照自己手头上的两个师,外加一个坦克旅和一个骑兵旅的兵力,吃掉一个十四师团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自己的穿插速度就会大幅度的降下来。这不仅仅无益于达成总部的整体战略,对自己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通辽一线距离日军部署了重兵的中长铁路太近了,直线距离不超过三百公里。而自己身后,与新京至扶余一线之间的空档也太大了。一旦战事拖延下来,周边的日军一拥而上先拿自己开刀。到时候后路被切断,油料与弹药供应不上,自己手中的部队就有被合围的危险。

作为抗联装甲兵司令员的陈翰章,很清楚自己部下都是一群油老虎。每耽搁一天的时间,这油料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没有了后方的油料支撑,自己手中那些加油车中的油料又能坚持几天。没有了油料补给,自己的坦克旅就是死老虎。

所以陈翰章最早的主意压根就不是吃掉这个十四师团,而是试图以快打快。利用自己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采取跳跃式的攻击。利用之前一直作为二线的十四师团防备松懈的机会,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一线。却没有想到,战斗的进程发展却是恰恰让他事与愿违。

至于眼下进展缓慢的原因,除了原本准备在行进间抢占通辽至开鲁一线的陈翰章,没有预料到通辽日军抵抗会如此顽强,对日军筑垒地域面积之广,工事过于坚固方面预料不足之外。他手中真正投入一线作战的步兵数量不足,兵力无法占据优势却是主要的因素。

自突破松花江沿线以来,他属下的几个师先后被调离。手中原有的几个师大部分调拨给了杜开山指挥,以填补杜开山拿下阿尔山与王爷庙一线,打通与林西战场直接地面联系之后,手中相当一部分部队被紧急车运到林西战场的空白。

自奉命从乾安一线强行向通辽、开鲁一线攻击前进,他手中原来配属兵力最多的步兵部队,实际上只剩下三师和十八师的两个团。而受制于跟随穿插部队汽车数量的限制,在还要保证弹药和其他物资,尤其要腾出大量的汽车运输油料的情况之下。实际上连同每辆坦克上装上一个步兵班,全部能够车运的部队勉强只有一个第三师。

而徒步行军后续跟进的十八师主力两个团,实际上一直处在后面追赶主力部队的情况。只是两只脚行军的速度,再快也赶不上坦克、汽车和骑兵的行进速度。十八师的部队直到部队在巴彦塔拉攻势已经持续了两天,才全部最终赶上主力。

虽然赶上了主力,但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行军。让已经极度疲惫的十八师主力,只能暂时先休整一天以上的时间,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参战。在三师还要分出部分兵力警戒双辽方向敌军,以及钳制开鲁方向十四师团一部的情况之下,投入到对巴彦塔拉攻击的兵力,只有一个团。

机动步兵的数量不足,使得陈翰章原计划采用的利用自己部队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采取跃式攻击,以十八师配属部分坦克部队正面攻击,自己则带领主力避开巴彦塔拉正面,从侧面直插通辽的计划无法展开。

再加上通辽作为西满地区的核心纵深防御地带,关东军为了对苏作战,在通辽、开鲁、巴彦塔拉三角地带,修建了大量极其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群。其核心工事大部分都能扛住七十五毫米野炮平射的轰击,所有的炮兵阵地也全部转入地下和半地下。

其实在陈翰章实施穿插之前,总部下发的敌情通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太准确的。总部对通辽的日军工事群判断上出现了一些失误,以为作为西满重镇的通辽,作为关东军西满地区纵深战略要地,肯定会构筑有大量的筑垒地域,以作为二线要塞地区使用。

但是作为后方,他的工事群无论是坚固程度和密集度,肯定与作为关东军对苏作战一线的林西要塞群无法相比。但是实际上这个判断整个和真实的情况对比,正好是截然相反的。这里的工事群密度之大,坚固程度之高,绝对不比林西差的太多。

甚至在密度上,还要在地形相对有利的林西战场之上。至于原因很简单,虽然通辽位于整个西满所谓日伪国境筑垒地域纵深地带,但是因为这里正好位于西满地带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群,与辽西的努鲁尔虎山,热河的燕山地带多条山地交汇地形之下少有的平原地带。

自古以来,便是松辽平原进入西满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蒙古人经略东北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中原王朝从这里进入蒙古地区,还是蒙古人对东北的骚扰,这里都是必经之地。过了通辽,在向西就算是进入蒙古的游牧地区了。

而科尔沁沙地以及西辽河水系,的确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是这里的地形大部分都相当平坦,却是相当有利于大量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沙地不是沙漠,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地形却是差的太多了。

作为原来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科尔沁沙地的地势更加平坦,也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面积,同时这里也并不缺少水。这里虽然可以勉强作为天然屏障使用,作用远不如山地那么大。

地势平坦的沙地,并不能阻止苏军的坦克、装甲集群。如果发起攻击的那一方,根本就不在乎沙子多少带来影响的话。这个所谓的屏障,有和没有几乎差不多。而西辽河虽说可以作为真正的天然屏障,却是东西流向的。

除了西拉沐沦河之外,其余的支流流量又普遍不大。大部分的河流,基本上都能涉渡。这些河流能起到的作用,也并不是太大。至于水网的密集度,远达不到真正能作为屏障的地步。

所以在诺门罕战役之后,日军吸取了诺门罕一战的教训,将西满地区原有的所谓筑垒地域进行了全面的加强。在已经掌握苏军大口径火炮的威力,以及坦克机械化部队快速突破能力之后。

在作为西满纵深地带的通辽一线,构筑了大量的反坦克工事群以及永备火力点。并将炮兵阵地,全部转移到了地下。没有办法,日军的炮兵与苏军的炮兵相比,不仅数量上不在一个档次。就是威力,也相差的太过于悬殊。

一发苏军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弹炮的杀伤半径,以及爆炸的威力,几乎要比日军最新式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大过百分之四十左右。这还是日本人往低了估算,如果实打实的说,只能更高而不是更低。

因为在诺门罕战役之中,关东军通过检查苏军打过来未爆炸的哑弹,发现同样口径的炮弹,苏军的装药密度要比日军的高的多。最关键不单单是炮弹威力大的多,数量也不是日军可以相比的。

按照诺门罕战役的标准,在单位时间之内,兵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之下,苏军炮兵的一次性火力投射量是日军的几倍。而且按照关东军情报部的了解,苏军还有一种机动式的二百零三毫米重榴弹炮。这是参观过战前苏军阅兵式的日本驻苏武官提供的确切情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