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

巴彦塔拉一战后,无论是陈翰章还是川并密这一对对手,几乎是不期而遇的同时都在调整部署.两个人的意图其实都很简单,陈翰章是要尽快的拿下通辽控制开鲁,打通与王光宇的直线联系。

而他的对手川并密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要固守尽可能多的时间,保证正在进攻林西的两个师团侧翼安全,以及给关东军司令部调整部署争取时间。对于通辽,梅津美治郎大将给他的命令是就算打剩下一兵一卒,也绝对不允许丢失通辽和开鲁两地。

相对于林西战场,关东军司令部对通辽战场的重视还远在其之上。自从巴彦塔拉方向打响,梅津美治郎大将与吉本贞一参谋长,几乎一天一封电报。严令十四师团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固守通辽一线。

怵于这位大将司令官的威严,以及在陆军深厚的人脉,还有在天皇面前的恩宠。即便是这位川并密中将,也不敢太过于明显的违抗他的命令,在实际上已经处于不利的情况之下放弃通辽一线。

实际上陈翰章放弃对外围的争夺,集中主要有生力量了和坦克直插两个县城要点,也绝非是准备柿子挑软的捏。也许对于开鲁县城的围攻还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对通辽县城的攻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

在川并密很有自知之明的主动收缩了外围的兵力,除了县城外围主要据点之外,将其余兵力和火力全部收缩到两个县城。面对着已经龟缩至两个县城之内,又有大量天然屏障可以利用的十四师团主力,陈翰章面临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而最为不利的其实不是日军固守的兵力多少,而是地形上的限制使得攻击部队注定只能从东面和南面发起攻击。这么一来,虽然可以避开西辽河这个通辽县城的天然屏障,但是留给攻击正面却显得异常的狭窄。

此时还水量充沛、河道宽阔,远非后世几乎已经断流可以相比的西辽河,在通辽境内的走向在通辽县城边上整个转了一个弯。其西、北两个方向的河道有如一双大手一样,将通辽县城环抱在怀中。

这样的地理环境虽说容易遭受水灾,但是在战时却是对防守相当的有利。位于西辽河的一个转弯处的通辽县城,甚至其西城墙紧贴着的就是西辽河大堤。可以说出了西城门,就是西辽河大堤。

而北门距离西辽河大堤,也不过才四五华里。即便是不到这四五华里的距离之内,如果加上护城河的话,中间还有相连的两道相当宽的壕沟。而整个北面和西面广大区域,在没有足够的渡河工具的情况之下,只有西面有一座大桥可以作为渡河通道。

如果部队选择强行从通辽县城正面强渡西辽河,那么不仅会面临城内的火力打击。而且对岸就是通辽县城的情况之下,部队即便突破西辽河日军防线,那么也很难取得足够的进攻纵深。

攻击部队即便能突破日军在通辽城北和城西的沿河防御,那么渡过河的攻击部队,也处于背水一战,无路可退的困境。甚至发起攻击的部队,很有可能被日军拦腰截断处于相互无法策应的地步。如果选择通辽正面强渡,即便是能打下通辽县城,但是这伤亡代价也会是巨大。

而川并密中将虽然放弃了通辽至双辽之间铁路线上的各个工事群,但是在西辽河北岸北起阎家围子、东至兴隆屯、西至三合屯的整个三角防御型永备工事群,以及通辽县城北西两面利用西辽河水系组成的防线却没有放弃。

如果部队选择从这个方向突破,进度会被拖延的更久。所以陈翰章才选择了一部正面牵制,主力从侧翼迂回从通辽县城以东城内炮火射程之外,选择地点强渡西辽河,以避开日军重兵集结地。

知识尽管这样部队部队避开了日军重兵把守的通辽县城,暂时摆脱了渡河时可能遭受的多层次火力压制和拦截。但是在选择攻击正面的时候,却是显得有些狭窄。但是在缺乏渡河工具的情况之下,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选择,而且也有利于加快进展速度。

担负通辽方向作战的十八师五十三、五十四两个团的动作很快,五十四团两个营以及加强的五十三团一营,在角干至大罕一线突破西辽河日军防御之后,立即调头向西在坦克的支援之下,在经过反复争夺之下,连续攻克通辽县城东北方向防御支撑点钱家店、孔家窝堡。

而五十三团两个营则采用杀鸡用牛刀的战术,冒着西辽河南岸通辽北门外日军炮兵阵地打过来密集的炮火。采取连续爆破法夺取了通辽北正面西辽河北岸十四师团的最后两个支撑点三合屯和韩家围子。

指挥作战的五十三团团长唐勇很聪明,作为十八师先头部队赶到巴彦塔拉战场的时候,曾经跟随三师攻击部队观战过的他。知道当面的日军工事群异常的坚固,又有着河南岸日军强大炮火掩护,而身后又是西辽河自己无法迂回穿插作战,只能从正面硬碰硬的攻击,造成攻击面异常的狭窄。

面对着战场上的这种态势,除非他打算将部队拼光,否则只能智取而不能强攻。在仔细观察了日军工事群之后,他采取了烟幕掩护部队突击,将配属给自己的火焰喷射器全部调拨给了两个尖刀连。

他在对岸敌军掩护火力相当密集的情况之下,即没有采取两个营齐头并进的攻击态势,也没有以营连为战斗建制。而是采取了班排协同攻击,以点对点的作战模式。同时以排为攻击发起建制单位,加强一门无后坐力炮、十二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至于连属火箭筒和通用机枪,则全部下放到了班。

而对于主攻排,不仅加强了一部火焰喷射器,还配属了团工兵连的一个班。他将手头上所有的炸药,都配备给了直插三个核心工事的三个主攻排。同时将所有的团营连三级所有的迫击炮,缴获的一门九二步兵炮集中到一起,加上团属十四毫米机枪,按照射程的远近组成三个火力支援群。专门打反击的日军集群,以及封锁日军交通壕,隔断日军前后策应。

他的战术运用和装备配置,虽说与陈翰章要求的不一样。但是在战场上的运用,可谓表现极其突出,甚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想象。在步兵的掩护之下,配置给主攻核心工事群几个尖刀排的工兵采取连续爆破的办法,在没有得到身后火炮掩护的情况之下,将日军整个北岸工事群彻底的摧毁。

战术运用得当,仅仅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总兵力不过两个营的五十三团,超额完成师长王均六个小时之内务必解决通辽北正面日军工事群的命令,干净利落的歼灭了有着河南岸炮火掩护的日军两个中队,将战线顺利的推进到了西辽河北岸大堤之上。

并掩护直属炮兵两个一二二火箭炮连,一个一百毫榴炮营,一个一五五重榴弹炮连,以及十八师属炮兵团之野炮营两个连,组成的强大炮群就地展开。作为攻占通辽县城的主要支援火力,策应主力对通辽县城的围攻。

炮兵全部完成展开之后立即开火,对日军部署在通辽县城的炮兵战地进行火力打击的同时,掩护进抵西辽河岸边的十八师两个营一部试图渡河,对通辽正北的祭古寺、东北门一线发起攻击。

这场战斗的过程,即便是在一向要求相当高的陈翰章看来,也是打的极为精彩的战斗。甚至一向轻易不夸人的陈翰章,直接用了经典的战斗这五个字相当难得的字来评价。用他的话来说,如果巴彦塔拉这一战都是这么打,至少三天以前就突破西辽河一线了。

但是该部的后续攻击行动,因为日军抢先下手烧毁和炸沉了西辽河上的所有渡船。五十三团部队因为缺乏有效渡河工具,多次强渡全部失利。而对通辽县城西部的西辽河大桥争夺,也因为日军顽强抵抗而己方投入的兵力不足而失利。

尽管没有能拿下城西西辽河大桥,但是五十三团的攻势,也逼的川并密中将不得不将这座整个通辽境内西辽河上的唯一公路桥炸掉。以防止抗联在夺取大桥之后,渡过西辽河这道通辽北、西两面的天然屏障,对通辽发起三面围攻。

尽管唐勇的夺取公路桥的行动失败,但是逼迫通辽西门的日军守军,主动将这座整个通辽境内西辽河上的唯一一座公路桥炸毁,使得通辽与开鲁两部日军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已经变相被切断了。

在几次强渡失利与争夺大桥失利后,负责指挥的五十三团团长唐勇便指挥部队,不断采取佯攻战术,与通辽守敌对峙。一方面掩护已经展开的炮兵阵地,一方面牵制通辽城北的日军不被调往其他方向。

唐勇虽说夺取大桥的行动失利,只能退回河西镇。但是在装甲旅摩托化步兵团受到日军顽强抵抗,再加上地形相当不利攻势受阻,迟迟未能穿插到位的情况之下,却无意之间代替他们完成了对两地日军分割的任务。

而相对于只与五十三团隔河对峙,显得有些沉闷的北面战线,通辽县城的东部战线,却是显得异常的激烈。在五十四团抢占孔家窝堡之后,通辽日军在城内炮火的掩护之下,出动大量兵力与五十四团反复争夺。

孔家窝堡是通辽东部的门户,越过孔家窝堡一线便是与通辽县城一里之隔的小街基一线。而拿下了小街基,通辽县城也就近在咫尺。通辽城东与北、西两个方向有西辽河作为天然屏障,以及有一道沙梁作为天然屏障的南部无法相比。

这里到通辽县城的地形一马平川,只要越过孔家窝堡就可以顺势之下通辽县城。而且孔家窝堡是通辽县城东部地带,环城防御工事以及永备工事群的核心地带。如果孔家窝堡一线被抗联占领,通辽的日军守军就只能依靠城墙作为外围最后一道防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