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忧天了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忧天了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只是这些实情,杨震并不会全部都说出来的.谈判桌上如战场,虚虚实实才能迷惑你的对手。要是都说真话,恐怕与战场上一样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他不可能将自己的底牌,没有任何隐藏的全部一下子就暴露在对手面前。

不过他也没有夸张太多,只不过将某些方面的危机,略微扩大了那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虽然有点多,但也不算太过分。毕竟他是要争取援助,有些事情可以添加一些水分,但是在有一根搅屎棍在的情况之下,水分添加的太多了,反倒是容易适得其反。

而且那些战损坦克和因为故障原因,短时间无法参战的坦克,什么时候能够修好,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坦克一天没有修好,就不能算是完整的装备,就不能列到部队装备实力表上,不能计入作战建制。所以他这么说,也勉强算是水分添加的有限。

没错,对那位美国的史迪威少将,杨震表面上没有说出口,但是在心中一直称之为搅屎棍。对这个在几个月之后会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全权负责美国援华物资分配的美国少将,他几乎比讨厌英国人还要厌恶。如果不是需要,他一句话都不愿意和这个家伙说。

袁芷若的英文水平很高,至于中文水平更不是那位满嘴广东话的英国翻译可以相比的。她极其准确的,甚至可以说一个字不差的,将杨震这番话完整而清楚的翻译给了整个英军代表团。其准确程度就连皮尔逊这个家伙,也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只是听完杨震这番话之后,除了显得很沉默的韦维尔上将,以及英缅军参谋长斯利姆少将之外,在座的所有英军将领却都摇了摇头,显得很不以为然,甚至有的人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丝轻蔑的笑声。很明显,杨震最后的那段警告他们谁都没有听进去。

看着在座英军一众高级军官脸上的表情,在给了担任翻译的袁芷若一个赞赏的眼神之后,杨震却是摇了摇头。对于这帮西方军官骨子里面对日军,甚至整个黄种人的看不起,杨震也不想在说什么。

英国人这种从骨子内散发的对东方军队这种轻视观念,不是一时半会,也不是一件两件事情能够改变的。尤其是眼下大英帝国的余晖还在,他们背后的国力还相当的雄厚,更使得这些英**官心高气傲的紧。

这些英**官自认为在欧洲战场虽然打了败仗,被德军赶出了欧洲大陆。但是在面对亚洲军队的时候,他们的大英帝国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国人的这种相当骄狂的观点,恐怕不吃几个大亏,是很难彻底的改变。

自己作为一个“盟友”,该提醒的已经提醒了,该警告的已经警告了,可以说已经尽了作为“盟友”的义务。对于这帮盲目狂妄自大,看不起除了白人之外任何人的英**官,还是到了战场让日本人的武士刀、大炮、零战去教训他们吧。

等真的在战场上多吃了几个大亏,被凶悍的日军揍掉半口牙之后,这帮狂妄自大的英**官,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改变这种轻敌的观点。只是可惜的是,到那个时候即便他们那位护国主克伦威尔重生,恐怕也很难的挽回战局了。

不过相对于其他并未将杨震最后一番劝说的话,根本就没有听进去的英军将领,韦维尔上将以及现任英缅军参谋长斯利姆少将,两个人始终严肃的表情却是让杨震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头。

很明显自己的那番话别人不以为然,但这两个人却是听了进去,而且听得很是仔细。而且杨震也注意到,之前自己在讲诉此次会战经过的时候,在座的所有英军将领,也只有他们两位听的是最认真的,地图也是看的最仔细的。

尤其是那位斯利姆少将,自从杨震开始讲解此次会战经过,就一直在笔记本上不断的在记录着什么。而且杨震发出那番警告之后,这位斯利姆少将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眼神也没有离开那张作战地图。相对于其他嘻嘻哈哈小声议论的英国将领,他却始终陷入沉思。

看着这位在听到自己最后那番警告之后,表情异常严肃,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的老将,以及眉头拧成一团,陷入沉思的斯利姆少将,杨震的心中不由的一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这个警告,会不会有些过了?

事实上杨震很清楚,在明年初的东南亚战场上,美英两国输的越惨,丢掉的地方越多,才越符合抗联的利益。如果英国能顶住日军的攻势,守住缅甸甚至是马来亚和新加坡,那么对于抗联来说,才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杨震的内心,一直认为英国人如果连印度都丢了,才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哪怕会因为最后一条出海通道丢了,可能带来暂时不利的影响。但也是这样,美英两国才更需要中国人,无论是对抗联还是对重庆方面,才会放更多的血。

如果英国人应从了自己的警告,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在东南亚的兵力,那么对于抗联和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美国人如果认为中国人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是一毛都不会拔的。

斯利姆少将目前只是一个英缅军参谋长,距离远东英军的决策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座的就有他的直接上级,英缅军总司令。而那位赫顿中将,明显对杨震的警告有些不屑一顾。他无论产生什么样的警惕心理,都影响不了上层的决策。

但是那位即将接手远东英军总司令,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决策力,都不是他可以相提并论的韦维尔上将可就不同了。这位老兄虽说与英国那位首相关系很是恶劣,但是那位首相对于这位老兄的话,还是能听的进去的。

如果这位英国上将真的听进了自己的劝告,回去之后调整部署。从本土以及北非战场调集更多的精锐部队到东南亚,并大量的增加在远东和印度洋的海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增强东南亚的防务,做到减缓甚至顶住日军的攻势。

那么对自己和抗联的未来发展,绝对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如果单凭英军就能顶住日军三板斧之后,就因为战线拉的过长,并没有多少后续作战能力的攻势。那么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恐怕一个大子都不会在援助给抗联。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自己的苦心规划和经营都将成为一堆泡影。对于现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一旦他们自己有了解决办法,或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那么就绝对不会再付出哪怕是一分钱的额外代价。

不过杨震的担心,也就持续了短短的一瞬间,随即便放下了这份担忧。因为他知道,英国人想要在眼前的情况之下,大幅度的增加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实力恐怕是有心无力。除非他们愿意冒着削弱正在鏖战的北非战场上英军的实力,以及改变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整体战略的风险,否则只能是有心无力。

而让英国人做到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欧洲是英国人的根,北非战场则是整个欧洲战场重要的一环。别看北非战场不在欧洲大陆,但是却是掩护着整个欧洲战场的侧翼。同时也是直接可以面对德国人在整个欧洲所有势力范围之内,最薄弱和柔软的腹部。

丢掉了北非,不仅意味着整个非洲大陆向德国敞开了大门。而且东线的苏联人,也将要面对从西亚冲过来的德**队。更为严重的是,意大利海军一旦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与苏伊士运河,将会切断英国人在欧亚大陆之间最短的桥梁与纽带。

到时候只能绕道好望角的英国人,更加无暇兼顾欧亚两大战区。如果亚洲这边需要援军,对于交通线一下子抻长了上万公里的英国人来说,等他们的增援部队赶到黄花菜早就都凉了。

保住了北非,英国人就可以随时趁着德军主力还陷在苏德战场的机会,进攻意大利本土,取得一个重新进入欧洲大陆的立足点。尽管意大利距离德国核心有些远,但是毕竟也算反攻进了欧洲大陆。

有了这几点,无论是从整个战略局势,还是自身需要来说,在已经基本上丢掉了欧洲大陆,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立足点的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北非的。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他们的整个战略重心还要放在北非战场上。

而别说美国人眼下还没有开始进行任何动员,军队没有任何的扩编。就是现在已经开始动员,但是等美国人训练出来足够的兵员可以投入到战场上,恐怕也要等到明年底。也就是说美国人到明年年底之前,在兵力上也不可能给英国人太多的协助。

英国人自身又没有足够数量的陆军,在保证本土防御的前提之下,来同时支撑两大战场。至于他们在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军队,再怎么扩充也是三流的军队。有了这个前提,自己的这个担心,现在还纯属多余,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

没有了这个担心,杨震的心情转瞬之间又变得相对轻松了很多。至于在座的这些在几个月之后,真正面对日军兵锋的英军将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那就不是他应该和能够操心的了。这帮家伙就算在日军战俘营之中度过这场战争剩余的时间,也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是看着这些对于自己警告满脸不在乎的英军将领,杨震只是有些可惜几个月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在缅甸战场上,而被眼前的这帮混蛋外加上面前的这根搅屎棍,注定坑死的那支中国远征军。

相对于短短的时间之内,转了这么多心思的杨震。那边得到了想要答案的韦维尔上将沉默下来,至于他的那些随员在听完杨震的警告之后,则还在下面小声的议论日本人的战斗力,究竟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