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键在一个快字

杨震认为日军在必要的时候,只要化德、商都一线的日军能够撤下来,可以接受绥南丢失。但是如果说晋北的大同丢失,是日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日军就算放弃绥南,也绝对不会坐视抗联进入山西。

陈翰章这一手,可谓是真正捅到了整个华北日军的马蜂窝上,势必要引起连锁反应。尽管陈翰章有些先斩后奏,但杨震却并未恼火。在他看来,陈翰章这才是领悟了什么叫做装甲兵大纵深作战的精华所在。

尽管之前杨震对陈翰章兵分三路,的确是有些不满意。杨震认为,面对整个绥南的日军并不多的兵力,陈翰章将手中的部队分成三路,有些过于分散自己的实力了。整个绥南作战的重点是集宁与归绥这两头,只要掐住这两头,卓资山那点日军根本就不是回事。

陈翰章兵分三路,分到是有些过于分散了自己的实力。无论那一路,都无法应对意外局面的发生。同时如果易良品那里的兵力再多一些,他突袭取得战果可能会更大。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突击力量不足,只能打成一个胶着状态。

这种分路行动,本身就说明了陈翰章对可能会遭遇的意外突发情况,有些预料上的不足。尤其是集宁方向,这个山西日军增援绥东、察西战场所必经之路,可能会出现的新敌情预料不足。所以杨震对于陈翰章在乌兰花兵分三路的动作,很是有些不满意、只是考虑到绥南的战况和日军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局面,陈翰章分兵采取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分兵办法。至少陈翰章的侧重点选择上,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让他很是不满意,但是还算能够接受,杨震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此次陈翰章在归绥已经夺取的情况之下,集中东、中两路兵力,于集宁、丰镇一线,控制平绥铁路集宁至丰镇段。抽调西线部队利用晋西北日军兵力空袭,直插大同一线的计划,才真正让他满意。

能不能拿下大同,杨震到并不是很担心。在六十九师团进入绥南作战之后,整个大同就只剩下了一个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而这个旅团的一部分兵力,还被分割在绥南。还有相当的一部分兵力,分别驻在阳高、天镇、怀仁,留守在大同的此时不过一个步兵大队。

只要穆长秋指挥的迂回部队,抢在新增援的敌军赶到之前及时穿插到位,拿下大同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当然大同周边的城墙,对穆长秋来说,也是一道难关。但从归绥之战来看,问题总还是有解决的办法。

此次长途奔袭,关键的问题就在一个快字。也就是说从杀虎口进入山西境内之后,沿途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停留。必须要抢在大同以南日军未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大同,否则一旦打成胶着战,整个奔袭部队将会处于一个极度危险的态势。

不过此次长途奔袭,只要进入杀虎口一线,沿途的右玉、左云等都是晋绥军区的根据地。虽说两县的县城以及主要的公路,目前还在日军手中控制,但是受制于绥南的战局,部署总兵力并不多。剩下的那些什么兴亚皇协军、山西剿共军等一类的伪军,杨震还不看在眼里。

整个右玉、左云的广大农村,则在晋绥军区手中牢牢的掌握着。去年冬天的大扫荡,晋绥军区虽然放弃了所有的县城,储备的物资损失也相当的大。但是广大的乡村,却大部分还在晋绥军区手中控制着。

眼下晋西北各县城的日军数量不足,剩下的那些什么兴亚皇协军、山西剿共军,还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伪保安队、警备队一类的游杂武装,杨震还真没有看在眼里。没有了靠山的支撑,这些家伙连一群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尽管这些用日军缴获的晋绥军装备武装起来的伪军,装备尚属精良。相当一部分是由前晋绥军少量投敌部队加上被俘人员组成的伪军,训练还算有素。但这些伪军的士气很低落,相当一部分人只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与伪满军相比,实际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路上的迂回穿插,基本上可以说相当于内线穿插。有熟悉地形和敌情的晋绥军区留守兵团配合,杨震并不担心一路上会遭遇到什么太大的困难。只要穆长秋在行动上果断一些,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拿下大同之后,面对周边敌军、日军驻山西的第一军,以及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后续连锁反应。大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日军势必会倾巢出动反击,以夺回大同。

现在最关键的是,整个集宁、大同、连同丰镇一线,仅凭陈翰章手中的迂回部队,肯定不足以应对局面。最起码单靠穆长秋手中的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是绝对难以对抗几乎是整个日军第一军的全面反击。而解决集宁战场的困境,也绝对不是易良品手中那两个团能够解决的。

集宁战场到是好说,正镶白旗一线已经全线突破,二十六师团已经被合围。西线的部队,目前正在镶黄旗、化德境内,与日军先后投入的一一零师团、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激战之中。如果给西线在增加一个师的兵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抽调出部分兵力增援集宁战场。

如果穆长秋能够抢占大同,那么进抵丰镇一线的陈翰章所部,完全可以抽出手来调头从南线,直扑集宁战场的身后,加入到集宁战场之中。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穆长秋那边,该怎么样在夺取大同之后增加他们的兵力。

犹豫了一下,杨震给正指挥南线作战的挺进军两位老帅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从察南战场上抽调出不少于一个师的兵力,从张北、尚义之间强行向天镇、阳高一线穿插前进。同时希望此刻还兼任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挺进军政委,协调晋察冀军区留守部队配合穿插行动。

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北岳、平西两大根据地,是除了晋绥军区之外,距离晋北的大同最近的敌后根据地部队。如果他们能够参战,至少可以牵制部分平绥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太行山以西的日伪军增援大同战场的速度。

接到杨震的电报,挺进军两位老帅尽管为抗联的如此大胆的穿插行动感觉到吃惊,但依旧还是满足了杨震的需要。从配属给自己指挥的抗联部队之中抽调出一个师,外加挺进军一个骑兵旅组成一个支队,向天镇、阳高方向强行穿插前进之外。

命令北岳区抽调出不少于三个团的兵力,立即沿着桑干河两岸展开。这三个主力团是北岳区在去年从夏季一直持续到冬季的大扫荡之后,尽可能的将部队分散活动,以解决给养时候,保存下来完整建制的仅有的三个主力团。

自去年冬季日军进行的残酷大扫荡之后,整个晋察冀军区各大区留守的部队,在过冬物资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只能无奈的将部队除了保留部分机动作战力量之外,大部分的主力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以解决过冬物资和粮食不足的问题。

日军在持续两个月的冬季大扫荡之中,与之前的夏季和秋季大扫荡尽可能的歼灭关内部队主力不同。实际上的作战目标很明确。你们不是生存能力强吗,不是讲究什么所谓的人民战争,有机会就打,没有机会我就撤的游击战吗?

我不再犯傻找你的主力决战,我摧毁你的储备物资,以及彻底的摧毁你的根据地。让你们即便逃脱我的打击,也因为没有粮食吃、没有冬装,只能饿死、困死、冻死在深山老林之中。杀光、烧光、抢光,给华北各个根据地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尤其是晋察冀地区日军重点扫荡的北岳区,更是损失惨重。全区在日军大扫荡结束之后,百分之八十的粮食被抢走。原有储备的过冬物资,全部被烧毁,全区几乎没有一间房子是完整的。大批的青壮年被掠走,相当一部分的人口被强行迁移出山区。

在残酷的大扫荡之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为了在大批物资被摧毁,根据地被日军毁坏严重的情况之下,解决部队的吃饭和穿衣问题,北岳区在抗联战役发起之前,只能将部队尽可能的分散开活动。此次战役发起之前,才陆续开始集中。

政委抽调出的这三个团,是北岳区千辛万苦才保存下来的建制最完整三个主力团。而且此次北岳区除了这三个团之外,其余的部队因为无法解决给养,集中的速度很缓慢。其余的部队想要集中参战,也只能等到四月份。

可以说除了察南抽调出来的兵力之外,还在由政委兼任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为了策应陈翰章的迂回行动,将这三个团拿出来,是将北岳区的看家老本都拿了出来。而北岳区,在平西根据地大部已经丧失的情况之下,现在是整个晋察冀军区的主力。

拿出这三个团,也就相当于现在基本上都转入分散游击的晋察冀军区,将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都给拿了出来。要知道晋察冀军区现在的部队,大部分已经撤销营一级建制,将所有的团都缩编为五个步兵连的小团。

而即便是这些小团,平时也是以连为建制分散活动。再加上通讯手段的落后,缺乏无线电台,分散活动区域过广,想要集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三个整编团,已经是整个晋察冀军区仅有的主力团。政委为了支持陈翰章的迂回,拿出了晋察冀军区最后一点本钱。

而在晋绥、太行和太岳方向,在接到杨震的电报之后,晋绥军区留守部队,也集中了仅有的五个团主力部队,以及部分县区的游击队立即进入左云、右玉境内,控制从归绥到大同公路沿线。并对沿线日军据点,展开大规模的破袭和袭扰战战。

太行、太岳两大区的主力部队,也陆续开始集中,准备对同蒲、正太铁路。并动员根据地内所有的力量,准备做好营救抗联飞行员的准备。冀鲁豫和冀南军区的部队,也正在兼程北上,准备进入山西境内支援在反扫荡之中损失严重的太行、太岳区部队作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