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

杨震迟疑了一下后道:“同时以国内的政治局势来说,如果侵华日军调动所有的兵力北上与我决战,我很难想象重庆方面会主动发起全线反击,牵制并分散华中的日军兵力,尤其是十一军这个日军在关内的最大野战集群。∈↗UU小说,uu234”

“而且就算我们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其发起反击配合我们作战。以重庆目前缺少重装备,除了几个精锐军之外,大部分部队同样缺枪少弹的整体态势来说。只要日军固守几个战略要点,其恐怕能其到的作用有限。”

“这几年的抗战下来,他们也同样拖得筋疲力尽。再加上死打硬拼的战术,使得重装备损耗余烬。大部分部队的攻坚能力,已经是丧失殆尽。依靠地形防御作战,还尚有战术反击的能力。但是大规模的全线反攻作战,我真的很不持乐观的态度。”

“在东北战场抗联还要至少留守百分之五十的兵力,固守东北根据地,防备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元气的关东军。那么我们能投入到华北的兵力,最多也就是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技术装备倒是可以多投入一部分,但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些兵力即便加上山东、晋察冀以及晋冀鲁豫几大区的力量,恐怕也难以与整个侵华日军主力作战。华北方面军生存受到威胁,日军大本营与侵华日军总部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一个日本华北方面军不足为重,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日军后续投入的兵力问题。”

“更何况,即便是关内各个根据地,也无法投入全部的兵力参战。作为陕甘宁边区屏障的晋绥军区,是一兵一卒也无法抽调。其余的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还要留下部队留守各个根据地内部,也就是说各个根据地能抽调一半的兵力也就是极限了。”

“这样,按照双方的兵力对比,我们还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我们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必会增援新的兵力。甚至日军很有可能会从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上,抽调兵力回援。日军有可持续的作战能力,但是我军目前还经受不起太大的消耗。”

“尤其是关内各个根据地,目前还没有能力承担这种大战带来的巨大消耗。粮食、弹药、被服、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都是无法承担的。一场大战下来,华北的几个根据地打破产了都是好听的。”

“老总,冀中平原不是不能收复。但是关内日军与关东军,一向是相辅相成,互为战略预备队。如果我们向冀中平原发起攻势,那么关东军在战略上肯定会予以配合,这样一来抗联很难抽调出太多的兵力南下。”

“前次会战我们是打了一个鱼死网破,几乎耗尽了鲜血才打成那个样子。虽说完成了总体的战略任务,但是在东北战场,因为投入的兵力不足,而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四平一线最终还是打了一个僵持战。”

“上次会战我们是进攻,利用机械化部队快速突破,节省了大量的步兵。但如果在东北战场转入防御的话,需要的兵力恐怕会更多。老总,可投入的兵力数量,我们必须要周密计算才行。”

“第二如果我们想要收复冀中平原,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北面的平津必须要收复,否则我们即便全面收复冀中平原也很难站住脚。特别是天津,不拿下天津,我们根本无法切断日军的后续增援路线。津浦线好说,但是海路的日军增援通道却是我们最难搞定的。”

“同时攻坚这么大,又是人口密集聚居区的城市,我们还无必要的经验。同时这两座城市,都是华北历史名城与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无论是那个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我们都将要承受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果中央坚持要收复冀中平原,我们坚决支持。但是我们需要仔细的掂量下一步的作战,究竟该怎么打,战役发起的规模究竟要控制在什么地步?是恢复到四一年之前的态势,还是将冀中这个华北的乌克兰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如果选择第二个方案,那么整个战役的规模就要无限度的扩大,我们必须要做好面对日军后续不断投入兵力的相应准备。同时天津、北平两座城市的攻坚作战,以及控制塘沽、唐山等沿海地带可供日军登陆地区怎么打,我们都要仔细的掂量。”

“这一战,要下血本的可不单单是我们。包括战后的对整个华北的控制问题,都是中央以及华北各个根据地需要详细考虑的。没有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以及数量充足的第二梯队,这一战就不好打。”

“老总说实话,日军如果从地面上来多少我并不担心。但我最担心的就是日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利用其海军优势,从我背后登陆作战。淞沪会战时期的金山卫之战,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杨震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地图,沉默了一下之后道:“收复冀中平原地区,甚至整个黄淮地区,为我军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后方基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这样整个华北最富饶的地区,都在我们的手中,抗联如果全军南下,后勤压力将会大大的减轻。”

“但老总,河北虽说海岸线不长,但是却有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而且这座港口因为交通的原因,其辐射周边的能力极强。如果我们要拿下冀中,就势必要拿下整个河北。不拿下平津,我们就很难摆脱腹背受敌的态势。”

“而且只要天津在日军手中,那么我就要在整个作战期间,防备着日军从我们背后**们一刀。南下我并不担心,但是冀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我们与日军整体实力对比还相差甚远的现在,远未到与日军可以进行决战的时候。”

“最关键的是,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美英背这个沉重的压力。老总,天灾不是持续的。只要我们咬着牙渡过这个难关,我想未来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决心下的时候,尤其是打这种倾巢出动的战役一定要慎重。”

“如果可以,我想我们暂时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还是采取挤压的办法。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为依靠,不断的派出小股兵力重新向冀中平原渗透。同时我们调往晋察冀一部分装甲集群,给他们不定时的来一场平原穿插掏心战术。”

“对于冀中平原的争夺战,我想还是采取挤压和蚕食的办法。利用日军战线延伸过长,无法保持足够的兵力,对乡村控制薄弱,利用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一点点的蚕食并将其挤出冀中平原地带。”

“其实如果不是顾虑日军可能会调动的后续兵员,以及抽调南方日军回援华北。而我军持续作战能力不足,后继乏力的情况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其实以我的想法,在冀中平原这种平原地形作战,倒是很符合我的意图。”

“平原地形之下作战,很有利于发挥我军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的装甲兵优势。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在冀中平原上打一场坦克突破战,利用装甲集群的优势,以及日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固有弱点,将冀中平原变成日军的绞肉机。”

“但是我军持续作战能力弱,战略补给能力差的缺点,却限制了我军的作战半径。去年的会战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警醒。在我军缺乏有效的战略补给能力之下,这战役该怎么打,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老总,我明白中央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从整体上的战略要求出发的。尽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对于中央的通盘考虑,我杨震是坚决支持的。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保证坚决的服从。但是中央要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此战对我军有生力量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这场战役该怎么打,我们需要坐下来仔细研究才行。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狼后虎,在东北局面没有彻底的稳定之前,我们不可能在华北投入太多的力量。”

“如果中央坚持要打,我提出三点希望。一,希望能够在华北部队完成整训,以及换装之后在打。并立即着手对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实施整训和整训,以便做好第二梯队的准备。”

“第二,希望中央能够提前调整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兵役政策,对青壮年做好动员,以及完成基础的军事训练,组建第三线的预备梯队。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随时的快速补充进部队,保持参战部队的元气。”

“我说的这些预备兵员,并不是根据地的那些民兵,而是完成新兵全部基础的训练的后备兵员。老总,这并不是我讨价换价。我们如果想要收复冀中,就是必要在华北与日军打一场决战,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我们现在就深入冀中平原,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不管是抗联,还是华北各个根据地,要准备好付出十几万的伤亡代价。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补充兵员,我们很难保证持续的作战能力。即便拿下了冀中,那么在日军后续部队的反扑之下,也很难站住脚。”

“各个根据地,至少要准备十万可以随时补充进部队的后备兵员。一旦前方部队伤亡过大,可以随时将这些后备兵员补充进部队。至少可以替换需要升级、拉走的地方武装,做好根据地的内防御。”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各个根据地战前要完成储备保证三到五个月的粮食。我军的战略运输手段有限,一旦在华北全线展开,那么有限的后勤力量,势必要以弹药和油料为主。”

“粮食的问题,只能靠华北各个根据地解决。虽然全部都依靠华北解决,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希望华北至少也能够提供一部分的补充,以缓解我们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前方作战弹药,以及其他物资的供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