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

还没有等日军地面炮兵,以及两岸的高射炮阵地日军,从抗联突然投入的大量重炮,对海河河面日本海军舰艇,犹如暴风骤雨般的火力打击之下清醒过来。只要确定周边无中国人的高炮阵地,与日军几个机动炮兵阵地上也落下了密集的炮弹。

尽管日军炮兵毫不犹豫的还击,但他们最大射程只有八千多米的大正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比抗联投入的最大射程为一万三千米的德制sfh十八型榴弹炮,有效射程短了五千多米。无论怎么还击,日军的炮兵根本够不着。

至于射程只有五千多米的明治三十八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更是射程近了一半还多。再加上抗联投入的日本人自己制造的一零五加农炮,日军应对更加的吃力。想要反击,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办法。

手短,想还手够不到人家。之前只是依靠抗联投鼠忌器,而才让他们逞凶一时的日军几个机动炮兵群。只能看着自己的机动炮兵阵地上部署的火炮,与他们海军同僚一样,在短时间之内被打的灰飞烟灭,却毫无还手之力。

武器装备的确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第一要素,但是很多时候却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国内钢材生产能力有限,又要优先可着海军来的日本。在为了应对战争需要,而不断扩编的情况之下。

到四二年底,便已经全面停止了其装备的最新式,性能也是最好的九六式一五零榴弹炮的生产。这种新式榴弹炮,虽说性能并不输于欧美最新式的同口径榴弹炮。但是作为新式火炮来说,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大。

在高性能炮钢生产有限,火炮需求数量不断在扩大的情况之下。日军停止了这款对原材料需要很大的新式榴弹炮生产。甚至就连性能略次一些的大正四年式榴弹炮,也停止了生产。转而恢复了早就已经停产,性能早就已经落后,最大射程只有五千多米的明治三十八年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生产。

对于日军来说,这种火炮虽说射程近了一些,但是好赖威力并未减轻多少。在太平洋上作战,都是岛屿争夺战。这些明治三十八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射程近的毛病也就不算是很突出。而在印缅战场,受制于特殊的地形,大口径火炮使用的也不算多。

所以日军大本营,在钢材使用已经有些入不敷出的情况之下,停止了新式火炮的生产,转而重新生产这种老式火炮,并加大了山野炮的生产数量。至于已经制造出来的新式火炮,则根据战场的不同,重新进行了分配。

新式的九六式榴弹炮,主要配备给了眼下应对威胁最大的关东军,以及澳大利亚战场。大正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以及部门老式的明治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配备给华北方面军。至于太平洋战场,除了台湾和菲律宾之外,现在反倒是以老式明治三十八年式榴弹炮为主。

日军大本营这个配属方案,是根据各个战场所处的地形,以及面对的对手来的。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基本上都是岛屿争夺战。岛屿的面积有限,除了部分远程加农炮用来作为岸防火炮之外,再远的射程也用处不大。

而面对眼下实力日益增强对手的关东军,以及已经处在了抗联直接威胁下的华北方面军,反倒是成为新式火炮主要配属方向。不过相对于关东军来说,华北方面军在武器的配置上,重要性还是略差一些。所以也就出现了眼下面对抗联的远程炮火,天津守军想要还手却够不到的局面。

这也是天津日本守军最高指挥官,为何将除了部分大口径火炮配备在射界开阔地区,与舰炮配合作为机动炮群使用之外,将所有的山野炮以及部分一五零榴弹炮,放在居民密集区的原因。

因为他很清楚,双方的炮兵性能差距太大。打起炮战来,自己的部队没有任何的胜算。而离开炮火的支援,他也没有能力完成大本营与方面军司令部,下达的固守天津至少一个月,等待渤海湾开化的要求。

为了守住天津,等待大本营的援军,天津日军守军最高指挥官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无论他的想法是什么,保持一定宽阔射界的机动炮群是必须的。放在居民区的那些炮兵,虽说因为拿中国人当肉盾安全了一些,但射界却相当的狭窄,能起到的只是点或是面的支援作用。

一旦在战场上有一个炮群被敌军摧毁,也就相当于一个面的火力防御圈出现了缺口。保证一定数量的机动炮兵,以在必要的时候弥补缺口,对于天津防御战也是必须的。所以他无论再怎么算计,也要为一部分炮兵选择射界开阔,能够三百六十度开火的阵地。

陆海军之间长期的隔阂,让他对于海军来说信任度还是很低的。尽管他也清楚,大沽口已经失守,再加上眼下正处在冰封期的渤海湾,让海军海河上的舰队,基本上是坐困孤城,想要不全力的配合也不行,但他依旧对海军的信任程度很低。

再加上敌军的空中优势,让他也不敢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海军舰队上。而这几个机动炮兵阵地,在前几天的战斗之中,也的确配合海军舰队,对遏制抗联的攻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没有了海军舰炮的支撑,这些手短的炮群却悲剧了。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炮击,抗联参战的炮兵部队,整整打出去两个多基数的炮弹。除了海河河面,以及两岸已经确定无中国人作为肉盾的高炮阵地,落弹上千发之外,日军地面炮兵机动炮群阵地也落弹达到了上千发。

一个多小时的炮击结束之后,日军所属的炮兵几乎丧失了所有机动火力,损失了百分之八十的大口径火炮。剩下的战斗之中,只能靠部署在中国人聚居区内,依靠中国人为肉盾的固定炮兵阵地作战。

只是这些固定炮兵,想要转为机动炮兵却是并不容易。因为那些火炮弄进居民区固然不容易,但是想要弄出来也一样不容易。日军苦心积虑固然占了一些便宜,但没有想到转过来,却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在整个攻坚战之中,对抗联攻击部队威胁最大的日军机动炮群上了西天后。参战各个部队,采取小编制多路渗透式的攻击战术,犹如水银泻地一般,在工兵的配合之下,凿洞穿墙利用胡同和居民区,直接多路向日军阵地发起新的攻势。

参战的坦克部队也利用自身的装甲,硬生生的在狭小的居民区内撞开一条通道,向日军固定炮兵阵地发起穿插攻击。对于抗联来说怎么样以最快的时间结束这场苦战,已经是首要条件。至于损坏的民房,只能在战后在想办法弥补了。

而抗联的火炮进城以及对海河上的日本舰艇实施火力打击,尤其是在完成对日军舰艇和机动炮兵的火力打击之后,陆续开始进城的抗联两个重榴弹炮营。让原来以为抗联只有轻武器的天津居民才知道,原来中**队也有比日军大炮威力还要的大的火炮。

之前没有使用,是顾及到城内中国百姓的安全,担心引起大量的伤亡而没有使用,但绝对不是没有。从战区被疏散出来的老百姓,看着在半履带车牵引之下,正在陆续进城参战的大口径榴弹炮营,原来麻木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尽管很多老百姓,也担心自己原本虽说贫寒,但还有一处遮风挡雨地方的家,会在这场战火之中夷为平地。但对于更多的老百姓来说,家没有了还可以重建。但是这场吓死人的战火如果在不结束,自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再一次返回天津城的希望,更惦记着天津城内还没有撤出来的亲友的安全。

这场战斗已经打了三天了,在日本人毫无顾忌的炮火之下,天津城内的老百姓损失不轻。很多因为日军的禁令只能等在家里的老百姓,都伤亡在日军的炮火之下。无论城内还在苦熬的老百姓,还是城外已经疏散出来的老百姓,无疑都盼望着这场血腥的战斗早一点结束。

自己能早点回家,还困在城内的亲友能够平安无事。当然家如果还能保存下来,那是最好的。但无论天津城内还是城外的老百姓,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爆发在天津的这场血战,越早解决越好。

与相邻的历史、文化古都,但在工商业上并没有什么地位的北平相比。自开埠以来便成为西方列强向中国北方渗透桥头堡,短短几十年便成为华北经济中心的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整个华北的经济中心。

天津有发达的工商业,以及庞大的海运、河运码头。这无论是对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说,自然也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对于这个钱袋子,即便是各路军阀也不会傻到在这里开火。万一把这个北方的上海给打烂了,那不是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吗?

再说了天津城里面的洋大人那么多,万一那颗子弹不长眼,伤到了一个岂不给自己惹了一个天大麻烦?另外天津城内的各国租界,是北方失意军阀的首选养老的地方。当年的那位宣统皇帝,被赶出皇宫后也是落脚在天津的租界里面。

这座因占据着距离着从北平最近出海口,而繁华和兴盛起来的天津城,里面达官显贵云集。晚清与北洋政府失意军阀和政客的豪宅、商铺,是一座连着一座。河东的大大小小工厂,也鳞次栉比。

海河上的码头,也是航运日益繁忙。塘沽港口的兴建,也没有过任何的耽搁。因为谁也不想将自己的钱袋子给打烂,所以即便中国北方军阀混战最激烈的阶段,天津城依旧是平平安安,没有落下过一枚炮弹。

当然作为北方重镇和经济中心,天津也是军阀混战期间,各个诸侯王必争之地。但是当年所有的战事,基本上都在天津外围的杨村、军粮城一带进行的。庇护在外国人枪炮口下的天津,基本上没有遭受过战火的蹂躏。相对于整天变化大王旗的北平,天津简直可以称之为一个世外桃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