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对于陈翰章的请示,杨震的答复很明确。…≦UU小说,uu234整个冀鲁边并德州战场上,各部要与穿插部队配合好。不要有什么太多的顾忌,在声势上要做足,而且声势制造的越大越好。但在实际的兵力使用上,一定要把握好度。

尤其是对胶东半岛的四十八师团可能的快速增援,一定要做好准备。日军在狗急跳墙的情况之下,难保不会动用四十八师团,这个距离整个冀鲁边战场最近的一个师团,快速的进行增援。

在电报上杨震又一次强调,此次作战最终的目标,并不是一定要彻底的消灭多少日军,也不是一定要抢占整个山东地区。但一定要打断日军华北方面军的脊梁骨,使日军华北方面军,乃至整个派遣军,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丧失反攻河北的能力。

如果战况的进展有可能的话,要实际控制鲁北,以打通眼下河北根据地与山东军区之间的直线联系。同时鲁西北必须要牢牢控制住,以保证作为今后南下豫东桥头堡的冀南地区,在侧翼方向的安全。

至于在陶净非所部抵达之后先打那部日军,由陈翰章这个一线指挥员,视实际情况具体部署。是先打德州之敌,还是先解决德州以东战场的日军两个师团,由陈翰章具体决定,不用在是事事请示。

杨震在电报上再三告知陈翰章,整个冀鲁边战场的所有参战部队,无论是陶净非的增援部队,还是杜开山的穿插部队,包括渤海军区部队在内。都归属陈翰章统一指挥,所有的决心由陈翰章下。

有了一号的全力支持,陈翰章部署调整的相当快。在接到杨震的回电后,陈翰章第一时间,就将命令发布出去。命令正在向冀鲁边疾进的陶净非,统一指挥整个德州以东战场所有参战部队,对德州以东战场之一一五师团、一百二十师团实施围歼。

主要精力还要兼顾德州正面,以及德州以西战场的陈翰章,多少有些分身乏术的感觉。陶净非指挥增援的两个师赶到,总算有一个人帮助他分担责任。所以他很痛快的将德州以东战场的指挥权,交给了陶净非。

至于陶净非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进入状态,陈翰章并不担心。自第二阶段会战打响以来,按照杨震的要求,陈翰章每天都将整个东线集群作战的进展和情况,向祁口的杜开山与天津的陶净非做一个详细的通报。

而陶净非和杜开山也按照杨震的指示,每天对针对冀鲁边战局的发展,提供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在天津待机的陶净非,在杨震的要求之下,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意见,还要拿出自己针对性计划。

至于杨震之所以这么做的心思,作为杨震最重视的高级指挥员之一的陈翰章,还是明白和了解的。这么做一是可以在需要更换指挥员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临阵换将,影响战局的变化和发展。

毕竟战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前面高级指挥员如果牺牲或是出现其他的问题,临时更换指挥员的事情并不是一点可能也没有。这么做可以使得后方可能接替的人选,在被调往前方或是更换作战方向的时候,不至于对前方的战况一无所知。

二是利用这种战况通报加上沙盘作业,可以让各级干部进行一定的相互交流。不至于因为某些原因在后方待机的部队,对前面战况一无所知。提前让后方的部队掌握前面的战况,可以让部队在投入战场后,最短的时间之内进入状态。

三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级指挥员的水平和见识,相互寻找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战略级别的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和见识。

这种模式对高级指挥员本就不足的抗联发展,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四三年会战期间,杜开山紧急被抽调到前方接替刘长顺,陶净非被抽调紧急接替杜开山。此次会战,陶净非紧急被抽调到天津战场,接替因为战况需要被调回东北的王效明,都在第一时间便进入状态,未对指挥上造成任何的影响。

这种抗联之中独特的培养指挥员的模式,虽说有些过于繁琐一些。但是在战局紧张,没有太多时间通过院校培养的办法,提高指挥员水平的情况之下,也有效的弥补了各级指挥员培养时间短的弊端。

对于整个冀鲁边战场这段时间的整体进展,以及整个战局的发展。陶净非虽说一直未能亲临一线,但掌握的还是可以说相当的全面。将德州以东战场的指挥权移交给陶净非,对战局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一点陈翰章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而这段时间始终在天津待命,也憋得够呛的陶净非指挥的这两个师,动作也相当的快。在杜开山开始穿插的时候,已经先后赶到庆云和南皮境内。在接到陈翰章的电报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便理顺了指挥关系的陶净非兵分两路。

以进抵南皮境内的一个师,正面向一一五师团直接压过去。另外一个师则按照陈翰章的命令,在庆云以北向柳川真一的撤退路线上隐蔽前进。就在柳川真一陆续开始撤退的同一时间,这个师已经秘密抵达四女寺河下游,大山街以西的严务一线。

以两个团沿四女寺河故道两翼展开,准备对一百二十师团撤退的兵力实施两面夹击。配属了一个高射机枪连的一个加强营,则部署在严务以南马颊河沿岸。防止这个一百二十师团,在向**围受挫之后,转向南面强渡马颊河逃窜。

以剩余的两个营加强一个一零七火箭炮连,一个重迫击炮连,并两门七五山炮。则在一百二十师团主力进抵严家务之后,迅速的抢占东三里、李营切断其后路。在严家至东三里一线,给一百二十师团来一个四面合围。

当然已经知晓一百二十师团整个撤退计划的陶净非,也不会让宁陵至庆云境内的一百二十师团,太过于轻松就撤到严家一线。由他亲自指挥向着一一五师团正面压过去的那个师,三个所属步兵团中的一个,在全线压上的时候,直指被柳川真一留下收尾的,位于黄夹镇一线的二百五十九联队。

陶净非的心思很明确,整个德州以东战场目前的残存日军数量,还用不到自己的两个建制完整的步兵师,全部投入到某一个方向。无论是一一五师团,还是一百二十师团,在原有部队还有一定战斗力的情况之下,都用不到自己的倾力投入。

尤其打一百二十师团残兵败将的伏击,一口气出动两个师,这一点在陶净非看来,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哦了。在综合分析了一下两个师团残存兵力数量,以及整个战场的态势后,陶净非还是决定兵分两路。

一个师在一百二十师团撤退路线上设伏,负责解决一百二十师团两个联队。另外一个师则配合宁津至乐陵一线战场上,原有的参战部队,对一一五师团和一百二十师团之二五九联队,实施彻底的围歼。

多种心思并存的柳川真一中将,一封电报为自己一百二十师团残部,购买了一张去地狱的特快专程车票。而杉浦英吉中将以及一一五师团部的突然遇袭,则给本就已经在苦撑的一一五师团,带来了更加致命的影响。

被打烂了大脑的一一五师团,在师团部被打掉失去了整体指挥后,全线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再加上当面抗联不断采取的反击战术,牵制其无法顺利撤退。本来就已经处在强弩之末的各部,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

最关键的是内山英太郎中将那封最新的,催促一一五师团加快撤退速度的命令,杉浦英吉中将刚刚接收到,还未来得及向下传达,更还未来得及制定一个详细的撤退计划,师团部就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偷袭他师团部的抗联部队,采取了快打快撤的战术。在拿到所需要的东西之后,炸掉了一一五师团部所有的通讯设备之后快速的撤离。等到临近的八十五旅团派出的兵力赶到之后,整个一一五师团部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再无一个活人。

这道命令跟随着他的师团部,一起去见了他们的天照大神。直接造成了下面的部队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在陶净非指挥的部队压过来的时候,还在按照第一道命令,在拼命的试图摆脱与自己纠缠过紧的当面抗联部队,而在异常缓慢的收缩兵力。

没办法与当面抗联部队纠缠的,比一百二十师团还要紧的一一五师团,想要撤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两军之间整个阵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军就像两个摔跤手一样,死死的抱在一起,谁想脱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论起处境来说,一一五师团的实际情况,比一百二十师团还要差。一百二十师团虽说与当面抗联部队,也一样呈犬牙状交错。但是整体的元气还是比较完整的,纵深阵地还控制在自己手中。最起码各个联队的作战体系,还保持着大致的完整。

而宁津一线的一一五师团,因为正处在整个德州以东战场与德州之间的连接部,位置远比一百二十师团关键。则从此次反攻作战一开始,就碰上了一个硬茬子。其当面与之对抗的抗联的一个加强师,始终不断的以顽强的防御和不断的战术反击,与一一五师团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

两军在西起四女寺河上游的朱道口,东至茨头堡一线几十公里的战场上你来我往,厮杀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一百二十师团。近一个月的激战之中,其整个战线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相对于乐陵战场的一百二十师团,他们遭遇的对手更加的难缠。

你正面进攻,我就侧翼迂回。你两翼突击,我就中心开花。你发起集团冲锋,我就以炮火来一个直接覆盖。宁津战场上两军在战场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战术手段,能用上的几乎都用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