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五百零六章 头疼的李延平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五百零六章 头疼的李延平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尽管德国人并不习惯杨震搞出的在酒桌上谈事情的做法,但是至少不会被绕的七晕八素之后,才搞清楚对手的目的.观念上也要比其他中国人好接触。对于杨震这个家伙,德国人可谓对他是又爱又恨。就连德国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是爱他多一些,还是恨他更多一些。

虽说此行付出的代价大了一些,建立的外交级别低了一些。但是此行毕竟与除了苏联之外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新中国政府,在杨震的鼓动之下,也同意将西德马克作为仅次卢布和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并将储备的数量,排在了法国法郎和英镑之上。

贷款的数额虽说大了一些,但也并非是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的西德经济无法承受的。而且很多项目,中国政府也是以现金的形势支付的。最根本的是,通过此次谈判西德人顺利的打开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现在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市场。

西德政府相信,这次谈判的目的虽说没有完全达成,付出的代价也远远的超过预期。但是获得的收获也并不算小。毕竟六七亿人口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所以尽管对杨震恨得咬牙切齿,德国人对这些所谓的一揽子协议也就默认了。

而在此次谈判之后,中国与西德在外交关系上虽说只是一般,但是在经济上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西德也超过当时的法国,成为中国获得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的一个主要来源渠道。答应提供奖学金的西德多所大学,也超过法国成为中国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

甚至还在谈判完成几年之后,主动的转让了德国人从英国人手获得斯贝发动机技术,以及英国先进的燃气轮机生产技术和全套图纸。当然这些玩意,还是需要中国人支付两千万美元外汇的。

这件事情还造成另外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就是杨震这个对德首席谈判代表,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各国的名声,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德国人的惨重损失,给他们带来的印象简直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

这些国家在对华经济、外交谈判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以杨震这个家伙为谈判对手,甚至公开点名不希望杨震这个德国人眼中的流氓和恶棍参加。在接待杨震作为中国代表来访的时候,也对他是百般的提防。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在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还不是此时杨震能够想到的。现在只是想用德国装备弥补自身军工生产能力上不足,以及使用德国战俘还改变抗联部队技术维修保障人员缺乏问题的杨震,可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去预见这些事情。

对于杨震来说这些物资和装备,只是缓解了燃眉之急并不是长远的打算。眼下更多的将心思放在苏联人身上的杨震,思路和想法可不单单是抗战这几年。应急归应急,但是思路不能只局限在眼前。

他是想通过引进一批优秀火炮缓解燃眉之急的情况之下,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先进火炮生产能力,并引进一批性能优良的火炮。而不是只停留在仿制几门落后的小山野炮,这样一个极其初级的阶段。

因为他很清楚作为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中国的军事装备不可能只靠引进和购买。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完整工业体系,哪怕是这个工业体系稍微落后一些,但是也必须要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要。

他绝对不希望现在的抗联,以及未来几年后建立的新中国,走上国民政府只能靠买的老路。更不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工业起步,尤其是军事工业起步,再付出自己所知道历史那么沉重的代价,以及在几十年之内只能仿制人家已经落后的产品。

zls三型加农炮倒是无所谓,随着坦克装甲车辆的性能提高,这种火炮实际在二战结束就落伍了。作为火力支援,威力也无法满足需要。大多数的时间都转行回到它的老本行,作为队属直瞄火炮使用。

但是m三零这种性能优异的一二二榴弹炮,却是使用寿命相当的长。直到二十多年后,除了体重之外,技术指标还没有明显落后。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是很多小国或是穷国的当家主力火炮。

所以对于杨震来说,m三零榴弹炮,以及随后出现的d一型一五二榴弹炮和d四四式八十五毫米口径加农炮,是他势在必得的装备。这是关系到整个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之内陆军装备的发展,而不单单是为了眼下缓解燃眉之急。

只是看着眼前的李延平和郭邴勋,杨震却摇了摇头。这些事情自己只能深埋在心底,就是连面前这两个事业上的最亲密助手都不能说。如果连面前这二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自己,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理解自己?

李延平他知道,对自己无原则的信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自己做的这些他也许不会理解,但是也会支持的。至于郭邴勋那里,虽然也许不会最终想通,但是也不会不执行自己的建议。但杨震不希望郭炳勋心中,因为这件事情留有什么隔阂。

勉强做通了这二位搭档的工作,原本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杨震,还没有等他将刚喝进嘴里的水咽下去,李延平的下一事情差点没有让他当场喷出来。听完李延平为了缓解情绪,当笑话说出来的事情。放下手中的杯子,饶是再尊重这些知识分子,杨震也不由的说了一句乱弹琴。

只是这个事情,不是杨震发火能够解决得了的。面对着引发这次事件的发起人,杨震也无法发这个火。而这件事情,却显得很棘手。不处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处理,则根本就不现实。

其实这件事情倒不是太复杂,只是引发事件的那些发起人有些难以摆平而已。如果置之不理的话,其实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杨震有些担心,真的置之不理的话,恐怕会伤部分来到根据地内知识分子的人心。

毕竟这二位,在国内的学术界,尤其是在西南联大的声望,还是相当高的。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可能会落得一个不重视知识分子的名声。这反倒是会影响抗联,乃至中央在文化界的名誉。

整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两位为了妻子的肺病,从重庆赶来东北。此时正在根据地治疗,并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基建工程管理处担任顾问兼总设计师,号称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那两位国内建筑界大家的夫妇,已经几次找到军区政治部,强烈的要求见杨震或是李延平这两位抗联最高军政主官。

在负责接待的军区政治部那位项主任,实在摆不平这二位的情况之下,鉴于此二人在国内学术界的重大影响。此刻已经忙的焦头烂额的李延平,无奈之下也只能抽出时间专门接待这二位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在这个关键时刻非要见自己或是杨震的夫妇。

没有办法,这二位联络了一批到根据地内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与这二位关系密切的西南联大出身的知识分子,一起对军区政治部施加压力。他们两个倒是无所谓,但是大批知识分子一起来,可就不能不重视了。

等见到这二位的时候,这二位提出的要求,差点没有把李延平给气的吐血了。这两位对古建筑几乎痴迷到疯狂地步的两位大家,在从哈尔滨的报纸上报出的战报上,得知抗联目前在西满的主战场,就在巴林左右旗以及林西境内之后,再三要求来林西战场。

至于让这二位不惜冒着战火硝烟到西满战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要亲自来看看位于巴林左旗的辽代上京遗址,以及巴林左旗境内的辽祖陵,巴林右旗境内的辽代永庆陵,以及目前作为西满主战场内各蒙古盟旗境内的各个王爷府、喇嘛庙和各种寺院是否受到了损害。

除了要求来林西战场实地考察之外,这二位还向接待他们的抗联政委李延平再三提出,要求在西满战场作战的部队,一定要注意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作战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这些古建筑,绝对不能让这些古建筑毁灭在两军的战火之下。

那位梁思成先生倒是还冷静一些,但那位经过治疗病情已经大为好转,身为建筑师兼文学家的林徽因女士态度却是异常的坚决。在与李延平会面的时候,坚决要求抗联在军事行动之中,必须要避开西满境内的所有的古建筑以及辽代上京遗址和辽代帝王陵。

在李延平压根就无法给予答复的情况之下,这二位几乎是李延平走哪就跟到哪里。就连李延平与苏军代表谈判的时候也跟在身后,就在会议室外边等着。甚至就连上厕所,都要在外边守着。

如果不是李延平的爱人通情达理,换了别人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大美女整天跟在身后,恐怕这家里早就鸡飞蛋打了。不过尽管家里没有鸡飞狗跳,但是这二位的行动,却也搞的李延平头大如斗。

而李延平又下令不许对这二位先生动粗,整个抗**部的警卫人员,也对这二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硬是无可奈何。打不得、骂不得,关起来就更不行了。只能任由这二位整天比李延平警卫员还尽心的家伙,跟在李延平的身后寸步不离,却是无可奈何。甚至这次李延平来双城,还是想尽办法才摆脱。

开玩笑,前指是什么地方?是此次会战全军的中枢神经,必须要进行严格保密的地方。除了抗联之中纵队以上级别,以及从事保卫、情报等特殊工作的干部,就连师一级的干部都很少有人知道数十万大军的总指挥部,就在双城这个不大县城外的一个地主大宅子里面。

要是让这二位跟来,整个抗联还有什么秘密可保?无奈之下,李延平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找借口才摆脱了这二位的跟随。但是这问题必须得解决,否则他的工作可要大受影响。这二位尤其是那位林徽因女士的韧劲,着实让他头疼异常,甚至简直可以用避如蛇蝎来形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