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场上的两个意外

在眼下抗联主力部队团属主要支援火炮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还没有大量配发部队的时候,缴获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曾经时抗联团级主要支援火炮.曾经在之前的战斗中,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战绩。

虽然在今年年初,抗联以仿制和改进的苏制m三八式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全部替代九二步兵炮作为团属支援火炮之后,九二式步兵炮已经全部退出一线主力部队。但是毕竟换装的时间还不长,部队对于这种火炮还是相当熟悉的。

而在重迫击炮生产数量还不足的情况之下,到现在这种日制轻便步兵炮还是地方部队,或是由战前才由地方部队升级组建的第三批各师部队,团一级部队的主力当家火炮。只不过现在头两批组建的主力部队,尤其是第一批组建的各师部队之中,已经被仿制的苏式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替换。

三师是第一批组建的老主力部队,原有装备的九二步兵炮已经全部更换为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作为原来的团属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而作为第二批组建主力师的十八师,则压根就没有装备过九二步兵炮,团级炮兵全部都是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

作为曾经的团一级的主要当家压制火炮,之前主要参战的三师部队对九二步兵炮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熟悉。而十八师也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在地方武装的时候,也使用过这种日制轻便步兵炮。

但这才换装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原来使用九二步兵炮的经验丢光了。这些九二步兵炮如果能充分的运用,在无后坐力炮无法下发到每一个步兵排的情况之下。跟随一线攻击部队运动作为直瞄火力使用,或是摧毁日军位于反斜面的反坦克火炮阵地,为坦克打开通道,还是可以发挥相当作用的。

虽说威力不足,无法啃动那些永备和半永备工事。但是对于那些数量众多,主要还是土木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厚度,远不如永备工事那么坚固的明暗堡,却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就算是嫌九二步兵炮还是有些笨重,那么用缴获的日军火炮清扫雷区总该可以吧。

而且在日军地堡数量极多,作为掩护火力的十四毫米机枪数量不足,无法平均分配给一线攻击部队使用的情况之下。同样缴获的日军二十毫米反坦克机关炮就在那里扔着,不知道运用。只是一个劲的向上级要求,加强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作为远程掩护火力。

对于在雷区打开通道的手段过于呆板,还是采取工兵一点点排雷或是用炮火扫雷的战术。在前沿攻击部队急需八二和六零迫击炮火力支援的情况之下,却将大量的炮弹都lang费在扫雷上。

各级指挥员在已经明知此次作战为无后方穿插作战,补充弹药在十八师团已经出动切断自己后路的情况之下只能依靠补给。却宁愿使用补充弹药相对困难的制式装备,也不愿意将这些缴获的,弹药还相对充足的武器投入战场。

仅仅在巴彦塔拉一线,参战的三师就缴获了上千发九二步兵炮弹,至于九七式二十毫米步兵炮和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炮弹更是堆积如山。虽然没有经过详细的清点,但是按照日军装备配备的数量来,至少在两千发左右。

这些已经失去主人的弹药几乎散布在整个巴彦塔拉战场之上,而没有一个人去想着去收集一下运用到作战之中。更没有人想到,将这些轻便的武器作为支援火力,加强给一线攻击部队。

师属炮兵的身管火炮,团属炮兵的一二零重迫击炮也出现这种情况。在雷区白白的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用来扫雷,甚至影响到了部队攻击的同时,各个火箭炮部队却因为在这种战场环境之下发挥作用有限,而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炮弹。

的确,此战之中日军极其罕见的大规模使用地雷,在抗联出山之后与关东军作战之中,还是第一次遭遇过。一向不重视防御的日军,对地雷这种纯防御武器很是不重视。几乎没有配发制式的反步兵地雷,而其制式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使用的也极少。

这次直插通辽、开鲁一线遭遇到日军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各种地雷,与关东军已经交手多年的抗联还是第一次遭遇。但是通辽一线的日军使用的地雷之中,除了一部分是日军奉天兵工厂仿制的德式反步兵地雷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之外。相当一部分得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却是相当的简单的替代品。

在整个通辽战场上日军装备的很多反坦克地雷,压根就是将马口铁压制成盒子,然后安装上几公斤的梯恩梯炸药,在加上掷弹筒使用的**式榴弹上的瞬发引信,或是九七式手榴弹使用的碰撞式引信,还有一部分使用的是山炮弹上的触发引信改制成的简易地雷。

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将几枚**式榴弹捆成一捆,中间的一枚换上九七式碰撞式引信,埋在地上充当反坦克地雷。只是这些反坦克地雷,引信相当一部分并不可靠,而且杀伤性也不大。但是炸断坦克的履带,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至于反步兵地雷则更加简单,很多压根就是直接用罐头盒装上部分炸药,加上九八式手榴弹的拉发引信,或是安装上制作粗糙的压发引信。或是用九七式手榴弹,或是**式掷弹筒榴弹改装的。

日军布设的地雷数量虽多,但是埋设的花样与抗联相比还是相差太远,几乎没有埋设任何的诡类。相当一部分的地雷,压根就是装上引信之后丢在地上的,连覆盖上一层土作为伪装都没有。

按照陈翰章的判断,日军布置雷区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杀伤多少敌军,而是要迫使敌军尽可能长的时间暴露在后边的机枪和炮兵火力之下。也就是说,日军除了反坦克地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的真实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增大抗联攻击部队暴露在自己火力射程之内的时间。

至于真正的杀伤性武器,还是依靠轻重机枪和炮兵。也就是说日军只把地雷看做一种手段,而绝对不是一种杀伤性武器,否则除了反坦克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不会埋设的这么草率。

尽管这些日军地雷制作极其粗糙,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太可靠。但是却与那些核心永备工事,以及轻便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二十毫米步兵反坦克机关炮成了此次作战抗联突击最有威胁的装备。

不过这些制作简易的地雷数量虽然大,但是清扫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抗联使用仿制的苏式火焰喷射器,以及缴获的日制百式火焰喷射器一次喷射,可以打开三十米长的通道。

无论是什么地雷,都是扛不住一把火的。用火焰喷射器扫雷,是一个即省事又便捷的战术。而如果使用炸药或是爆破筒制造的爆破索,陈翰章判断使用六根爆破筒捆绑,一次就至少可以开辟出十米宽的通道。

即便这些爆破索无法彻底的摧毁地雷,但是使那些制作粗糙的引信失灵却是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制作和运用这些简易装备,对于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可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想的起来。

攻击部队在进攻之中,一旦遇到有着交叉机枪火力掩护的大面积雷区,就知道一个劲的呼叫后边炮火扫雷。不仅lang费了大量的炮弹,还直接影响部队的攻击效率,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对于陈翰章来说,此战之中日军部署的罕见大片的,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区的雷区只是一个意外。通辽一线日军反坦克炮和机枪的数量之多,也是一个让整个攻击部队相当意外的事情。通辽一线的日军机枪和反坦克武器的配备,远远超过了日军一个师团的编制。

其中日军九四式的三七速射炮的数量虽然不算多,没有超过日军野战师团编制数量太多。但是三七步兵平射炮,以及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的数量却出乎他的意料。仅仅从作为整个战场一个方向的巴彦塔拉一线缴获数量之多,就可以看得出日军配备的数量远远超过想象。

这几种威力并不强的反坦克火炮,虽说无法在正面击穿抗联经过改进的苏制坦克。但是从侧翼、后方抽冷子下手,却还是有相当威力的。尤其利用人工制造的土坡,在抗联坦克翻越露出最薄弱的底盘的时候,在近距离连续射击威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从侧后方向设计其在近距离之内,可以击穿装甲薄弱的发动机。

始终搞不清当面的日军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远远超过正常编制的反坦克武器的陈翰章。直到在巴彦塔拉一战结束后,俘获了日军一名大尉中队长,以及缴获了五门上边标着奉天兵工厂、一九三零字样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之后才解开这个谜团。

作为日军在西满对苏作战的纵深战略要地,在诺门罕一战之后为了对付苏联坦克集群。在自己生产的反坦克炮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要,最新式的一式速射炮生产缓慢,短时间之内无法大量配发部队的情况之下。

关东军除了在通辽境内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储备了相当多战备武器的装备及弹药储备库之外,将库存的,在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的东北军武器,主要是火炮和机枪调拨给通辽守备队一部分,作为库存和筑垒地域守备火力使用。

在关东军看来这些老式火炮虽然在射程与威力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在近距离上,作为步兵支援火炮使用,或是作为反坦克火炮使用还是威力可以的。一发沪造七十五毫米山炮弹,如果在近距离命中坦克,就算不能击毁,但震也把里面的乘员震死了。

尤其是其中缴获东北军仿制的十四年式七十七毫米野炮,威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其一万一千米的最大射程,甚至超过了日军制式三八式野炮。虽然缺乏制式的穿甲弹,但是其发射的普通榴弹,在近距离之内击毁苏军坦克完全可没有任何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