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敌情的新变化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敌情的新变化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只是眼下对于杨震还有执行空投任何的抗联航空兵来说,最困难的不是燃油和飞机,是用来空投物资的降落伞数量严重的不足.为了筹集降落伞,抗联甚至将所有飞行员所使用的逃生用的降落伞都收集起来。

为了保证飞行员在训练和飞行任务时候的安全,除了担负防空作战的部队之外,甚至新飞行员的培训都停了下来。开飞机这玩意不是开车,在空中一旦遭遇到什么危险,降落伞就是唯一的生命保障。

不带降落伞上天,谁能保障那些教练机在空中不出现任何的状况?为了保证教员和学员的安全,在降落伞全部被调拨给空运部队的情况之下,所有的教练课程只能暂时全部停下来。改为按照杨震所说的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办法,以地面训练为主。

即便是这样,降落伞的数量还是不足不说,质量也很难满足需要。空投人员的降落伞,与空投物资的降落伞,虽说在结构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这承重能力却是两码回事。人的体重,能和货物相比吗?

但是在自身缺乏制造原料的人造丝绸,产量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采取三个代替一个的办法,将这批人员降落伞他也投入空投之中。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管他是治疗什么的。

被搞的头疼之极的杨震,甚至违反自己的一贯原则与皮尔逊协商,他保证不中断对日空袭。但是要求美国人四二年三月之前,无路如何也要给抗联提供一万顶降落伞。其中三千具人员降落伞,七千具空投物资所使用的降落伞。

尽管杨震事后的行动,依旧只是维持在象征性的。但是这种无利不起早,先办事后收钱的做法。在他与美英苏三国打交道一贯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历来都是人货两清的情况之下,还是第一次这么做。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压力,杨震再三要求中央给各个根据地下命令,所有空投物资的降落伞一定要保存好。甚至为了保证这些降落伞不被损坏,有朝一日能够回收利用,杨震还为几个敌后根据地都空投了折伞员。专门保存和回收那些空投物资的降落伞,以便随时运回部队。

但在日军频繁的大扫荡之中,这些降落伞虽说回收了一部分,大部分还是最终损失掉。通过延安以及晋绥最终转运回根据地的降落伞,最终只有空投消耗的三分之一。除了燃油之外,降落伞是所有空投行动之中消耗最大的物资。

至于参加空投的上百架各种飞机,因为组织保障和护航得力,反倒是损失不大。所有参加行动的飞机,只有五架飞机因为机械故障、撞山损失,或是因为日军战斗机偷袭以及地面火力损失。

但是所有损失飞机的空勤员之中,除了一架c四七运输机撞山,机上人员全部牺牲之外。其余飞行员,到是全部被安全的营救。所有敌后根据地都在山区,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的高度都不低。

再加上为了避开扫荡的日军,空投又是主要在夜间进行。这么多架参加空投的飞机,在几乎没有夜视设备,又是在地形高度复杂地区,导航和目标指示设备,只有几个火堆的情况之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只有一架因为撞山而损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此次大规模的空投,直到四二年一月底华北几个敌后根据地,想办法寻找小块山间平原修建了几个简易机场。在轻载的情况之下,抗联的d四七运输机可以直接降落卸货,空投成了一种替补方式才逐渐的减弱。

以及到了二月末在前线对峙地区形势出现变化,华北方面军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了北面,大规模的扫荡逐步的停止,华北的形势有所好转,抗联才略微得以喘息。而所有空投和空运行动,整整持续到三月份,整个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夕才最终完全停止。

这次的空投和空运,尽管消耗了大量的油料,也承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在杨震看来,其收获更加的巨大。不仅有利的支持了华北部队在残酷的环境之中支撑下来,使得抗联下一阶段作战在内外长城一线,保证了几个可靠的战略和战术支撑点。

尤其是靠近内外长城一线的晋察冀军区北岳区和平西区,这两块根据地虽然被日伪军大扫荡压缩的厉害,但是能够坚持下来,对抗联下一步的作战会起到很大的战术配合作用。而且通过此次空投,抗联与敌后几大根据地,都建立了直接的无线电联系。

最关键的是通过此次长时间,大规模的空投和空运,锻炼了航空兵的大规模战场组织保障能力以及复杂地形的空投物资补给能力,奠定航空兵从战术空军向战略空军发展的基础。同时通过对空运部队的护航,也锻炼和提高了战斗机部队的护航能力。相对于付出的代价,杨震认为获得的更多。

到二月中旬,随着华北根据地的形势好转。以及察东方向敌情的变化,以及为第二阶段会战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弹药和物资的调配已经全部展开,杨震将主要的精力又转回即将开始的这场会战之中。

根据敌情出现的新变化,杨震、郭炳勋、陈翰章,不断的在调整着作战方案。通过前线侦察,以及通过中央转来的情报。抗联已经得知日军在预定的突破地点,修建了大量的野战工事,并调集了大批的反坦克武器、野战重炮、装甲作战部队。

看着前线侦察部队转回的日军在察东修建筑垒地域的情报,尤其是侦察机拍摄的日军新修建筑垒地域的照片。陈翰章几乎一样就看出来,这是他在第一阶段会战时在通辽北遭遇的,曾经给负责突破的装甲二旅带来严重损失日军筑垒地域的加强和延长版。

只不过日军在察东地区修建的这个筑垒地域,面积更加的广大,纵深也更宽。同时雷区的面积,要比通辽那一战的筑垒地域要大的多。仅仅在多伦至正镶白旗正面地域,就发现了四处大面积的雷场。

中间不仅有反步兵地雷,还首次发现了日军制式反坦克地雷。而反坦克壕的数量和规模,也超过通辽方向的筑垒地域。最关键的是火力密度,远远不是通辽战役时候所遭遇的日军火力密度所能相比的。

仅仅目前已经查明的,日军部署的反坦克火力密度,几乎超过他在通辽战场遭遇的数量一倍。尤其是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数量,远远的超过当时通辽战场。这些还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实际的数量有可能要多的多。

面对着突破地域日军火力的增强,以及部署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陈翰章以当初在通辽战场上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多次反复的修改作战方案。侧翼迂回战术,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上只是根据日军纵深部署调整,进行一些微调。

关键是在正面对二十六师团所在筑垒地域的攻击,这才是陈翰章方案调整的重中之重。但几次修改出来的结果,却总是无法让自己满意。通辽作战对陈翰章来说,相对惨重的教训,让陈翰章在最终方案敲定上显得很犹豫。

为了拿出最好和最稳妥的作战方案,陈翰章自二月中旬开始,数次冒险前往察东两军对峙地区亲自查看日军部署调整情况。并在杨震的批准之下动用部分重炮和轰炸机,对察东地区日军修建的筑垒地域实施多次的火力侦察和破坏行动。

但多次火力侦察的结果,却并不能让他满意。除了查明日军在察东地区部署的高射炮数量,远远超过之前历次会战这个结果之外,最多也就证明了日军战场工事的抢修能力相当的强。至于其他的,所获寥寥无几。

日军在抗联实施火力侦察的时候,为了做到最大的保密,宁肯被动的挨炮也不进行任何的还击。在步兵战地受到火力打击的时候,部署在纵深的重炮阵地一言不发。其所有的火力点,即便前沿部队发动试探性的攻击,但基本上只以步机枪进行还击。所有步兵炮以上的装备,一律保持沉默。

有限情报上显示,日军在察东部署了大量的火炮,尤其是重炮部队数量不少,而且还在陆续的调进之中。但眼下日军却摆出的这么一个死挺着挨打,也坚决不还手的架势,非但没有让陈翰章放松警惕,反倒是加深了他的顾虑。

再加上从二月中旬开始,平包线异常的忙碌。从北平、石门、天津开过来的日军军列密度越来越大。尽管受到抗联不断的空袭,但是日军铁路运输的力度并未明显的减弱。以陈翰章对日军的了解,这里面没有猫腻就怪了。

看着情绪多少有些急躁的陈翰章,杨震什么都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讲。在还要制定全局作战计划的情况之下,耐着性子与郭邴勋一同协助他研究突破方案。还专门调给他也一架美制轻型双发高级教练机,专门用于他去装甲兵训练基地对战术进行实践。

其实日军在这个方向调集了大量的反坦克火力,这并未出乎杨震的意料。作为突破方向的选择,地势平坦的察东远比察南地区,更加有利于坦克集群作战。尤其是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抗联已经实施过坦克长途奔袭作战的情况之下,日军不会不考虑改变战术。

考虑到察东的地形,以及抗联可能选择的突破口,以及采取的坦克集群战术,日军想要遏制住抗联向察西、绥东地区进攻,那么短时间之内尽最大努力的增强反坦克火力,是日军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日军的一贯反应速度来说,这个变化并不足为奇。虽说日军在装备调整上,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其战略眼光也过于狭窄和偏执。但这并不能说明日军真的一点看不出战场上暴露的问题来,一点也不知道变通。死抱着过去的经验,一条路走到黑。虽说大的方面调整是不太可能,但是在某些局部问题上,进行一些微调还是会进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