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问题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问题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对于陶净非来说,这些海河沿岸的防空火力群,只要能敲掉的还是要尽可能的打掉。因为这些阵地不仅能够对空中进行火力封锁,对地射击一样杀伤力惊人。在抗联航空兵撤出战场之后,这些高射炮群和高射机枪群,调转自己的枪炮口,也加入了日军战场火力支援群。

在作战之中同样给抗联的攻击部队,带来不小的损失。如果能敲掉主要攻击方向的日军高射火力点,也可以减轻一线作战部队的压力。不过陶净非在给该部的命令上,也再三强调只能使用单炮直瞄精确射击,而不允许采取覆盖射击的战术。

抗联自己就是使用高射武器平射,支援地面作战的行家。自身装备的多种中小口径的高射武器,几乎每一次作战行动之中,在对地支援上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军这些平射的高射武器威胁,不用在战场上去用血换来代价,自己就已经清楚中间的利害。

所以这些高射武器群,必须要尽可能的清除掉。因为一门十三毫米高射机枪,或是一门双二十五毫米高射炮,就可以封锁一条上千米长的街道。而这种街道在天津城区之内,数量相当的有限,基本上都是攻击部队主要攻击路线。敲掉这些高射火力,可以减轻攻击部队的压力。

在调整完毕部署之后,陶净非没有经过任何的犹豫,立即展开新的攻势。但是无论在河东战场,还是河西战场。分散建制,并不意味着部队要彻底的全部打乱。如果彻底的分散攻击,部队将无任何的应变能力。

所以他要求两个方向,所有参战部队每个师,都要各留一个完整建制的团不要打散。一线作战各个部队,每个团也至少要保留一个完整的建制营。一线作战部队与二线作战部队之间的间距,不能拉的过大。

同时对金汤桥的部队不打乱建制,还是以营为作战建制,对金汤桥一线保持足够的压力。在保持向金汤桥一线的攻击部队,建制完整的同时。他给该部每一个连,都配备了两门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作为直瞄火力。所有的高射机枪和双二十三高射炮,也全部被他调进城参战。

除了原定向金汤桥一线进攻的部队之外,所有的坦克部队全部被以连为建制,下发给每一个团,攻击重点除了金汤桥之外,就是各部队作战范围内,已经暴露出来的日军炮兵阵地。他给坦克部队的指挥员命令就一句话,向着日军炮兵阵地所在位置见缝插针穿插。

陶净非给坦克部队下达的命令,就这么一句话。什么作战计划,作战范围统统都没有。当然还有一句话,就是我只要日军的炮兵阵地。不过考虑到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之下作战,对能不能有熟悉战场所在城市的向导相当的关键。

他给眼下聚集在自己指挥部内的,几十名天津地下党的工作人员。每人配发了一支冲锋枪,四个弹匣外加四枚手榴弹,突击学习了一下怎么开枪、投弹后。给每个人脑袋上扣了一顶钢盔,不管愿意不愿意,都给加强到一线作战部队充当向导。

搞的此刻在他指挥部内的天津地下工委书记,身边就剩下一个宣传部长、外加学委书记,和几个地下交通员。对于陶净非的这个做法,地方上的同志多次提出抗议。甚至那位书记得知杨震已经抵达海光寺后,多次要求与杨震见面以便交涉。

这位书记认为,天津地下工委现在已经动员了一大批熟悉天津情况的党团员,到抗联各个部队充当向导。留在海光寺抗联指挥部的这些人,都是天津地下党的骨干和各级干部。如果一旦损失过大,整个天津地下工委就相当于彻底的瘫痪了。

尤其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掌握着单线联系的秘密情报渠道。这其中不仅有日军的,有重庆方面和汪伪政权的。可以说整个天津地下工委,甚至晋察冀社会局的秘密关系和情报资源,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一旦出现大量的牺牲,那么就意味着很多的情报资源都要失去联系。

为了保证这些手中掌握着大量情报资源,以及统战关系的人员安全。当初抗联一打进天津市区,除了极个别联络不上的人员之外,天津地下工委第一时间,便将他们全部的撤了出来。不能不说天津地下工委,为了保护这批干部煞费苦心。

陶净非的举动,让这位大革命时期入党,久经考验、地下工作经验丰富,但并不知道抗联已经调整战术的老资格党员很是不满意。这算什么事情?已经想办法给你们调集了这么多向导,基本上满足你们每个攻击营,都配备了一到两名向导,你们怎么还嫌不够?难道真的要把天津地下工委所有人员,在此战之中一锅端了才能满足你们的需要。

只是对于这位党龄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大书记的抗议,杨震只是说了一声抱歉,并未制止陶净非的做法。因为杨震知道政委出身的陶净非,能下这么大的一个决心,说明他已经决定破釜沉舟了。

否则也不会在天津地下工委的同志,已经选派出这么多的向导,还依旧感觉到不够用。所以杨震除了说了几声抱歉,并表示会交待部队保护好这些人之外,并未对陶净非的做法给与任何的干涉。

尽管那位地下工委书记,外加时任天津地下工委学委书记,当年他在北平大学法学院读书的同班同学,怎么苦口婆心、晓以利害,杨震也没有吐这个口。对于杨震来说,没有什么比现在的天津战局更加重要。

不尽快解决天津的日军,按照眼下的战局再这么打下去,这平民的伤亡数字将会越来越大。而且一旦拥有大量轻工业的天津城一旦打烂,那么这个损失和代价也太大了。破坏容易,想要再建设就难了。

杨震替陶净非压住了阵脚,前边的陶净非则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着部署。虽然在重新部署的时候,陶净非进行了最周密的调整。但战术调整之后,究竟能打成什么样子,他的心中依旧没有底。整个天津城的这个八卦一样的城市结构,实在是让人头疼。

其实这次天津作战,从打响其实就一直让陶净非很是伤脑筋。外围作战虽说日军抵抗也相当的顽强,杨柳青、军粮城、小站、大沽口、北塘等各个要点,也是经过反复争夺才最终确定归属。但对于陶净非来说,这都并不是真正让他头疼的。

外围的战斗虽说也艰苦了一些,但是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巷战争夺相比,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正让他头疼的是进入巷战阶段之后,整个战斗的艰难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情报上的不足。

天津日军指挥官很狡猾,在城郊战斗的时候,虽说也反复争夺每一个要点。但是对于兵力的使用上,却始终牢牢掌握着一定的节奏。同时城内的炮火支援,也只动用了部分的炮兵,将地面炮兵的主力都隐藏起来。直到进入城区作战,其真正的炮兵实力才全部展现出来。

整个城区全部被日军炮兵,早就设置好了标尺。各个炮群都有自己固定的作战方向,再加上机动炮群的配合,让抗联各个方向的攻击部队,每向前进一步,都要遭受大量的炮火覆盖。与日军交手这么多年的陶净非,还是第一次遭遇到一个局部战场的日军,火力这么密集。

这还不是陶净非遭遇的最困难的事情,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情报上的缺失。从天津外围战斗打响一开始,日军便对天津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包括伪军和伪政府人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就连伪高官在内一律不许出城。

将城内的伪军所有高级指挥员,与伪政府的所有能够接触到军事问题的职员,全部集中到一处严加看管。所有的伪军与伪警察,则全部打乱建制,编入日军守城部队作战。别说活人不许出城,就是死人也不许出城。

期间不管什么原因死亡的中国人,都不许出城下葬。尸体与棺木要么暂时存放在家里,要么送到天津日本人开设的火葬场火葬后带回家。反正就是一句话,不仅活人不许出城,死人也不允许出城。

日军封锁过于严密,导致城内的情报送不出来,城外的侦察人员根本进不去。天津地下党的多部秘密电台,又被日军宪兵队采取轮番停电,全市禁止销售电池而全部破坏,失去了与城外的所有联系。

直至战线已经推进到天津市区,但是对于天津的城防工事结构以及布防态势,抗联天津前线指挥部依旧掌握的一鳞半爪。就连天津日军的指挥部所在位置,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究竟藏在那里。

尽管抗联调动了相当多的情报技术部门参与作战,但始终未能锁定日军指挥部所在位置。因为自天津攻坚战打响后,原来联络频繁的日军天津指挥部,多部大功率无线电信号,就好像全部消失了一样。

十五瓦的电台倒是发现了十几部,但是分布范围几乎遍布整个天津城区,根本就无法确定那一个才是日军指挥部的位置所在。至于十五瓦以下的五瓦和两瓦的战术电台数量更多,很难查清楚究竟是日军什么级别指挥部使用的。

当进入市区后,各部队只能犹如盲人摸象一般摸着打。甚至战役发起之初,他指挥部所用的那几张天津城区地图,还都还是民用版本的。如果不是在海光寺战场,缴获了几张日军使用的天津城区军用地图,恐怕他连一张详细的天津城区地图都没有。

民用地图虽说也是地图,但与军用地图是两码回事。民用地图上所有的东西清晰度,与军用地图压根就没有办法相比。对于攻占天津这样的战役规模来说,这种准备工作无疑是相当不充分的。

像攻占天津这样的就连战术情报都不多,甚至可以说少的可怜的战役,也算是久经沙场的陶净非还是第一次碰到。在这种大量居民聚居的城市,像现在的这种乱仗,让他只能每一个部署调整,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下定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