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余、出奇不足

在此战之中,杨震给予了他的对手很高的评价.而他最新的对手,也在战后一样给予了他同样极高的评价。此战过后在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的冈村宁次心中,杨震的地位已经上升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头号劲敌。

此战过后,华北方面军丢掉了蒙疆驻屯军几乎所有的辖区,以及晋北战略重镇大同。其作战范围向北退缩到了军都山、桑干河一线,在山西境内退到了朔县以南地区。丢掉了归绥、包头、绥东以及整个察哈尔地区。

但华北方面军在苦战至于,最终也守住了华北大平原的门户以及冀东平原,外加上晋北朔县以南,同蒲线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使得抗联最终没有能够进入平津。并消除了抗联从西边,对华北平原地区的威胁。

而通过这次会战,曾经亲自坐镇张家口指挥的冈村宁次大将,也对抗联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他曾经私下与安达二十三中将做过评论,这支军队是帝国陆军罕见的强悍对手,关东军之前输的不冤枉。

冈村宁次认为无论是日俄战争期间的沙俄,眼下正在与支那内地与日军作战的重庆军,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队。这支军队除了在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突击方面,还略微显得有些稚嫩之外。

在战场上无论是组织之严密,还是战略、战术之巧妙,以及悍不畏死的决心之心,都远远超过了日军眼下正在作战的其他对手。其地空火力配合与步炮火力配合,以及步坦配合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帝国陆军。

即便是在装甲集群突击的战术运用和组织上,多少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去对坦克运用也在帝国陆军之上。他们没有像帝国陆军那样,将坦克分别配备给各个师团,而是与德国人一样采取了编成独立作战部队集中使用的办法。而这种战术正是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机动能力对于铁路依赖性比较大的日军最害怕的战术。

冈村宁次大将认为如果帝国在其身子骨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之前,不想办法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兵力,在战场上彻底的摧垮这支军队,并摧毁他们所谓的根据地。一旦让他们真正的做大,将会对帝国在支那的战略形成致命的威胁,帝国在支那战场上将会遭遇到惨重的失败。

任其发展下去,到时候丢的不仅仅是帝国主要工业基地的满洲,还有粮棉油供应基地的华北,以及战略要地平津。甚至是帝国在支那战场上浴血五年换来的目前战果,可能都会毁在这支军队手中。

最关键的是从战场上出现了英式坦克,再加上之前的美制飞机,冈村宁次已经相当敏锐的察觉到,抗联与美英已经达成了在远东及太平洋战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一旦美国人对其进行大举的军事援助,那么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更加增强他们的实力。

冈村宁次很清楚,与战术僵化、军队虚弱的重庆方面相比,这支军队无论是在战术还战略都远在其之上的军队,一旦获得大量的美英援助。那么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长起来,那样原本压力较小的支那战场,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扭转。

此战过后,这位冈村宁次大将成了日军所有将领之中,最鼓吹组建独立坦克师团,大规模扩编坦克部队编制的将领。也是最强烈要求日军研制新式坦克,增加具备反坦克能力的九零式野炮数量,以及研发新式大威力反坦克炮的将领。

只是可惜的是冈村宁次的报告,虽说在日军大本营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嘴张的过大,却没有那么好胃口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满足冈村宁次要求研制新式坦克,组建新式坦克师团,以及增加侵华日军反坦克炮编制的要求。

但在抗联的坦克威胁之下,日军大本营还是最终增加了华北方面军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编制。并重开了已经关闭的九零式野炮的生产线,为华北方面军增加了三个九零式野炮联队的编制。

至于日军研制装备并生产了可以抗联新式坦克抗衡的,装备了从德国搞来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的三式坦克,以及新式七十五毫米炮的四式坦克,还是四三年抗联大举入关之后,到四四年的事情了。

这两种坦克在战场上的确给抗联带来不少的麻烦,抗联接收的第一批美制m四坦克,就在与三式和四式坦克交手的时候遭受不小的损失。至于英制坦克和m三轻型坦克,损失的数量更大。

而日军优先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这两种新式坦克,也促使了美国人加大了对抗联的坦克援助。原来援助的主力m三坦克,逐渐被m四谢尔曼式中型坦克取代。其总数与之前半死不活的援助数量相比,也大幅度的增加。

但抗联真正与这两种坦克对抗的,尤其是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炮四式坦克对抗的,还是长身管的德制四号坦克和t三四坦克。特别是装备了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毫米四号坦克,成为日军新式坦克的杀手。

与专门反坦克炮改装来的四号坦克炮相比,日军四式坦克使用的野炮改装的坦克炮,性能明显差上一截。再加上四号坦克良好的观瞄系统,使得这两种名字几乎一样的坦克,在战场上较量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而这一切,是现在还在全力准备下一阶段会战的杨震还不清楚的。当第二天早上,陈翰章将一夜没睡琢磨出来的西进作战计划,拿到他的面前之后。杨震在仔细的看过一遍,却是给予了“魄力有余、出奇不足”八个字评价。

陈翰章在这份计划上,除了杨震原计划投入的装甲一师、装甲一旅之外,还动用了用英制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组成的两个独立装甲营。以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装甲营,配合两个步兵师从正面发起进攻。

围歼日军部署在察东的第二十六师团,并掩护向察南以及热南方向进攻部队的侧翼。同时阻击张家口一线可能增援的日军援军,以及牵制从晋北出击的日军援军。并从正面突破日军的防线,吸引日军注意力,保障侧翼迂回部队的向日军纵深发展。

而集中装甲一师加强两个骑兵旅外加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属一个全摩托化的步兵师组成装甲骑兵集群,沿着内外蒙边界实施大范围向日军纵深穿插,以及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主力从侧翼迂回日部署在察东的日军侧后,与正面突破的部队相配合,一举全歼察东日军。

同时以一部兵力,在突破正面防御之后,以一部兵力向归绥一线全速前进。在抵达集宁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以一个坦克团配合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抢占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至凉城一线,堵住晋北日军北上通道。一路以两个独立坦克营,外加一个骑兵旅最快的速度抢占归绥,完成总部的战略意图。

陈翰章的这个作战计划,底子正是他头一天与杨震说的那些。只不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在战略上的考虑也更加全面一些。陈翰章的着眼点,还是放在了以最快速度打垮二十六师团以及其身后日军肯定会部署的二线梯队上。而在陈翰章的计划之中,投入的装甲兵数量,要多于杨震原来的计划。

至于原来陈翰章提过的横穿阴山的想法,在这个作战计划上却未提一字。很明显,陈翰章对于装甲部队能不能横穿阴山,还有很大的顾虑。至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可以使大规模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道路。

阴山山脉横亘在整个战场的南北之间,整个地形是北坡平缓,南坡地形复杂而又险峻整个阴山山脉,南北走向的隘口虽说为数不少,但是这种地形对于坦克集群来说,能不能通过谁也不能保证。

在这种地形之下,集中大批量的装甲集群横穿整个阴山,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很难轻易下决心的。尤其是那里的地形对于抗联来说,是极其陌生的。而眼下这份地图,精确度也并不理想。

一旦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时候被山势阻挡住,哪怕就是行程被拖延上几天,那么对于整个战役的进行都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同时那里的地形,即便是履带车辆可以勉强行驶,但是对于轮式车辆来说,恐怕会难以行动。

抗联目前装备的所有野战油料补给车辆,全部都是轮式的。同时按照陈翰章的计划编入突击集群的步兵,也全部都是需要依赖摩托化开进。一旦离开轮式车辆,那么等于卸掉了步兵快速机动的大腿。

所以陈翰章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避开阴山而选择了阴山南麓较为狭窄的地域,明显就是不太想冒着这个风险。这也正是杨震评价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的原因。相对于杨震原本的想法,陈翰章的整个计划明显要保守的多。

而作为装甲兵司令员,对装甲兵运用战术已经有一定了解的陈翰章,除了避开阴山山脉之外,还是有些担心进行迂回穿插作战的坦克集群后路被切断。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失去补给,他的坦克集群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情况。

随同行动的油料车,只能短时间之内满足装甲集群的消耗。但是一旦长时间无法打通补给线,那么在油料耗光之后,等待突入日军纵深的坦克集群除了全部损失掉,基本上没有第二种可能。

尤其是迂回穿插装甲集群,面对的不仅仅是察西、绥中与绥东的日军,还有晋北随时可以出长城一线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增援部队。周边虽不能说强敌环视,但也绝对不轻松。一旦进展被严重拖延,携行的油料又能支撑多少时间?至于空投,陈翰章很明显不想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并不是很牢固的补给方式上。

一旦油料耗尽,而后方补给线又迟迟无法打通,那么突入日军纵深的这支抗联装甲兵最精华的坦克装甲集群,会遭遇到的后果不难想象。这些都是他作为战役指挥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