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百零四章 调整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零四章 调整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06:10 来源:笔趣阁

接到欧阳吉善的这封电报,杨震气的差点没有把桌子拍碎.这个刘长顺他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已经再三下达命令,让他立即抽调一个师的兵力,迅速的抢占康保、尚义一线,向集宁方向增援。他却只派了一个团,到康保方向应付差事。

难道他认为他一个不过四千余人的加强团兵力,能够打垮一个虽说被调走两个步兵大队,但是基本力量还在。总兵力还有五千余众,尚且有着坚固工事可以依托,并加强了大量炮兵的独立混成旅团?

还是他认为陈翰章那里两个步兵团,一个坦克团能够一边对抗周边日军四面围攻之下,夺取晋北重镇大同。他这么做,连应付差事都算不上。他刘长顺脑袋里面究竟是怎么想的?说他是鼠目寸光,都是好听的。

只是虽说被刘长顺的阳奉阴违,搞的火冒三丈,但杨震却随即冷静了下来。他没有立即调杜开山接替刘长顺,只是让人立即将杜开山找来,将欧阳吉善的电报交给他之后,并没有在理会杜开山。

杨震现在还没有心思去与杜开山谈话,让他立即就走马上任。现在对于杨震看来说最重要的是,该怎么就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调整陈翰章所部的计划。以免易良品的部队,陷入大同坚城之下,拖延整个战局的发展,将主动权拱手交给日军。

刘长顺的这么一耽搁,他这个距离整个绥南战场最近的可增援的力量,却是最后展开的行动。如果刘长顺现在就开始行动的话,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抵达。虽然欧阳吉善与王明贵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弥补手段,但丢掉的时间已经很难在挽回了。

根据目前预定的援军,很可能不会在自己预计时间之内抵达的情况,杨震对调整迂回部队的作战计划做了一定的调整。命令陈翰章立即调整部署,让易良品不要在集宁继续与日军死顶。封锁住集宁向东增援的道路,让开南面的出口,放开集宁日军撤往丰镇的道路。

如果日军六十九师团在东进已经不成的情况之下,选择南撤丰镇,先打垮丰镇的陈翰章,与大同一线的日军重新取得联络。那么集中他与易良品两部的有生力量,利用自己机械化骑兵部队行动速度快的优势,采取两面夹击的战术,在集宁至丰镇的沿途打一场歼灭战。

或是不必等待西线正面战场增援兵力,完全抵达集宁战场参战。在增援部队抵达兴和一线之后,直接让开东面的包围让其东进。以易良品所部可以配合增援部队,在野战之中将其彻底的歼灭。

在眼下集宁城区,在六十九师团主力进入城内的情况之下,已经汇集了大量日军。再加上集宁的城墙,并不比大同差到哪里去。而抗联在整个绥南战场兵力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攻城作战的前提之下。与日军打一场很可能陷入胶着的攻坚战,并不符合目前抗联的利益。

无论援军什么时候到,都尽可能的避免攻坚作战,这是杨震一贯的思路。杨震叮嘱陈翰章,要多想想办法调动日军出城,利用坦克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冲击力,在野战之中歼灭这个六十九师团。对整个绥南战局来说,目前更加的有利。

利用装甲集群的冲击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吃掉这个六十九师团。以便能够尽快的稳定整个绥南的战局,使得部队能够腾出手来,或是快速的南下增援,眼下正在大同外围苦战的穆长秋。或是向东直插绥东战场的身后,完成对一一零师团的合围,彻底的解决绥东战局。

同时杨震告诉陈翰章,挺进军从察南战场增援的一个主力师外加一个旅正在兼程西进。这两支部队抵达之后,将直接增援大同战场。同时总部将进一步加强,航空兵在绥南、晋北的参战力度。

但是在增援部队抵达兴和之前,绝对不能允许六十九师团东进。因为一旦六十九师团抵达兴和,向东北方向可以增援一一零师团。向集宁以东的兴和方向,可以直接包抄察南战场的侧翼。

西线正面战场,有五个师的兵力,暂时倒是不用担心。但如果这个六十九师师团抵达兴和,就可以与张家口一线的日军直接取得联系。如果他们的进攻方向不是向东的尚义,而是沿着外长城一线直插张北,那么整个察南战场的侧翼将会完全暴露。

在给陈翰章下达完毕调整命令之后,杨震又亲笔起草了一封给欧阳吉善的电报。在电报上,杨震又给欧阳吉善发了一封回电。而在电报上,杨震除了特例两个字之外,什么都没有说。

也就是说,杨震对欧阳吉善与王明贵,未经过军事主官同意,私下的这种调整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因为杨震很清楚,如果短时间之内不能给康保一线增加援军,那么康保一线只能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攻势。而康保一线能否得手,直接关系到增援绥南战场的速度和效率。

欧阳吉善与王明贵两个人,采取的这种弥补办法,虽然有些不符合条例、条令,但是他们也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刘长顺已经不适合继续指挥西线正面作战。

在将给欧阳吉善的电报发出去之后,杨震才将杜开山找来询问他,如果总部调他去西线接替刘长顺。眼下的战局,他该怎么去处理?对战局的后续发展,他又有什么打算?这几天的时间,杨震认为已经够杜开山考虑清楚的了。

面对着杨震眼中锐利的目光,杜开山犹豫了一下之后道:“一号,从目前来看,欧阳吉善和王明贵的做法,虽然违反了我们的规定,但是这也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够采取的弥补手段了。就政委和参谋长的职责来说,他们做的相当不错了。”

“老刘的想法,虽说有些这个固执,也有些缺乏大局观。但是站在他的位置上,也不能说全都是错的。围歼二十六师团,并将一一零师团彻底的合围,也的确是整个西线战局的重点所在。”

杜开山还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的话头便被杨震直接给打断:“我不是问你对欧阳吉善和王明贵的做法,你也不用为刘长顺辩解。我问你的是,以你的观点,现在西线战局该怎么处理。不要给我耍滑头,不要怕得罪人。”

杨震的话,让杜开山一愣。在提到刘长顺的时候,一号口中的冷淡让他吓了一大跳。他知道,从今以后刘长顺恐怕要被彻底的打入冷宫了。至少从现在开始,他不会再出现在战场上。

早在接到欧阳吉善的电报后,杜开山就明白的看出了,刘长顺只调一个加强团至康保,是在糊弄总部和一号。杜开山就已经猜出来,刘长顺恐怕要糟糕。因为不仅仅一号这么个性鲜明的主官,很难容忍下级这么做。

就算换了任何一个人,只要但凡不是那种徒有虚名,指挥不动下面部队对部队,能对部队控制严密一些的军事主官。哪怕就是那些军阀,也绝对不能容忍自己部下的那些做法。更何况,是在组织严密的抗联之中?

所以他才想着为刘长顺辩解几句,尽可能的为刘长顺争取一下。毕竟大家都是一同从日军细菌战基地冲出来的老兄弟,刘长顺作为西线正面战场的军事主官,这么做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但一号直接打断了自己的话头,明显不想听任何为刘长顺辩解的话,他知道一号这是动了真怒了。就算一号再念及旧情,但这种除了叛变之外,已经触及一号底线的行为,也是一号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按照一号眼下的态度,调回北满之后,刘长顺能在总部挂一个副参谋长的虚职,恐怕就已经不错的结果了。搞不好一撸到底,都未尝没有可能。想到这里,杜开山心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也就打消了继续为刘长顺辩解的想法。

想了想杜开山道:“一号,其实您刚刚的部署我听到了。我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正是按照您已经制定的计划实施。但是有一点,我想还是要注意一下的。山西的第一军有三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一个三十六步兵联队和一个汾西支队。”

“即便是第一军大部分的兵力,还要控制山西其他的地方,还要保证同蒲线和正太线的安全。但我认为他们至少还可以再抽调出一个师团来,甚至在短时间之内,还可以在抽调一个独立混成旅团。”

“同时山西境内与华北腹地的日军,有正太铁路可以让日军随时快速的增援山西战场。也就是说,如果一旦我军向大同方向投入重兵,整个华北战场的焦点,将会集中在察南和晋北两地。”

“当然,这两个战场其实是一个战场。相对于绥远,华北方面军以及日军大本营,是绝对不会放弃察南以及晋北的。察南是京津地区的门户,而晋北除了是山西的门户,更是对河北平原的俯视点。”

“一旦晋北有失,山西便很难守住。山西守不住,我军便可随时可以越过太行山,直插河北平原。虽说太行山的山势走向,远比东北的山区要险峻的多,自古以来便是河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但作为中国自古以来东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太行山有众多的隘口可供我们利用。而且整个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山脉,又都是华北我军的主要根据地。我们翻越太行山作战,几乎是等于在内线作战。”

“这一点,我们很清楚,日军更加清楚。所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晋北,乃至山西天险。当年川军出川作战,第一个战场便是二战区。虽然没有去过晋北,但是对于山西的地形和地势,我还是很了解的,那真的是表里河山。”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占领晋北,直接威胁到整个山西。如果占领山西,那么河南、河北,乃至山东都会受到我军的威胁。也就说,相对于现在小步快跑,稳扎稳打的察南战场,我们抢占大同的这一手,让日军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