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

说到这里,杨震摇了摇头点了点地图上的敌我态势:“此战,我军在晋北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所有参战各部,都经过长时间的苦战。尤其是参加大同战役的部队,伤亡数字都不轻。”

“现在晋北参战部队无一满编,伤亡最轻的也在八成。最重的一个师,现有的兵力只有满编时候的百分之六十。即便加上杜开山所部南下的一个师,表面看是六个半步兵师,一个坦克师外加三个骑兵旅、一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兵力与装备、火力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但实际上除去伤亡数字,现有兵力步兵能有四个师,就已经是极限了。骑兵和装甲兵,又都不擅长于山地作战。但偏偏整个战场,又都是以山地为主。公路有限不说,而且大多数都破破烂烂。整个山西战场,主要依靠的还是步兵。”

“在还要分出部分兵力,清剿察哈尔、绥远残敌,以及留下固守后方的部队情况之下。实际上没有关内部队的配合,我军以现有的兵力,很难保证晋北战场的绝对控制权。日军在晋东北的一个师团再加上两个旅团,我军除非不要防御纵深,在兵力上所占据优势并不明显。”

“如果再加上日军在晋冀两省交界处的二十一师团、十五师团一部,以及太原城下的三十二师团、四十一师团一部,我军的总兵力相加,在可调动的数量方面,还要少于我们当面的日军。虽然火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大口径火炮方面,我军的优势并不明显。”

“我军最明显的方面,就是在坦克方面。但是山西的地形,却恰恰不适合大量使用装甲力量作战。关内轻装部队,现在是我们最急需的。尤其是山地战方面,我们急需关内兄弟部队的配合。”

“这晋北,甚至是山西境内的山山水水、地理民情,都在他们的心中。我们人生地不熟,离开关内兄弟部队的配合作战,我们自身恐怕难以支撑。老郭,冈村宁次在这个关口将打击的重点放在山西各个敌后根据地上,才是对我们真正的釜底抽薪。”

“如果日军真的反过来,跟我们玩上这一手围魏救赵的,才是我们最头疼的。老郭,会围魏救赵的不单单是我们。冈村宁次的这个中国通,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没有了关内部队的支援,单靠我们自身的实力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解决问题。”

“我现在最担心的不单单是日军反过来给我们来一手围魏救赵,更担心的是日军这个左间支队在神池与宁武之间只是一个幌子,而真正的兵力已经秘密调往兴县。围攻晋绥边区与晋绥军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并寻找机会进攻陕北,攻取我军最致命的软肋。”

“晋绥军区的主力,之前还在包头作战。虽然我军正在陆续的抢运,但是在铁路只通到大同的情况之下,从大同向晋西北全线展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晋绥军区主力正在陆续撤回晋西北,这一情况日军并不清楚。”

“按照他们分析,在眼下这个微妙的时刻,。我晋绥军区主力目前还在绥西地区,以保证我军对包头的控制。整个晋绥军区留守部队,在配合杨继财突袭太原战役之中损失也不轻。可以说现在的陕甘宁边区的防线大门,对于日军来说已经是打开。”

“而陕北现有的兵力,除了要应对南部的重庆方面中央军的压迫之外,相当一部分兵力,在战前已经调往晋绥军区。现有的兵力,能放到河防上的并不多。整个陕甘宁边区,现在兵力空虚的紧。”

“如果日军从兴县、柳林强渡黄河,直扑我陕甘宁边区。那么为了保卫中央的安全,我军势必要倾巢出动南下救援。这样一来,日军不仅可以依靠沿途有利地形不断的截击我军,还可以在切断我军补给线之后,调动兵力将我军合围在晋西北。”

“从现在日军整体部署上来看,未必没有这种可能。三十二师团在杨继财已经撤回大同,晋东北日军已经全部部署到位的情况之下,却是迟迟不动,这无疑很不正常。就算该师团在我军轰炸之下损失惨重,但未必会丧失战斗力。可以说日军在太原一线,还有相当的实力。”

“在加上在临汾的四十一师团一部,在长治的三十六师团一部,主力虽说已经不在。但剩余的实力,再加上伪军的配合,抽调出一部兵力牵制住太行和太岳军区的部分兵力,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山西的伪军打硬仗不行,但是固守还是可以的。而且现在华北方面军又从伪治安军中抽调了一个集团,从山东抽调了原苏鲁战区投降日军的部队,改编的两个师,专门用来对付我敌后根据地。”

“这些人因为身份上的原因,打别人我不清楚,但是配合日军对我们作战方面,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手下留情。他们不像那些山西地方的伪军,因为自己的家人也在这里,有时候不敢做的太过分。”

“这帮王八蛋干别的不行,奶奶的配合日军与关东兄弟部队作战的时候很卖力,在战场上牵扯关内部队很大的精力。这些人可不是山西的那些地方伪军,都是受汪伪政府直接指挥的。装备虽说一般,但普遍战斗力要好于山西本地日军。”

“这些原重庆方面的杂牌军之中,有的老兵甚至从中原大战期间就当兵吃粮。番号和手中的枪来说,不过是他们一种谋生的手段。十几年的军阀混战,让这些人的军事素养很高。杂牌军出身的部队,军事素质不见得就真低。”

“日本人这个时候将他们调到山西,老郭,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待这个现象。这个时候日本人将这些伪军调到山西,恐怕就是担心启用山西本地的伪军会走漏消息。这些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伪军,之前可是没有少和山东部队有冲突。对我们敌后根据地,恐怕不会留情。”

对于杨震的这个分析,原来一直着重点在东北战场,对于整个西线投入的精力并不多的郭炳勋走到地图前,看着整个华北日军部署的态势沉思良久才道:“难道这个是冈村宁次现在摆出的这个态势,是在有意识的在引诱我军主动出击?”

“从眼下整个态势来看,如果左间支队的主力还在晋西北,日军虽说在两翼都部署了大量部队。但是总兵力数量相加,都不是很多。不过是一个师团,外加三个旅团的规模、。其一线作战兵力总数,也无法对我军形成太大的威胁。”

“一号,从目前我军与日军兵力对比来看。我军目前一个步兵师,在兵力和火力上并不逊色日军一个未配备加强部队的三单位师团。而且我军步兵师上下清一色的自动火力,各种小口径直瞄火力齐全。可以说在步兵武器方面,还要优于日军一个普通的作战师团。”

“自此次会战打响,我军与华北方面军交手已经并非一日。我军的战斗力和装备情况,他冈村宁次应该心里有数。他很清楚单靠在晋东南已经抵达的援军,最多只能分散我军部分兵力。”

“如果冈村宁次想要利用晋东北现有的兵力,吸引与分散我军在晋北的现有兵力。集中重兵,对我山西各个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以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将我军的兵力彻底的分散开来。”

“从日军几个师团如今部署的态势上来看,的确是有这个危险。但单凭日军调动到晋东北的这些援军,能够吸引住我军的注意力这不假。但冈村宁次他就不怕,在他们对我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的同时,我军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趁机将其抛出的诱饵一口吞下?”

“到时候他的兵力分散在山西我各个根据地内,被关内的兄弟部队拖在太行山、、北岳、五台山区。想救援他上哪去找援军?难道冈村宁次就这么大方,不顾其一个师团,两个旅团的死活?一号,您的这个设想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大胆了?”

“我的看法是日军形势这个部署的态势,一是因为补给线的原因,暂时无力在山西战场投入太多的兵力。眼下的形势已经与七七事变之初无法相比,日军的手伸的太长了。对中国战场,已经无力实施重点保障。”

“您也说过日军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其战略作战行动,后勤补给能力对铁路和水运的依赖性很大。日军作战的战术补给能力,很难在距离铁路线三百公里之外,长期坚持大兵团作战。”

“而在正太铁路和北同蒲铁路被毁严重,基本上已经无法动用。太原储备的粮食与弹药,又被杨继财一扫而空的情况之下。日军所有的补给物资,只能依靠外界运输。在整个山西通往外界的铁路瘫痪的情况之下,日军现有的公路运输能力,能满足这么多的兵力所需吗?”

“我认为日军目前摆出的这么一个态势,正是其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之下,一种无奈之举。也就是说眼下日军这种成锅型的态势,我感觉是在引诱我军主动出战。以日军的内线,对我军的外线,拉长我军的补给线,尽可能的缩短自己的补给线。”

“在其纵深的二线,也就是从太原至石门、正定一线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如果我军先打东线,他们部署在二线的兵力到是可以快速增援。如果我们先打西线,那么现在太原的三十二师团,也可以进行快速的增援。甚至利用我军外线作战的机会,从中路直插晋北。”

“从眼下的全局来看,冈村宁次如果趁机集中几个目前部署在外围的师团,对我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可能的确存在。但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可能性,我总是感觉不太大。因为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以关内部队的能力来说,短时间之内不可能见到效果。”

“如果在发起去年规模的扫荡,那么所需的时间,也是日军浪费不起的。战局瞬息万变,冈村宁次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自己主动开辟多线作战,分散自己的兵力。我认为日军摆出目前的这个态势,恐怕还是限于补给方面的困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