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十五章 冈村宁次的嗅觉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十五章 冈村宁次的嗅觉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06:10 来源:笔趣阁

面对着大量需要换装坦克炮的坦克,熊大缜亲自坐镇坦克和坦克炮生产厂,以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换装的需要。这也是杨震为何坚持要将战役发起的时间,尽可能的延后到四三年最后一个季度。

除了部队的扩编、整训之外,还有大量的装备需要改装和维修,以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毕竟都是二手货和三手货,德制装备还都是战利品,都需要大量的维修。尤其是德制坦克,需要维修量还相当的大。

不完成维修,这些浑身上下全部都是战伤的坦克,根本就无法发挥战斗力。而且德美苏英四国坦克型号,也导致了坦克炮和机枪口径繁多。尽可能的将其更换为同一口径,也可以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战斗力。

装备部与军工部门,被杨震催的是脚不沾地。而作训和编制部门,也一样被逼的脚打后脑勺。随着美援与苏联转交的德制坦克,以及英国人从中东淘汰的二手货抵达,调整着装甲部队的编制。

考虑到此次会战的重点方向已经转向了关内,在军委作战会议结束之后,杨震将装甲部队训练重点,集中到了快速突击的方向,以及复杂地形下作战和运动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坦克城镇作战方面的配合训练。

同时着重演练了两翼钳形对攻,分割合围的战术。尤其是步兵师与装甲师,相互配合的战略、战术,坦克的浅纵深穿插与大纵深穿插配合作战。整个四三年前三个季度,除了整训新兵以及调整装备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

所有的装甲部队,轮番拉到装甲兵合成训练基地,分别进行训练。各个装甲部队的各级干部,几乎是连轴转的忙个不停。夜晚要学习战略战术,白天要加强协同指挥作战训练,每个人恨不得一天最好有四十八小时。

各级干部被总部一周一小考,半月一大考的逼迫式的训练方式,都搞的异常紧张。这其中还要加着不断的装备调整,兵力配备调整。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忙的焦头烂额。杨震也知道这么逼着部队会搞的很疲惫,但是不逼怎么出成绩。

不仅是抗联的干部,就是来东北整训的关内部队,也被拉到各个训练基地,进行战术合成训练。而且相对于还有一些老底子的抗联部队来说,关内部队的训练量更大。为了保证训练计划顺利执行,中央命令各个根据地都调派一名副政委一级高级干部亲自坐镇。

在整个训练之中,杨震从苏联人那里搞来的德国战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掌握着这个世界最先进坦克战术的德**官,给予了抗联装甲部队相当大的帮助。进一步的完善了抗联的装甲战术,同时对营连排各级战术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改正。

经过大半年的疯狂整训,抗联的装甲兵战术,尤其是快速突破、地空火力配合,步坦协同战术,与四二年相比有了几乎是焕然一新的进步。如果之前自己摸索的战术协同方式,还有些不太系统的话。

那么在四三年,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最终实施了完善。当然抗联也不是全盘照搬德国人的装甲战术,在杨震的要求之下,调整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自身部队的特点与对手的不同。而德国人装甲兵工程技术人员,也手把手的带出了一大批的技术保障人员。

杨震调整了部队的训练方向,虽说没有将关东军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但还是将南满的关东军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可利用的情报不多,但有限的抗联大规模的训练装甲部队快速突击,以及抗联装甲部队在不断扩编的情报,依旧让梅津美治郎有些寝食难安。

他直觉的认为,抗联这是为彻底收复南满在做着准备。要不然美英两国给了他们那么多的坦克,他们怎么不调往关内战场,而是全部留在了东北。这不是针对自己,还能是对付谁的?

面对着抗联高悬在头上的装甲利剑,梅津美治郎除了想尽办法从日军大本营要来一批装甲部队之外,就是拼命的修建工事,加强反坦克火力的配置。同时重新大幅度的调整关东军的兵力配置,在容易被坦克突破的区域,增加了兵力上的部署。

原本为了避免四三年抗联全力南下南满,梅津美治郎是准备先下手为强的。但是抗联的装甲利剑,现在却是让他心存顾虑,不敢在有任何的大动作。不过日军大本营却严格命令他,必须要改变南满防御整体态势不佳的态势。

为了保证南满工业基地的安全,改变关东军在整体战略上有些不利的局面。日军大本营在四三年下半年,将日军除了部署印缅战场上的装甲部队之外。其余分布在本土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装甲部队,全部调往了东北和华北战场。

而日军地面武器生产,在整个四三年重点也在反坦克火力与装甲力量方面。甚至宁愿动用认为是异常宝贵的库存,而削减了轻武器的生产。威力弥补产量的下降,原来不屑一顾缴获的美英轻武器,也全部被动用了起来。

为了筹集宝贵的装甲用钢,日本天皇直接下令停止大和级战列舰的后续部署。同时要求海军,抽调一部分的舰队,部署到葫芦岛、旅顺。以配合关东军固守北宁铁路,保证关内外交通线的畅通。

但瓜岛战役与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消耗战,却让日本海军很难抽调出大批的舰艇部署到渤海。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连续的海空战,让日本海军消耗太多的舰艇。尤其是澳大利亚登陆作战,让日本海军遭受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海战失利。

虽说始终未能驱逐登陆澳大利亚的日军,但是在进入四三年之后,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却是发起了全面的反击。尽管四三年整个美国的战略重点在北非与欧洲战场,但是美国强大的国力却依旧在太平洋战场上,给日本人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四三年连续爆发的美日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群岛海战,日军皆以失利告终。五艘大型航母,两艘战列舰的战沉,让日本人的海军实力一下子丢掉很大一部分。而且美军逐渐开始的反攻,也让日本海军在兵力使用上有些捉襟见肘。

继二月份美军彻底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及连续取得所罗门群岛海战、新几内亚群岛海战胜利之后之后。很是有些得寸进尺的美军,六月登陆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并在新几内亚岛的拿骚湾登陆。

整个西南太平洋战场整体态势,已经对日本海军相当的不利。尽管在天皇圣断的逼迫之下,日本海军还是按照命令制定了计划并开始执行。但能派出的舰艇却只有一艘老式战列舰,外加一艘重巡洋舰率领的三艘老式巡洋舰与三艘轻型驱逐舰。

就是这批舰艇还是从图们江口,日本海军担任警戒的舰艇群之中抽调出来的。而为了接替这批调往渤海的舰艇,日本人将本土的训练舰都开了出来,装上高射炮调往图们江口与朝鲜西部海域。

尽管在四三年九月份开始,调往关内作战的抗联部队,已经开始秘密进入察哈尔境内。到了十月份,平津前线的日军已经从对面晋察冀军区阵地上,不时传来的坦克发动声音感觉到异常。但关东军依旧固执的认为,那只不过是抗联的佯动,分散自己兵力的伪装。

为了防备抗联的坦克突袭,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沿着两军对峙地带的纵深区域,修建了三道防坦克壕。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物,以及布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同时在两军对峙的部位,平均每公里部署了四门以上的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在纵深区域,则采取了猬集兵力防御的办法。并从四三年下半年开始,集中大批的航空兵和远程炮兵,对抗联纵深不时实施抽风一样的火力打击。

相对于华北的小规模热战不断,整个东北前线却是空中打的很热闹。双方在地面上的炮战,打的也很精彩。除了到下半年抗联偶尔集中一批坦克,不时的在浅纵深给关东军来一个小型的穿心战之外。双方在地面上的真正较量却并不多,大家的出手都很慎重。

固执的梅津美治郎拒绝相信一切来自华北方面军的情报,坚持认为抗联的计划是针对自己的。而抗联在前沿发起的坦克穿插战,也是抗联发起的试探性进攻。坚决的认为抗联下一步的攻击重点是在自己身上的梅津美治郎大将,不断的在与中国派遣军争夺坦克和重炮。

不过相对于因为亏吃多了,而异常固执的梅津美治郎。他在华北的同僚冈村宁次,可就是机警的多。尽管可用的情报不多,但这位嗅觉很灵敏的老兄,依旧察觉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异常。

从有限的情报,以及山区十八集团军小股部队,不断的向冀中平原渗透。原来潜伏起来的冀中留守共产军,不断的恢复活动,并有死灰复燃的整体态势之中。冈村宁次敏锐的感觉,沉寂了这么将近一年的抗联,恐怕这次的目标要落到华北,而很有可能不会是东北。

而且冈村宁次还判断出未来争夺的重点,很有可能就是整个华北最富饶,也是整个华北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冀中平原。四三年上半年几乎再一次席卷华北的旱灾与蝗灾,以及**根据地严重缺粮的情报,都让冈村宁次认为至少为了缓解华北各个根据地严重缺粮的局面,在华北共军实力有限的情况之下,东北共军势必要大举入关。

一旦东北共军大举进关,那么下一步的重点攻击方向肯定会是在华北,尤其是被称之为华北乌克兰的冀中平原,以应对眼下山区极度缺粮的困境。至于关东军那里,最多也就是牵制性的攻击。

在冈村宁次苦心劝说之下,也考虑到一旦华北有失,会引起的后续连锁反应。他的顶头上司畑俊六大将亲自出面,不断的在与关东军争夺重装部队的配属。为了争夺坦克联队、重炮联队,以及航空兵的配属,关东军与中国派遣军吵的是不可开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