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时机还不到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时机还不到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06:10 来源:笔趣阁

这场爆发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其实双方真正全力投入的只是师级规模部队的激战,是整个朝鲜战场自六月份之前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这场为了争夺铁原、金化,这两个日军在朝鲜中部防御体系的两个点,将铁原周边的山地变成了一个血腥的战场。

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天的铁原争夺战之中,抗联以地面炮火的支持为主。出动的部分航空兵,则主要对纵深日军的补给线和交通线实施火力压制,并未参与一线作战支援。而此刻的日本朝鲜军所属航空兵,也已经无力提供任何的支援。也就是说此次铁原争夺战,双方是以地面作战为主。

之前战事虽说不断,但是在双方都有意识的克制之下,战斗规模始终控制在战术规模。更多的作战,甚至在营连一级拔点作战的朝鲜半岛。此次铁原争夺战,可算的上是规模空前的一场大战。

而原本此次铁原争夺战,杜开山上报的日期是二月上旬,预定展开的攻击时间是二月中旬。而以杜开山的性格,肯定是边上报边做准备。搞不好上报的时候,甚至已经基本上完成战前准备。只是杜开山的报告虽说获得杨震的批准,但杨震却将攻击时间改为了三月上旬。

同时杨震在批复报告之中,将杜开山原定的铁原、金化同时展开攻击的作战计划,改为以铁原为重点攻击,金化为辅助攻击方向。将投入兵力的规模,也从两个师改为一个师。在两翼也分别从两个师以及朝鲜独立军一个军团的规模,压缩到了一个师与一部。

对于杨震将攻击时间向后推迟,杜开山还可以理解。因为安奉铁路还在抢修,刚刚开化的鸭绿江上的浮桥还没有完成修建。但是对于杨震将攻击规模由集团军,一下子压缩到实际上师一级的攻势,杜开山就多少有些不理解。

以杜开山的心气,那里会只满足于夺取铁原和金化?他的真正目标放在了距离汉城,不过六十多公里的涟川,甚至可以说更南一些汶川、抱川。如果战事进展按照自己设想来,他不介意直插的议政府。

可一号压缩了投入的兵力,将此次战役规模从预订的集团军规模,一直压缩的师一级,这多少有些让他泄气。按照一号规定投入的兵力数量,根本就不足以保证他将战线,南推至汶川、抱川一线。

在金化与铁原方向当面的日军,为朝鲜军所属之第五十八军下属第一三七师团与独立第一三三旅团。而在这些日军身后的纵深,汶川至抱川一线还有日军第一五零师团、独立一二七旅团。没有足够的兵力,他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但除了一个眼下东北所有的精力,要全力保证关内战场下一步作战计划之外,杨震却没有给杜开山更多的解释。只是告诉杜开山还有一线指挥的马春生,这两个好战分子如果不接受的话,这个作战计划直接取消。

尽管无论是一线指挥的马春生,还是眼下接替王效明,负责指挥整个朝鲜半岛作战杜开山,都知道一号这个理由不过是借口。但两个人外加随后调到朝鲜,担任朝鲜集群政委的黄玉清,谁也没有敢在追问下去。

在华北战场被杨震敲打之后,杜开山的性格改变了许多。以往那种一到了战场上,便胆大包天的性格,也逐渐的沉稳了许多。这次杨震压缩战役规模,他还是老实的按照杨震的要求部署,没有在搞什么幺蛾子。

实际上杨震并非是不同意,在朝鲜境内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将战线尽可能的向南推。眼下的他也正在暗中全力准备下一步,在朝鲜境内的总攻击。但他认为至少在眼下,对朝鲜军全面攻击还不到时机。

相对于只看朝鲜局势的杜开山来说,他的视线要看向更多的方向。不仅是此时关内正在全力准备的江淮战役,还有更远的太平洋战场。杜开山只看到了朝鲜方向的形势,但是他的目光不能如此的狭窄。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来看,眼下在朝鲜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时机还不是很成熟。最起码眼下朝鲜军虽说重装备不算多,但是所辖两个军九个师团外加三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朝鲜军,在兵力数量上还是充足的。

在关东军大部被歼,小部侥幸撤入朝鲜,朝鲜军南撤至朝鲜中部后。为了增加朝鲜半岛的防御,日军大本营以撤入朝鲜的关东军残余部队为基础,紧急为朝鲜军组建了一三七、一五零、三二零三个师团。

为了给这几个新成立的师团补足兵员,日军大本营不仅从国内调集了新编成的一六零师团,以及为朝鲜军调拨四个野战补充队。还在朝鲜南部征集了十余万的朝鲜人,除了编入各个师团之外,还组建了庞大的后备兵力。

这几个师团虽说在重武器上,因为日军在各个方面失利,本土遭受到连续的轰炸略有不足。但是在轻武器上,却因为得到朝鲜日军兵工厂的大力支援,还是相当的充足。清一色的九九式步枪,一式重机枪和轻机枪。掷弹筒和步兵炮的数量,尤其是迫击炮的数量还是相当的充足。

海运路线被切断,本土生产的武器运不出去。相对于基本上已经混到自给自足的南方军来说。此刻的朝鲜军因为紧靠本土的优势,反倒是获得了大批新式武器补充。尽管重武器的数量不足,但是轻武器的性能却大幅度的增加。

为了增加朝鲜军的火力,在重武器产量一再下降,有限的产能还要保证本土防御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还苦心从海军的仓库里面,抽调了一批老式轻便一些的舰炮,经过改装后配发给朝鲜军。

这其中除了十余门一百二十毫米舰炮之外,还有大量的老式阿姆斯特朗七十六毫米、五十七毫米舰炮,甚至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老古董,哈奇开斯四十七毫米、三十七毫米的速射舰炮,被加装上牵引装置配备给朝鲜军使用。

这些老式舰炮改成的架退式火炮,虽说岁数大了一些。有一些甚至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比操纵他们的日军士兵年龄还要大。但是对于眼下已经开始缺乏重武器的日军来说,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

反正这些中小口径老式舰炮,已经对付不了美军的舰艇。而留在海军的仓库之中,也早晚要被可恶的米畜和支那人的轰炸机炸光,还不如拉出来发挥余热。至少作为对地支援火力来说,还是应该可以的。

当年英国人在布尔战争期间,俄国人在旅顺口战役期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拆卸下来舰炮加入地面作战,以弥补地面火力的不足。现在帝国大口径火炮缺乏,就连山野炮也不富裕。这些老式火炮发挥余热,也算是用到地方。就算全都丢了,也没有什么可心疼的。

而相对于眼下规模庞大,大口径的火炮以及日军制式山野炮数量不足,但是中小口径杂牌火炮数量却不少的朝鲜军。抗联能用于朝鲜战场上的,只有先期出关的晋察冀部队一部,以及留守的部队中五个师。

除了这五个师的其余留守部队除了还在整补,暂时无法入朝参战之外。按照中央的要求,还有三个师编为一个纵队,由王效明指挥部署在北宁铁路锦西至山海关沿线,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入关参战。正因为中央的这个要求,杨震在整补的时候只能优先这三个师。

而原来已经整训完成的几万后备兵员,此刻早就已经编入入关参战的主力部队。留守部队现在除了朝鲜战场的五个师,以及山地步兵一师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部不满编,而坦克部队的满编率甚至还不到五成。

美国人最后转来的一批德制坦克,以及四四年从苏联人手中搞到的最后一批德制坦克,已经全部补充给了入关的装甲部队。抗联自己制造的苏式t三四坦克,也大部分转交给了山东军区,组建山东军区坦克部队。

甚至就连美援坦克的相当一部分,也几乎全部补充给了入关部队。眼下留守东北的坦克部队,补充速度极其缓慢。这种情况之下杨震认为,至少留守东北的主力师全部整补完成之前,抗联在朝鲜战场还是应该以守势为主。

最关键的是杨震压缩战役规模的原因,是他认为眼下在朝鲜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还没有到最有利的时机。至少从眼下的太平洋战场上来看,在美军未结束硫磺岛作战之前,在朝鲜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还是有些时机不成熟。

所以杨震的主要态度还是,眼下除了关内战场之外,在整个东北军区目前的作战范围之内,还是以坐山观虎斗为好。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上,因为一旦规模扩大,最终需要多少部队填进去,那可就没有一个准了。

而眼下东北留守部队,根本就没有那个实力去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攻坚作战。尤其还是朝鲜北部交通系统,还远未恢复的情况之下。而最起码在某些事情达到杨震期待的范围之前,杨震并不想将战役规模搞的过大。

至少在与日本本土只有一道海峡之隔,可以短时间之内得到本土快速增援的朝鲜军,无法在获得外援之前,就还没有到最后的时机。当然这其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杨震不说别人也无从得知。

对于杨震控制节奏和度的这个思路,作为参谋长郭炳勋还是很赞同的。实际上郭炳勋认为战争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在朝鲜战场上还是应该以目前的拔点作战,以及团一级的蚕食战术为主。

至于针对已经到达日本本土边上,恐怕会面临日本人越来越强烈抵抗的大规模攻坚作战。还是应该让虽说两面作战,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力,还是相当充足美国人去承担。尤其是日本是一个四周濒海的岛国,这种相对于是对于日本本土的进攻,应该让美国人去做。

眼下整个东北根据地,已经到了该修养生息的时候。控制好作战规模,尽可能的不将战事扩大,也有利东北根据地修养生息、恢复元气。郭炳勋认为对于眼下的东北来说,没有比修养生息更重要的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