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10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正好天色放晴,因此常清德和卢成平带着20余个从人,推着3辆大车,带了500两百银,两头猪、20匹绸缎、20坛酒,赶到三十岗去酬谢人民军。

庐州府备下的这份礼确实是不小,不过考虑到这次华东**帮助庐州运送粮食,而没有收取运费,少说也省了1、2000两银子,何况这一批粮食确实是给庐州府救了急,因此备下这样一份厚礼也是说得过去的。

一行人员车马沿着淝水的河堤行走,只见淝水波浪翻滚,水位明显要比平日时高了许多,有的河段水位己经接近河堤的顶端了。如果不是在去年洪水退去之后,庐州府确实花了一些力气加固淝水的河堤,到真是危险了。

沿着河堤走了20余里的路程,只见在河堤上出现一个哨所,并用拒马挡住了道路,河堤两侧还搭建了两个小木塔,后面有几顶帐蓬,在拒马前站着10余名士兵在这里守卫。

只他们这一行人员车马过来,立刻有几名士兵上前来,拦住了去路,一名看起是领头模样的士兵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卢成平在船上时,和人民军的士兵打过交道,和他们比较熟识,知道人民军的士后比较讲道理,而且也不收什么“辛苦费”、“茶水钱”之类,确实要比朝廷的官兵好得多,见这些士兵和船上的士兵穿着一样,都是灰蓝色碎花军服,显然是同一批人,因此到也不慌,先命人员车马停,然后下马上前,拱手施礼道:“几位同志,大家辛苦了,在下卢成平,是从庐州府来的,前几天多蒙贵众帮我运送粮食到庐州赈济灾民,解我燃眉之急,今日在下备了些礼物,特意来感谢贵众之恩,并无他意。”

一名士兵点了点头,道:“你们先等一会,我们要去向指挥部报告。”

卢成平又施了一礼,退了回来,道:“他们通报去了,大家稍等一会儿。”

常清德皱了皱眉,道:“成平,我看你并未打点他们,这是什么缘故。” 按照清朝的行事规则,这种让人去通报,都是要递打发钱的,更不要说是和军队打交道,几乎是无钱根本寸步难行,由其是这些下面的人,常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把他们打点好,确实是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卢成平道:“常先生,你有所不知,这人民军和朝廷的军队不同,我在船上和他们相处数日,据船上的士兵所说,在华东**可没有这种规据,他们的首长,就是海外华人对这一套极为痛恨,只要是查出来,不管是多大的官,都一率免职,而且永不录用。不说别的,就是在军队中,有好几个军官,都己经做到了营长,以前也立过不少战功,结果是因为收取打点费用,而被强制退役,所以教我以后遇到他们,可千万别用这套规据。”

常清德听了,到是有些担心起来,因为这一套规侧己在中国施行了数百年,甚至己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根本没有被视为是陋习,华东**就能说改就改了吗,他也听说过有些不懂规据的人,由于没有给打发钱,结果别人虽然没说什么,但却根不给上报,结果只能干等着。不过放眼看过,只见一个士兵从帐蓬后面牵出一匹马,飞身而上,奔驰离开,到似乎是真是通报去了,因此也不仅有些半信半疑起来,莫非华东**真的没有这些规剧?但管怎么说,己经到了这一步,只能先等等再说。

大约20分钟之后,那名士兵又骑马赶回来,对班长说了几句,并递给班长一张信笺。

那名班长看了之后,就走了过来,道:“首长指令,可以让你们进去,不过带来的车辆东西就放在这里。”

卢成平忙道:“好,好。” 转头对常清德道:“常先生,咱们把东西留在这里,先去吧。”

常清德这时才真有些相信了,没给打发钱人民军的士兵也真会去通报,这华东**的行为到确实是有些怪异,于是吩咐从人看好车辆物品,和卢成平一起下马,只带了两个从人,走了过去,而人民军的士兵搬开拒马,把他们一行人放进去,那名通报的士兵道:“你们跟我来吧。”

常清德、卢成平等人跟着那名士兵沿着河堤行走,见河堤的道路铺了一层煤渣,而且被压实压平,行走起来远比来时的道路方便,走了不多远,拐过一个弯,就可以看见河岸边己架好了两座栈桥,并且都有船只停靠,一座栈桥正在卸货,而另一座栈桥则是在下人。常清德仔细观看,见下船的人都是披着毛毯、发髻散乱、神色憔悴,大概就是救起的灾民。而在河堤的内侧,则有人正在沿着河堤堆码砂袋,显然是在加固河堤。同时在河堤沿途,都有人民军的士兵守卫,来往的人员、车辆不绝。看起来十分热闹的样子。

走了大约6、7里的距离,便可看到在河堤内侧的远处有一片营地,成排的灰绿色帐蓬。于是众人走下河堤,又行了大约1、2里的路程,才来到营地,只见在营地的外围正在搭设营地的围墙。而在未建好围墙的地方,则是暂时用拒马拦住。

进入营地内,常清德这才看清,所有的帐蓬都是悬空搭建,最下面是一个1尺余高的石蹲,每个石蹲相距约1丈左右,石蹲上驾着“工”字型的钢骨,钢骨上铺设着木板,帐蓬都是搭设在木板上,距地面高约2尺;每个帐蓬宽约2丈,中间开门,均有石砌台阶可上;透过撩开了帐门,隐约可以看到帐蓬里面摆放着床柜等物;6个帐蓬一排,每排帐蓬之间相距约1丈,4排为一组,每组之间相距约为1丈五尺;道路均被压实压平,两侧均设有路肩石与排水明沟,横平竖直,十分整齐。

其实常清德看到的石蹲,是华东**预制的钢筋混土基台,高为0.75米,底边长0.6米,厚0.25米,上部边长0.4米,高0.5米,有一半理入泥土中,即是做为整个帐蓬的基础,这样可以不使搭好之后的帐蓬下沉,又使帐蓬不置于贴地,以免地面的潮气上翻。基台是按3.3米一个布点,工字钢的长度为6.6米,帐蓬的边长为6米,留于0.3米的施工固定空间。每个帐蓬内可以放8张双层或三层高底床,居住16-24人。

现在这样的帐蓬完全搭建好的有4组,另外还有2、3组正在搭建中,而常清德又仔细观察,施工的人员都是穿着一件灰绿色长袖背心,外罩一件灰蓝的马甲,但都留着光头,僧不僧,俗不俗的怪样子。但整个营中秩序井然,人员杂而不乱。

常清德也没有多问,跟着那名引路的士兵来到一间门口有4名卫兵的帐蓬前,士兵在帐蓬门口道:“报告首长,人己经带来了。”

只听里面有人道:“请他们进来。”

士兵转身对卢成平道:“首长请你们进去。”

卢成平点了点头,让两名随行的从人留在外面,自己和常清德进帐。

只见帐蓬一侧有两张长条桌并放,桌上放着书籍纸张等物,在每张桌后各坐有1人,另一则则摆放是椅子茶几,呈“凵”形状,靠着帐蓬的墙则,还放着几个柜子。

士兵道:“这就是我们的谢首长、朱首长。”

卢成平知道,“首长”是华东**对海外华人的尊称,因此赶忙拱手施礼,道:“在下庐州府卢成平,见过两位首长。”

常清德也过来施礼,不过看这两人的年龄都不大,一个也就30出头的样子,另一个看起来似乎连30岁都没有,心里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由于这是第一批难民营,因此每个难民营派了两名元老来坐镇指挥。这两名元老叫谢涛、朱南圳,都是上海市**的工作人员,不过他们两的资历、级别比较底,于是被派到难民营来指挥,虽然是个辛苦活,但也是让他们多刷点经验。其实两人都己是年过30,谢涛都己是36岁的人了,只是保养较好,又没有蓄须,看起来要年轻几岁。

谢涛道:“两位先坐下说话。”

于是四人在一侧的椅子上就坐,朱南圳拿过开水瓶,给两人倒茶,道:“营地里的条件简单,两人还请多多包函。”

两人赶忙连道:“不敢。”而常清德心里诽议,难道这两个人在海外华人中并不得志,连个伺候的下人都没有?还要亲自倒水。但这两个人即然能够管着这么大的一个营地,绝非是无权之人,或许是海外华人的规剧就是与众不同吧。

谢涛道:“不知道两位在庐州府里担任什么职位?怎样称呼两位?”

卢成平忙道:“不敢,在下是庐州知府卢老爷的家人,这位常先生是卢老爷聘请的宾客,均无官职。这次我们两人是奉卢老爷之令,特意来感谢贵众前些时日帮助庐州运粮之恩,因此我们卢老爷略备薄礼,以表寸心。” 说着将礼单奉上。

谢涛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两个人其实就是白手套,没有公职,但能够代表庐州知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