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财色 > 第九百八十九章 海州医药集团

财色 第九百八十九章 海州医药集团

作者:叨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28 来源:笔趣阁

天一大早,范无病和沈盈等人参观东海省的重点一医药集团。

海州医药集团是在一九九四只的时候,由东海省的四个地市的国营药厂合并而成的,规模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拥有员工两万余人,年销售额大概能够过一百五十个亿,给东海省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尤其是在生物制药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范氏投资集团的业务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在制药方面确实是一个空白,倒不是说没有往这个方面考虑,而是这方面需要的专业人士太多,进入的门槛儿也比较高,如果只是制造一些基础药物的话,倒不是什么问题,无非就是流水线加人工而已,但是要提到开问题的话,那就需要大量的高尖端人才参与了。

这一方面,却是范氏投资集团的弱点,毕竟技术积淀虽然有,却是在别的方面的,生物制药方面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哪怕是基础也没有多少。

范无病等人在省政府一位副秘书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海州医药集团,而且也仔细询问了集团的基本情况,觉得海州医药集团还有进一步展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的医疗改革可以算是彻底失败了,在没有充裕的资金的支持下,希望通过手段上的变通来解决实际问题,显然那是行不通的,唯有经济展起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医改的目标。

此时的国内医药市场,可以说是最为混乱的时候,几毛钱的药可以卖到上百元,这显然是体制转换下的无序状态造成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甚至是监而不管,政府主管部门不作为,或者是直接跟利益集团纠集在一起,通过行政手段来有意识地将利益向某个利益集团倾钟,最后达到瓜分改革中的利益的目的,已经不是很隐晦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利益传输一般都是在私人医药企业中进行的,像是海州医药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医药企业,虽然说收入丰厚,但是限于体制的原因,目标太大,关注程度太高,倒是不大容易做利益转移了。

但是,通过销售环节来滋生的**问题,显然不在此列,这也就是虽然说海州医药集团每年的销售额在一百五十亿左右,但是收益就少得惊人,有的时候甚至是有点儿入不敷出了。

东海省的领导们对于海州医药集团的问题也感到有些心烦,却又无人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一块儿一直是省里领导的一块儿心病,毕竟两万多员工的问题不是小问题,一旦海州医药倒下去,造成的影响可是巨大的。

虽然说也有些人提出了要将海州医药集团彻底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比如说引入外资来进行改造,以期可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但是因为所接触的几家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的要价太高,要求裁剪的员工数量过多,所以一直没有定稿。

这一次吴富宽安排范无病一行来此参观,其实心里面也是想着是否可以跟范氏投资集团进行深度合作,一举解决海州医药集团的问题,解决自己心头的块垒。

省政府副秘书长吕志同很清楚省长吴富宽的心思,所以就很热情地为范无病和沈盈两人介绍海州医药集团的情况,同时也将东海省的意思说的很清楚,无非就是希望做成这件事情,在省长吴富宽面前露脸儿。

范无病对此倒是不置可否,因为医药卫生这一块儿,问题确实比较大,他吞下海州医药集团不难,也可以将企业正规化或者是上市操作,甚至都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但是他现在需要全盘衡量投资这家企业的利弊究竟如何?

想要做医药这一块儿的业务,一般而言要针对几个层次下功夫,第一部分自然就是医药监督局这个制定标准的部门,这一块儿虽然是新成立不久的部门,但是在医药行业中的权限非常大,如果不搞定这一块儿,那是做不成事情的。

而事实上医药监督局的人虽然少,也不做什么事情,但是实际权力很大,掌握在新药审批的大权,不买通这部分人,很多事情就无法展开,而他们的胃口一向很大,想要通过一种新药的审批的话,上供几十万上百万都不在话下,假如是热门的独门技术的话,那就更多了,上千万元的公关费用也不稀奇。

如今这个时代,地市级官员们的收入经常都会过千万甚至走过亿,作为执掌全国医药监督权限的药监局头子们,利益更是大得惊人,已经到了独自吞不下去的地步。

事实上范无病自己也很清楚,政府部门中的贪腐行为,往往是窝案,一个人很难成大事,尤其是这种大家都看得到利益的行业中,集体舞弊是一个共识,谁也不可能吃独食,如果真的有人那么做的话,早就被众人所嫉恨,并且出卖了。

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走群众路线都是很重要的,这一点也是主政一方的基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通流通环节中的工作,这一部分比较麻烦,主要是针对销售方面比如说医药的终端消费部门,各大医药等等。

你的药好不好先不提,但是药做出来了总是要消费的,药品的消费权掌握在哪里?除了一些非处方药物之外,大部分利润高昂的药物的使用权,其实是掌握在医生的手中的,开什么药,开那个企业的药,用多大的药量,这些都是要由主治的医生们说了算的。

你就是做通了其他人的工作,但是医生不买你的帐的话,最终还是白搭。

虽然说现在整个医疗系统已经彻底**了,从院长到主治医生一条龙都进入了**的通道,但是也不排除对方看你不顺眼,转而使用其他企业的药物。

所以说,医生其实也是整个医药行业环节中的一个关键。

当然了,如果说你的本事够大,直接通过相关的主管部门将自己的基础环节药物和常用药物通过摊派行为分派到终端消费部门的话,那就不需要说这么多了。但是能够做到这”自然是大能点辈,屈指可数的,而且泣么做的话。执渡忧的,一旦出了事儿,很容易阴沟里面翻船,尤其是在有对头盯上你的时候。

至于中间的生产环节,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你的药物不出什么大问题,生产的时候多少凭着点儿良心,药量差不多给足了,尽量少掺点儿假,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像是那种用萝卜冒充人参,用淀粉冒充药粉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无证经营的三无企业,大企业肯定是不屑为之的,那么做的犯罪成本可是太大了一点儿,一旦捅了出去,就是丑闻。

省政府副秘书长吕志同陪着范无病和沈盈看了看生产情况,又带着他们去了研部门,换上了白大褂,戴上了防护面具,然后进入了实验室参观海州医药集团的新药研情况。

“我们海州医药集团的研能力还是不错的。拥有医药博士十三位,医药及相关专业硕士一百六十多位,本科毕业的员工就更多了,那是数以千计的。”海州医药集团的老总在一旁介绍道,“不过最近一段儿时间以来,私营药厂挖人挖得厉害,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上不去,员工福利待遇提不上去,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范无病点了点头,心里面有些明白为什么东海省的领导们这么着急要把海州医药集团给推出来了,医药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依赖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技术人才都跑了,那么就是剩下再大的一个壳子,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大型的医药企业如果失去了研能力,就只有依靠生产别人的药来过活儿了,那就从老板沦落为打工者了。给人家打工能赚多少钱呢,显然不会有多少,能不能养活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企业都是很难说的。

成为代工企业的下场是很惨的,只要看一看东南沿海的那些为台资企业生产电子设备的代工厂们的生活状况,就会明白什么是血汗工厂了,员工们更是活得跟包身工没啥两样儿。

不过当范无病听了海州医药有博士十三人,硕士一百六十多人,本科生数以千计之后,自己的心里面还是有些触动的,这么大的技术团队,如果能够为自己所用,那么他们所能够挥出来的力量,是相当可观的。

关于这些人才的流失问题,范无病也是比较关心的,如果说海州医药集团有什么能够吸引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这些人才了。

于是范无病就问道,“人才流失是个大问题,待遇问题上不去,人心自然留不住,我也很难保证范氏投资集团就一定有留住他们的吸引力的。”

“范氏投资集团可是金字招牌。我敢肯定,就是单凭范氏这两个字,就能把海州医药集团目前的局势给稳定下来!”吕志同在一旁回答道。

海州医药集团的老总也连连点头表示道。“东海省的范氏投资集团分公司,以及范氏下属的企业,可是年轻人们最向往的地方,即便是我们集团的高管们,提到范氏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范无病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倒是也没有多说些什么,事实上他对于众人的这种盲从心态有些不以为然,古人云求人不如求己,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分地依赖别人,否则的话,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立场,而沦为别人的附庸。

而成为别人的附庸,也就是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完全沦丧,很难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不过,这又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呢?范无病摇了摇头,无非是自己又多了一批高素质的打工者而已,说起来是好事儿啊!

总而言之,东海省希望范氏投资集团整合海州医药集团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而且由于范氏投资集团长期以来的良好口碑,以及强大的盈利能力,对于员工的高福利待遇等等,都是大家感到最为安心的条件,相比起被港资企业或者其他外资企业购并之后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减薪裁员等不明确因素,大家还是觉得投向范氏的怀抱最好。

范无病对于收购海州医药集团也有些意动,毕竟这是自己进入医药行业的一个良好契机,要知道如今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都已经开始进入内地的传统医药行业了,各路诸侯们都分分地抢占国内医药行业的制高点,希望在这一场混乱的医改中分一杯羹,自己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倒是有点儿遗憾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东海省的倾向性意见很利于自己收购海州医药集团,将来在企业和地方的配合上,应该也是非常愉快的,天时地利人和,三样中已经完全具备了,自己收购海州医药集团可以说是上顺天意下应人心,中间还有政策上的倾向性扶持。想要不去操作一番都是不可能了。

不过范无病暂时并没有明确表态,这是跟昌志同和海州医药集团的老总口头商定了一下,之后会在月内派出一个规模在数十人左右的专业考察团对海州医药集团做综合性评估,以确定范氏是否应该收购海州医药集团。

“如果考察团的意见比较明确的话,那么在具体的条件上,即使我吃一点儿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范无病是如此对吕志同和海州医药集团的老总及高管们表态的。

大家对于范无病的这个态度都是非常欢迎的。他这么一说,就意味着海州医药集团很可能会成为范氏投资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最差也是范氏跟东海省合作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既然范无病都说条件可以放宽一些,那就说说大家的待遇只会更好,不会更差了。

中午的时候,本来是要安排他们在海州医药集团的宾馆吃饭的,不过范无病就说不需要那么铺张了,吃点儿员工餐体验一下生活也是好的。”今日第一更送到,外出了一下,更新晚了,尚请大家谅解。”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