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财色 > 第七十九章 忙于下海的人们《求月票》

财色 第七十九章 忙于下海的人们《求月票》

作者:叨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2:44 来源:笔趣阁

毫无意外的,范无病又跟父亲范亨一道,去了趟儿央视。

同老陈花了整整一天,才将广告合同拟定下来,这一次央视的广告合同条目比起上个年度来完善了许多,许多细节问题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因此范无病在看合同上花费的时间也多了一些,总的来说,后来出现的霸王条款还没有呈现在现在这份儿合同上。

唯一令范无病感觉到有些不爽的是,作为持有较多股份的平原厂方面,也要求在合同上面签字,这样的话,范无病等人就无法在春节前面回家了。

可是,这个要求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合同上面通不过,因此范无病和父亲范亨,姐姐范婷,只能继续留在京城里面,等待平原厂的签字代表来京。

“也好,反正姐姐的考试也完成了,我们正好可以四处逛逛,闲着也是闲着嘛。”范无病倒是看的很开,一副我无所谓的样子。

要说心里面不添堵也是不可能的,钱是个好东西,但是钱一多了,麻烦也就随之而来。平原厂由于接到了单放机的项目,一下子暴富起来,领导们的想法也就多了,既然一直都是我们在干活儿,为什么我们只拿这么少的回报呢?

因此这个签字仪式,他们是打定了主意想要过来横插一杠子,以体现一下自我存在价值,为未来谋求更多的利益,至于合作方会怎么想,那就不是他们考虑在内的事情了。

“想签字自然可以,但是有一条,广告费用那就得按照股权比例来支付,这个冤大头我可不当。”范无病是这么说的。

看来是时候另辟门径了,放任平原厂一家独大,对于自己。对于正在蓬勃展的单放机市场,都没有什么好处,与其培养出一家不受自己支配的市场怪兽,不如培养出更多乐于为自己服务的绵羊来更为放心。

对平原厂,范无病觉得自己是做到仁至义尽了。做人。要懂得知恩回报,得寸进尺不是不可以,你得有那么大的实力才行。

跟我玩过河拆桥地把戏。那绝对是错误的!范无病这么说道。

范亨也觉得有些尴尬,整个项目都是范无病搞出来的,钱也是范无病自己出的,包括当时的许多重要部件,都是范无病通过香港和日本那边儿地关系弄来的,结果事业走上正轨了,平原厂就开始胡搞。这不是让人心寒吗?

范无病要是有什么反弹。作为父亲的范亨也不好说什么,即便是说什么,也不指望范无病能够接受,毕竟范无病自己很有主见,而平原厂做得事情又太过分。

范无病跟姐姐范婷一道,去了一趟中关村这时候地中关村,还是处于小打小闹的创业阶段,满大街上大约有四十多家科技企业,号称是北京城的“电子一条街”。

中关村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关村,这是一群个性张扬地另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当时地大环境是有关系的。中国科学院正处在膨胀和转型的边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名目的研究所层出不穷,已达到上百个之多。而所开展的各项研究却似乎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比如计算所举全所之力,花了八年时间研制的大型计算机“757工程”宣告完成了,并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但是它拥有的每秒千万次的运算度与国际水准相比已令人汗颜,而其以军事为目标地研究思路更是得不到市场的响应。

在这种情况之下,精简机构势在必行,很多人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路,因此八四年当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下海”。自谋出路,成为一群不甘寂寞的知识分子地新选择。

比如京海地创建人王洪德在给中科院的报告中,他毅然决然地写道,“无论什么方式,调走,聘请走,辞职走,开除走,只要能出去,都行。”而创办了四通公司地万润南,则到处张扬自己是“民办企业”和“无上级主管”。

跟这些创业者相比,那时还寂寂无名的柳传志则显得要低调得多,善于借力和妥协的个性让他比其他的人都要走得远。从一开始,柳传志就没有完全割断公司与计算所之间的母子关系,他不但不想那么做,甚至在很多时候更希望强化这种若即若离的血缘。

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计算所拨给的二十万元,联想的资产性质是国有企业,柳传志等人的任命都要获得中国科学院的批准,公司的员工可以在计算所内继续享有在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方面晋级的权利,公司可以无偿使用计算所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使用所内的办公室、电话及所有资源。甚至公司从银行贷款,全部以中科院计算所为“合同的申请借款单位”,又以中科院开局为担保单位,这自然解决了早期的资金来源问题。

在充分享受了国有资源的同时,柳传志则在财务、人事和经营决策的权力上,享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是一种十分混杂的状态,似乎没有人想把它理清楚,只有当联想日后逐渐壮大之后,它的资产归属才变得敏感了起来。

范无病去到联想前身的时候,现这是一家小小的公司,里外两间屋子加起来也就是二十平米的样子,据说这里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传达室。

很多年后,在中国,它常常与惠普的那个著名的斯坦福车库一起被相提并论。柳传志后来回忆说,它的位置在计算所西大门的东边,房子是砖头砌起来的,外面是深灰色的,里面被隔成两间,水泥地面,石灰墙壁,房子里没有写字台也没有电脑。外屋有两个长条凳,沿墙角一字排开,里屋有两张三屉桌,桌子条凳都不用花钱买,是人家不要的破东西。

而现在么,屋子里面生着一个炉子,屋里面充斥着一股有些刺鼻的煤烟味儿,白灰涂抹的墙壁上面有些龟裂,密密麻麻的细小纹路如同不可预知的人生。被煤烟儿一熏过之后,墙壁也有些微微地泛黄,总体来说收拾的还算整齐,只是后面的墙角里堆着许多大纸箱子,估计是用来装货物的。

“柳总在吗?”范无病唏嘘了一番后,问里面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道。

“柳总?”里面那人明显是楞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哦,柳传志啊!你找他?出了计算所的大门,往两边看一看,附近有个摆摊儿卖电子表和旱冰鞋的,年纪跟我差不多,那人就是了!”

还真是在卖鞋啊!范无病顿时有点儿汗然,心道也真难为这些知识分子了,人家柳总可是高级知识分子,磁记录技术工程师,名门之后,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当过军阀孙传芳的财政部长,父亲是党内最早的金融家之一。

让他一个四十多岁的高知来练摊儿,实在是有魄力!

范无病远远地看了看,只见一个中年人守在地摊儿旁边,因为天气寒冷,不时地走过来走过去,微微地跺一跺脚,生意倒是还可以,经常有人过来询问或讨价还价,范无病同时也注意到,背后一面墙上还挂了些衣服在兜售。

范无病注意到,那个中年人的神态非常专注,虽然身上所带的儒雅气度挥之不去,却丝毫不能影响到他与买家的沟通和交流,一副淡淡的笑容中,却又带着一些对于未来的探索之路的迷惘,看得他有些出神。

范婷很奇怪范无病会跑过来看人练摊儿,“你跟他认识?”

范无病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他,他不认得我。”不过又接着说了一句,“不过,我估计用不了几年,认识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当然了,除非他不想被人知道。”

“不就是下海练摊儿吗?至于像你说的那样?”范婷有些怀疑。

范无病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他深深地看了这位国内最早同IBm公司搭上关系,成为IBm在中国的最重要代理商,并在二十年后以十六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的中年人,跟姐姐范婷一起,离开了这个地方。

“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附近?好像都是庄稼地吧。”

“真的没有了吗?”

“真的没有啦!”

八四年初的中关村,真的是很空旷,除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外,真的就只剩下庄稼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