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财色 > 第一千一百章 钱到哪里去了

财色 第一千一百章 钱到哪里去了

作者:叨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2:44 来源:笔趣阁

当时的情况。中央对干地方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由千火甲则期的影响。地方上的很多事情都已经糜烂了。此时中央想要恢复权威,依然是离不开地方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时的地方大员的身份地位,那是实实在在的。在中央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也非常受到高层尊重的。

究其原因,不外就是地方政府自己掌握了财权事权,而中央政府则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收入过活,依赖性太强。

在这种包干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地方政府有信息优势。

尽管每隔几年中央都要修改一次承包额度,根据情况不断地上调地方上交中央的比例、基数,但还是搞不定地方政府。

这就是所谓的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还敛取有大量不合法的制度外收入,地方政府越做越强,越做越有钱,就出现了所谓的诸侯经济。

当时的诸侯经济确实存在,但是诸侯经济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经济。虽然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不好的一面。但诸侯经济也有其好的一面。

地方政府的竞争就是中国奇迹生的一个原因。

当时的中火决策层的御用经济专家们提供的报告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假设地方政府是恶的,即自利取向的,中央政府是善的,即利他取向的。

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有扩权逐利的内在冲动,主要还是内部制衡和外部约束机制缺失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假设两者都是恶的,然后考虑国内所需要的政府权力制衡规则。但他们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认为如果让地方政府继续这么做下去的话,那么中国就会像南斯拉夫那样解体。

事实上不能这么看,如果真的导致解体的话,那是军事上出问题,中央政府只要能养得住和控制住军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大员的升迁任免权。他方政府搞解体,是不可能的。

国内这种大一统的垂直型体制,显然对中央掌控能力的减弱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当时中国正处在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养了很多亏损的国企,所以九十年代初期就提出了抓大放小的策略,此前一些地方已经悄悄地搞了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一九九二年前后有大规模的乡镇集体企业改制,一九九七年前后又搞了第二次,这两次结束了之后,基本上乡镇集体企业就剩余不多了,基本上能改的都改愕差不多了。

当时的改革动力就是源自政府从企业获取的税收收入和利润以及政府的企业管理成本的综合考量。亏损的国企,地方和乡镇集体企业,不仅要财政上补窟窿,而且还要养这么多人。

然后政府就现展私营企业就很好。一点负担都没有,还可以坐享其成。仅收税就行了。当时甚至还出现了即使乡镇企业、国企搞得好,也卖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民营化成为了各地政府制度竞争的工具,还变成了地方政府官员标榜思想解放、政治开明和吸引外来资本的形象工具。

从税收分配和分成看,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把税收的大头和一些最易征收的税种都上收了。地方政府只拿到不足百分之五十的财政收入。但却要承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支出责任,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匹配。

这部分地方预算内收支缺口主要通过中央的转移支付来解决的,对于中国这种巨型的转型国家来说,绝大部分支出历来都是地方生的。中央没有办法直接去执行众多支出,只能通过转移支付来进行。

就是说当时的分税制改革虽然是一种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创新,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税制。这样分税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一般预算严重依赖转移支付,中央收入多,花的收入并不多,大量是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每支出一百块钱里,有四十多块钱都是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

转移支付分两种,一种叫一般性转移支付,一种叫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往往是比较透明,根据公式计算的,比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资金缺口,中央政府可以根据人头标准就很容易算出。

专项转移支付是与许多中央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相联系的,其使用不透明。容易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跑部钱进的影响。

但是这两者都有问题,先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多地被地方政府通盘考虑。容易被集中用于吃饭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可能依然缺乏资金。其次转移支付渠道太长,层层截流,例如上级政府往往会将转移支付款挪作它用或抵扣下级政府的税收欠款,这种情况对落后地区的伤害更大。再次是许多落后地区主要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不再注重培养和利用本地财力,形成地方的独立人格缺失症,地方因此失去内生展的活力。

因此,实际上朱老板对于分税制改革还是不大满意的,认为没有改彻底。

但是对于当时的高层而言,这么改却是最为合适的,因为中央政府财政上有钱了,有了钱,就财大气粗了,说话就管用了,说话就有人听了。就不用担心地方政府不听话了,也不用担心会出现诸侯经济了,腰杆儿也硬了很多。

这样一来,即便是朱老槌有心深化分税制改革,却也无力再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展了。

尤其是现在已经面临不久之后的换届了,朱老板自己知道下一届政府中肯定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此时在大动干戈,难免会被有些人认为是别有居心。因此分税制的继续深化也就无法再提上日程。

可是就留下这个一个半拉子工程离开,朱老板的心里面也不是很痛快。他总是希望给继任者留下一个较好的底子的。因此当范亨在晚上吃饭前稍微提了一下堵住偷税漏税的漏洞时。朱老板立刻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突破口。

今晚在场的都是工商界人士,基本上都是很有一些身份地位的工商界代表。朱老板看似很平淡地说出的这条关于打击偷…删说的消息。落在大家的耳朵要面,那就不大一样了

夫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朱老板在向大家吹风,表示了中央的着度。

因此当朱老板讲究话之后,大家开始了晚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跑到了相熟的朋友面前。一起来议论这个。话题,预测未来的税收政策是否会变得从紧?

“朱老板身旁那今年轻人是谁,眼生得很呐。”有人指着范无病向别人询问道。

“你连鼎鼎大名的范氏投资集团老板都不认识?”立刻有人表示了。

“他就是范无病?!”那人立刻到吸了一口冷气。

事实上,还是有不少人跟范无病打过交道的,虽然敢于跑到朱老板身边儿去仔细询问这个打击偷税漏税政策的人没有几个,但是能够跟范无病拉上话的人就不少,因此当朱老板跟几位年龄偏大的工商界宿老们坐下来谈话的时候。就有不少跟范无病接触过的工商界人士围了过来,向范无病打听关于这个事情的内幕消息。

“政府在打击偷税漏税方面,是否要有比较大的行动了?”

“先行的税法会不会进行修订?”

“关于企业避税问题,是否也会被涵盖在这一次的打击偷税漏税行动中?”

“政府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比如说准备订有多少亿的工作目标?”

大家的问题七嘴八舌的,设计内容极广,范无病笑着听完大家的问题,然后才举起手来摆了摆,示意大家安静,“关于此事,我知道的并不比大家多多少。但是要说到偷税漏税的坏处,那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行为的存在。不但损害了国家利益,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守法经营者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话有点儿言过其实了吧?众人顿时面面相觑,心说知道你老爸是范副总理,可是也没有必要这么为政府说话吧?毕竟你自己就是最大的工商业富豪,税收政策从紧的话,对你能够没有一点儿影响?

就是要唱高调。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给装进去吧?况且大家的心里面也有数,如果说范氏投资集团对于这个政策有所怀疑的话,其巨大的影响力足以让众多企业进行效仿,并且间接对政府决策构成影响,让他们在推出这项政策的时候有所考虑,慎重决定。

但是,现在范无病好像已经跟朱老板形成共识了啊。

看到范无病一脸从容的表现,大家心里面还会不明白,人家早就已经形成默契了。

更何况再考虑到范无病身后的范亨副总理,范氏投资集团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拆朱老板的台,如果那样的话就相当于范无病拆自己老爸范亨的台了。

“关键是大家的立场不一样啊。”有的人心里面就暗叹道看来指望范氏出头是不现实的,可是除了范氏投资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以提出公开质疑之外。确实没有什么企业敢于在这个问题上表明不同的态度。

即便有个别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影响力也有限,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给自己招来不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还真没有什么人敢于说不。

范无病自然是能够猜到众人心里面的想法的,因此对于这个打击偷税漏税的问题,当然是要痛陈其危害性的,于是他就说道,“各位可能没有仔细算过,现在国内一年的税收大概是一万七千亿左右,而偷税漏税的损失大概就是五千亿的样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见到众人都没有什么反应,范无病就敞开了说道,“我来举个例子,就拿现在的教育来说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系于教育。至理名言虽然不绝于耳,但人们难的有暇顾及,因为教育的费用问题已经塞满了人们的脑海,政府为越来越大的教育拨款需求而犯愁,学校为如何筹集更多的资金而费神,家长为难计其数的教育费用而忧心。”范无病有些感慨地说道,“估计你们是不需要为此担心的,但是很多普通人都很想知道,教育投入了多少钱?为什么有很多人家的孩子还是上不起学?”

范无病提到了这个敏感问题,立刻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毕竟教育、医疗和房地产这几项话题都是如今众人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听范无病的口气,似乎是准备爆料一番了。

朱老板正在那里跟人聊天儿,此时也注意到了范无病这边儿的情况,心想这家伙又准备说些什么振聋聩的言论了,看样子关注的人很多啊!

“今年全国正规教育总投入大概是九千两百亿左右。全国教育投入的总量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办学资金、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简称国家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范无病说道,“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百分之八,而国内的现实却远非如此。今年,在教育投入总量九千两百个亿中,国家投入大约三千一百亿,占三分之一的样子略高,社会投入三百五十亿左右,占不到百分之四,而个人投入约在五千八百亿,占百分之六十三。”

“哦一”听众们纷纷表示了解,怪不得大家都在叫喊上学难上学贵,个人投入占了大头儿,当然上不起学了。

“那么钱都上哪里去了呢?”范无病一摊双手道,“每年仅仅在偷税漏税中损失的税款就要在五千亿左右,如果把这五千亿收回来,用在抵充个人教育投入方面那么个人的投入直接就降到了八百亿!也就是现在个人投入的不到七分之一!”

“哇一”听者又是一阵惊呼,没有想到偷税漏税的影响居然这么大。

“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范无病环顾四周,然后说道,“那就相当于现在学费最高的大学里面,每个学生的学费也会立刻降到几百元!这个时候,老百姓还会有那么多怨言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