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天下节度 > 148大进军3

天下节度 148大进军3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1:15 来源:笔趣阁

敬翔脸露出一丝自嘲的苦笑,他已经看出了吕润性心中的疑惑:“殿下,老朽出汴京的差遣本就是判两淮军务。”

“原来如此!”吕润性点了点头,敬翔虽然未曾直说,但吕润性已经猜出了他这判两淮军务的差遣自然对付近在咫尺的吕吴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番本来用来对付吕吴的准备到头来却成为了对方的防御晋军的凭借,当真是世事弄人。

吕润性想到这里,站起身来道:“事不宜迟,便烦请敬公领某家出城看看地形!”

汴水。河堤,一群纤夫正吃力的拉扯着纤绳,他们倾斜的身体几乎要和地面平行了,纤绳割破了单薄的衣衫,深深的勒进肩膀,仿佛要将其勒断了一般,但在逆风下,漕船前进的速度还是很慢,在这段狭窄的河面后面,已经有不少漕船排队等候了。一旁的沙陀骑兵在一旁大声呵斥着,在纤夫的头顶甩着鞭子,皮鞭挤压着空气中发出清脆的响声。在骑兵们的催逼下,纤夫们发出沉重的呻吟,压榨出身最后一点力气。

“到底是中原的锦绣河山呀!若是在朔北塞,现在这个时节早就已经积雪数尺了,便是走百余里也未必能人烟,哪里能有这般气象!”站在船首的李嗣源眺望着汴河两岸的风景感叹道,也无怪他这般感慨,而唐朝虽然定都于关中,但却仰给于东南财赋,汴河这条贯通南北大动脉一日也是离不开的,在这汴河两岸遍植杨柳以固堤防,着实花了不少心力。由于交通发达,灌溉方便,这汴河两岸也是极为富庶繁盛的地带。后来在唐末的大规模战乱中虽然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随后朱温建节于汴州,更是离不开汴河,经过这些年的修生养息,如今虽然已是初冬十月,但唐代的气候较现代较为温和,两岸的杨柳还有不少绿色,其间隐约可见田庄处处,鸡鸣声声,端的是太平景象。相比起李嗣源长大的塞风光,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下。

“我辈苦战数十年,终于能入住中原,这锦绣河山,现在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了!”一名站在李嗣源身旁的沙陀将佐用胡语大声道,此人乃是马坊使康福。晋军起于河东,而唐代牧马诸监多在并、代。李存勖在河与梁战,置马牧于相州,以此人为小马坊使以镇之。李存勖死后,此人立即依附李嗣源,并将场中所有的五千余匹战马悉数交出,立下大功。此番南侵,他又立下不少功劳,李嗣源对其颇为信重。

“只愿能早日息了兵戈,让河东、河北、关中百姓也能过这般太平日子!”李嗣源叹道,在本时空历史,李嗣源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登了皇帝宝座,此人虽然有胡人武将的残酷好杀的共性,但同时也有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重民生疾苦的行为,他在位几年时间里,百姓稍得安息,在五代的诸帝中,李嗣源这样的皇帝是极为少有的,是以死后被称为唐明宗。

康福闻言笑道:“陛下,为何您只说了这么几个地方,还有淮南、江南、荆州、蜀中那些地方呢?”

李嗣源闻言笑道:“嗣源本胡人,岂足以治天下,身掌神器,有中原之地,已属非分,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某自当让贤,若是贪得无厌,必遭天报!”

康福见李嗣源这般说,一时间也不好再说什么。李嗣源看了看天色,转身询问一旁的粱之降臣道:“现在到哪里了!”

那降臣对李嗣源躬身行礼道:“禀告陛下,这里离雍丘不远了,若是顺利的话,晚就能到雍丘,然后再经过宋州、永城、甬桥。在甬桥下船,再向北,就能到徐州了。”

“嗯!取地图来!”随着一声令下,早有随从取了舆图来,李嗣源摊开舆图,口中念叨着方才那降臣所说的地名,指尖在地图划动,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沉声道:“这甬桥乃汴河要口,我欲以万人屯守此地,以转运粮食,康马坊,你可愿意担此重任?”

“末将遵命!”康福满脸兴奋的答道。

“你且来看!”李嗣源指点着地图,低声解释道:“敬翔乃梁国老臣,他必然对于由北面来有防备。且徐州三面环水,唯有南面一面可攻。我便先沿汴河而下,至甬桥折而北,截断泗水来路,攻其不备。只是这里是我军根本所在,犹忌吴军的水师,万万疏忽不得!”

“末将理会得!”康福沉声道,方才那降臣闻声笑道:“陛下有所不知,汴河自甬桥以南,早已溃决,悉为沼泽,不能行舟,倒是不用担心吴军水师了!”

李嗣源又惊又喜喜,问道:“此事当真?”

“这等军机大事,微臣如何敢胡言,至甬桥后,陛下遣人察看便是了!”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李嗣源闻言仰天祝祷道,半响之后,他猛的转过身来,对康福道:“破徐州后,你便为徐州防御使,抵御吴师北!”

“喏!”康福躬身应道。

唐州方城。伏牛山脉蜿蜒绵延近千里,横亘在汉水流域和淮河流域之间。作为秦岭山脉东段的一支,其西接熊耳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使南阳盆地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地理单元,唯有与桐柏山之间露出了一个缺口,这便是方城隘口,春秋时,以江汉之间为根本之地的楚国在吞并了汉阳诸姬之后,便在此地囤积重兵,以为北中原,争霸天下的基地,春秋中楚国谋臣屈完与齐桓公对答中的“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的方城便是说的此处,其后近百年的晋楚争霸,绝大多数楚军都是由此处前出中原的。

“这里离叶县还有多远?”朱瑾骑在马背,远眺着左前方的山脊,在他的身后,蜿蜒的行军队伍一眼看不到尽头,从高处看下去,就好像神话中硕大无比的巴蛇来到了这里,正在蜿蜒爬行。

“大总管请看!”一名骑士手指向山脊线,从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依稀可以看到有残缺不全的城墙和岩砦。

“那便是楚长城了,再走四五里便是仙翁关,过了仙翁关便是叶县地界了!县令已经准备停当,准备迎接大军扎营!”

朱瑾点了点头,沉声下令道:“那好,传令下去,让三军加紧行军,赶到叶县一起休息!”

“大总管果然体恤部下,乃当世名将呀!”那骑士低声阿谀道。原来此人便是原先的唐州刺史,襄城之战后,梁军惨败,接着又传来汴京失陷,朱贞自杀的消息,位于南阳盆地的梁国邓、唐诸州向吴军不战而降。于是朱瑾改变了原先的方略,领军直入南阳盆地,一路蜿蜒向东北,经过方城隘口进入中原,同时分出一支偏师,由周安国统领,出三鸦道,直取洛阳,一路势如破竹,梁国守臣纷纷开城归降,竟然未发一矢便到了叶县。在这里向北经过许州,就可以兵临郑州,抵达汴京的左肋,而转向西面,经过轘辕关,便可进入洛阳盆地,直逼西京洛阳。相比起走义阳三关那条路来,要更加迅捷的多。就这样,悄然之间,十万吴军已经踏入了中原。

“都统!”叶县府衙内,数十名吴军将吏分站两厢,身披甲胄,向端坐在首的朱瑾齐声行礼。

朱瑾坐在首,脸色如铁,已经五十有余的他虽然在纀头的边缘露出些许花白的发脚,但腰杆笔挺,目光如电。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勇冠三军的关东第一猛将。从当年从北方逃至淮南算起,已经二十多年了,眼见得仇人的势力不断扩大,连当朝天子的大位都被其篡夺了,自己报仇雪恨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但谁知道世事变化无常,自己归降吕方之后,逐渐一统南方,实力不断壮大,反观仇人朱温却走了下坡路,不断在和河东的战争中连战连败,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丢在了不肖子的手中。现在汴京失陷,朱贞已死,自己麾下却统领十万大军,正挥师北,想到这里,饶是朱瑾心志坚定,也不禁暗自感慨。

“列位,如今叶县已下,依照先前方略,我大军出义阳三关,但现在我们走方城隘口,较原先方略要快四天,列位以为当如何呢?”朱瑾浑厚的声音在堂回荡着。一名吴军将佐出列道:“末将以为,大军应当向东,越过汝、颖二水,直取汴京!”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堂众将的意见空前的一致。朱瑾捋了一下颔下的胡须,众将空前一致的意见其实有背后的原因:由于汴京被破十分突然,吴军来不及重新部署兵力,结果就是吕润性所统领的东路兵力只有五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刚刚招募的新军,相比起精兵宿将云集的西路要薄弱得多。而东路的出发点楚州地理和汴京之间一马平川,并无大的山脉河流阻隔,而且有河道相通,结果就是吕润性所领的东路军很容易独自面对晋军主力,所以吕方先前的方略是让吕润性先在楚州观望一段时间,而让西路军加快行军,从而形成配合。所以西路军一出了方城,所有的吴将就一致要求向东直取汴京。

多谢yy673213的月票,下本具体背景还没定,我有四五个开头,材料背景也有,等完结了再和编辑讨论综合考虑一下,毕竟网文还是要考虑市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