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天下节度 > 7祥和

天下节度 7祥和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1:15 来源:笔趣阁

那白胖汉子原是湖州府中长吏,这长吏在唐代本是州中刺史的佐官,从五品上的官位,本来当刺史缺任或者朝中亲王遥领时,便可代行州事,但是一般情况下,这长吏却并无具体职责安排,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这类官常被称为“送老官”。这汉子姓李名哲,本是天家远支,承父荫得了这官职,整日里都是在的就是求田问舍,放债收租,方才被同伴那一番话说的惴惴不安,一想起家中娇妻美妾,库中财物,便心惊肉跳,忍不住开口问道。这话也道出了所有在座湖州将吏的心声,明堂上立刻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紧张的看着许再思的嘴。

“这位说的哪里话,顾帅的信中说的很清楚了,各位弃暗投明,有功无过,这罪是不必再提了。诸位请放心,这几位原先都是董昌部下,越州城破后投入顾帅麾下,如今不也都好好的吗?”许再思笑着指着身后几人道,显然他是故意带这几人让他们安心的。

许再思这话一下子让众人悬在半空的心一下子落了肚,堂上顿时谀词如潮,纷纷上前敬酒,不过半盏茶功夫,这许再思便给灌了六七杯酒,饶是他身强力壮,酒量不错,也有些天旋地转起来。众人去了心病,明堂上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一时间颇有几分其乐融融的样子。

宣城,宁国节度使田覠的理所,乃是淮南道在大江以南重镇,杨行密麾下众将,如论势力最强,以田覠为最,他和安仁义的润州便如同一只螃蟹的大钳,将钱缪所辖的浙江东西两道夹在其中,这次淮南的南下大战,田覠的宣州军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其胜负也就是在一线之间,若不是杨行密战线太长,最后不得不从江南撤走淮南本部,田覠也不会败的那么惨。最后托吕方的福,收拾残兵,徐徐而退,虽然辎重尽丧,但元气并未受损。

如今已是四月天,江南的四月天气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和风吹来,满是泥土和草木的芳香,让人有种熏熏似醉的感觉。官道上走着一行人马,走在当中的却是吕方,只见他打扮的跟普通行商一般,左手持着荆杖,右手却是牵着缰绳,牵着一头灰色的大叫驴,驴背上坐着一名妇人,头上戴着帘帽,看不出容貌,身形曼妙,竟是沈丽娘。四周簇拥着数十条健壮汉子,腰间鼓鼓囊囊的显然是兵器,为首的一人便是亲兵队队长徐二。

原来吕方得知李彦徽从湖州逃奔淮南宣州后,立刻起身前往宣州,因为兵马一时编组不及,陈五、吕雄也才刚刚前往淮上招募旧部。吕方干脆便带了陈允、高奉天、沈丽娘等人,带上些许护卫前往宣州,留下范尼僧和龙十二,待到兵马编组完毕,再领兵前往宣州。

他着急着想要见到那原任湖州刺史,毕竟此人对于湖州将吏上下底细最为了解,此人本是朝廷命官,身份清贵,吕方知道自己出身低微,势力微小,绝无可能收揽此人,希望可以在宣州可以与其畅谈一番,以便有的放矢。一路上紧赶慢赶,还派出部下骑将刘满福快马赶往宣州挽留李彦徽。却没想到得报那李彦徽留在宣州,说要见过新任湖州刺史吕方一面再回广陵,得知这消息的吕方一路上倒是松闲了下来,自他穿越以来,不是土里刨食便是打仗练兵,像这般爱侣在旁,众人簇拥吗,浑无压力的日子还是第一遭。又是江南春日,身边丽娘一阵阵香气沁人,让人几乎忘了这里是残唐乱世,乱离人间。

一路上看到道路两旁田地开辟,百姓都在忙于农事,道路上还不时有贩运货物的客商走过,相距不过百里外的湖州、杭州、苏州等地庐舍为墟,了无人烟的景象简直是两个世界。看到这番景象,吕方不禁暗自点头,久闻杨行密麾下诸将,田覠虽为武将,但对于民生治理极有见识,并非寻常武人那般只会骑马挥槊,手下人才极多,宣州士民殷富,兵强马壮,这方面远远胜过安仁义、朱延寿等人。眼下看来,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吕郎,你看前面那个村子那么多人都在干什么呀?”发问的却是驴背上的沈丽娘,指着不远处一群正在忙碌的人影问道。吕方循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却是一群村民正在植桑。吕方知道她出身高门大户,若是太平时节,自己只怕连她根手指也碰不到,更不要说娶为妻子,想到这里,不自觉的笑着答道:“田使君果然是好手段,这些百姓却是在种桑。”

沈丽娘听了疑惑道:“原来这就是桑树呀,原来未曾长大前就这么小,可这和田使君手段好坏有甚关系?”

吕方笑着解释道:“我华夏先民,定居之处,定然种植桑梓树木,桑树得衣帛,梓树送死,是以称家乡故里为桑梓之地。而这桑树从种植到可以采叶养蚕取丝,绝非一年半载可得收益。如今时节兵荒马乱,百姓朝不保夕,又如何肯花力气在这等长久才能有收获的事情上,你们想想淮上故里又有几个村子花力气去种桑,这如非田使君治理得力,又如何有这等太平年间才有的景象。”

“将军果然见微知著,是在下生平仅见。”一旁的陈允笑着赞道。吕方笑着挥了挥手道:“陈先生莫要谬赞了,不过在下出身低微,对这些田间之事见得多了,自然一看便知,若是杨王见到这般景象,想必也能猜得到,所以预知真事情,须问田间人。将来若是你们身为官吏,切不可听信人言,却不去问那田间父老,求得真相。”吕方后面几句话却是对身边亲兵们讲的,语气越发郑重起来

众人听到吕方的话,神情严肃了起来,低头称诺。一行人说话间,已经行到了那些农人旁边,眼看已经是正午,众人都行的有些疲累,吕方便下令到路旁饮水进食,歇息一番。那些农人看到吕方一行人个个身形魁梧,提刀背弓,举止间显然是有武功在身,自然而然的离得远了些。吕方坐在亲兵放好的胡床上,喝了两口水,饶有兴致的看着不远处农人种植的桑苗,随口下令亲兵带来两个来问问。不一会儿功夫,亲兵便带来两人,一老一少,一问原来年纪大的那个是村中长老,小的乃是他的小儿子。吕方随口询问了几句田土、粮价等闲话,那长老听的吕方说的都是庄稼人的内行话,大着胆子问道:“听客官的话,莫非也是种田人出身?”

“老丈好眼光,在下当年植桑种麻可都是好手,你看我手上这些老茧,好久未曾做了,今日看到老丈植桑,越发觉得亲切。”吕方笑着伸出右手,让那长老看自己手上的老茧。

那长老看到吕方手上满满的老茧,又看看吕方头上并无发髻,只有一头短发,心中暗自好奇,表面笑道:“想不到客官这等贵人也曾干过这等粗活,这种桑也是多亏田使君的恩惠,说是若是每户有种有桑田十亩者,不但免去庸役,还可以用来抵消调役。这可是大功德呀!”

吕方听了一愣,赶紧问了下去,原来在宣州有这样一条法令,若是百姓种新种桑田十亩,不但免去五年的庸役,而且种桑的劳役还可以用来抵消官府的无偿调役。吕方听完后不禁大奇,继而暗自赞叹田覠的好手段,开唐以来,税赋制度便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租庸调制度,许多周边国家也就照葫芦画瓢,例如日本的大化革新的《养老令》便是几乎照大唐照抄过来的。当时农民的主要负担就是租、庸、调。租就是缴纳粮食税,而庸便是缴纳帛布或者麻布,根据所在地产出决定,而调则是为政府服免费劳役,一般一年十天到十五天左右。这个制度的优点就是无论粮食、布帛还有劳役都是农民本身或者从土地就能产出的,不会遭到商人的盘剥,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破产的可能。田覠这法令的好处就是在于,如果农民没有桑田,自然没有办法缴纳庸役,而田覠等于只是拿一块反正也拿不到的好处得到了未来的大笔税源,要知道当时的通货就是铜钱和布帛。而且他这等德政,肯定会吸引大批流民到宣州定居,毕竟唐代南方还远远没有开发完毕,加上乱世那家藩镇都是紧缺人口,这样不用动一刀一枪,便可大大的增加己方人力物力,实在是一招妙棋,光凭这一点,这田覠便足以位居杨行密手下第一人。

吕方想到这里,更加细心询问了那长老田使君的各项法令,那长老也看出吕方的随从一个个孔武有力,手中兵器精良,绝非寻常的客商,吕方言谈间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生杀予夺的上位者气度更不是奔走四方,追逐厚利的商人会有的,回答时更是小心谨慎,生怕一句话不小心,触怒了眼前这位贵人,惹来杀身之祸。过了半响功夫,吕方方才将宣州田亩方面的法令制度问的明白,笑道:“倒是麻烦老丈了,田使君果然是大才,为朝廷守护一方,百姓也深得其惠,为官者若都如同他一般,天下百姓便有福了。”说到这里,吕方右手习惯性的往囊中一摸,却是空空如也,一旁侍立的徐二赶紧上前递上一贯钱来,吕方随手接过,笑着递给那长老,笑道:“在下口多,老丈爷花了许多唇舌,这天气炎热,这点钱便给列位买些水酒喝,解解乏,也算在下的一番心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