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第一鬼才 > 第三百五六章:春意正浓,战意亦浓

曹、孙两家连番动作。最终的结果损兵折将不说,却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面对着严防死守的诸葛瑾军,就如同面对着一只刺猬一样,让人无从下口,在见识到了诸葛瑾军的战力之后,曹操、孙坚二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对方,弱弱相连以抗强,如今天下三分,他们两家若是不联手,仍旧你争我夺的拼杀,那么最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

公元209年三月,在这个春意正浓的时节,曹操、孙坚两人于汉中边上的上庸城中悄然会面,达成了历史之上,有名的上庸会盟,预示着大汉之地上,正是进入到了诸葛瑾一家独大的境况,而上庸这座小城,也因为这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争霸中最大的联盟,而名留史册。

对于他处的动静,问章氏守孝的诸葛瑾一概不理,没有动刀兵,不代表着诸葛瑾就什么事情也不去做了,百万的大军,因为着诸葛瑾定下的死守的命令,几乎有着近八十万的人,被暂时的闲置了下来,对于这些劳动力,田丰自然不会多有客气,在操练之余,全部被安置成了军屯,半载的时间中,开辟出来的荒地,足够让数百万的百姓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中原书院,在诸葛瑾亲自下令下,扩大了几乎一倍,更是在范阳、晋阳、颍川、寿春、建邺、彭城、泰山七处建立了分院,分别以七地的地名为基础而命名,书籍,对百姓的影响,渐渐变得增大,世家垄断官场的情况,被进一步的削弱了下来。

在农业上,因为诸葛瑾的支持,新生品种的推广进行的异常顺利,高产的小麦、水稻已经推广了开,当然,这里所谓的高产,也只是仅限于针对古人的这种生产力而言的,而且,在枣祗辛苦的努力下,这些年中,地瓜已经遍布了整个北方,往南些的,甚至就连长江沿岸,有些地方也种起了这种高产之物,虽然说不能顶替了主食,却也是一个额外的惊喜,毕竟在古人看来,能够填饱肚子,才是天大的事情,至于说是不是好吃,就是另外的了。

中原之地,随着生活的稳定,人口突增到了一个让人感到恐怖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只是中京一地,就有着近两百万的人口。为了将富足的人散布到其他各地,诸葛瑾与田丰等人商议出了各种计划,许诺下种种好处,或是利诱,或是强制的,将接近半数的人口前向南北两地,这也是至董卓之乱后十几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

随着各地的百姓逐渐填充到并、幽、扬三州,汉族百姓与乌桓、鲜卑、羌、匈奴、山越等各族逐渐开始通婚,杂居在一处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为诸葛瑾去实现民族融合的长远目标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了大汉民族屹立于世界强族的一个基石。

诸葛瑾的治下发展至今,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作为一个基础而存在的,而在这些之中,还有着一个环节,尤为重要,那就是经济。为君者,如同诸葛瑾这般,有着天下最为富庶的三大家族的支撑,是十分幸运的,这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直至如今,对于诸葛家、甄家、糜家三家所拥有的财富,只怕就连身为三家的家主的诸葛均、甄逸、糜竺三人,也不是很清楚。

当然,凡是有利则必有弊,三家的势力,遍布了诸葛瑾统属下的各地,相当于是垄断了诸葛瑾治下所有的方方面面,掌控着天下大部分金钱的他们,在支撑起诸葛瑾势力腾飞的同时,在有些方面,却也渐渐转变成了掣肘,因为垄断,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因为没有压力,让得整个市场变成了一汪死水,这是其一。其二,被三家掌控着国家命脉,对一个国家来说,注定会成为一个悲剧,此时诸葛瑾在,这一切都能够按照他的意思动作着,只是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呢?长久以往,必然就会成为**的源泉。

于是,那些早先被削弱的世家势力,便进入到了诸葛瑾的眼中,在鼓励工商的基础上,诸葛瑾更是允诺下一系列的优惠条件,让那些世家之人如同嗅到血的野兽,疯狂涌动起来,有着丰厚底蕴的他们,在全力的操作起来后,只是在极短的时间中,就对诸葛、甄、糜三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迅速将三家垄断的局面一捣而散,形成了一个百家竞争的局面。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独权确实要比**要来的好,就如同在这一系列的调派中,若非是诸葛瑾一力坚持,这个新生的国家,只怕还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儿,在跌倒与爬起之间摔打着,而对于有着后世无数先进经验的诸葛瑾来说,在结合了如今现状而制定出来的各种制度,自然是已经超出现在这下人的承受能力之外,而面对着众多的反对,独权,就显示出了他本身的优势,迅速实施起来的各种政策,逐渐的将新生国家的种种不足梳理开来。

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非是一朝一夕所能看出成效的,只是对诸葛瑾来说,年仅才三十有三的他,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只要方向不错,终有一天,他能够见到那最终的腾飞。

四月底时,坚持守孝半载时光的诸葛瑾,外表看起来,变得更加的内敛了,半年时光的沉淀,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了起来。这一日,他的茅屋处,却是再一次的迎来了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二人,兄弟三人,对于章氏的感情来说,谁也不弱于谁,只是三人之中,却只有诸葛瑾站出来为章氏守孝,到不是说诸葛亮、诸葛均二人就不想,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对古人来说,他们所在意的,只有忠、孝两种义,只是先贤有语言:忠孝不能两全。而尽忠,乃是大义,古人在面对着忠、孝抉择的时候,往往不可避免选择的,都是忠,他们兄弟二人,也没有例外,他们能够做的,也只有那每隔一段上时间,便前来祭拜一下。

“大哥,如今底下的人,已经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对孙、曹开战了,刚刚传来的消息,说是樊城那边,丢了。”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诸葛瑾,诸葛亮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这次他来,可是还有着诸葛珪对他的要求,只是熟知大哥脾性的他,对于将其劝说离开这里,无疑是难如登天,略微沉默了下,他还是开口,将刚刚送到他手中的消息说了出来。

“有舍有得嘛,我们不也是拿到了武关吗?在我看来,拿下武关,比之一个可有可无的樊城来说,更加的重要一些。”诸葛瑾眼帘都不曾抬起一下,诸葛亮所说的消息,他也是在第一时间就知晓了,自他在这里住下之后,天堂所传回的消息,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份传到他的这边,而另一份,则递给了诸葛亮,也是由此,诸葛瑾虽然足不出户,对于天下间发生的事情,心中还是明了的,而这样一个消息,显然不能让他心中升起一丝涟漪。

对于赵云这次抓住时机突然出动,诸葛瑾十分赞赏,要知道,赵云在他心中,那可是国家未来的帅,若是一个帅,没有着自己的思想,那诸葛瑾是万万不会允许的。樊城的丢失,乃是身在武关的蒯良翻越秦岭,沿着丹水的源头沿河而下,悄然间袭了关羽后方的补给线,这才意外丢失的,说起武关,因为被蒯良经营成了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关隘,让诸葛瑾在武关中的眼睛彻底的失去了作用,为了不打草惊蛇,曹操其他地方的兵马并没有调动,也是因为这样,在之前的时候,诸葛瑾这边却是没有得到一丝的消息,樊城,在坚守了七日之后,便被孙坚、曹操的联军攻陷了,关羽连退数百里,直退到安众,才止住了颓势。

武关兵出,关中自然就没了守备,为了保证樊城的胜利,曹操却是将武关中所有的士卒都让蒯良带了去,赵云在知晓了孙、曹两家的动作之后,虽然说诸葛瑾一再的强调不动刀兵,赵宇却还是坚持着出兵突袭了武关,以断了蒯良北归的道路。也就是这样的坚持,在面对着只有五百人防守的武关,一个时辰,只是不到一个时辰的进攻之下,武关便改了姓名。

诸葛瑾在知晓了这个消息之后,除了最开始稍微有些恼怒之外,却并没有怪罪赵云,反而为其的果断而拍手叫好,对于赵云的请罪函,不疼不痒的责罚了他十军棍之后,便再无其他。占据下武关,就如同一把锋利的锥子,扎进了曹操的胸膛,诸葛瑾见此,自然是乐得其成,毕竟,他不可能就永远的住在此处,在这一年结束之后,便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消耗战,据有武关,在这处三家交汇的地方,就有着先天的优势。

沉默良久,诸葛瑾双目中霍然闪过一道亮色,看着诸葛亮道:“所谓言出必行,有些事情,既然决定了,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军中众将的情绪,二弟却是放心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